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吹来了两阵风,哥特诡怖风与奇幻童话风。
将失去至亲的残酷现实放到牙牙学语的孩童视角下道出,又将故事背景放到黑暗哥特世界里,使全片既不失童话的活泼,又不乏悲剧的反思,让吹拂的双风自然交合。
很满意电影从一开头旁白就打破了第三堵墙,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给人一种在听睡前故事的感觉。
这种少年冒险斗智斗勇的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系列,本片能辟出一条新鲜路径,很大程度归功于金凯瑞,他饰演的反派男爵非但没类型化,还在服化变换的同时演出了始终如一的恶毒狡猾,疯癫神经的人设带来了不少笑点。
结尾对反派的惩罚方式深得我心,把男爵对孩子们做的各种邪恶之事让男爵自身再体验一番,完全就是古巴比伦同态复仇法的生动实践,建议推广。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2004)7.62004 / 美国 德国 / 喜剧 奇幻 冒险 / 布拉德·塞伯宁 / 金·凯瑞 连姆·艾肯
评论这部毁誉参半的影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虽然观影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有点胆战心惊。
考究精巧的美工,当然留给人们美好的第一印象。
它的片头制作也令人过目难忘。
但诚如片子开头说的,如果你期待看一部类似美好小精灵之类的电影,如果你的心里只能容纳欢声笑语,那千万不要看这部片子。
成人世界的冰冷残酷,在三个可怜的孤儿面前,显得格外不堪入目!
虽然金凯瑞的表演趣味十足,但仍无法削弱角色本身的邪恶。
纵然孩子们聪明勇敢,一次又一次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开了魔爪。
但颠沛流离的生活,丧失亲人的痛苦,时时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惊恐。
看这样的电影,入戏意味着痛苦。
我就是喜欢这个味儿。
布景和摄影做得好漂亮,轻轻松松地哥特着,一个人在家高高兴兴地看也没问题。
超长的片名认真看了好几遍,到结束我还没记得住。
熟悉到厌烦的男一号,在这部戏里换了几个造型,饰演吃小孩的邪恶伯爵,正对他的浮夸戏路,所以还不算太令人厌烦。
有着性感嘴唇的女一号,害我经常只顾着盯着嘴唇,漂亮的衣服和发式都没看清。
猴子宝宝超可爱的,绝对就是一个大号发声芭比。
明珠台特地用了一节时间来播结束字幕部分,开始觉得很奇怪,但一看下去发现,好好看哦。
喜欢这么用心做闭幕的剧组。
什么时候有续集呢。
其实是简单到极的故事。
波特莱尔家的三个小孩,在一场大火中失去双亲,监护人奥拉夫伯爵为了夺取巨额财产对其们用尽手段,三姐弟凭着智慧与勇敢,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陷阱,最后逃脱。
片子的色调与场景皆很有童话兴味,华丽的哥特风,每个镜头都如一幅墨色饱满的油画。
讲述的故事,却是悲哀的。
金•凯利饰演的反派伯爵可圈可点,但还是更喜欢那三个小孩:长女紫儿,14岁,坚忍聪明,有发明天分;弟弟克劳斯,13岁,很清俊,喜欢阅读,博学多才;小妹桑妮还是个婴孩,呀呀学语,牙齿锋利,有乱咬东西的嗜好,可爱透。
影片的最后,他们路过已经被烧毁的家,意外地收到了父母生前寄出的信,那里写着:……有一天,你们长大,会学会如何交友,分辨是非,勇敢地面对危机。
有时候这个世界充满敌意,但我们要始终相信美好,要认真观察。
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一连串的悲剧,也许只是一段新的旅途的开始……只要你们拥有彼此,你们就拥有了家……在那样的场景,读这样一封迟到的信,不知是怎么的一种感觉,是悲哀,还是欣喜?
坏人终还是逃掉了,三个孩子偎依在车子的后坐上,静静酣睡。
而前路,前路遥遥。
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我直把最后的动画也全部看完,终于不情不愿地关机。
许是要落雨了,我忽然觉得凉。
夜深,我洗澡上床,给自己倒一杯清水。
这两年我过的很好,安分守己,素衣简行。
丢掉了很多旧物,也忘记了许多旧事情,不再对着得不到的什么而殷殷切切,不再为了什么而神经兮兮寸断肝肠。
听哀怨的歌,也不会伤至心肺,喝再烈的酒,也不会醉倒。
穷了一点,但还不至于三餐不续衣不蔽体,恶了一点,且也不至于去杀人放火害命谋财。
时会有浓薄的哀伤,或是不可名状的心烦,但这都不算什么,小女子摇摆不定的矫情惯性罢。
有时候从噩梦中醒来,对着寂静的凉夜,也已懂得告诉自己那不过是个梦罢,一切都已过去。
我还活着,自由坦荡,这已是最好的事情。
也曾懦弱,任性,害怕面对,害怕承担,伤害至亲的人,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糟糕。
也曾恐惧,孤立,无可求援,受尽屈辱,最糟糕的时候,曾以为就这样死在异乡。
我尤记得的一次,很多年前,在北上的火车,对着一个塞满泡面与矿泉水的餐车,我忽然大哭出声,如孩子一般嚎啕,吓坏了乘务员与临坐形容青涩的小男生。
我以为我能哭落日月星辰,哭塌十里铁路,哭个天崩地裂,把拉登中午喝汤的勺子哭断两截。
我是真的希望他能来救我的,架着88口径的谢尔曼坦克,卸掉我肩上沉重的包裹,给我一个温和的笑,在路边买支廉价的冰淇淋。
前路好长。
我记得阿飞的话,她说我从北方走到南方,这一路,都是荒冢。
昨天上楼,昏仄的楼梯间,忽然想到,我要幸福的。
虽然我仍旧很糟,很懦弱,不勇敢,仍旧害怕面对危难,总学不好如何分辨是非,与人相处,总被天桥演技出色的冒牌乞丐骗尽钱财。
但我仍要幸福的,要幸福得没心没肺。
不幸福,对不起那些受过的苦。
I wasn't going to see this movie at all, but tonight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see it on the big screen for free, so I thought, why not. :P It turned out to be quite a pleasant experience.Aside from all the Jim Carrey's one-man-show performances(which I hated), the story was fresh and interesting. I've never read any of the books, and I had no idea what I was going into before the movie, so everything was a surprise for me. I loved the look of the movie, the costumes and the sets. The Bauedelaire house that was burnt down, Count Olaf's house, Aunt Josephine's house on top of the ocean, even the Curdled Cave were all a treat to look at.The movie ended with a lot of unanswered questions. I guess it's because they were planning to do a sequel, I hate that! Darn, now I'm going to have to read the books to find out how everything turns out for the three orphans. :Phttp://members.cox.net/wintervalley/blog_archive/2005_03_01_wintervalley_archive.html#111147336152570314
电影像湖心里盛开的血色的花,越是疑点重重,越是令人着迷的毒药。
片名为什么叫“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敲打字机的人是谁?
眼睛的隐喻意义是?
孩子们的父母所在的组织是做什么的?
他们发现了什么秘密触碰了奥拉夫组织的利益?
约瑟芬阿姨和他的丈夫之前为什么要去恐怖谷?
咬死她丈夫的水蛭是人为还是天然?
约瑟芬阿姨为什么能够精准预测房间在飓风中的变化,是不是之前经历过一次?
…静水流深。
这是一个属于黑暗的故事,就像是电影的开头就不断强调过的一样。
“大家即将看到的电影可以点都不梦幻,如果你想看快乐的小精灵,那么请您移步去隔壁的放映厅”“不想看这部影片,就马上走出剧院或是客厅,或是关掉机舱电视,机不可失啊,现在去看快乐的小精灵还来得及。
” 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也很有创造力的黑暗童话,三个天才孤儿遇见了种种超乎现实的情景,巨大却又温和的毒蛇,建造在悬崖边的房子,一望无际的湖面和食人的水蛭,建造在塔顶的巨大反射镜……这是一个情节跌宕气氛紧张的冒险故事,主角不断进入险境之中甚至不断进入绝境之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摆脱困境,从绝望之中逃生,然后又遇见绝望,再从绝望之中逃生。
这是一个让人看完依旧很心塞的故事。
虽然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三个孤儿一路上遇见的善良的好人却也付出了不应当付出的代价。
而坏人最后的告白还直戳了我们这些大人自以为是的心脏:他们早就告诉你们了,但你们不相信。
“有时这个世界看上去很不友善,甚至非常邪恶。
但相信我们,善良一定多于邪恶 。
你们要做的便是艰难地期待。
看上去可能是一连串的不幸历险,实际上可能是旅程的第一步。
生命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三个都要一如既往地和睦相处,鼓起勇气,忘我无私地相互照顾。
有一件事要铭记于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你们在一起,就是家。
”
就是那种永远逃不出手掌的窒息感在整一部电影中一直笼罩着我。
每个出手收养他们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就像这个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抱着这样那样的心思。
这也就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但每个人又是爱着别人的。
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有些各种各样的结局,让我不禁怀疑活着真的就是好的嘛?
也许这也是这个社会的摄影,刚开始我也怀疑过那个养着怀疑学者是个好人吗?
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让我在两年后,看到某本书就想到了他。
迟到的影评。
导演也真是坏,最后的结局也是那么的似是而非。
坏人真的关进去就出不来了嘛?
善良的孩子,电影中善良的大多数人都死了...想想就后怕不止,毛线球一样绕在我的心头,窒息又难受,风格也是那么的黑暗
但可能由于票房不是很理想,所以搁浅了。
裘德洛那个角色,电影里面出现得非常有限,但这个人物在之后的故事里很重要。
电影还是很完美滴表现出了小说那阴郁诡异的气氛,与小说不同的大概就是电影的结尾处奥拉夫伯爵被捕,三个孤儿好像脱离了险境。
但小说里孤儿们与奥拉夫的斗争要持续很久很久,久得最小的那个孤儿都开始会说话了= = 电影的结尾还算得上光明,小说则相反。
另外,其实电影选取部分的小说并没有太展开,后面的小说涉及的东西更多更广,出现的人物也更多。
不过后面出现的人物里,绝大部分都是坏蛋,或奥拉夫的同伙,或者被奥拉夫收买,或者被奥拉夫利用。
反正这小说里坏蛋遍地都是,好人大概一只手就数得出来。
电影里留下很多未解的谜题,小说也一样,很多东西到结束也没有说清楚。
作者其实就这种风格。
电影里并没有涉及到,孤儿们的父母一代人和奥拉夫的关系,其实也很复杂,而且越到后面,揭露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孤儿们死去的父母非常神秘。
此外,小说的写法在前几本都是平铺直叙,但到后面,小说本身几乎要变成密码本了,非常有趣又特别。
桑尼那个小丫头太可爱了,尤其是咬桌子挂在上面那个镜头。
闲话少说。
我个人认为其实最后那封信有没有,感觉一样,无论是对片子的升华还是什么完全没用,多余。
但是金凯瑞在那个精心策划的婚礼上面最后说的那句话才是真理啊。
台下的人说金凯瑞是魔鬼。
凯瑞说,我是魔鬼?
我是魔鬼?
你们才是魔鬼!
这些孩子想要告诉你真相。
但是你不听。
没人相信孩子的话。
你觉得你们清白?
你们是同谋犯。
这段话出现在无数的电影里面。
家长,亲人,宁愿相信坏人的话也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话。
理由很简单,他们是大人。
在一个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大人,在潜意识力都想相信小孩子说的话,即使他们是对。
他们说的是真相,他们不都想相信。
直到很多事情发生了,并且无法挽救才开始后悔
La Roue的对面
拉到极致就是女性体验一把第一性快感,但实在是个加长版商业广告,对于两位女主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个人魅力展现机会,每一帧拿出来都能做形象照,其他的真的是不明所以。
@Berlinale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电影。节奏摄影剧本表演做到了统一。可能很多观众坐不住,因为节奏缓慢不说,几乎没配乐,剧情也肯定看不太懂,整部电影那个静到不行。这也算是一种风格吧。我想了一个下午是该讨厌它还是喜欢它…那就如冰雪女王的信徒们盲目地热爱它好了!
这姐的生涯新低,看这样没才华没能力的导演搁这儿硬拍是真难受啊!不要期待歌迪亚这次能拿下表演奖,她只是被安排美美的当好女王本王,表演上根本毫无发挥空间,也并不是本片的主角。
坐在沙发那里我就嗅到一股女同味……没辜负我,不烂但古树节奏太长了
It’s a 女劳登 you get when you ask for a mom
0/5。又臭又长,亲的吓我一跳,歌迪亚这么想不开?接这个本子?
太没劲了啊啊,拉了个大的就完事了???拜托
2021年在圣塞主竞赛看其上一部作品就觉得空洞至极,这部加个加个更,法国影视业钱再多也别一直生产试听垃圾呀
Berlinale75|雪的物质性与童话新编
神秘得像水中貴族百歲山。#Berlinale Competition
慢节奏不是问题,问题是无论声画还是情节都太单薄了,最后让女主下头的竟然是这么个戏码,直白又无聊
这很法国,这很矫情。但是没想象得难看。座无虚席,谢谢大家陪我坐牢。2.17berlinale中午场,看半小时觉得很不妙,打开豆瓣看见全是一🌟,但是其实我觉得罪不至此:中间他们拍戏的几段还不错。但是走向恶心,一个秃顶老头在短发妹推开明星姐的时候背着他的小红书包愤然离席。这电影就谢谢柏林吧,给他面子下了雪,出门就是艳阳天皑皑白雪,我可以给这片子打到两星半的高分。
#Berlinale75 白瞎
充满期待地抢了个press场,咋说,大中午的,都不觉得在阳间😂😂😂全片蓝色,冰雪,雾气,晦暗,空房间……全是情绪和氛围。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乌鸦不错,要么被啄要么咬死。因为亲人死亡而贪恋冰冷的爱,也很强烈。总体上,故弄玄虚,空洞无物。
2.5 雪这样拍还蛮有意思,但叙事节奏有点迷,小女主有点接不上Marion的戏。总之Marion太美了
berlinale75# 内核空洞、看似严肃的表演和摄影风格除了让人感觉更加尴尬和虚无以外,还让人产生为什么要浪费这个钱来拍电影的想法。
一开始让人很投入,后面让人打哈欠。
#75th Berlinale# 主竞赛l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欧美导演眼中的雪女传说?奇幻与悬疑,现实与虚构并置的古典舞台剧,一幕又一幕精致构图编织成的绝美幻梦。投影仪闪烁漂浮的七彩光影、纷纷扬扬的雪中城堡、晶莹剔透的钻石连衣裙令人着迷,但诡谲的配乐和沉闷的氛围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昏睡,两星给玛丽昂•歌迪亚。
Ouverture de la rétrospective Lucile Hadzihalilovic à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avant-première en présence de la réalisatrice et de l'équipe de film. 白雪公主的故事本来到底是啥我完全不记得了,这个版本里加了一些元电影的元素还算有趣。道具服装很用心,真假冰雪世界做得还挺好。不过这个情节真的是,眼看大明星和刚出道演员之间的扭曲关系就要破裂,非要撑到最后才破裂,然后把故事主旨完完整整地揭示出来读给大家听……也许新时代真的需要这样的童话读给小朋友,但关键是我觉得小朋友应该也没那么傻,可能早就根本不向往白雪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