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帮助妈妈揽下家务,就连写小说挣得稿费也是贴补家用。
她就像家里的第二个妈妈,关心着自己的姐妹。
我一直很期待Jo有一个很好的结局。
当我看到屡屡拒绝高富帅的时候,恨铁不成钢。
可是我又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Laurie富家公子,最喜欢的还是享受生活,他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情。
就算Jo和Laurie在一起,整天也会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
但是教授不一样,教授可以理解Jo的生活,可以再写作上指导Jo。
而不像Laurie,Jo在写作时只会捣乱。
无论Jo有没有爱过Laurie,就让他们都成为彼此心中的“白月光”吧。
很欣赏这一家人的教育,嫁给爱情,就算贫穷,也依然开心幸福。
精神的富足远远大于物质充盈。
物质富裕的贵族,日日宴会,生活在尔虞我诈之下。
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对手的圈套。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爱的人,也拥有爱自己的人。
无关阶级,无关性别,无关信仰。
Jo喜欢Laurence,但她很清楚这不是爱,她也不想去尝试和Laurence在一起。
Laurence帅气、多金,是很多女孩都会喜欢的类型。
但是从电影中可以看出Laurence不是Jo的知己。
Jo在写作的时候Laurence总是很聒噪的在旁边说一些很肤浅的话,而且Laurence总是拿Jo很想要的去看外面世界的机会不当回事。
他们的内心追求是不一样的,也许Laurence喜欢Jo是因为她和一些肤浅的女孩不一样,会让他觉得特别而神秘,他其实并不了解Jo身上更值得被欣赏的自我探索精神和勇敢坚定的意志。
而教授更懂Jo的精神追求,他们两是更能产生共鸣的。
喜欢这样的英语小说改编BBC迷你剧。
拍的很美。
不管是场景还是人物的服装妆容都非常精致。
看到的Beth离开还有laurie跟Jo说他永远爱她但她却只是sister时,他问Jo他们还能回到跟从前一样的相处方式吗?
Jo说I guess I can’t because we aren’t children any more.真的感动到落泪。
还是撼动不了19版小妇人在我心中的地位。
这版的有三集,收获到的是我更加了解了里面的很多细节跟之前不知道的剧情。
1,我很喜欢这个版本的梅格跟约翰情感线,因为有时长的支撑,使其剧情更加饱满,人物形象得到了很不一样的感觉,这个约翰甚至远远超过了19版的(我觉得这个版本的约翰选角很成功)2,我真的不能认同男主最后那番话,颠覆了我对19版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我只能认同19版的男主,而且这个版本的男主跟乔感情线纠缠我也不太喜欢或认同。
3,男主最后跟艾米的感情线太仓促了,时长足够却没有19版的好,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的男主有些渣,反正这个男主完全比不了我心目中的太迪。
4,这个艾米我觉得性格有点过了,把控的没有19的好,或者是这才是真实的他(男主可能也是),只不过是我只愿意接受19的,而且我这部心里总有放不下的——我觉得艾米跟乔需要一个和解,不然我感觉很难受。
5,这部还有一个另外的看法,这个姑妈其实很好的,人物塑造比19版好很多,其实我觉得她心里对每一个孙侄女都很好,只不过是她嘴刀子放不下。
还想说一次,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的梅格跟家庭教师的这一对!
爸爸故事性也增加了,很棒。
文/罗小可
《小妇人》里面曾说:“眼睛因流多泪水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日益温厚”。
曾几何时,曾这句经典的句子被我一字一顿地写在笔记本里。
这部女孩子们的枕边书,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家四姐妹温暖让人泪目的生活。
如今,BBC把它重新拍成三集的小短剧,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追完了三集。
整个剧还原了书中的精致和美好,以油画般的视角牵动着原著粉的心。
乔是一个美丽大方,内心善良,爱好写作有才华的女子;劳里是一个温厚内敛,帅气富有,青梅竹马的邻居绅士男人。
或许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觉得乔和劳里是很般配的一对,最后拒绝高富帅嫁给大叔是一种遗憾。
其实,缘分往往是微妙的,不经意间已然种下了命运的安排。
曾经的青葱岁月终将过去的,却不曾知道最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一、相遇得早不如相遇地巧
那场如期而至的圣诞节雪花甚是美丽,母亲执意带着四姐妹拿着食物奶酪去救济周边生活拮据的人。
他们不经意地相遇了。
劳里对乔一见倾心,在乔父亲去战场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如影随形地陪伴着她。
可以一起在结冰的湖面上溜冰,可以一起在阁楼上面可以发一个下午的呆,也可以一起帮妹妹贝丝渡过难关。
剧里前前后后,劳里总共表白了四次,可是每次都是被乔拒绝了。
最后,他伤心地去欧洲旅行遇到了乔的妹妹艾米,在朝夕相处中暗生情愫结婚了。
而乔去了美国当家庭教师,认识了巴尔教授。
两个人惺惺相惜,发觉是彼此的精神伴侣,最后走到了一起。
我们终于明白,人生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如果出场顺序改变下,或许人生的轨迹就不一样了。
可生活毕竟不是电影,错过的可以弥补,离开的可以再回来。
太早的相遇,总会因为还不懂珍惜而分开,就像那句歌词:“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往往注定要错过。
所以,相遇的地早不如相遇地巧。
二、嫁给合适的人,而不是看上去合适的人
知乎上有帖子说:不明白为什么最后乔选择了巴尔教授而不是劳里?
下面有个跟贴回答很有意思:你长大的时候,就会明白了。
其实,马奇太太曾经预言过:“他们的性格太相似了,那么倔强又那么爱自由。
”白头偕老的有时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爱,更是彼此巨大的包容和克制。
在乔的眼里,劳里就像她的兄长一般,可以一起玩闹无话不谈。
他们两人都是火爆脾气,劳里永远给不了乔想要的安全感。
而巴尔教授身上拥有的沉稳、睿智、宽容等品质深深吸引了乔,而且他对写作的见解和建议还激励了正在迷茫的她。
如果说相爱,是因为五官;那么相处,就是因为三观了。
三观不一致的恋人,即使外表上看上去再完美,还是注定会分道扬镳的。
无论在别人眼里那是如何华丽的袍子,生活是自己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哪些人能在生命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不是由情感决定的,而是眼下最合适的位置。
三、物质基础重要,精神世界也要势均力敌乔的妈妈从小教育他们:“我宁愿你们成为拥有幸福、爱情美满的穷人家的妻子,也不愿意你们成为没有自尊、没有安宁的皇后。
”生活一路上赐予了这个家欢乐和悲伤,穿越结局的日子,终于守望到了平淡的幸福。
姐姐梅格虽然虚荣,但还是嫁给了爱情;贝丝心地善良,一直在接济可怜的人儿;艾米渴望成为画家,过上富足的生活,最后也成为劳里的太太。
父母亲的婚姻模范,给了四个女儿最富养的教育。
固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她们是在充满安全感和爱的环境下长大的。
在婚姻的选择上,物质重要,精神世界也是重要的。
乔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劳里对此不感兴趣,巴尔教授却很支持和理解。
都说,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也许婚姻是一座游乐场呢?
无论其中是酸甜苦辣,或是红灯绿酒,两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对方最真实的样子,并举案齐眉,白首到老。
只有精神世界的高度契合,两个人的关系才能走得更长远。
杨绛曾在书里写到:“一段感情能否持久与牢固,很大程度上,是两人之间的博弈,势均力敌者方能走到最后。
势均力敌不仅仅体现在身家、背景,更体现在两人的才学、性格、能干、兴趣和喜好上。
”如果十年前看这部剧,我可能会因为这样的结局感到唏嘘不已;但十年后的今天再看这部经典,会发现乔拒绝高富帅嫁给大叔这样的结局才是合理的、洞悉人性的映射。
作者:罗小可,一个嫁到台湾的庶人妈妈,写关于台湾的一切,执迷于欧美剧影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看到这就让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
这几句台词大概就是真实演绎了”被看见”吧当一个人的心被另外一个人看见,那种感觉就是丘比特了乔和劳尔的结局让很多人都意难平,其实乔确实也有后悔,要不然听到劳尔和艾米订婚的消息她也不会说他还好没有再次向我求婚,要不然我一定会答应。
所以乔应该是不将就的超级追随者吧。
劳尔真的很好,很关心也很爱乔,但缺少的就是那一瞬间的”看见”,乔在专心写作的时候劳尔就是在旁边玩老鼠,并且抱怨小破阁楼,缠着乔出去玩,并且他并没有什么自己的理想,无法让乔建立一种崇拜感吧。
安心的陪伴或是亦师亦友或是灵魂伴侣或是充满激情应该都会是真爱存在的地方,可能选择哪一种都可能过的快乐,但是毕竟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只能凭着感觉选择了,还好小妇人里,乔错过了开始看起来最适合她的劳尔,但又幸运的遇到了更适合她的巴尔,但这除了巴尔确实比劳尔适合她之外,也和乔的性格有关,在没遇到爱之前她就是一个想和男生做一样事情的假小子,对男女的情爱不屑一顾。
但是是劳尔的陪伴让她渐渐也明白了爱,虽然最后劳尔和自己的妹妹结婚,但是也让她心中爱的种子发了芽,明白了爱的感觉,情窦初开所以再遇到巴尔后,又有了那种感觉,一下子就明白要珍惜了吧还有剧里的小花园房子的装饰啊太漂亮啦👇把文章又翻了出来好莱坞爱情电影告诉我们说:“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但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情不仅不是盲目的,而且是非常能够解释的。
”“Tell me who you love,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告诉我你爱谁,我就能告诉你你是谁。
)”我们到底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
01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客观地看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的存在就像我们看到所有东西一样,我们希望“看到”自己也是真实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这个“真实存在”的物质形式我们很容易看到,因为我们只需要照镜子就好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喜欢看镜子中的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镜子可以让我们在意识层面感受到自己的客观存在。
但是有一部分的自己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这个部分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思想、价值观、信仰等等东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体现。
比如我们画的一幅画或者设计的一栋建筑,但是我们的整个灵魂却无法在这个世界中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让我们十分不安的事情。
那我们的灵魂要怎么样才能像其他真实存在的物质一样被“看见”呢?
只有通过另一个跟我们一样有意识存在的人!
这个人如果能够“看见”我们的灵魂,并且通过跟我们的互动,把他们眼中看见的灵魂反射给我们,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灵魂也是像所有其他真实存在的物品一样是可以被看见的了。
换句话说,别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照到我们的灵魂。
而我们需要这样的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灵魂,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照镜子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02心理可见性原则我们之所以会持久的爱上一个人(短暂的不算,因为短暂的可能是因为一些错误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心理可见性原则”。
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你的灵魂真正的被一个人看见,你就会爱上这个人。
当你发现,如果别人看我们的眼光跟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且他们通过他们对我们的言行,表现出对我们的这种理解,我们就会有一种深深的被“看见”的感觉。
举个例子:首先我们假设你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和比较正确的自我认知,然后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勇敢并且十分自信的人。
这时候你遇到了一个悲观、封闭、没有热情并且非常不自信的人。
他会把你的自信视为是一种攻击,并且对你所有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的意图产生怀疑,总觉得你要操纵他,这个时候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你可能觉得困惑、不解并且被深深的误会和不被理解。
换一种情况,当你非常自信的表达自己,然后另一个人立刻读懂了你的自信和从容,对你会心一笑时,他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还有一个我们会爱人另一个人的重要原因:通过爱你,我看见了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想我们所想,发现我们所发现的,珍视我们所珍视的,在不同的情形下的反应也跟我们相同的人时,我们不仅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亲近感,而且会感觉到通过这个人,我们看到了自己。
当你发现所有定义你是谁的那些信仰、价值观、品质、特征和行为会在另一人身上都表现出来时,你会有在她身上种认出了“自己”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寻找在本质上跟自己相似的人(我们会在后面谈到相互吸引的互补这个问题)。
再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对高自尊、觉得每个人都充满无限潜质、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并且感到这个世界会对你的努力,天赋和才华做出响应的人。
当你遇到了一个同样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会对她的所有努力、天赋和才华做出响应、高自尊、并且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性的人时,你又会有一种由衷的欣赏,并且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提醒你自己:这些她身上的,都是我最珍惜的关于我自己的。
你会觉得自己被他“看到”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被看见的感觉。
03心理可见性和自我探索其实我们的心理可见性总是有一个程度问题。
从我们的童年开始,我们便一直逐渐的通过与别人的互动中不断地更加了解自己。
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在家庭里被“看见”,因为没被看见的孩子是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
但是有无数的孩子,因为在家庭里的不被看见而造成他们在成人之后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觉得不安全或者觉得自己不足。
心理可见性其实是开启了我们自我探索的大门。
我们在各种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的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但是没有什么比亲密关系更能增加我们的自我认识了。
在一段我们被真正看见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会不断的发现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是还没有浮出水面的自己——那些我们没有发现能力,我们潜伏起来的潜力,那些我们从来没有明显的表达出来的性格特质等等。
举个例子:比如你的伴侣是一个比你更好的跟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情绪连接在一起的人,那么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你也会不自觉的去探索你跟自己身体和自己情绪的连接;再比如你的伴侣是一个很自然的表达自己内心的“孩子”的人,而你是一个内心小孩受到压制的人,如果你的伴侣告诉你:亲爱的,我看到了你心里的那个孩子,并且鼓励你表达出来,你很有可能就可以把你原来表达不出来的那个孩子表达出来。
成熟的亲密关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当你都在怀疑自己时,你的伴侣对你说:亲爱的,请不要假装你不知道你可以做到,请你做自己!
我记得在我最开始学游泳的时候,每次游2000米是一件非常令人畏惧的事情,但是就有一个小伙伴在我非常怀疑自己的时候跟我说:“Joy,别假装你不可以做到,我知道你可以。
”那一刻他看到了我都没有看到的自己,我发现我的确可以。
那一刻,我被看到了。
在爱你当中,我遇到了自己。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长久的爱上另一个人、并且一直跟这个人在爱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在你眼中,我看见了我眼中的自己;因为在你那里,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因为你真正的看见我,并且不断让我发现新的自己;我爱你,因为在你眼中,我真正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感觉。
下午想翻出好久前没看完的riverdale,结果打开了BBC版本的小妇人,当时看了一集觉得颜值不高,还有就是害怕看到我的男孩垂头丧气。
结果第二集里劳里吻了乔,所以是我很久没看原著忘记剧情了吗?
毕竟这是小女孩的读物了,好像是在初中的夜晚,曾经为了艾米和劳里一起久久无法平静,到了今天仍旧如此,所以劳里永远是我们记忆里的某个男孩,时间不会停止,只有他和那些片段留在了过去
最智慧的是母亲,虽然战争让一家人的生活拮据,但是在精神上给四位女儿的是富足的。
她让她们自律,在家中自学,由二女儿乔监督小女儿的学习,她们家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阅读。
她说:“我只在乎你认为自己如何,如果你觉得你的价值只是在当装饰品,恐怕有一天你会相信你真的只是这样。
时间会腐蚀所有表面的美,时间无法消灭的是,你心灵的美好,你的幽默、你的仁慈以及你的道德勇气,这些是你心中我所珍爱的。
”而她的女儿们,最终也跟随了自己的心,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大女儿嫁给了她欣赏的儒雅、体贴的家庭教师,虽然不富有,但他的谦逊、学识、体贴,彼此相爱就证明他们彼此是对的人;二女儿开始写作,遇到了聊得来的哲学教授,她可以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也遇到了她欣赏和可以给她指引的人。
反观自己,在24岁到25岁的过渡期,慢慢清楚自己喜欢做的事,清楚让自己感觉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路经历高考、大学和读研,到达现在的位置,现在拥有的这些帮我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养活自己。
正在经历的秋招,无论最后的工作是哪里,一个肯定的回答就是,你要这个工作养活你自己,做好这个工作给你的回报,要能足够你生活,另外应该坚持考完的证书、坚持学的英语一直不能落下。
此外,人生还是要以幸福作为意义,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
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让你幸福,就多多和家人待在一起;在书店、图书馆温暖的灯光下窝着读书让你幸福,就多多待在这些地方;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你幸福,就多多让自己感受,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和彼此相爱的另一半在一起给予对方爱,经营小家让你幸福,就去找到这样的人;学习跳舞和运动幸福,就去这样做;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咪、小狗幸福,就去养一只,好好照顾。
有一份工作,再可以做做这些幸福的事,人生也就很幸福和完整了。
童年回忆,和小时候有同感的就是,懂事的女孩往往不容易幸福,所有的任性和幸运都属于那个不那么善良又不那么懂事的女孩子。
所有人物里最喜欢乔,因为我也像乔一样,曾希望自己是男孩子,去变强去看世界,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曾坚信自己会一辈子不嫁,也不喜欢幼稚没有野心的男孩子,也许是从小对父爱的需求,希望有个能担当的男人撑起一个家,所以想把自己也修炼成男人。
后来看着姐妹们一个一个都找到幸福,自己才开始有了触动和转变,明白原来女孩都是要长大的,都是要嫁人生子的。
别人都有了幸福而自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
记得乔说过,如果劳里求婚她会答应但不是因为爱他。
我可以理解,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时候会为乔和劳里没在一起而失望甚至不解,但现在却觉得还是老头更适合她。
有些人之间就算有爱情也不一定适合相伴一生,恋爱可以是很相似的人,但婚姻需要互相包容和理解,这么看来乔和劳里确实不适合。
最后送上电影里最后一句话,也算是勉励自己:一切刚刚好就挺好。
如果没记错的话,短剧中有两个镜头分别给了March太太手中在揉的面团,还有Beth手中揉的面团。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直到那句话出现:The ture love takes time to flourish. 真爱需要时间来发酵。
还有一些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句子我也很喜欢,比如马奇先生对女儿jo说的“You should let your work ripen.”flourish和ripen两个词真的太有内味了!
小时候看简化带图版的看过好多遍,不过剧情大概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四个姐妹善良而美好。看完这版电视剧,可以接受Jo和Laurie没在一起,但不太能接受Laurie和Amy在一起了,而且感觉这版的Amy不太讨人喜欢。
我再次坚信英国人骨子里的悲剧情怀,他们一定笃信的是“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一点都不相信乔不爱劳里,恰恰相反,她不能让自己陷入太让自己放松的关系中,因为太爱。对她这样一个视自强为一切的女性来说,爱情是危险的。
改编的太浮皮潦草了。。。乌玛瑟曼女儿颜值撑起了整部剧。。这里面的情感都像坐火箭一样发展迅猛,唯独J一次又一次拒绝L却又总不舍。。编剧你是JL党吧
很有质感,演技一般
第一集看了一半,还是想多看看再下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马奇夫人和艾米的选角很失败。艾米应该更小一点的,小孩子招人嫌还可爱,这么大的女孩子就是心地恶毒了。竟然还有点喜欢女主,因此决定再看看。
虽然有bug,但看完后心里平静而温暖
还是最喜欢94那版的, 罗南甜茶那版也还可以。这版风景画面不错,人物么…… 唔
演员选角无语子。。
看了两集就看不下去了…Jo和Laurence一家的故事线都有问题,以及畏畏缩缩的Laurie简直毁我童年,只好无比郁闷地又去看了一遍原著。
剧情不连贯 编剧和选角都有问题
画面美!情节被删的莫名其妙 太突兀了
Jo: not quite, we are no longer children any more.从前可能不会觉得这句话有深意,现在懂了。心碎💔加一星。
剧情被改的太奇怪了,所以人物故事就不成立了,人物都没立起来,仿佛只是看了几封信。一开始的镜头还以为是百合片,
没法看 实在是太没感觉
优秀的剧作就是有本事让你从心不在焉变得目不转睛,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一切。在经典原著及珠玉在前之压力下,导演相当稳健。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剧集的表现形式却不落窠臼。故事像海水一样,她们的情感亦如此,潮涨潮落,抑或在深处缓缓暗涌。另,很多人都在诟病此作不如经典,我只能笑笑,何必。
没有看过原著,第一次看影视作品。姐妹情好动人,眼眶湿湿的
连少女都能拍得不可爱。这么长的篇幅,明明有更多表现原著情节的空间,但真把琐事拍成琐碎细节了,没有形成小故事。
四姐妹各有各的特点。唯独不喜欢老四和他的老公。
画面很美,很美,但剧情真的七零八落。
老二剪头发有点感人,她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和隔壁小哥结婚,这点很重要。用了三集篇幅,四姐妹从小女孩变成妈妈,速度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