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忽然涌上心头,没有理由,没有预兆。
很久之前标记了《在森崎书店的日子》这部电影,现在立刻点开来看。
故事梗概电影开始,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男女坐在一起吃晚餐,大家没话找话,彼此各说各话。
渣男不喜欢女主,但是不妨碍他邀请女主晚上到家里过夜。
女主以为渣男是以结婚为前提在和她交往,结果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两个人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女主无法忍受其他同事的指指点点,毅然决然选择辞职。
母亲因为担心女主,拜托悟叔帮忙照顾女儿。
悟叔给女主打了一个电话,寄了一张书店地图到女主家,迷茫的女主被悟叔的诚心打动,决心与过去告别,来到悟叔的二手书店开始新生活。
一开始,女主依旧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
书店的简单工作慢慢分散了女主的注意力,她开始学习看书,并且爱上了阅读,从早上到晚上,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书籍的陪伴和悟叔的开导,让女主慢慢敞开心扉,将自己的伤痛告诉了悟叔。
悟叔为女主打抱不平,带着女主去找渣男,结果被渣男威胁:“假如不离开,就要报警。
”回到家的女主彻底想通了,到处投简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并没有变好,但是却看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换个环境生活的确帮助很大。
旅行和阅读,会帮人治愈伤痛。
没有浪费时间这回事,每一个当下,你周围的事物,都拥有你部分或全部的灵魂。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迷茫的时候,和女主一样,闭着眼睛选一本书,享受上天的指引。
女主最后选择离开书店,反而将我从童话世界拉回现实。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人不可能一辈子躲在温室里面,我们可以在风吹日晒的日子里到书店躲一躲,但是却无法忍受天天风平浪静的生活,因为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人生不就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吗?
我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电影结束了,我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被渣男伤过之后,陷入爱情之苦的沮丧少女,辞去了工作,离职之后一时间很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
可以说是机缘际会,也可以说是暗中安排,然后她来到了叔叔经营的森崎书店暂住。
不怎么看书的她,在这里耳濡目染,开始了尝试看书,没想到一看就喜欢上了书。
也许是书这个东西,本身就有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她的情绪慢慢好了起来,当然还有因为叔叔有在一直安慰着她。
其实叔叔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她问:“为什么老跑出去旅行呢?
”叔叔说:“怎么说呢,想用自己的眼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也想以此看看自己的可能性。
”叔叔曾离开过家乡,去世界各地旅行,最后又回到了老家接手书店,打算与书为伴,虽然经历了很多,但他至今仍未离开,他也并不后悔余生就这里了。
她突然觉得,自己最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什么也没有做?
叔叔说,累了就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出发,这没什么的。
是啊,总有一天,也许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所,地方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认真看看自己的内心吧。
——“不靠买有价值的东西来获得价值,而是自己创造价值,这才是强者。
”
从因海报吸引而下载无字幕版《森崎书店的日子》,到有了字幕后再次下载观影,前后隔了一年多时间。
然而这部电影对得起这份等待,被我选为个人2012年度最温柔电影。
何出温柔之言?
你也许会用诸如小清新、文艺、治愈、疗伤等标签来概括这部电影,确实,这些元素都杂而有之,但并不能代表电影的内涵所在,否则就或觉冗长,或曰沉闷。
影片中贵子的失恋只是个引子,要引出的就是神保町旧书街的寻常时光。
这时光几十年如一日,一样的质朴淳厚,一样的气定神闲,一样的举重若轻,一样的让人难以抗拒。
时光里总是关乎许多往事,许多尘封的记忆。
尘世流转之中,街道温柔,时光温柔,往事温柔。
如果没有贵子突然的失恋,没有叔叔看似意外的邀约,我们和贵子一样,自然也就不会知道神保町。
只是话说回来,最让贵子沮丧的其实不是失恋,而是她以为交往了一年半的人,实际上根本没当她是女朋友。
这打击是沉重的,如她后来对叔叔森崎悟所说,“睡了很久,睡了很久,然后醒来就在想,可不可以当做没发生过,但还是不行”。
她怎么都做不到《一个人的好天气》里那种,“我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憎恨。
就好比期末考试结束后,往家走时的心情”。
倚着栏杆,脚下车水马龙,可是偌大一个东京,她还能和谁相拥呢?
这里不过就是一座空城罢了,贵子的世界已被摧毁殆尽。
就是因着这样的心情,贵子来到了神保町,站在内心废弃的城址里,却在这里望见了靓丽的好风景。
“神保町这个地方就像书一样,表面像书一样安静,打开书就会发现一个喧闹的世界。
读完合上后,又会变得安静。
”神保町书店街,据说有170多家旧书店,号称世界第一。
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森崎悟的形容无疑是满怀深情的,没人比他更爱这里,经历了很多都不曾离开。
当贵子按着他手绘的贴心小地图指示,来到神保町街头张望寻找,散淡的钢琴配乐慢慢流淌一地,缓缓地律动,缭绕。
慵懒的阳光,不温不火,轻柔地涂在沿街楼墙上,些许透过楼间空隙,在清幽路面印得数点斑驳。
一种情绪也渐渐在我们心头滋生。
森崎书店就在某个安静的街角,铃声清脆,昏黄的灯光下,空气中飘散的霉味就像刚下过雨的早上。
略显拥挤的小小空间里,却有着近六千本各种古书。
贵子从初见的吃惊,到整理的无奈,再到看店时的好奇与无措,以及开始闭上双眼,用指尖划过书封随机选择阅读,并享受到阅读的喜悦,一切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发生着。
旧书无疑是时光痕迹最集中的载体,不论是那尘灰、霉味,还是书页间夹着的干花、字句边红色的线条,都藏着无尽动人的故事。
书之外的森崎悟自然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那故事和满屋尘封的旧书一样,虽少为人所知,却韵味悠长。
貌不惊人的朴实大叔,年轻时实是正儿八经的文艺小青年一枚。
一个人背着包环游世界,边打工边存钱。
为什么去旅行?
“因为想用自己的眼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也想以此看看自己的可能性。
那是段不去模仿别人,而去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时期。
”他也曾沮丧过,悲伤过,绝望过。
这正是他为什么会对贵子那么好的原因。
并没有见过几次的两个人,上次见面甚至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对你来说,我可能只是个不怎么熟悉的亲戚大叔,对我来说不同,你是我的天使”。
因为促使森崎悟旅行的契机是贵子。
他毕业后进出版社干了三年,发觉自己不适合做商业书,想做的事情在社会上行不通,辞职后一时找不到人生,好像什么都崩溃了。
他很迷惑,这个世界是不是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就那样郁郁度日,自我封闭。
贵子的出生给森崎悟带来了生机,随后他开始旅行,开始读书,而这些都确实影响了他。
待到因为父亲病逝而回国继承书店,向世界启程后,结果还是回到了从小生活的地方,森崎悟也终于明白,地方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
满屋书籍,书店常客左武先生,咖啡馆,旧书市场,天台闲聊……时光想来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每一段时光都承载着不同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意境和情绪,也夹带着不同的感悟。
贵子喜欢上了神保町,也一点点读懂了森崎悟。
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忘记过去也没有现在,只有千帆过尽之后的气定神闲、举重若轻。
人总是在寻找所失之物的同时活下去,书或书店都只是途径。
环游世界也好,安守一隅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要找到自己的归属与可能性。
镜头拉开,神保町依旧是那般沉静、内敛。
电影的轻描淡写让人有些意外,可那简单又蕴含着超乎想象的温柔,仿佛本来就该这样。
很多年以后,也许贵子会怀念那个低落的自己,以及这段沉耽在阅读里的时光。
当轻柔的钢琴声再次响起,在岁月渐老的街道,只听到时光的步履轻轻。
2012-10-15
这部片子MARK了很久,终于看到后,却不免失望。
故事讲了一个不怎么看书、因职场失恋而愤然辞职的女青年,在颓废之际受亲戚大叔邀约前往神保町旧书店帮忙打点,慢慢开始读书,平复心情,然后在亲戚大叔的陪同下前往负心汉家里讨个说法,终于死心后决定重回职场。
其中诸多读书的文艺场面,包括亲戚大叔与其谈心说:开书店是因为职场失意,不适合自己云云……原本以为是神保町宣传片。
我真心地觉得这个剧本不适合作为神保町或吸引年轻人去读书的宣传片。
读不读书是自己的事,一个一直不看书的人,哪怕因为一时的兴起去读书,也不会长久。
当然,不读书不是错。
书也并不能抚慰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的心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书中得到救赎。
开书店,大多也不是因为职场失意寻找自我,不是帮自己过渡心情、逃避现实的容易差事。
没有专业的积累、盘算和运营,又怎能在东京市区的寸金地,撑起一家旧书店?
开书店也是需要勇气和资本的。
简单地把他们开店的缘由想成那样,未免不公平。
旧书店的乐趣,无论在于淘或经营,在池谷伊佐夫的书里都有精彩的描述,让人感到跃跃欲试,因为只有对于某样事物的理解不浮于浅表,真心去研究去喜欢的人,才能传递出喜悦和珍惜的心情吧。
—1—最近真的是爱上了没什么剧情却像很有道理的日本电影,《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故事围绕着因男友劈腿而失恋的女孩贵子展开,因为男友与自己是同事,分手后的尴尬相处让她坐立难安,于是选择辞职,失恋后又失业了。
经济来源断了,可是日子还要继续,来自妈妈的问候都像是对她的责备。
当贵子接到了来自在神保町开二手书店的悟叔叔的邀请,希望她来看店,同时为她提供书店的二楼作为免费住所的时候,贵子动摇了。
随后,悟叔叔寄来了一封信,上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
这让贵子想起自己儿时与悟叔叔相处的往事,那时候,悟叔叔也是用一张手绘地图告诉她压岁钱是放在家里的某个位置的,回忆美好又有趣,这让她终于决定收拾行李,欣然前往叔叔经营的那家名叫森崎的二手书店。
—2—神保町是世界知名的旧书聚集地,这里到处都是书店,有的店铺拥有巨大的门面和招牌,有的只是偏安一隅,藏在周边的巷子里,森崎就是后者。
书店左右两边陈列着两组书架,空间很紧凑,两个人站立都显得局促;屋外还有一组临时搭建的简易书橱,二楼是许久未见天日的仓库,灰尘已经积满了厚厚一层。
当贵子看到这样的森崎和这样的二楼,内心是绝望的。
但是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扎起头发,开始打扫。
打扫之后坐在一楼原本悟叔叔的位置上,略显无聊地发呆。
终于来了一位客人,只买了一本价值100日元(按照电影的拍摄时间2010年,那时100日元约合人民币8元)的书。
这么小的一家店,也没什么客人,贵子本来心里燃起的小小希望又要熄灭了。
就在这时候,森崎的常客来了,一位戴着眼镜有点胖的中年大叔左武。
他进来绕了一圈,出去了,然后又进来。
和贵子尬聊了一番,因为知道了贵子是店主的侄女,所以脸上出现了笑容。
这里的一次对话,对贵子起了第一次点拨作用。
你不读书吗?
(左武大叔问贵子)也不是完全不读。
(贵子有点窘迫)为什么不读呢?
(左武大叔很执着)对不起。
(贵子无力回答)我说你啊,这样就只能看到世界的表面啊。
若不想做个肤浅的人,就稍微读一下这里这些美妙的书籍吧。
(左武大叔的前辈式说教,略可爱)这番话是左武大叔很用心去说的,但是听在沉浸于失败人生的贵子耳中,却没什么作用,现在她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肤浅,只想让自己有点事情做,赶快忘掉那个不负责任的渣男。
所以这番话对贵子来说并没有立竿见影。
她还是选择逃避,每天抱着被子睡得昏天暗地。
—3—某天关店后,悟叔叔邀请贵子去喝咖啡。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原来悟叔叔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沉迷看书和旅行,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没错了,“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也像借此看看自己的可能性,那是一段不模仿别人,而去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时期呢”。
后来因为父亲过世,他继承了这家书店,为此停下脚步却并没有后悔,觉得经营书店再适合自己不过,可是虽然看上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但其实也净是些烦心事。
这段话解答了一个疑问,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就真的没有不快乐的事情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不过是因为喜欢这样,所以承受的能力可能更强,也能更乐观和积极地面对一些困难,让它们显得没有那么艰辛罢了。
这段对话并没有治愈贵子,反而让她怀疑人生,因为她并没有做过悟叔叔做的那些事,也并没有悟叔叔这样的觉悟。
我在浪费时间吧。
最近什么都没有做。
(贵子很丧气地问)没这种事。
你现在需要休息一下,你驾驶的那艘小船如今在这条街上驻港,休养生息后再重新扬帆启航不就行了吗?
(悟叔叔式鸡汤上线)这样一来,贵子似乎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地休养生息了,于是睡前,她闭着眼睛用手指感受那堆积如山的书,有些听天由命地从中选择了一本。
就这样开启了看书的模式。
—4—真的看进去一本书之后,会发现这是很让人痴迷的一种消遣方式,至少可以让人短暂忘记烦恼。
接下来的贵子发生了变化,她看店的时候看书,不看店的时候也看书;在午后看,在雨天也看,她开始对书、对旧书、对旧书店、对神保町有了一种理解和热情。
不忙的时候,她也开始行走在神保町的各个书店里。
这里有170多家书店,但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色彩,大家都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真好啊。
爱上旧书的贵子和悟叔叔一起在神保町的旧书大会上摆摊。
在这段,悟叔叔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也是这部电影里我最爱的一段台词。
参加旧书大会,会感觉到神保町就像书一样,表面像书一样平静,但是打开书就会发现一个喧闹的世界,读完合上书后又会沁入宁静。
这些经历催促贵子对现在的生活做出改变,于是在叔叔的耐心询问下,贵子交代了自己和渣男的始末。
贵子终于选择直面渣男对自己的伤害,在叔叔的陪伴下去找渣男要个说法。
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声嘶力竭,没有揭穿渣男欺骗自己感情的事实,只是在渣男一副“我都不认识你”的表情下坦然地说:“我不是傻子,我也是个有感情的人啊。
”就这一句心声,让习惯了不听贵子说话的渣男有一瞬间的惊诧,虽然最终渣男除了证明自己是24K纯渣之外没有丝毫愧疚。
但贵子却彻底地看开了,继续沉湎于失败的感情和这样的男人的自己,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那些为了旧爱哭红眼睛的人,还是算了吧,人生总要往前看比较好。
—5—电影里有一句话,据说是出自某家书店的老板,“不靠买有价值的东西来获得价值,而是自己创造价值。
这才是强者。
”这句话也同样触动了我,因为之前自己一直是一个对钱没什么概念的人,总是会把钱花在瞬间喜欢的事物上面,比起矫情地以为“这么好的东西我配不上”,我更乐意选择不惜一切去拥有。
但是拥有的多了,就已经模糊了它们的价值,物以稀为贵的感觉不复存在,那种初见时的狂喜也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迷茫。
但似乎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从4月底开始,我卸载了某个购物软件之后,除了蔬菜水果和狗粮,再也没有买过一样东西,让我意外的是,我也并没有感到生活里有任何不足。
虽然我一直排斥断舍离这种自虐行为,但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去做自己做不来的事,哪怕只是不网购,也会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
在这期间,我真的是发现,自我价值不需要有价值的事物来彰显。
—6—最后的最后,贵子选择重整旗鼓,投递简历,虽然舍不得森崎的日子,但还是要自己去扬帆启航。
在这里与儿时喜欢的叔叔相处,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遇见话痨大叔,看了的那许多书,都会成为贵子接下来的勇气。
电影最后是森崎门口那个十字街口的画面,仿佛在说人生的选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完—
大概看了一眼海报,就决定要找个时间看的电影,可惜似乎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或许一开始贵子(女主)去书店的理由太狗血。
被男朋友劈腿后辞职去到叔叔的旧书店里帮忙,从一开始的不看书,到慢慢被身边的人、这旧书的气味感染。
闭着眼睛触摸到哪本书便开启了阅读,这样的细节倒是让我想起大学沉浸在图书馆的日子,随意走走停停,跟一本书相遇,常获惊喜。
人跟书相遇还真挺看缘分。
无论是去图书馆,还是书店,我似乎也一直都从不感觉孤单。
或许正如电影里的台词说的“神保町就像一本书,表面像书一样安静,打开书就会发现是一个喧闹的世界,读完合上书后也会倾注宁静。
”啊,安静,也充实。
慢慢与书的相遇,就像之前看过的一句话“虽然说‘读各种书,体验书中的各种情感,就可以自我拯救’多少有点言过其实,但在现实中,我确实有好几次靠读书挺过了难熬的日子。
在那个时刻,真是觉得读书太好了。
”无论是贵子还是我,都在某些时刻,被书治愈着。
或许是在书里找到共鸣之处,又或许是慢慢打开看世界、看生命的视角,但终归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救赎,来自生命深深的触动。
书店老板悟叔叔的经历也很触动着我,从学生时代便怀揣着梦想毕业,想在社会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奈何商业化、利益化充斥着这个金钱的社会,他开始质疑自己,开始质疑意义,开始思考,到底这个世界是否有它的立足之处,他选择了旅行、看书,最后再回到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在书店里、在这条古老的街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处。
“人总是在寻找所失之物的同时活下去的呢”。
刚毕业的我也一直处于这样的困扰中,常常觉得找不到意义,不仅是工作的意义,甚至是活下去的意义,和终归又是一边寻找着又一边活下来了。
至于找到了没有呢,或许还在慢慢寻找吧,有时似乎也接纳了这样一种状态——或许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的路上。
我常也害怕自己错过太多、自己的起点,但什么又是真正的起点呢?
“人生何处都可以是起点”吧。
关于书店的电影,我想,比起这部电影,我还是更沉浸于另一部西班牙电影《书店》,还有那本古老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那句“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8.3[美] 海莲·汉芙 / 2016 / 译林出版社
书店 (2017)8.02017 / 英国 西班牙 德国 / 剧情 / 伊莎贝尔·科赛特 / 艾米莉·莫迪默 比尔·奈伊
1.何处都可以作为出发的起点,不是挺好的嘛2.在宁静的表面下,每本书里面都有一个喧嚣的世界这是用书来拯救自我的电影。
这部电影相比起我以前看的,着实安静,在晚上看真的是很催眠呀。
但它确实好看,我想每个想重新捡起阅读,却不能用好的心态去读书,都应该看看。
所以电影里的两句话特别打动我。
贵子一开始让我觉得她是个“无聊”的人,附和渣男的对话,被动的接受他“啊,他要结婚了,对象不是我”,再后面“很难上班还必不可免的碰见他”后辞职,即使是搬到舅舅的小二手书店,她还是那般神思恍惚,无所事事,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伤痛不是你换个地方生活就能马上愈合的。
即使你身边的人在‘帮助你’‘关心你’。
不过那确实会比你一个人承受好很多。
我很难过贵子被渣男骗心还骗身,像是开始渣男说‘今晚我也去你家吧’和贵子在洗衣房的发呆(渣男对她上手又上嘴?
),这里又我莫名气她,女性确实很容易被感情牵绊的,尤其是被周遭过度渲染神化的爱情,很容易踏进去很难爬上来。
尤其在一个女性交付心又给出身之后。
不过好在她后来终于有所行动,开始看书了,再后面变成享受阅读。
(果然人要走出阴影,是一定得她自己开始行动才行啊)再交到新朋友,(有点乌托邦,但又挺现实,谁也不能规定这就得交终生闺蜜,而不是普通朋友呀,谁知道贵子和友子有一天会不会分道扬镳呢。
结婚还有离婚的呢)高野进书店,想说又说不出口,紧张纠结,最后又出去的样子还真是好玩。
一瞬间还在想难道会是贵子的新桃花?
后来幸好不是。
这种男角色只要遇上女主就会喜欢上她的戏码,太多了真的让你腻味厌烦。
还有后来有人进店看书,拿到贵子标价的那本书,一瞬间我又想到了“爱情”这点,也很让我自己讨厌。
也幸好他也只是个路人。
问题只有去面对,才算是正式在你面前告别了,结果或好或坏,但它总算不会在让你一直过不了这个坎。
舅舅带贵子去找渣男让他给她道歉,真见面了,舅舅居然没给渣男两拳我好失望呀,我咋感觉他的行为那么“天真”呢?
不过暴力确实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这次见面是要疗愈贵子的心。
而且面对这么无耻的人,暴力说不定会引来新的是非。
贵子直面了自己的心,虽然回应她的只有渣男的恶劣。
挺好的,当女孩被欺骗,玩弄,伤害。
你主动喜欢他,或者你好骗?
这都不是他可以伤害你的理由。
你没擦亮眼睛?
怎么不说他很会伪装呢。
有的伤口不一定会完全愈合,有的还是留下伤疤,但怎么样呢,时间还是推着人往前走,以后的日子哪怕喝起苦涩的咖啡需要用甜点压一压,也比被酒精麻痹醉生梦死的日子好一些。
电影里的不管在什么地方,重要的是心态,我想这句话放在所有人身上并不全面,有的人会成为现在这样也是有受环境的影响。
但看完电影可以明白人生必须得有书,去阅读去思考,才能找到自我,改变自我。
去输出,去行动,才能找到下一个方向。
在周遭环境不好的时候,书是心里的净土,可以休息培养自我,以待来日。
看完觉得很平淡,没有太多感受。
这部电影需要安静的看,适合心静时看,急躁的话是看不进去的。
电影中的书店氛围很好。
但感觉故事不是很完整。
贵子的转变从叔叔鼓励她说出自己的心声开始,当然了还有在书店遇到的那些书籍那些人。
她的前男友真是个渣男啊😡。
叔叔提供了贵子一个暂时的庇护所,暂时忘却纷纷扰扰与难过伤心,让她有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想清楚一些事情。
上一部看完和这部有着大概相似感觉的是《夏威夷男孩》,反复看了三遍,挑一个不烦躁的日子,细细看一部这种电影,人会清净许多。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说,所谓小清新,就是摆脱最底层大众审美标准,却又距离超现实,抽象那种顶端的艺术形式有一段距离的,这么一个位置。
而日本的治愈系清新,我却宁愿将其划分到特殊的一个层次里,当然是在被正确解读的情况下。
说说这部电影:首先是拍摄技巧等方面。
最喜欢的一点,很多细节的刻画,细腻充满温情。
这一点上日本电影人值得我们竖起拇指。
森崎书店门口镜子中的笑脸,被咖啡店男孩撞到摇晃的灯,洗衣房里轰隆闷热的气氛,滚筒玻璃中反映的内心交响......每一个小细节都与贵子的心境和整部电影的已将交相辉映,甚是值得玩味。
也许就是这些小细节,才让类似这种台词简略,节奏缓慢的电影,充满了让人心动的魅力。
再说说第一印象。
看了十几分钟,并没看出来是2010年的电影,这比我想象之中“年轻”了些许,原因可能是开始略微压抑的氛围,以及取景并不是在标榜繁华色彩的城市中心。
旧旧的颜色,短短的对白,日本的“古老力”渗透其中,甚是值得回味。
咖啡店,书店现在成了文艺青年们向往无比的“圣地”,但电影中的森崎书店和大多数文青想象的可能略有出入。
狭小的一条过道挤下两个人都困难,没有森系手工的什么桌椅装饰,老板也不是什么有着或忧郁或异域气质的魅力逐梦青年......褪去了这些粉饰,我们才能闻到真正的书店的味道,书的味道,电影的味道。
情节方面,一条主线,简单得看似几乎不用过脑,这就省去了烧脑细胞的精力,来细细品味主人公的转变。
要追求炫丽的剧情,跌宕的人物命运,复杂精妙的人物关系,请不要看这部电影。
记得你是来求治愈的。
演员方面没有动用到什么炫酷的卡司表,但女主和女主的叔叔演技都细致入微。
菊池干净到近乎素颜的脸就已经足够治愈,最后倚在窗框望向天空的仰角喜欢得不得了。
叔叔作为人生导师,却难得的没有啰嗦的说教,反倒是质朴中又带着刚毅,简单中藏着沧桑,是的,和我想象中有故事的古书店老板的形象如出一辙。
最后浓缩一下看完这部电影的心情。
虽说“书”占了重头戏,很多人也认为是书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
但是,所有的“事”“物”要想真的成为人生中的方向标,首先要有人来赋予它情感与力量。
片中从未强调主人公看了那本书,书中讲了什么内容,这本书给人物带来了什么影响。
贵子是偶然来到叔叔的书店,看书最开始也是闭着眼青选了一本,看了多少本书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看出那次看完了哪本书之后就出现了情绪的转折。
相反,来到书店工作是因为男友,因为辞职,因为妈妈的介绍;决定开始看书是因为叔叔,因为店里的常客;最后迈出了人生的一步是因为那个决定了变坚强的自己。
所以,我更是觉得,影片在告诉我们,并不单单是书,我们周围的很多都系都有着独特的一种力量,当你走进它,它便会指引着你成长。
而你走进它的方法,便是经历更多的事情,与更多的人相遇。
不是睡觉,也不是呆在家里消沉叹气。
“你周围的东西,都会拥有你的部分或所有灵魂。
”我们都有难以面对的挫折,以为走不过的困境,像贵子说的那样:“多希望睁开眼睛之后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但逃避终究是对自己的慢性折磨,你的眼睛耳朵大脑心脏不像电灯一样说关掉就关掉,摆脱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继续纠结在过去。
“那么,从现在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不好吗?
”
街角的一家旧书店,楼下是书店,楼上是休息睡觉的地方,睡前、醒来、日常、工作都被书籍包围着。
闲时去咖啡店点杯咖啡,阅读、发呆、聊天,工作时可以阅读书店里的书。
天哪,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这部影片里,女主贵子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该片是一部温情且治愈的日本电影。
影片通过女主贵子在森崎书店的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书香和人生启示的世界。
剧情方面,影片以贵子的视角展开,她因叔叔森崎悟的邀请来到神保町的旧书店一条街——森崎书店帮忙看店。
起初,贵子对这家充满旧书和奇怪客人的书店充满疑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爱上了这里。
在书店的日子里,贵子不仅与在咖啡店打工的朋子和高野成为朋友,更在书籍的海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治愈。
贵子在与书籍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她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也学会了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这部影片之所以很多人喜欢,是因为它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书香和人文气息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仿佛也置身于这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书店中,而且看完就特别有读书的欲望,尤其是看到贵子在一本接着一本阅读的时候,那种场景特别有感染力。
而且,贵子在森崎书店的那些日子里,可以说经历了深刻的人生转变。
首先,贵子从对生活充满迷茫和绝望的状态,转变为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和希望。
在失去爱情和工作后,她感到生活陷入了困境,但森崎书店成为了她的避风港。
在这里,她不仅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所,更在书籍的海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治愈。
其次,贵子对书籍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最初,她对阅读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不相信这个地方会有多大的治愈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她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书中的故事,也学会了从书籍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在书店的日子里,贵子还结识了新的朋友。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了她关爱和支持,更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贵子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总的来说,贵子在书店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她不再是那个迷失方向、无法面对生活的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
她学会了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靠买有价值的东西来获得价值,而是自己创造价值,这才是强者。
”“若不想做一个肤浅的人,就稍微读一下这里这些美妙的书籍吧!
”是啊,人生什么时候都可以扬帆起航,如果想休息就休息一阵吧!
休息时读读书,看看电影也挺好,休养生息后再继续向前不就行了吗?
电影:《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国家:日本上映:2010导演:日向朝子主演:菊池亚希子、内藤刚志豆瓣:7.3=======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17部:《在森崎书店的日子》-over-
有点小失望。故事和「书」本身没太多关系,将片名改成「森崎点心屋」或者「森崎烤肉店」也未尝不可。倒是影片前半部分创造的宁静松弛的气氛让我觉得特别舒服;再加上贵子温柔的脸和装束,就给四星吧。话说,那个找贵子聊志贺直哉的老男人,却被店主说「敷衍一下就可以」,稍稍替他感到有些不值了。
森琦书屋,是女主的休息站:但我的生活却无法按下暂停键,生活让我或是我自己不敢按下暂停键;或是给我休息,我却也无法抓住...生活就是这样充满遗憾和后悔。女主因为失恋而停滞了生活,继而来到叔叔森琦的旧书屋,暂停、中转;遇到了人、遇到了朋友、遇到了书;遇到了生活中的小小情感故事,并且身处其中;遇到一个个生动的家庭......闲适、安静,在书和故事的陪伴下,探索生活,休憩完成后,适时出发——做创造价值的人,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和一种每个人应该选择的路。——生活会有遗憾和后悔,停下休整,然后,重新出发。
常规水准的慢节奏生活风自我疗愈鸡汤,有旧书店情结的可以看
我的妈呀,又长又差。
不同的心境看这部电影肯定是不同的感觉,有的人会觉得作,我觉得倒是很治愈,这样一个书店,自己默默的呆着看书,得多舒服。。。要我是老板,二楼我改咖啡厅,不需要多少座位,给爱书的人
平淡
「場所が問題じゃなくて、大切なのは自分の気持ち/人はいつも失った何かを探しながら生きているんですかね/価値のあるものを買うのではなく、自分で価値を作れる人間は強い」いつか神保町へ、神田古本まつりでも行くか。去掉憋屈的社会部分全是旧书店里的故事的话可以给满星😬
电影拖沓得堪比树懒,空洞没内容,加上舅舅和桃子舅妈的故事线都比这好
搬到书店,静静生活。
被骗了的感觉,以为女主角是田中丽奈才看的。
喜欢与书有关的氛围
突然就和自己和解了。平淡之中见真情,大家都是老百姓
1.遇到伤心事,换一个环境,疗伤治愈,满血复活,套路得非常无趣;2.“作茧自缚,可以说自我封闭,也可以说无法突破”,无论是悟叔还是贵子,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突破的方式;3.神保町真是让人向往的地方,可惜我也读不懂日文书。
像书一样的神保町,表面很安静,打开就会发现一个喧闹的世界。嗯。
不为别的,只为这个夜晚和你无需言语的交谈
不如舅舅当主角
东京最喜欢两个地方,一个是下北泽,一个就是神保町。本片其实就是神保町的宣传片啊,不知不觉在神保町附近工作已经快10年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亲切,喜欢有书的地方。
拥有一家书店是很多人的梦想吧,这里的旧书店不是终点站,只是女主的歇脚点,在平静的日子里让伤口结痂,然后再出发。原著小说应该还不错,但整部片没有那种让人想一口气看完的冲动,节奏我不喜欢。菊池亚希子的型挺有爱,但演技还需努力。
加一星给神保町
最近看的几部电影全都指向一个标签:旅行——不管是长途旅行还是易地而居,似乎冥冥中昭示着我不要再蜷缩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小屋里了。但电影中的主角无论多失魂落魄,总有至少一个人能理解并且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在直线的生活中偶尔出离转圜,情绪自身就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只不过需要一剂心悦诚服的‘药引’;而我情愿或不情愿,都已经切断所有退路自陷囹圄了,当情绪走向崩坏也只能自甘迷失在无解的莫比乌斯环,怪谁呢。/ 但仍感激电影短暂筑建了一个精神乌托邦,体会一刹的轻松也好过持续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