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位于财富阶级的对立面,男人被拖延了薪金,女人被剥夺了爱情。面对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受困的人却无法感受如海般自由的味道。大海只得将肉身托到最深处,释放了灵魂,回来为自己争取自由,无论男人的劳动,还是女人的选择。终究只为了能做自己。超现实魔幻片风,虽不成熟,但有魅力。
第一世界的导演拍摄第三世界时,视角难免显得剥削,就像阿彼察邦能拍波米叔叔,但换个人拍绝对是灾难
吃尽了第三世界的福利,这样都能拿评委会大奖真是难以置信。
灵异有点太过直白以至于破坏了神秘感,结尾也有点画蛇添足,好在最后一夜拍的还算有灵气
除了大西洋海景的几次扰动,其他大多没能提起太大看的兴趣
十分现代的一部作品,从主题到设计,从声光到背景音乐,皆是触手可及的鲜活想法。但无奈故事壳子有些薄弱,不管是爱情还是社会不公,都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挖掘,电影只是围绕在一份深沉的感伤,冥想和诗意表达之中。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关于那些被遗忘和被忽略的,我们不缺记录,也不缺分析和反思,但又有多少人带着诗人之眼去埋葬他们的灵魂呢? - Regal UA East Hampton (10/12/2019)
用柔光与镜像编织出魔幻现实的场域,而上述两者不过是大西洋的两种截面。这种极具统一性的视听风格,同构于特定文化情境中的亡灵语法。浸泡在这样的影像中,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社会议题——除了冒险者之外,还存在着复仇者与守望者。
有我喜欢的母题 其实拍得可以更大胆的
#Cannes2019主竞赛(3/4)极具风格化的视听,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与配乐。在斜阳下深蓝的海面与棕黄漫尘中鼎力的建筑,仿佛这个地方像是逃不出去的牢笼。即使乘船偷渡也会遭遇风浪的阻挠,最后被困住的人们还要遭受古老的封建。不过人物调度上乏善可陈、可圈可点。
#PYIFF# 谜一样……
#27/LFF,新鲜的背景和人物们,摄影绝佳,前半小时建立了很细腻的情感,我想着这状态只要用心讲任何一个人都会很棒,但为什么偏要讲怪谈,有些可惜。当首映结束,导演上台时得到了部分答案,这位被称为第一位入选戛纳主竞赛的黑人女性导演比预期的白多了,如果不知该信息我都猜不到这位是黑人,更像是来自伊朗。既然拿到一个大奖了,希望再接再厉,好好讲自己熟悉的巴黎的各类人物,而不用跑去塞内加尔弄神秘。
3.5 把大西洋当做故事主体 拍摄了无数组海洋的固定镜头 整个摄影意图和氛围铺陈都十分奏效 后三分之一没必要完全落实下来 就算落实也太没有仪式感了 大大减分
塞内加尔女阿彼察邦+《魂归故里》。电子音乐配大西洋风景很有腔调。虽然有点乱但很有艺术特色。
不能理解的点
形式上接受不能,呈现效果也不尽人意。刚营造出来的氛围,晚上回魂那个场景灯光环境音乐等等一切东西感觉都是对的,结果非要把故事延伸到第二天,闪光点全被当天晚上的海风吹走了(摊手)如果把时间停留在那天晚上刚刚好,表述过于繁琐平庸。大西洋上的漂浮魂魄颇具神秘主义色彩,除此之外主题上也只剩下了“人鬼情未了”,社会层面的阶级问题看着真的不是重点,民工集结半夜上老板家里讨薪只是情节背景板啊。表述能力上给人种眼高手低的感觉,迪欧普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的确值得表彰。不过拿到评审团大奖认真的?新导演不应该先进一种关注单元?
【4】又见幽灵、电子乐与夜店空间,绿色的光束穿过他们黑色的身躯,灵魂映照在大西洋之上,海气与病理漂浮着,构成第三世界奇景。氛围一直控制得比较出色,结尾有所泄气较可惜,但Diop值得持续关注。
感觉海洋也是在响应整部片打破/模糊界线的重复主题——海洋与陆地的界线,生与死的界线,自我和他人的界线,意识和身体的界线,都在不断被打破被模糊。另一层面,它其实也可以是对自然之美的展示,用自然之美来提醒着尊崇自然的人性自然的内心,不要在现实威力下委曲求全扭曲自我。
太秩序,序幕一度以为将成为《内陆》(最好的非洲电影)。
还不错,两个镜面镜头好美啊。
我设想了一下所有的人物都换成中国面孔,故事也成立,但画面更显一种土气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