明天我们搬家
Demain on déménage,同阿妈搬大屋,Tomorrow We Move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主演:西尔维·泰斯蒂,奥萝尔·克莱芒,让-皮埃尔·马里埃尔,娜塔莎·雷尼埃,卢卡斯·贝尔沃克斯,多米尼克·雷蒙,艾尔莎·泽贝斯坦,Gilles Privat,安妮·考森斯,克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04
简介:讲述一名母亲在丈夫死后带着钢琴、行李和家具搬来与女儿同住。正埋首写色情小说的女儿因宁静生活不再而没有了创作灵感。居住环境变得挤逼,决定卖房子搬大屋。因而出现一连串来看房子的人,他们都是梦想搬家的人,亦各有自己的趣事。轻松有趣的情节由始展开。详细 >
是我变浮躁了吗,觉得剧情挺空,节奏也慢,前段还可以,观影到后段感觉特无聊。
而人物的神经质有了音乐的打底,更渗透进有趣的真实。音乐是真正的麻醉剂,跳动的旋律,不止的心率,让一切看起来变得不可思议
怎么会有这么让人烦躁的片子
轻松、欢快又有些神经质。但是这欢快下,还有二战后闻不得的消毒水味,还有作为女人不能完全说出自己全部感受的外婆,不得在拥挤的房间里写作的女主以及不能消解丧夫之痛的母亲,来看房的女性想要逃离丈夫或者即便生产丈夫也完全不重要,就像片尾曲说的一样,两个妈妈抚养一个孩子,大概也是导演的理想生活吧。按说钢琴曲此起彼伏,很优美,可是我还是好困。
这种片只会加深“被硬捧的女导演们”的这种印象。难看的法国喜剧大概两种: 一种是无厘头的疯闹,一种是无厘头的呓语,都是自以为有趣。这部偏后者。
围绕“搬家”而展开的心理和社交故事,买家,卖家,合租,订房。感觉搬家这个事能遇见的很多社会内容这部电影都展现了。电影也很巧妙地用女主的眼睛讲述她的角度的感悟。她有自己的一套生活节奏和音乐爱好,也很乐于交谈,很有生活气,人物的多样性有被展现出来
2005 HKIFF
(3)即使有时候人物拥有随时舞蹈的自由,轻盈的步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收到约束
7+。语言抽象出关系的强度。
用别人口里的词汇串联了一段色情的喜剧。太文艺了哈哈哈哈哈。音乐把快乐连成串,大家都爱它
悬吊在空中的三角琴,混乱中沉醉弹琴的安静妈妈,骚动中痴迷写作的跳脱女儿,一个生了女儿只玩耍的妈妈,一个养女儿即工作又照顾有加妈妈,真是热热闹闹。
#(艰难曲折的)比利时电影展# 影城杜比,小黄片、小黄文、小黄曲、小黄段子整部片的阿克曼哈哈哈稀奇,然而与哪怕一丁点的低俗之感都不沾边!几乎是一场接一场的舞台演出一般的调度效果,轻盈俏皮洗脑神曲喜剧的外在形式,内里则是长久以来一代代女性共同的困境,尤其是有孩子之后再也没有一丝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外出另行租房小居室的情节就是这两天都有看到人物公号在写到同样的内容,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人不分时代不分国界的想往;即使如此欢乐氛围,波兰人的苦难,集中营的记忆镌刻在消毒水的气息,镌刻在角落里发黄的笔记;《迷惑》里精致美丽至极的西尔维,在这里变成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小驼背也一样好美
1. 女主作为作家的物理与心理空间被母亲挤占。有个颜色细节反复出现,母女经常是蓝红搭配的(床品、衣服),然后辅以多次母亲抱着女儿睡的画面。直到母亲的新恋人出现(新的蓝红衣着搭配),母亲对女儿的依恋才得以中断。2. 女作家与多个女性角色快速共鸣、共情,新婚女性、结婚多年的中年女性、临产的女性,她们的共性是丈夫disconnected的状态。看房戏是最重要的高潮,也体现了一定的调度能力,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明确感知这个空间的结构以及在结构中并线进行的剧情,观众的眼睛其实只看到镜头拍摄的,但仍会对空间别处的事情保持牵挂——这点非常舞台剧。3. 电影最后完成两处“对称”,一处是钢琴的搬入与搬出,另一处是老母亲的搬走与新母亲的搬入,女主的创作空间仍是被挤占状态,说明导演对母亲角色的一定存疑。@比利时影展
一般
完全接近于里维特风格的一部阿克曼(也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阿克曼),它很好地拥有着里维特的轻盈(但并非侯麦式的):贯穿全片的极强色彩感、“刻意”的表演姿态、古典爵士与舞蹈…
以传统中国人的眼光去看,一个平平无奇、涉世未深、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小丫头要写一本性爱小说?最终写成一部搞笑小说已经蛮好了。以当今的审美来看,她居然有点像甜茶?!一旦有了这样的设定,这部电影就变奇怪了,甚至索然无味。
好轻盈好可爱好喜欢…..
是个人就会弹钢琴好羡慕啊,女主像在写ao3…
阿克曼第一女导当之无愧
颜值暴击 电影色调真明快啊 有点隐藏摄像机的感觉 喜欢比利时电影展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