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ct不是传统音乐番。
传统的音乐番往往以校园故事为主,音乐为辅。
而卡二却跳出了这个小格局,格局更大,主题上更偏。
他的主题有:爱与和平,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励志于奋斗。
其中涉及政治惊悚、贸易战、移民问题,细品一下像不像某个国家。
如此复杂的内容我相信24集肯定讲不清楚。
还有就是导演的风格。
渡边信一郎的作品其实大多数是非主流的,你看这画风、音乐、故事就知道不可能是主流题材。
在加上他曾经说过一直都想做一部真正的音乐剧,于是他做到了,但尝试可能不被市场接受。
那骨头社亏了吗?
其实不亏。
骨头社那来这个能力全球海选歌手来为动画唱歌,全靠网飞砸钱,靠的是渡边和骨头在业界的名气和实力。
骨肉社其实没用多少钱就搞了20周年纪念性作品,岂不美哉。
音乐剧需要创新和拓展,虽然尝试不一定成功,但它的魄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渡边信一郎真的太适合音乐番了。
随着旋转的洗衣机打鼓点、私自偷闯进无人的剧院歌唱,各种闯祸逃亡都做出了公路番的浪漫感。
ai音乐的部分很有趣,对于未来的某种预期值得思考。
被毒舌拒绝直接把乐谱扔到烟灰缸上差点烧了dj家逃跑的时候两个人还转回身大喊等着瞧吧魂淡那里超可爱。
第四集ai骗子机器人笑死我。
制作出学了四年动画的鬼畜mv哈哈哈哈哈。
超多好听的歌,彼得的美妆博士活泼不靠谱外在和舞台上的样子太反差了,很抓人。
彼得第二次比赛的那首《爱你自己》太棒了,因为个性太怪异不被人接受而改变自己一直痛苦,直到某天醒悟自己都不爱自己谁会爱你呢。
类似反差惊人的角色好几个。
很多搞笑的小细节比如两个少女模拟赛后对话学hiphop手势接受采访时晒出手势那里太可爱了。
人物一下子立住了的鲜活可爱。
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也有悲伤的过往。
有好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人性阴暗面。
人物,音乐,制作,剧情,整体完全在线。
前12集比赛出道节奏很紧密,到了后12集节奏变慢了,但整体质量非常非常稳定。
火星和地球纷争的支线和找回最初歌唱时的快乐不再靠妈妈和制作人的视线支撑的模特女二故事支线。
共同构成了首尾呼应的大结局——奇迹的七分钟,召集整个音乐圈的大合唱《mother》,在这里落下,非常巧妙和完美。
比起两个人的友谊和梦想,更像是许多追梦音乐人的群像剧,每个人的故事都完整,每个人的生命都鲜活。
火地政治的部分把整个主题提升了一个level——艺术无界,生命共体。
整个作品就像主角二人的歌声一样,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美好,积极,正面,又坚强。
一个美妙的奇迹。
听说渡边渡边信一郎要出新作了,并且在新作发布会上向观众说道:我一般不怎么说这种话,但是……这是我的自信作!
请多多支持!
”我有点在意是什么样的作品,什么规模的作品能让在做出了《星际牛仔》、《混沌武士》等作品后还能让渡边监督感到自信和满足呢?
答案不用说,就是这部《Carole&Tuesday》。
《Carole&Tuesday》集合了可以说当今最强的制作阵容。
渡边监督为代表,骨头社Bones20周年 x Flyingdog10周年 x富士电视台+Ultra计划,并且神片输出营Netflix也参与到了其中。
火星城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在音乐制作上更是聚集了多国籍的音乐人共同合作完成。
据说当时是Flyingdog老板和渡边监督吃饭的时候提起的企划,后来Bones的社长听说以后也觉得这个动画可以搞,于是这个计划就正式开始实施。
既然是Flyingdog的十周年企划,音乐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作画方面也是非常的出色。
首先据说一集所需要的原画大概需要8000枚左右,比普通的动画多出50%甚至一倍左右。
为了能赶上进度,这次参与的原画师都是“元老级”。
不得不说,作画上的细节真的很令人感动。
比如说第一集卡罗尔掏出星期二的大神器的时候,开箱的瞬间,你能看到箱子被挤压稍微下陷扣子才被打开。
第二集OP,星期二登上阶梯的时候,跑了几步然后跑不动的细节,同OP里Carole下坡时的小跳步的细节,还有OP最后路人听现场演奏时的律动感,特别是中央的女孩子,律动的时候随着肩膀的左右摇摆的时候左右脚也很自然的律动摇摆。
动画播出才第二集,已经是满屏的惊喜。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这个作画的厉害之处,不妨去看看反例《妹非妹》来感受一下吧。
另外就是为了画出真实的弹奏感,制作组特地请人(主角歌声的两人等)模拟动画中的场景弹奏,并多角度摄像。
Staff在设置摄像机位置
多角度拍摄
原画制作的一例顺带一提,这次的动画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真实。
不仅是动画角色上的行为、性格上的真实。
在动画里出现的物品都是真实的品牌名字。
乐器、服装、信用卡……据说坚持使用品牌的真名而不是假名也是渡边监督的坚持之一。
顺便一提,它们甚至在Ins上真的开了一个账号。
我还follow了。
资料来源:http://caroleandtuesday.com/
1,宇宙观在看《圆桌派》讨论八卦那集的时候,有句话给我印象深刻。
“做人要有宇宙观,我们都是宇宙的一粒尘埃。
”渡边应当是每时每刻脑子里都是这样想自己的,星际牛仔,太空丹迪,卡罗尔与星期二,都是跨越星际,以宇宙为背景。
不管在哪颗星球,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美是丑,孤苦伶仃,还是囿于家庭的压抑。
生命的掌控仍然在自己的手上,宇宙那么大,你想去哪都是你的自由。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都是你的自由。
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你的灵魂。
2,梦想,目标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什么都不做,让生活成为一潭死水。
你也可以劳碌到死,却不知人生的意义。
可人生短暂,且于宇宙真的无足轻重。
一辈子就那三万多天,过一天少一天,与爱的人见一面少一面。
梦想是使生命焕发光彩的魔法,而很多人因为别人的质疑,因为父母的反对,因为对财富的渴望将它抛弃。
那么为什么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摸摸自己的心口,做的这些工作你快乐吗,将他做三十年,你愿意吗?
成家立业生孩子,是你真心想做的,而不是别人这样所以我也这样的缘故吗?
现在悲惨的生活,难道是你母亲操控了你,逼迫着你的缘故吗?
不是,一切都是你的选择,没有任何人逼你,你的自由一直都在自己手上,是你自己选择了顺从的不被人质疑的生活,造成现在这样空虚的状态。
渡边称颂梦想与自由,一遍又一遍的为它唱着赞歌。
就是因为它的难得与珍贵,在他人质疑的眼光中依旧做自己,认真的做一件事,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没有利益的。
快乐充实的活着,不后悔满足的死去,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3,勇气星际牛仔和太空丹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两个主人公都有着匪夷所思的勇气,在周围人开始动摇的时候,他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这份坚定带给了所有人信心。
怀疑,质疑,在现在的利益至上的社会中,是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
它反应的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怀疑,自卑,压抑。
一个有勇气的,我行我素,不在乎他人眼光,坚定向着梦想迈进的人,真是让人羡慕的心驰神往。
4,羁绊马克思说“一个人,是由她所有的人际关系所组成的。
”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定位自己,然而一段健康的关系是很难得的,作为一个人充满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忽视和停滞,固执的用自己认为的“正确”伤害他人。
然而孤独却又只能让我在寂寞的晚上,丧失自我。
知音难觅,挚友难寻。
但是如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相信你的人,理解你的过去,支持的梦想,陪在你的身边,在你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
生命也就没有缺憾了吧。
星际四人团,丹迪的三人组,卡罗尔与星期二。
伙伴,真的是一个人此生最重要的财富。
我们也无时无刻不被渡边刻画的友情所感动,也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这样的友情。
以上就是渡边作品中最打动我的部分,纯属个人看法,见笑了。
《卡罗尔与星期二》终于在10月3日播出了第二十四集,给这部动画画上了一个句号。
几周以前,在本作播出第十二集的时候,笔者曾撰文批评该作的艺术质量令人难以忍受。
后来个别评论认为当时便做出评判似乎为时尚早,于是笔者慎重考虑后将原文删去。
而今,全部剧集已经播出,笔者在经过仔细观看后,终于可以认真的给该动画打上一个大大的差评了。
作为2019年春季B站播放量第三高,追番人数第二高的日本动画(数据取自10月3日16:51),《卡罗尔与星期二》在艺术质量上的糟糕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尽管号称是一部音乐番,但本作却只见歌曲不见音乐。
作为一部本应讲述音乐人从默默无名到声名显赫的动画,《卡罗尔与星期二》却描绘了一个极其不真实的音乐工业。
它就是在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只要你多去酒吧找找那些喝醉的音乐经纪人,只要你有一个连老板的豪车都能给你偷来的好朋友,只要你有一个在监狱里无视管理规定随便拍MV的非法移民发小,加上选秀节目里面的黑幕和坚持不断的犯傻,你就必然能够成为巨星。
作为一部动画,《卡罗尔与星期二》在剧情设计上充满着漫不经心和不思进取的气息。
本作中有许多有意思的议题,如艾廷根指示罗迪为自己代写音乐,本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深入探讨部分明星名过其实的切入口。
又比如组合头次拍摄MV的那一集,本可以借此讨论流量电影是如何甚嚣尘上的。
但导演几乎统统将这些契机放弃,犹如一个病人本来需要一场外科手术,而医生却只是给他剃了一层毛、剪了几下指甲而已。
除了对许多重要议题的点到即止外,本作即便在最主线的剧情上都处理的荒腔走板。
在《卡罗尔与星期二》的世界里,律师和法律并不存在;AI机器人基本可以横行无忌;找爹的方式是找几个小混混来打自己;音乐制作人只需要说几句“烂货”;警察的智商是个谜,对恐怖袭击毫无调查;搞政治的和《纸牌屋》里面的同行一比宛如天使,毫不抹黑政治对手;音乐选秀节目迟到了还能继续参加;记者查个半天案毫无隐私意识,净让人窃听跟踪偷拍。
考虑到本作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渡边信一郎,曾导演过《火星牛仔》、《坂道上的阿波罗》等众多具有良好口碑和极高艺术质量的动画。
如果将导演的前作比作是动画界的乔戈里峰,那么《卡罗尔与星期二》与之相比连海平面的水准也没有达到,在个别挑剔的“婆罗门”观众的眼里,甚至可以与无底深渊相提并论。
无怪乎他们会发出“渡边晚节不保”的感叹。
本作的人物描写在诸多层面上都显得平淡而苍白。
卡罗尔与星期二二人奇妙邂逅了以后,居然毫无音乐道路上的分歧,毫无日常生活中的冲突(除了开头的星期二做家务失败),两名主角就这么一直相处下去,成为了格莱美提名歌手。
加斯和罗迪二人则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刻画,除了几处隐晦的暗示,导演基本没有表现任何二人过去对二人现今性格的影响,没有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基本上只是在都合主义的自我表达中肆意的让他们变为导演的提线木偶。
和C&T唱对台戏的安吉拉本来想对丰满凸出的人物形象基本也被导演毁于一旦。
安吉拉在本作开始时是一个自立自强、咄咄逼人的女孩,本应有着独属于她的性感。
但是导演自本片中段强加在她与塔奥身上的罗曼蒂克情节,彻底毁掉了这个角色。
我们开头看到的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孩。
到结尾她竟哭喊着塔奥——这么一个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转过背去,尔后又腆着脸回来的么的感情的渣男——要留下来,彻底变成了一个柔弱的怨妇。
活脱脱一副人间悲剧。
而这种悲剧并非制作组本意(实际上若是能够很好的呈现未必不能成为神作)其他几个重要配角也显得莫名其妙,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西贝尔和以西结。
以西结本身的非法移民身份无可辩驳,而他本身毫无自觉,面对着自己过期十年的签证理直气壮。
十年的时间,足够他从一个讨生活的非法移民一跃成为名说唱歌手,难道没有办法让他继续办理签证留在火星吗?
至于西贝尔的存在,彻底暴露了制作组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摇摆不定。
这个角色的本意似乎是想要描绘一个粉丝的“私生饭”,然而我们只是看到她在弄伤星期二手臂,留下一首吐字不清的法语歌曲以后,就这么直接消失了。
制作组何苦这么麻烦聘请声优,把她的所作所为换成一场车祸似乎并无大碍。
后十二集中更是出现了一些角色,把人物刻画这滩死水搅得更浑了一些。
他们如同烟花一般飞快地在某一集中出现,然后在飞速消失。
这些角色既没有办法影响主线叙事,也没有办法对主角团进行实质性的影响,将其中几集删去似乎并无影响。
而正是这些鸡肋的叙事,暴露了本作轻飘而不切实际的整体叙事风格。
加斯前妻是女同性恋,第十五集出现的业界前辈是双性人,安吉拉的母亲是性转,导演只不过是以一种奇观展示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他们,以把双性人当伪娘的轻蔑态度,故作尊重的把她们丢到观众面前,充分显示了制作组对于LGBT群体实际上压根就没有真实合理的了解。
似乎是为了与本作的宏大叙事相匹配,本作加入了相当多的政治元素,聚焦于星期二母亲的总统选举,似乎有意打造一个“火星女川普”。
但很可惜,制作组似乎天真的以为,一味的复制粘贴现实中川普的所作所为就是所谓的来自生活。
但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代表艺术应该抄袭生活。
现实中川普的所作所为远不是一个选举顾问所能够单纯影响的,而是多方政治力量博弈的后果。
而现在,制作组居然直接将这些举动如出一辙的全盘塞入其中,甚至还加上了在选举中几乎等于自杀的文化控制法案(提出这个方案的人完全是知识分子界和网民的活靶子),充分表明这些政治元素基本上既不现实也不逻辑,其水平大致停留在小学三年级选班长的水平。
结尾制作组终于呈现出了所谓“奇迹般的七分钟”,伴着每位歌手的歌声,就连无情的特警都没有开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这些人为什么在街上巡逻的时候看人稍不顺眼就可以恣意逮捕,但却对一群歌手明目张胆违背法律进行公共集会的行为放下枪口呢?
思来想去,我们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些人被“自由”的气息所完全感化,进而自动自发地放下了枪支,一同加入了这场“自由的狂欢”。
的确,或许这确实是某些人心中的“自由”,但你的自由不代表我的,更何况这个“自由”是建构于流沙之上的。
导演确实有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的理解,而观众也完全可以用播放量和追番按键来自己投票。
而本片的狡猾之处,在于它在前十二集乃至前十六集左右都将这一价值观隐藏了起来,扮作一部普通的商业音乐番,待到结尾才将它拿出来招呼,使得不明真相的观众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塞了一嘴的私货,也就显得格外的令人气愤。
这等于是将许多观众赶到了墙角,逼问他们到底认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讲道理,观众不应该经受这样的抉择。
只要你真的读过足够的书,经历过足够的事,你自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无需导演、制作组或任何人来告诉你究竟什么是自由。
许多人看完本片表示被感动了,但这个感动恐怕不是出自于这些观众本身的观影经历,而是他们在观片过程中一刻不停地脑补所造成的。
安吉拉的母亲死去的莫名其妙,此前依旧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就这么毫无波澜的去世了,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塔奥和安吉拉的感情戏出现的莫名其妙,在此之前两者几乎没有任何能显出他们动心的感情互动,甚至连画外音也没有交代,也丝毫不妨碍粉丝们刷着“awsl”和“这对CP我站了”。
总的来说,《卡罗尔与星期二》是一部作画一流,宣发二流,剧情三流而人物四流的电影。
它的叙事节奏在支线剧情上很缓慢,但在主线剧情上却又显得慌张。
这个动画不正常,这些人物不正常,这个动画呈现出的世界、剧情、人物、逻辑都不正常。
有些人说,有了音乐/作画你还“要啥自行车”。
这就好比大加夸赞一部汽车的空调多么强劲而忽略它只有电瓶车般的速度一样,是搞不清主次的典型表现之一。
如果我要听音乐,我为什么不充网易云会员?
如果我要看作画,为什么不去Pixiv和Lofter?
至少在这两个网站上,我不用花那么多钱开大会员。
文末感谢: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29758/@fend
前期政治交锋,还炸了大楼,女主她妈还防着政治对手和儿子女儿,24集突然说不像推行的政策,我当场问号,前期怎么坚决反对移民为啥,还有我感觉女主他们有点太顺了,不用该艰苦一点吗,如果我写的话绝对没怎么乱,起码有铺垫,。。。。。。。。。。。。。。。。。。。。。。。。。。。。。。。。。。。。。。。。。。。。。。。。。。。。。。。。。。。。。。。。。。。。。。。。。。。。。。。。。。。。。。。。。。。。。。。。。。。。。。。。。。。
本人文笔比较差,在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喜勿喷,
我不擅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鉴赏经历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私人的感受,并且非常容易暴露一个人本质的东西。
但这是我为《C&T》写的第三篇评论——出于义务,也会是最后一篇。
《C&T》让我失望了吗?
是的。
虽然我不是渡边监督的狂热崇拜者,但是当他在开播前采访时对着镜头说道:“这是自信作”的时候,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开始期待这部作品——带着过去种种作品回忆开始期待这部作品。
我期待看到《坂道上的阿波罗》那样细腻的青春悸动在时代的背景下摇摆却仍因为音乐而获得了救赎的故事,我期待看到《混沌武士》那样各怀心事因为一场意外一起走向冒险的三人行,期待看到《星际牛仔》、看到《太空丹迪》那样的作品。
事实上《C&T》第一集也抓住了我的心。
当女主二人在仓库房里和声的时候,我有预感我会喜欢上这部动画。
可是事物的发展却直转急下,单调的单元式故事情节、主角间的小打小闹、所有的悲痛都由配角来背,没有太多特别经历的“傻甜“二人组莫名其妙就成为了世界瞩目,且成为了众人所信赖的中心。
结果就是《C&T》里没坏人,唯一的坏人还没什么鬼用。
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甚至比《白雪公主》还甜——至少《白雪公主》里的继妈皇后在最后受到了极刑处死。
最后一集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人无奈。
像是《We are the world》这样的全cast出场献唱早已经是意料之中也没有更多的惊喜。
但是我们,至少包括我在内豆瓣上发表评论的人们真的看懂了《C&T》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被优良的作画、火星和AI吸引,因此看丢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而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在第一集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这不是探讨未来的故事。
这和AI产业对音乐的影响也没太大的关系。
答案一半在渡边手里,另一半在Mocky手里。
Mocky和渡边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突然猛敲了一下桌子。
包括渡边在内的全员都被吓的不轻,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接下来Mocky解释了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人类(而非机器)所发出的声响的独一无二之处。
像这样的声响,即使用手机播放,也没有办法把我想要传递的情绪传递出去。
这是人类的音乐的读到之处。
“没错,《C&T》的真正的主题在于讨论:我们为何需要(人类的)音乐。
所以在AI横行的音乐世界里,C&T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和音乐人。
她们让他们回想起了音乐最生动美丽的部分。
我没记错的话,曾经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的时候,曾有音乐家用自己的音乐唤醒人们的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我们为何需要音乐(10多年前MTV电视台有谈到过)。
这大概就是《C&T》的背景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吧。
回想起来,无论是“火星偶像”的评委也好,“疯狗制作人”也好……也确实是在传递这消息。
话说回来,配角的人物塑造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惜。
《C&T》是好是坏我还是没法判断。
在动画工业上,这是一次教科书级的展示。
在内容上,角色在性格和作用上的单一性却使故事变得平淡无奇。
我期待的是一个更立体、更不完美的世界。
我大概就像埃斯米一样,期待一个既有爱又有凄楚污秽的故事。
在这层意义上,安杰拉更像女主角。
对骨头社和渡边抱了很大的兴致和期望,可惜中开低走,故事太散了,点应该连成线然后再成面而不是一张支离破碎的网,很多不必要的情节都突然点了一下然后又没有后续戛然而止,如图丝黛对记者突如其来的好感和失恋,对故事推进和人物塑造都几无帮助,丹和卡罗尔的故事亦然,而重要情节又很像萝卜坑,几乎是行进到哪都能想象到会有什么具体情节,没有水到渠成感,只有为情节推进的服务感,塔奥的故事即是如此,而重要的剧情如比赛的部分更是做得平淡乏味,政治部分的戏份则几乎可以看出是为结尾的醋包的饺子,理想主义是风格倒没什么问题,但剧情太幼稚无趣,作为背景又占了太多篇幅。
人物塑造方面虽然不能说工具人,但也很像npc,没有一个具体人物在性格上足够闪耀,角色性格和故事本身也没什么互动感。
音乐好听,但有些风格重复,很是保守,没什么乐趣,作为音乐番的音乐只能算差强人意。
13集开始真的是神……主线一条一条浮现,讲真我好像目前只看到渡边能把时代背景,个人命运如此巧妙地联系起来。
伏笔一个一个揭开,铺垫一点一点累积,成就闪耀于奇迹的7分钟。
当然从完全理性的角度来推敲剧情当然会漏洞百出,但我认为他在现实和幻想中间开辟了一条自由而平衡的道路。
侧重故事本身也就是人文方面的探索,火星意味着外来的冲突,ai象征虚实,其实很多内容都探讨到了,非常意外能够在音乐番里看到这些,近几年的作品或许都太关注自己的内心了,讨论时代和历史似乎是危险的,但是音乐不死,感动常在。
每个人物也超级闪光点,或许因为最近在搞同人,才意识到他真的太会写人物了。
大家聚会时不同风格的鞋挤在小小的玄关的特写镜头真的让人印象深刻,ppt一样的画面就把人格和团结展现得那么清晰,四两拨千斤!
卡罗尔和星期二的天真和勇敢是那么纯粹,她们有因为经验的不足而做过错事,但是渡边信仰的是大人的规则,伤害已经造成了,不找借口承担过失,向被伤害的人道歉。
因此显得那么珍贵,特别是在逐渐暗下来的时代背景里。
不如说本剧前半段他们是主角,后半段成为了线索。
安吉尔!
应该是本作中集中讨论个人内心与ai的角色,特别特别骄傲又坚强的宝贝。
和塔奥的感情非常好品,在本作中我突然意识到cp感其实不一定是爱情,而是在人群中你是唯一的特殊的闪亮的我永远牵肠挂肚的,甚至有些像是执念了。
从此以后再遇到别人都只是我投射在你身上情感的一部分。
本作真的很好……节奏波动作画稀碎放ppt我都承认,它的确不是一部十全十美的作品,但是真的讲好了一个温暖又鼓动人心的故事,而且这故事十分对我胃口。
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因为它能跨越所有的沟通障碍,直抵人心。
渡边信一郎,他的作品不需要任何观望,不看就是损失,他的作品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不管多么超脱现实,你也总能从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自始至终都这么认为。
渡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还是他那领先其他监修一个身位的音乐品味,每一部作品的配乐都是那么浑然天成,恰到好处,加之对故事情节的精确把握,很容易就直击观众的内心深处。
渡边该是个多么洒脱浪漫的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赞美渡边,希望有生之年可以一直看他的作品。
熬夜看完了《C&T》的最新一集,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倒不如说远超所望,音乐一流,故事节奏一流,如同水一般流进心里,随后激荡,久久无法平复,以至于又回头把所有的音乐部分听了好几遍,简直爱到不行。
挺好的
都说男人能顶半边天 所以 我打算娶两个老公
就不能自己起个名吗
一部展现护国战争、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北伐战争的全景史诗,一部北洋军阀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博生(雷震子原型)的感人革命成长经历,也是我本人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累成🐶的一个戏
随便看了几眼。女二(是叫百合吗?)的台词和演技真的太尴尬了。完全不像一个大夫。
喜欢。好看。有惊无险。
很好看
这个名字,真侮辱我心目中的西部片经典
气到我老婆了
完全降智商啊喂,绝绝对对的失败范例好吗,主角完全没有智商好吗……或许唯一可看的是服装?
起个名好难?
算不上抗日神剧,想给个五分吧。在我家的电视文化就是我爸看神剧全家人跟着。这剧里每一个角色都有点蠢,最常见的戏码是葫芦娃救爷爷。我不禁一次说,算了,为了这剧能拍下去,他只能这么演啊…
于震现在真是抗日神剧代名词啊
忒磨叽
不正经
冯远征是被骗来的吗?
刚刚才看了一点点。。抢红旗那里,好瓜哦。一点军人气魄都没有,就像一群追名逐利的人。
随便看了中间几集,惊天无脑烂
哎……抗日神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