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而展开的。
朝鲜和韩国,本来是一家人,但却因为阵营不同而对抗,而朝鲜军人和韩国军人,用着同样的语言,长相也几无差别,战场上却得拔枪相见,至死方休。
在影片中,不管是韩国的两个逃兵,还是朝鲜的三个战斗幸存的军人,都表现过不知为了什么而战的迷惑。
他们不知道战斗的起因,不知道战斗会把他们的命运带向何方。
他们只知道的是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哪怕命令是炸毁一座满是难民的桥,是向走不动的战友开枪……他们逐渐厌恶战争,也厌恶战争中的自己。
但直到他们到了东莫村,他们换上平民的衣服,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倒还觉得这种生活很不错,对这个村子逐渐产生了独特的喜爱之情。
后来,他们一起结盟,成为了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他们不再迷茫,因为他们知道了合作的原因和意义,那便是守护,是赎罪,是对美好事物的守护,对自身曾经罪孽的救赎。
当炮火淹没他们的时候,他们放声大笑。
他们从未像这样坦荡,从未找到这样的存在价值感。
东莫村保住了,村民们还像一开始一样单纯。
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些“不速之客”不会再回来了,他们永远长眠在雪山之上,永远都会守护着东莫村,守护着这片没有被战争侵扰的净土。
在绝大多数的教育中,相信科学、相信历史,都是一个重要的准则。
即使不是科学青年,人们对于科学的认可和推崇,已经没有太大疑义。
而对于历史,人们应保留怎样的记忆、遗忘怎样的经历呢?
胡适说:历史像小姑娘。
意思是历史怎么打扮都可以。
本来还不太在意这个论调。
可是,知道韩国的教科书白纸黑字的写着韩国才是朝鲜战争的胜利者,却忍不住冷笑,原来给历史涂脂抹粉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也许上了些年纪的韩国人对于那场战争的记忆比历史教科书更真切吧。
那场战争,本没有胜利者。
一个“和”的结局,却又是惨和。
交战的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韩战是韩国电影人不可能停止的一个倾诉理由。
从战争本身(《太极旗飘飘》),到战争侧面(《黑水仙》),再到战争后遗症(《JSA共同警备区》),韩国人把自己的血泪、伤痛、愤怒、不解,反复地展示着,宣泄着。
但只是站在一个角度,能不能表现出战争的全部呢?
《欢迎来到东莫村》本是著名的舞台剧。
与近年来风生水起的韩国电影相比,韩国的舞台剧事业,其实聚集了更为优秀的人才,作品有着更强的爆发力和思想性。
有许多优秀电影实际都是在成功的舞台剧基础上改编而来,比较新的就有风头无两的《王和小丑》。
而较早的由舞台剧改编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也是创下韩国影史的数个纪录,并击败众多有口皆碑的大牌电影,加入2006年奥斯卡外语片的角逐。
但是从拿到片子就失望了一场。
不知是否因为资料的差错,原来的舞台剧,不仅有人民军、联合国军、李承晚部队,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戏份。
把参战的各方都放在一个舞台,本身就因着多面的角度而有更为深邃的诠释。
然而在电影里,志愿军的部分,完全被删除了。
这不仅是切割掉一个符号、放弃了一个角度那么简单。
遗憾的发展为郁闷,于是放手。
还是在某天硬着头皮,从第一秒开始老老实实地看。
水墨画一般的片头,把时间设在了1950年9月,一个微妙的时间。
195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参战的日期。
影片的设定,排除了志愿军出现的必要和可能。
其余的短暂叙述,只是着重强调了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发动了针对人民军的强攻。
至于1950年6月到9月那段历史,只字未提。
为什么不说呢?
因为创作者只愿表现他们所希望袒露的情绪。
那种委屈与自负结合到一起,有些怪异。
敌对的人民军当然是要被塑造地残忍。
枪杀受伤的战友,不管这是真是假,也足够让所有观者齿寒。
而面对加入战争的美国人, 韩国人也情绪复杂,既要炫耀美国人给予对手的痛击,又要展示美国人的霸道粗暴外加胆怯。
很明显的是,露面的第一个美国人就在即将坠落的军机上大呼小叫、束手无策,完全没有职业军人的素养。
最后,当然是战时的韩国人自己了,而身份就分外暧昧——“逃兵”,不是因为恐惧自己的死亡而逃避,而是因为被自己所杀的无辜百姓而负疚,逃离战场甚至希望以自杀来赎罪。
三个死里逃生的人民军战士、两个南方部队的“逃兵”、一个坠机负伤的美国飞行员,阴差阳错地统统来到世外桃源——东莫村。
狭路相逢,兵戈相向,本来是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然而有些不对劲。
不对劲在于所有的村民都无视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威胁、他们的紧张。
无知者无畏,然而村民的无知并不让人感到滑稽。
在这个民风淳朴、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劳作、自足,才是唯一大事。
到是来自于文明世界的他们,带着杀伤性武器,带着仇恨、怨毒的他们,一言一行都变得荒诞。
东莫村是怪异的,它独立于世界;东莫村是神奇的,它没有任何战争的基础和理由。
本来是交战的三方,却在东莫村里发现,彼此的敌意是多么无谓,战争的理由是多么无稽。
他们试探着,放下自己的疑虑,解除对彼此的戒备,慢慢地互助、交心、不分你我。
这个过程复杂而艰难。
一个让自己震动的片段是,南韩的士兵告诉人民军小战士:是北韩发动了战争。
小战士在错愕中发现自己的领导缄口不语,默认了这个事实。
关于史实,在此之前,当然已经知道。
但是南韩士兵那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得意……是的,战争不是他们发动的,然而他们知道战争爆发之前的种种事故吗?
他们知道那巨大的釜山战俘营中发生的一切吗?
他们知道南韩军人甚至韩国的神职人员在战俘营里做过什么吗?
永远有你所不知道的历史和真相,永远不要因为自己已知的而如此洋洋得意。
电影最后的结局无疑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原来是敌对的南北韩军人,却携手并肩抗击美国人。
那个美国飞行员,以一个有些牵强的理由,没有参与他们的战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对于这个倔强的民族,南北双方终归还是血脉相通的兄弟。
美国人,终归是外人。
这几个在东莫村得到灵魂解脱的人,本来已经有了和平生活的希望,却为了保护这种和平,放弃了也许可能的爱情和也许可能的明天。
东莫村幸免于难,但是那个纯洁善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却被杀害了。
据说,一千多万的韩国观众,在看到这一幕,没有人不落下泪。
那方和平的净土似乎被保护了,但是最美好的,都被战争在第一时间毁坏了。
最应保护的是人,最先毁灭的也是人。
而保护永远晚于毁灭。
三八线将朝鲜半岛拦腰截断。
这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并且总有人在伤口上撒盐。
南北韩的士兵,站在伤口的两个边缘,全副武装,对峙数十年。
他们扎煞着手,沉默地看着对方,他们的眼里有相煎太急的怨愤吗?
有血脉兄弟的温情吗?
有沁入心肺的伤痛吗?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
《欢迎来到东莫村》改编自大学路和忠武路着名的奇才张镇的同名话剧,用韩国人的视野解读朝鲜战争,对战争的反思,激烈的战争场面与温馨的劳动场面所形成的巨大反差。
在6.25战争期间,国军和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小山村不期而遇。
逃营的少尉表鉉哲(申河均饰)和落队的胆小鬼卫生兵文尚相(徐宰庆饰)是国军,充满人格魅力的上尉李秀华(郑宰荣饰)和老兵张荣熙(林河龙饰)以及少年兵徐泽基是人民军。
再加上美军飞行员史密斯大尉(斯蒂芬•泰休勒饰)。
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世外桃源一样的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
最后,为了保护东莫村免受联合军的轰炸,他们齐心协力、冒着生命危险实施了拯救计划。
最终献出了生命。
影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有两种魔力。
一种是“时间”的魔力,另一种是“语言”的魔力。
这两种魔力在影片某一时刻合二为一。
那就是在捧腹大笑后,感到无比心酸的时刻。
因为,他描写的村庄美丽得令人窒息,但他表现的战争场面既残酷又凄惨,让人惨不忍睹。
这部影片在“时间”上把握得恰到好处。
有时像皮筋一样拉长,有时突然定格。
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引发观众强烈的感性爆发力。
在《欢迎来到东莫村》中有3个时间停止的瞬间场面。
一是手榴弹在玉米地到处爆炸,天上下起“爆米花”的场面;二是被野猪追赶的主人公们齐心协力,进行反击的瞬间;三是炸弹像花瓣一样落在竭尽全力拯救村庄的主人公身旁的场面。
这些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场面不但是彼此憎恨对方的南北(以及联合军)军人敞开火热心扉的关键性的瞬间,而且还是战争的暴力性转换为友情的可贵的像魔术一样的瞬间。
东莫村让我联想起了《大鱼》中那个“不穿鞋子”的村庄,一如东莫村一样静谧,有开心嬉戏的小孩子,有眼神祥和的老者,有安于乐业的村民……这样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所以出现在电影里,所以它让人倍感珍惜与心酸所以它永远不会消逝……它存在于谁心中的一方净土里,只在那里生根发芽,看不到丑陋的一切,但却就在矛盾的边缘,安和的存在……
含泪看完,情怀,终究让我无法抗拒,放下仇恨,放下戒备,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务农,一起全力以赴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一切,短暂的快乐,长久的回忆,不知道在东莫村那个孩子长大后,带给他的能是什么呢,可如果没有战争,日子平淡过去,会不会也就不觉得珍惜。
我不愿分析谁代表谁,又怎样怎样,不是什么片都像悬疑片一样有多重寓意,这部片子确实寓意深远,但我喜欢男人间的情谊,我喜欢笑傲江湖的情怀,放下枪,平凡无奇,决定了,当仁不让,真汉子,真性情。
原来是久石让啊,难怪加分那么多。
早就领教过韩国影人意淫的功夫,这次也不例外。
不少以韩战为背景的电影都加入了大把意淫的调料,好像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小”韩民族的“劣”根性,怎么会有这样变态的民族,这样卑劣的想法?
看来,韩国做殖民地的时间真是太长了,心理大大的不健康。
韩人其实优点多多,但他们却用了难以理解的手法来表现。
片子中,几个韩人战士相当的军事素质超群,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当年的(南北各方)韩军是以顽强敢死闻名的,韩战到后期南韩战士就用野狗一样的刁钻战法让志愿军叫苦不迭。
至于韩军的军事素质,特别是操纵高技术兵器的能力,想想那个文盲比刚解放的中国还多的国情就可以预测。
片中,那个小山村里的村民个个彬彬有礼,衣着整洁,事实上韩国乡人当时的陋习相当的多,经济窘困,朝鲜多山,山区耕地稀少,哪来那么个桃花源?
片中,美军飞行员因语言不通而误会笑话不断,实际上美军随身都携带有当地语言的说明文字,请求当地居民给予帮助,没有带这样的文件怎么能出战?。。。。
,毛病简直挑不完。
本来,这个片子走发挥想象力的寓言戏路,当然是一种不错的艺术手法,但素材总要有点生活依据吧,符合逻辑吧。
用常规的素材合理的逻辑演绎出非常规的结果,才是影人展示艺术功力的办法,而不是凭空捏造荒诞的素材出来。
荒诞的效果,黑色幽默的处理,都是在真实合理的场景下发生的,现在导演编剧凭空捏造出一个荒诞的场景,结局又简单得白痴都猜得到,这叫观众情何以堪!
不是脑残是什么?
据说韩国人当年还打算让这个片子去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猜想美国电影协会一定会为怎样让韩国人打消这个念头,又不伤友邦感情而大伤脑筋。
这个片子,用一个字总结 —— 假一个词总结 —— 脑残一句话总结 —— 一个傻子引发的悲剧
本来想好好地再次观赏《无极》。
说实话,这部片子已经看过两次了:一次先睹为快,看得愁肠百结,然后跑到三联论坛里发泄了一通;另一次赴朋友之约,心如止水,酣睡了一个小时。
但是对于陈导演我是极为敬重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很难逾越的丰碑,所以,必须抽空再看一次,求得最终结论。
然而,我竟然完全失去了兴趣,鲜艳的布景和精湛的演技全然不能使我投入。
完全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向观众传达什么样的观念,我甚至感受不到镜头之间情绪的流动和感情的贯穿。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作品远不及《如果*爱》,虽然后者也仅仅是一道娱乐甜点。
影片放映到满神再度和大将军打赌时,我终于下定决心遗忘这部电影及其导演了。
网吧可供选择的影片真是多。
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归类于喜剧吧,我迟疑地点击了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
据说韩国电影在向暴力色情和变态沦陷,我想诚然。
加之一些类似偶像剧的片子纷纷登陆,令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彼国的电影神话是否仅仅是一场泡沫。
但是今天终于看到了〈欢迎来到东莫村〉。
好久没有看电影时热泪盈眶的感受了,这个深夜的130分钟的邂逅是电影给予我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还想看一些其他片子,就将感叹和赞美留给明年吧。
向各位兄弟姐妹诚意推荐这部杰作,希望你们和小弟一样,在新年里遭遇一次久违的感动。
小时候看革命题材的影片,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得落花流水,心里那个欢喜简直是甭提了。
那时候天真地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用“善”或者“恶”两种极端来定位。
当然,总是会把解放军叔叔称之为“好人”,而国民党部队则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
我们的童年,也因此在这种“好人坏人”的枪炮游戏中无忧无虑地度过,美好而久远。
长大以后,发现所谓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的单纯而简单。
而在生存面前多少人早已背叛了理想和曾经的真诚,选择了另外一种伪善的方式卑微而又努力活着。
以致于当我们被悄悄带来到东莫村,这个纯净到没有任何纷扰和杂念的世外桃源,那一刹那的豁然开朗和清新感受,瞬时把整个身心给包围了,感叹着世间竟有如此圣地,尽管也只能存在于电影中。
当三名落魄的北朝鲜官兵和两名同样在战争中心灵受伤的南韩官兵以及一个美国空军中尉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地点以一种错误的方式”相逢在一起时,残酷的战争赋予他们不同的立场以及仇恨使他们顷刻间条件反射一般地剑拔弩张,而身旁则是目瞪口呆和莫名其妙的东莫村居民,导演以一种极其夸张的反差来凸显这个场面的戏剧性。
接下来的那一场大雨来的更是恰如其分,5名军士甘愿做落汤鸡也不愿意“和解”。
村民把手雷当土豆那一幕也非常搞笑,最有趣的还是那个误炸粮仓以及之后华丽而唯美的棉花雨:漫天的白絮下,姜慧贞饰演的傻村姑翩翩起舞,那是整个影片最动人的一段画面。
她就是凡尘天使,质朴而又单纯的美丽,让我们根本无法企及。
为了弥补被炸毁的粮食,5名军士被迫留在了东莫村,与村民一起在蓝天和碧草中收割庄稼。
唯美的画面下,朝鲜和南韩官兵开始慢慢拉近距离。
这时伴随着野猪突然出现,影片最搞笑的一幕就这样来了。
朝鲜人,韩国人,美国人,东莫村村民,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齐心协力,终于制服了这头凶猛的野猪。
人们像孩子一样笑着,6名士兵围在篝火旁烤野猪肉吃……第二天清晨,6件不同颜色和国家的军服被整整齐齐而又安详和睦地晒在了一起,在风中幸福地挥舞摇曳。
美好总是短暂而即逝。
美国军方四处打探失踪的空军中尉以及运输机的消息,他们甚至开始派空降部队潜入东莫村。
而在此时,几名士兵已经完全驱除了隔阂,和东莫村村民融洽的相处。
不幸还是发生了,在不愿意出卖6名士兵的情况下,东莫村村民遭到美韩士兵的野蛮暴力行为,而纯洁的村姑也不幸遭遇毒手。
6名曾经“迷失”的军士愤怒了,这时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再度拿起武器战斗的理由,不是为了什么狗屁政治和虚无信仰,而是为了保护这最后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恶,现在是偿还的时候了。
”北韩军官平静地说。
告别了东莫村的父老乡亲,他们向美空军轰炸队展开了最后的反击。
这也是全片中最悲壮的一幕,熊熊战火中,几名士兵偎依在一起,脸上面带着笑容,这是一种连死神都敢蔑视的笑容。
“假如不在这样一个战争时空中相遇,我想我们应该是很好的朋友吧!
”那个因为机械服从命令而害死平民,平时不苟言笑的韩国军官大声喊道,他终于可以微笑着告别这狗日的战争了。
而年龄最小的北朝鲜士兵到死也还在惦记着那个傻乎乎的村姑,倘若有来生,他们应该会是幸福的一对吧?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没有悲天悯人的反战情怀,《欢迎来到东莫村》,感动800万韩国人。
PS:战争和政治,永远是世界上最富争议的两样东西。
尤其是前者,它永远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作为一个个体,在战争中如何找到所谓的意义?
口号都是统治阶级或战争贩子喊出来的,每一个参与战争的人却牺牲着自己的血与灵魂,这便是战争最大的残酷:它永远以个体的牺牲而使得整个种群得以延续。
50多年前的那场朝鲜半岛的战争,是与非如今很多人已不愿再去评判。
至少对我们中国人而言,立场更是相当尴尬的。
在别人的国土上捍卫自己的主权,想起来都有点不寒而栗。
然而撇开这些不谈,在影视作品尤其是反战作品中,我们最容易看到的便是描述战争对于个体的摧残。
本片同样不例如外,结局虽然略有煽情,但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品,对剧情的掌控等方面已经实属不易。
此片的模式有点类似公路电影,都是一群迷失的人寻找自我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本片还在这种寻找过程中用喜剧化的方式反思、戏谑了战争。
而结局韩国人和朝鲜人联合起来对抗美国飞机,似乎更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深意。
不管怎样,这是部好片,值得推荐给周围的人。
装DVD的那个小箱子里,还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碟片拿出借着奥斯卡而比较红的《潘神的迷宫》看了15分钟关了,这电影不适合晚上看因为有点小小的神话的色彩,我怕看了晚上做乱七八糟的恶梦;红色封面的《回归》,是阿莫多瓦的最新电影但始终不能融入到以西班牙语的电影中游离,游离因为那些国外著名的情色片用的大多数是西班牙语的配音老让我感觉到是在看情色片又,让碟,从那机子里吐出还是选择韩国电影吧,总觉得这是最保险的选择这是一部名叫《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电影导演以前是拍MV和广告的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但就是这样一个新晋导演,呈现出的是娴熟的讲故事技巧和漂亮的镜头运用一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又笑又哭甚至让我体会到了当年看《太极旗飘扬》时的深深感动看《共同警备区》的紧张刺激看《爱有天意》时的明亮画面把所有韩国电影的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很佩服当代韩国导演们对历史的这种态度对内战的反省让我看到了文化人在一个民族伟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当年的《太极旗飘扬》到《共同警备区》再到今天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与其说是电影的剧情吸引我,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让我更为感动。
让人再次兴奋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马上要出新片的香港导演欧雪儿同样是拍MV出身,拍广告她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明》又会怎样呢?
等待着看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PK吧……
[笑一笑十年少,欢迎来到东莫村]2。
推荐一部喜剧片-《欢迎来到东莫村》。
韩国人越来越会搞怪了,越来越懂得抓住观众无聊的心理了。
类似世外桃源的东莫村安插在朝鲜南北战争的大背景当中。
其中不乏来几个南北对立的战士作为政治的对立,还有友情出境支援的美军。
一切的战争对于世外桃源,只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东莫村的村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离奇传说,钢枪手雷远远不如侵害土豆田的野猪更让人可怕。
飞机和蜻蜓也许并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就是觉得画面有些太唯美,而那只野猪,毛太多了!!
和真实相差太远太远- -、误扔出的手雷恰巧的炸毁了粮仓,却带来了满天飞舞的爆米花,在那么湛蓝的天空下,那么大朵的白花花的爆米花,简直就是给观众无形的吃了爆笑丸,不笑?
我看憋不死你才怪!
记住了一个男人,那个中尉,似乎曾出演过《实尾岛》那个刚强的角色。
还有一个女人,扮演有些疯颠得姑娘,貌似《食神》中的莫文蔚的扮相,不过看起来要漂亮的多。
后来看杂志介绍,东莫村的这个小妖精姜惠贞。
也许眼睛过于明亮和清澈,才有这样的称号吧!
转一段我的blog上记录我看这部片子的感受!
欢迎喜欢电影音乐的朋友和我交流!
http://Amor520.blogbus.comhttp://Amoy.blogone.net
台词韵味深刻,风格掂量的刚刚好,喜剧中略微带悲剧感。
我相当赞赏韩国人对自己南北内战的历史观。
跟《共同警备区》一样,电影人对半岛分裂的现状用抒情怀旧的方式在影像里统一了想象。
美国人Smith、北方军三人、南方军二人。
首长因为全军覆灭自己却苟且偷生,少尉因上级命运不可违背而滥杀无辜良心受责。
这两人都是没什么脸活下去的人,所以他们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笑着,死去。
一来挽救村民的目的达到,二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同胞”“兄弟”共同牺牲真是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很好的鞭挞。
首长与小胖的妈妈有莫名情愫;南边小士兵跟北边大叔士兵有父子般情;首长与少尉会惺惺相惜;北边小士兵跟疯丫头有心动的爱情;可以说影片在主角间的精神领域上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场,紧密联系。
村庄如一个世外桃源,给战争杀戮中的人一个喘息、洗涤心灵、冷静思考的空间。
他们放下对立,脱下战袍,与村民耕作务农,应该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了。
杀野猪那段,搞笑夸张,虽有明显的抠像感,但是慢镜头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杀猪的神情。
最后还是老美在战略室里死命要进攻进攻,仿佛不是US公民就可以无所谓的被牺牲掉一样。
Smith最后也没能挽救悲剧,所以说,电影里在唾弃谁,显而易见了。
Cult好評/第三幕好評/一開始睡過去了醒來後就變得好看了/我真的覺得光頭無論在什麼電影裡都有充當奇觀的作用
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一部“太兰斯莫斯”的电影了,所以理所应当拍得游刃有余。听说改编自韩国原著,不过看的时候我更想到弗莱德金2006年的《千疮百孔》,同样的阴谋论腌入味,同样的锡纸糊墙,同样的惨烈结局。特别喜欢兰斯莫斯这套字体和视觉设计,赶紧抄起来。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依旧是很美好的精神状态
假马特达蒙目前为止最惊艳的一次表演
出了电影院打开豆瓣一看演职员表,又又又是《可怜的东西》《圣鹿之死》的导演。我的观后感依然是“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
紧接着朴赞郁看的,真的是强烈对比出兰斯莫斯的镜头有多单调了,情节也一根直线走到底,基本全靠对话推进,聊多了疲软且乏味。过分点短片体量就够解决了。
3.9
#2025HKAFF 兰斯莫斯看多几部有点审美疲劳,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太爱这种视觉强烈的怪诞主义风格,比较敏感情绪化的石头姐在他的电影里依旧释放得很肆意很自在,但下次是否可以换个导演换种方式演。
Sacred Deer以来的生涯最佳,但又完全不像他。近两年关于当下的电影里最切中要害的一部。DiCaprio靠边站了Jesse Plemons需要拿奖
有点抽象…很邪典…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Venice / 最喜欢一段是最后地球上安静的只剩下动物的感觉…. 想起疫情时期了…地球没有人类会不会更好呢
能猜到反转结局的 mindfuck 片,石头和普莱蒙在囚禁空间中演话剧,后者把阴谋论入脑入心入魂的状态演得很到位。只是过程着实是有些烦躁了,结尾又透着自作聪明,难以喜欢起来。
#LeVieDelCinema 2025【💣】狗改不了吃屎的零星电影。结尾?恐怕是最容易预测的“反转”,又或者说“反转”与否,存在任何价值吗?
有趣
蘭斯莫斯的視聽選擇依然怪異且無趣,相比片中艾瑪斯通到底是不是外星人,他為何能被捧到今天這個高度才算是一個謎團。
宣传语和对话实在太多了,听得我脑袋疼。这要是本书应该还挺好的…另外,确实很韩国电影,一边狂欢音乐一边狂欢砍人
救了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