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就还挺无聊的
硬盘里存了一年的电影,
为了寻找同类,为了让自己的情爱有归属感,我们离家千里;为了能够好好告别,为了给记挂的人们一个最后的交待,我们重返故土。从前有人写道,“你能在这么舒阔的海洋重新开始,是福报。心安之所即是家,飘荡浮动这么久,希望你能找到定下来的人与地方。”如果我们最终尚不能找到让心安定下来的所在,也惟愿能死得其所吧。
短小精悍的类公路片 一段告别之旅包含了数次短暂的会面交谈 回顾了人生的各种情感 各个阶段 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那对看似传统却对儿子充满爱的父母 选角非常 非常 非常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我向你保证,你并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么不同。”
情绪太浓郁了,但都是郁结成块的,缺少合理的剧情铺陈与细节设计将其化开,所以直到结尾都是整个催泪包直接扔在脸上那种。感动是有的,但也是有点不情愿的感动。
黑白颗粒度吓人,这节奏没有票房也进不了院线。病得不轻,病入膏肓,2366人打出了8.1,厉害。(2021·5·4 8.1/0.23万)【IMDb7.1/1.9万,全球票房2.5万美元】
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一切都在无言中,一切又在无声诉说。父亲的那句你可以依靠我,诉说了多少心酸,母亲的包容又是如此温馨。然而却有些理所当然了,很多地方都有些突兀,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也可能是文化差异。三颗半星。
从头到尾的表达都很隐晦,黑白的配色和电影的主题、风格很搭。最虐心的可能是父亲和儿子在花园里的对白。
在揭露悬念之前,始终保持在一种箭上弦上的状态,即使没有像《只是世界尽头》那样通过给足脸部大特写来捕捉情绪,却也能通过黑白颗粒光影聚拢我们的目光,不仅是看向主角或欲言又止或神情落寞的面部神态,连肢体动作也被纳入表情达意的方式中来,东方式含蓄隐忍拙于表白的家庭关系与禁忌的情感再次契合。
太灾难了 打光差到让人笑出声的水平
3.5 又是亲情的羁绊,对于痛苦和压力,每个人都独自承担。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同样温暖
这导演真的好擅长拍这种极其细腻走心的情感啊,人来人往也是的。他们都知道,但没有人说出口。父亲的“我是你最大的靠山”和母亲的“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不用告诉我”真的年度飙泪大戏。只是他无法陪着同样性取向的弟弟长大。黑白画面更有质感,镜头语言是我喜欢的风格。
很冷静,很骟情。生命中无法言说之痛!
同志属于少数类人,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爱,他们不被大众接受,他们的家人一样也很艰辛。
C-,和导演之前的作品一样,情感细腻深沉,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被爱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就算身处异乡早已忘却家的模样,就算大限将至只能颓废等死,只要有爱有牵挂,生活就依然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我们都不喜欢孤单,但我们也都不擅长和真正在乎的人告别,往往是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往往会搞砸一切最后还极其没用的回到原点,乞求能回到早已回不去的当初。那么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我想,其实我们都只是希望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最真实也是最美好的模样。
1985年的圣诞前夕,他见证着好友的离去,在不断的葬礼中渐渐麻木了悲伤,只得空旷的地里放声哭泣;像圣诞老人一样,为家人尽可能准备所有的礼物,因为那或许是最后的付出;担心弟弟的“披萨脸”所以录下音频,切菜时的误伤所以要丢掉所有触摸的东西。在黑白画面之间,“艾”的话题被放在了最轻,“爱”变得最大。所展开的是Adrian所有的牵挂付出,和对生命的珍惜。轻柔的旋律和回晃的灯光,在年底献上最后一次温柔的重击。
这种黑白单机位的艺术真欣赏不来
光影很特别。很多时候男主眼睛都在阴影里看不清,像是一片黑色的影子盖在上面。剧里所有的不能说背后是不能被接受,不能被你爱的人接纳、认同,甚至不敢去期望被接纳。另,全片没有光,比哥谭灰暗。
最后一次的告别 隐忍 细腻且温柔 导演太擅长拍这种平静下疯狂涌动的情绪了 所有滋味都慢慢酝酿最后只能潸然泪下 ps 导演拍吻戏也是绝了 与前作CIAO的一吻真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