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马上就到,看了这部刚更新的台湾恐怖片。
疫情期间在台地区仍然不撤档的《女鬼桥》,靠着jump scare 创下了台湾两周票房冠军,铁定成为上半年全台本土票房第一。
我对台湾恐怖片仍然停留在陈柏霖早期作品《见鬼十法》我以为这次是台湾恐怖片卷土重来,实际是在厚积薄发。
据说台湾有种说法,澎湖当兵的年轻人经常会看到 穿着早年军装的鬼在列队行走,很可能是从金门跨台湾海峡游过去的。
这篇就很好的的迎合台湾民众喜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讨论校园灵异事件,那我就来拍。
另外喜欢这类故事的在Youtube上搜索陈为民讲鬼故事,鸡皮疙瘩直起。
见鬼十法 (2005)6.52005 / 中国香港 / 喜剧 惊悚 恐怖 / 彭发 彭顺 / 陈柏霖 杨淇
B站搜女鬼桥花絮,精彩连连。
这不是在鬼月拍得,据说当时现场状况不断,有法师做法才顺利杀青影片是纪实灵异记录,看起来很像鬼影实录+昆池岩,摇晃不清的手机镜头更是让人满身鸡皮疙瘩直起。
还是那句话,铁齿的年轻人最容易遇到鬼。
据传早年间有学姐因为情伤坠湖溺亡,从此每闰年2月28日那天,台阶就会多出一截,走在台阶上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能回头。
东湖大学的六位青年打算在闰月拍摄灵动现象,这是在干嘛,跑50米吗?
不能回头。
还搁那块儿美呢,一会儿就让你哭
孟耿如,91年,你不知道她是谁无所谓,我也才知道。
黄子佼妻子,黄子佼知道吧?
这都不知道,那没招了哈。
相凡画室最可怕,这种头套上次看见是在谈过泰国恐怖片里面,女明星演恐怖片结果被附身,忘了叫啥了,知道的帮我评论一下满满的紧张气氛,小屏观看都不能掩盖恐惧,每次的jump scare都吓到我,我也认了。
最后导演还吊人胃口估计有第二部。
现在对别人创造的东西越来越宽容,之前看片嫌弃逻辑不严谨,嫌弃主角智商低,现在自己造出学术垃圾理解了也成长了,创作从来就不容易,拍片又不是写论文,要有严谨数据支撑,吓到人就行了。
真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还行吧,别骂了,情节老套怎么了?
就说吓没吓到你吧哈哈哈
咳咳,我的公众号推荐了好多,不嫌烦可以看一看
【香蕉船快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喜欢吃香蕉船冰淇淋,外加网名 小孙快跑
电影的各种细节在别的影评里分析的差不多了,就有一个点好像没人提,就是女鬼两次抓交替的对象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对同伴说“我会保护你”的人。
女鬼是被五个人害死的,对应了她要干掉五个受害者报复,但在此之前她被要私奔的男友抛弃,被害过程中想到本来指望能保护自己的人并没有做到,对此产生的怨恨估计不比枉死少,“抓交替”其实也是报复的一部分,发泄对男友的怨恨。
当后来的被害者表示要保护同伴时候,估计就被女鬼盯上了,刻意把他们留到最后,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面对同伴死亡,被质问“你不是说要保护我吗”“我以为你会保护我”(其实是女鬼的心声)精神崩溃后被女鬼抛出活下去的机会,一般人此时在万念俱灰和求生欲下很难拒绝。
女鬼于是也完成了对男友的报复,让他们去利用别人的信任害新的受害者。
另外第一波的交替赵芯乔跟第二波的阿全恋爱然后被甩,我猜可能也是被女鬼操纵的结果,难以想象女鬼会让自己的附身踏实谈恋爱,估计也是强迫她重复自己被抛弃的悲剧。
這部恐怖片,個人絕對最大的亮點就是“兩條時間線”,而且導演竟然能讓兩條線混成壹條,讓觀眾從頭到尾基本上都覺得合理,只有在最後結局上才揭曉。
而且無論從拍攝角度和光線,都讓人挑出不毛病,其實從最開始趙芯喬從化妝室出來的時候,衣服就變顏色了。
以下是個人總結的兩條時間線:★ 2012合影趙芯喬(內黃T恤,片頭和石頭和松哥見面時可看到)(失蹤/幸存)張松癸(松哥)(衛生間水桶溺亡)石語晴(石頭)(樓頂蓄水池溺亡)路人甲男(照片後排右)(未知地溺亡)路人乙女(照片前排右)(未知地溺亡)路人丙男(照片後排左)(未知地溺亡)★ 2016合影拍照者: 季德全(阿全)(未在合影內,幸存)趙芯喬(內藍T恤,片頭離開石頭和松哥後,自拍可看到)(被阿全殺死)孟柏汝(三女)(被趙芯喬殺死)黎文耀(女鬼橋下溺亡)李天明(路人丁男,照片後排左)(未知地溺亡)鄭琳恩(路人戊女,照片後排右)(未知地溺亡)以上是個人的觀後心得,唯一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就是,2020年2月28日女記者采訪的時候不戴口罩,為了疫情建議大家還是戴上點好,謝謝大家。
说本片不恐怖的人,可能是没试过在影院包场看恐怖片的感觉,音效大得堵耳朵都堵不住,好奇心又使我不想错过画面,,,,,,因为疫情原因,影院重开也没几个人来,除了几个工作人员,根本看不到别的观众!
结果一进影厅,竟然,真的,空无一人!!
坐下之后不敢回头,万一还有别的人呢??
莫不是要吓死我。。。。
以下是全剧透。
对不起,我还想接着说一下自己。
看完电影出来,商城里还是挺灯火通明的,恐惧感渐渐消散,出了地铁往家走,楼道是声控灯,在我掏钥匙找钥匙的时候,声控灯熄灭了(๑╹◡╹)ノ"""大喊它也不亮,不知哪来的机智想到它可能很智能,只识别脚步声??
赶紧剁了几脚,它终于亮了。
家里面却是乌黑一片,瞬间想里面会不会有啥窜出来,,,,开了灯进门,是熟悉的环境,嗯,然后把所有灯都打开,嗯,然后默默打开《三国演义》来观看,看到英勇威猛的张飞张将军,我的恐惧仿佛也消失了。
以下是全剧透。
终于要熄灯睡觉了。
不自觉地开始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这个《女鬼桥》,三条时间线哎,剧情怎么对应的呀,,不要想了好不好,,干嘛睡前想,,黑咕隆咚的,,不过还是忍不住想理个清楚,真是欠啊。
2012年2月29日:参与活动6人,合照6人,拉屎的松哥,胆小却吓唬女主鑫桥的石头,仍在上大学仍是人的女主鑫桥(不知名字记没记错),没有姓名的另外三人。
预告片截图2016年2月29日:参与活动6人,合照5人:文弱眼镜男文耀,三女,研一已被鬼附身学姐鑫桥,以及另外两位不配有姓名的同学。
第六人阳光帅气仍是人的阿全没有出现在合照里,因为是阿全帮他们五个人拍的照。
但在拍照的阿全映在了镜子里,被女记者发现与其摄影助手是一个人。
想问阿全和女鬼学姐拍拖的感觉如何??
估计感觉不太好,才想把学姐甩了,却不料“鬼迷心窍”的学姐因生杀念。
2020年2月29日:毕业之后当摄助已被鬼附身的阿全,女记者。
这么一理,好像很简单的样子。
然后就发现一些bug。
女记者看到的网路上的直播视频是16年,找到的警局笔录和监控是16年的,笔录是死亡四人失踪一人,16年的合照是五个人,所以女记者一直以为16年的活动是五个参与者,后来从监控视频里发现是六个人,从合照的镜子里发现第六人阿全。
那么问题来了,16年死了五个人,失踪了阿全,那死了的学姐化成灰消失了??
学姐此时不算人??
死了就随风消散??
女鬼桥的鬼咒是必须要死五个人,学姐让阿全打死她时也说,“必须要死五个,你不死就要打死我,打死我吧,我生不如死”,那这个学姐死了不算的话,女鬼愿意吗??
女鬼说必须要死五个人很有原则的样子,这个原则是因为当年强暴她的是五个人,那12年的时候已经死了五个人,为何还不放过第六人学姐呢?
来六个就收六个?
这么没有原则,那来四个就收四个吗?
没有原则的鬼不酷。
嗯哼。
结尾阿全绑架了女记者,邀她一起打破这个鬼咒循环,是看中她的什么特质?
追根究底的特质?
那女鬼是有什么隐情吗?
难道当年强暴她的五个人还逍遥法外吗?
她变成了女鬼不能去复仇吗?
不能去复仇是因为只能在女鬼桥附近活动吗?
所以才需要学姐和阿全帮她带人过去送死。
那阿全脱离女鬼桥附近的话,女鬼还能控制他吗?
如果仍然能控制他,但却威胁不了别人的话,那他自杀不就打破鬼咒循环了吗?
自杀不了?
那被杀不就行了吗?
走到大马路上被别人撞之类的。
16年的阿全不是把鬼附身的学姐打死了吗?
那如果要解决掉女鬼的怨念才能打破循环的话,女鬼的怨念是在那五个强暴她的人呢,还是在放了她鸽子的男朋友呢?
那五个禽兽和她男朋友在事件之后怎么样了呢?
没有得到女鬼觉得应有的惩罚,才会使女鬼心生怨念吧?
对第二部有点期待??
16年阿全说女鬼桥的传说有三四十年了,那往前推的话女鬼被强暴是在76-86年间?
那时候的台湾的大学的校园故事是怎样呢?
完。
(不把此文发出来,对不起我受到的惊吓。
)
2020年,恐怖电影《女鬼桥》学校里的恐怖电影还是挺带感的,就是上学的最好别看了 - - 友情提示。
还是中国台湾的恐怖电影接地气呢 我最害怕这样的恐怖片(捂脸)就是剧情有些老套,不过也确实算是近期比较不错的恐怖电影了就是这个故事最后的不能细琢磨- -逻辑上还是有些问题的说。
这个学校老死人真的还能开下去?
为何要献祭而不是复仇?
(不要说鬼片不讲逻辑,但是一样需要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我对那个私奔的故事更感兴趣 但是为啥私奔碰头地点选在学校里?
虽然画面很渣吧,但是我确实想起了我的老手机(捂脸)
长得就挺鬼的 哈哈
我还以为有什么伏笔= =
这都没摔死,太厉害了最后的彩蛋看来是想拍续集了气氛挺吓人的,就是双线故事有些不友好,最后的套娃解释没有说服力,就是胆小的还是不要看了-我是私奔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挺吓人
有个疑问,鬼为啥要一直绑架一个人?
影片创新就是反复加深层次的回演,就好像装裱字画,一层一层描述。
总结一下鬼片套路。
鬼的经典相貌,湿漉漉,黑色影子,长头发,尖指甲,全黑或全白眼仁,爆出的青筋,眼睛周边的黑影,惨白的身体和脸,血盆大口,长舌头,獠牙,没有脸,浑身伤痕流血,浑身泥污等。
鬼的经典动作,爬行,墙壁屋顶爬行,身体反转爬行,露出鬼笑,流出血泪,张嘴咆哮,头扭到背面,头扬起到背面,带骨头响的扭动,从背后露出半个脸,屏幕里露出半个脸,露出鬼手扒住门框窗框等,鬼手抓人肩部,抓人胳膊或腿,将人拖走,楼道里闪烁,提线木偶式诡异行走,猛冲到面前等。
鬼的经典气氛营造,总回到原点的——鬼打墙,人的诡异行为或面容——鬼上身,动弹不得——鬼压床,不应该动的东西动了,照片画像雕像表情变了,电器乐器自行运转,蜡烛自己亮了,灯自己灭了,电话里的声音,循环诡异的声音,如无人隔壁的哭声敲击声、无人门外的砸门声、无人楼上的脚步声,镜子或水面里的另一个自己,车撞到轧到东西又不见,一阵妖风,浓厚妖雾,动物被吓怂,满地的纸钱,法器或符咒被毁,气氛诡异的人群或队伍,人突然消失,眼前情景突然转变,玩笔仙碟仙等招魂仪式,离奇的死亡等等。
鬼出现的经典场所,厕所,屋顶,床下,电梯,长长的楼道,地下室,阁楼,天台,太平间,医务室,实验室,人偶室,宾馆最靠边的房间,古宅,坟头,水边,林间乡间小路,车后排座,马路上,手机屏幕里……
本来我以为,电影的结局已经够明确的了,但是最后那个彩蛋,阿得对女记者说,让她帮自己一起打破循环,这个意思很明显啊。
竟然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一部,剧情很清晰了,导演也拍的很巧妙,女记者就相当于我们观众,最开始被一段直播视频吸引,里面出现了白色灵异,然后我们和女记者一起,去搜集资料,搜集了很多录像和直播,就是电影中2012、2016那些画面,一开始女记者和我们观众都不知道,其实是是有2012、2016两次试胆大会的,可是随着资料搜集的越来越多,慢慢地,我们和女记者一起,发现了其实是有2012、2016两次试胆大会的,从而也发现了,2016年消失的第六个人,就是阿全。
其实我们观众是和女记者一样慢慢揭秘的视角,这个真的很棒。
之所以说是循环,是因为从1980年开始,女生死了变成女鬼,可能害死了好几批五个人,但是被校方或警方压下去了,所以没人知道。
也可能是只是闹了鬼,大家都很害怕,还没死人,然后校方请大师用那张符贴在桥上,镇压女鬼(我倾向于后者)。
只是芯乔学姐在2012年无意间揭下了那张符,所以女鬼又开始杀人了,每四年的2月29日凌晨,杀死五个人。
2012年是石头、松哥和另外两男一女。
2016年是芯乔、三女、文莱和另外一男一女。
2020年是阿全找来的五个学生。
而这个所谓的循环就是,被附身的阿全,每四年引来五个人,让女鬼杀掉。
或者阿全找五个人,让女鬼杀四个,然后把自己也杀了,然后女鬼附身在另外一个没死的学生身上,然后那个被附身的学生,再像芯乔和阿全一样,每四年引来五个人给女鬼杀。
然后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竟然有人说打破循环是让女记者杀了阿全,让女鬼附在女记者身上,我也是服了,那样就还是陷进循环里了啊!
打破循环是什么意思?
就是有第二部,或者没有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阿全和女记者一起,找到当年给女鬼桥贴符镇女鬼的大师,或者找那个视频中做法的大师,再次贴符镇压女鬼。
当然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万一再有人像芯乔那么缺心眼,揭掉了符,女鬼还是会出来杀人。
更好的办法是,阿全和女记者一起,找到一个大师,然后把女鬼揪出来,化解她的执念,然后让她投胎,从此女鬼桥不再闹鬼。
其实这部里,有些问题其实还没交代清楚,比如女鬼是什么时候附身的?
当然,开始附身是在芯乔2012年揭掉符之后,自己被摔到楼下竟然没死,之后才附身了。
但是是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到2016年,每一天都附身吗?
还是说附身杀完人之后女鬼就走了,到了2016年2月28号凌晨到了女鬼桥再次附身?
很明显,白天芯乔似乎也附身了,而且是她故意把人引到女鬼桥的,是她选的地点。
既然这样,就不光是2月28日白天附身,可能之前就已经附身了,否则怎么一步步引导这些人去女鬼桥送死呢?
再比如,那张神符到底是谁贴的,又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直到,是符被揭掉之后女鬼才开始杀人的,但是是谁贴的符?
而且这个符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是彻底镇压,让女鬼出都不敢出来,还是只是减弱女鬼的法力,只能让她不杀人?
等等……但是其实这些问题也没那么重要,交代不交代也都无所谓。
打破循环当然是下一部的事情,这一部的故事已经很完整了,从一步步揭秘女鬼桥女鬼杀人事件,到发现当年的真相,再到阿全送五个学生给女鬼,形成新的一个循环。
如果有第二部的话,我希望剧本可以像这一部一样,再玩一次不一样的结构,像这一部一样,跟我们观众玩互动,欺骗诱导或者随便什么,不要像这一部一样,因为第一部已经玩过了,第二部再玩这样的结构会乏。
但是也不要像其他恐怖片一样,平铺直叙的叙述,就只是单纯的吓人,那样就没了惊喜。
总之,希望有第二部,希望第二部也可以玩出不一样的结构不一样的方式。
期待。
你想做什么,这个才是开始一件事时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具体,清晰的目标。
编剧和导演,想粘一粘伪纪录片的剑走偏锋,那你走到底啊,就开始一个戏中戏用了点伪纪录片的技巧,之后就是正常的戏剧三面墙;想用用中国传统民俗里的“怨念”概念,因为有人不做好人,导致好人做了鬼,然后怨鬼不断做坏事,好啊,至少中规中矩,但导演编剧又一排脑壳整个什么“13”层阶梯,干什么?
装基督教体系的不喜欢13啊?
吓人的点是恐怖电影的本分。
你是想模仿鬼影实录那种非咋咋呼呼突然爆发的让观众自己找恐怖细节的“细心带入模式”?
还是想搞一上来就正面刚的僵尸(含中外僵尸),或者日式恐怖但无悬疑就是不断刺激你肾上腺素的模式?
编导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们用了最不该的方法,啥都没用,啥都用了,啥效果都没有,电影风格混乱如猪大肠,羊肝,薄荷,巧克力,冰淇淋的一锅乱炖。
从《红衣小女孩》开始,台湾恐怖片找到了一个成熟的创作模式:故事取材民间灵异传说+表现手法借鉴好莱坞、日本、泰国、香港+时下流行元素,一部恐怖片就这样形成。
红衣小女孩 (2015)5.92015 / 中国台湾 / 惊悚 恐怖 / 程伟豪 / 许玮甯 黄河
红衣小女孩2 (2017)6.62017 / 中国台湾 / 惊悚 恐怖 / 程伟豪 / 杨丞琳 许玮甯《红衣小女孩》系列电影的导演程伟豪曾表示:“我希望建立起台湾恐怖片的格局与属于《红衣小女孩》的世界观!
”2018年,《红衣小女孩》系列第3部《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上映。
故事不再局限于“红衣小女孩”,扩大到更多台湾民间鬼神传说,使这个IP更加丰富,“红衣小女孩恐怖宇宙”基本建立起来。
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 (2018)5.82018 / 中国台湾 / 恐怖 / 庄绚维 / 郑人硕 徐若瑄2020年,《红衣小女孩》制作团队又带来一部全新恐怖片《女鬼桥》。
新片《女鬼桥》与《红衣小女孩》系列完全没有关系,不属于“红衣小女孩”主宇宙。
但影片创作模式与《红衣小女孩》系列类似,同样取材于恐怖的都市传说,这次把背景置于台湾高校的灵异事件。
另外,从《女鬼桥》意犹未尽的结局来看,也和《红衣小女孩》系列模式相同,结尾给续集留下空间,很可能是一个新恐怖宇宙的开端。
影片目前评分仅有6.2,不算高,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神作,有人认为又是一部一惊一乍的烂片。
本片之所以形成截然相反的口碑,是因为电影使用了恐怖片不常见的时空交错式叙事结构,而且隐藏得很深,但每段场景的吓人方式又特别老套。
这些老套的吓人手法占了影片的4/5,还是“反派逐一解决找死的主角”的传统套路,每个主角的戏份非常割裂。
电影最后1/5,通过反转揭秘之前隐藏的叙事结构,为影片挽回不少分数。
如果把电影构思比作“一颗颗独立珠子般存在的信息要如何串成一条充满魅力的故事链”,《女鬼桥》的确找到一个串珠子的新方法,但珠子本身却乏善可陈。
所以,观众既会对吓人部分感到索然无味,又惊叹叙事结构的新意,口碑分化由此产生。
1. 细思极恐隐藏结构《女鬼桥》前4/5表面上看是一条时间线,实际上编剧和导演不露痕迹地把两条时间线交错在一起。
这两条时间线埋得很隐蔽,第一次看很难发现:2020年2月28日,女记者舒宇和摄像师阿德来到东湖大学,报道4年前东湖大学几名学生女鬼桥试胆后离奇死亡事件。
电影开篇的铺垫是编剧和导演玩的一个障眼法,或者说下的一个圈套。
按照惯性思维来思考,女记者报道的事件是2016年,那么接下来出现的画面和故事就应该是2016年。
正是因为惯性思维,我们才会掉进编剧的叙事陷阱。
片头过后正片开始,一名学生拿着手机去美容教室录像。
拍摄者一边拍一边介绍画面中出现的人分别叫“松哥”和“石头”,他们好像在准备一次社团活动。
但是,注意这位叫“松哥”的男生背后白板上写的可不是2016年,而是又一个四年前的2012年。
所以,电影早在正片一开始就已经不是线性叙事,而是跳到再一个四年前发生的事。
只不过这个镜头实在极短,当我们被剧情和镜头中的外星人面具吸引时,很难发现。
如果第一个场景是2012年发生的事,那么此时画面中的松哥和石头,以及给他们拍摄的女生都应该是2012年的主角。
为防止混乱,可以给这两个已经有名字的主角编号,分别是松哥-张松癸-2012和石头-石语晴-2012。
在拍摄者主观镜头以及和松哥、石头打闹几句后,电影的视点转变,我们看到刚刚的拍摄者,也就是这个穿白外套、黄T-恤的女生。
而当这个女生和松哥逗趣走出美容教室时,导演接了一个很快“动接动”动作剪辑。
注意看这次剪辑但因为这个女生前后动作太快,第二次仔细看才发现,此时女生的内搭T-恤已经由黄色变为蓝色。
她的名字在后面揭晓,叫赵芯乔。
T-恤颜色变化说明女生从美容教室出来这一刻,又切换了一次时间线。
电影刚刚开始7分钟,导演就利用视觉语言玩了两次障眼法。
第一次,电影利用惯性思维,观众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发生在2016年,但其实是2012年。
第二次,电影利用眨眼之间的剪辑,把观众尚未察觉的“欺骗”又切回2016年。
此时我们已经掉入电影的陷阱,会认为此时和后来的所有事都发生在2016年。
但实际情况是:① 松哥-张松癸-2012、② 石头-石语晴-2012、③ 赵芯乔-黄T-恤-2012这三个人的事发生在2012年。
接下来,赵芯乔-黄T-恤变成了赵芯乔-蓝T-恤。
她对着直播自我介绍是研一的学姐芯乔,接下来又到了每年举办的试胆大会,她去探访值星官的准备情况。
而此时直播界面右上角的时间显示为2016年2月28日,藏得实在隐蔽。
也就是说,蓝T-恤赵芯乔随后探访的三位同学都是在2016年,他们分别是外号叫“三女”的孟柏汝、阿全季德全和黎文耀。
开篇女记者要调查的是2016年这几个人的情况,而再4年前2012年的情况其实不在记者调查范围之内。
至此我们可以给后来的几位主角编号:④ 赵芯乔-蓝T-恤-2016、⑤ 三女-孟柏汝-2016、⑥ 阿全-季德全-2016、⑦ 黎文耀-2016。
导演为了继续迷惑观众,2016年三女的内搭T-恤也是黄色,让观众产生视觉错觉。
这样费尽心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上当。
让观众错误地以为松哥、石头、三女、阿全、黎耀文和不同颜色衣服的赵芯乔参加的都是同一年的试胆大会。
而真正的时间线是:2012年① 赵芯乔-黄T-恤;② 松哥-张松癸;③ 石头-石语晴;2016年④ 赵芯乔-蓝T-恤;⑤ 三女-孟柏汝;⑥ 阿全-季德全;⑦ 黎文耀;如果以这个解析作为指导,电影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分别是2012年和2016两届试胆大会。
而导演极力掩盖这个结构,直到最后才通过女记者的深入调查揭晓。
从解析中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芯乔这个角色分别参与了两届试胆大会,说明她在全片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以说,《女鬼桥》整部电影以及两条时间线,是以赵芯乔的视角串联起来的。
经过导演开头施放的一系列烟雾弹,观众成了“被蒙住眼睛”的全知视角。
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客观看到的是2012年和2016年时空交叉的事件,但主观上却不会这么认为。
女记者带着观众解开迷雾,最终发现主角其实是2012年和2016年两届学生。
2012年合影只有赵芯乔、松哥和石头得知真相的我们也会惊叹于导演的“愚弄”。
2. 吓人手法套路现场与《女鬼桥》高级的叙事结构不相符的,是电影中割裂且毫无新意的吓人手法。
电影中几乎每一个吓人桥段都有借鉴痕迹,对有一定恐怖片阅片量的观众来说司空见惯。
半夜上厕所、自己拧开的水龙头、恶心的头发、空气开门、不能停在1层的电梯、无限循环的楼层、盖着塑料布的假人模特、骨骼惊奇的女鬼……整部电影就像《林中小屋》那样的恐怖片套路现场,可以脑补出大量储备。
这些吓人桥段在电影中并不是为了某个终极目的而存在,和影片结构缺乏内在联系。
女鬼按顺序解决了黎文耀、松哥、三女、赵芯乔和石头,他们每个人单独被吓的戏份都独立成段落,与其他人没有关联。
这一点是《女鬼桥》的最大败笔,减分不少。
《女鬼桥》的导演奚岳隆是一位知名的广告片和电视片导演,但此前并未拍摄过电影长片,本片是他的银幕电影处女作。
导演奚岳隆(左)割裂的情节说明导演对长片情节的驾驭能力尚待提升。
因为广告片的时长都比较短,可以看出奚岳隆擅长每段场景的把握,但全片整体就像一盘散沙。
早在2017年就有大量报道的电影项目《靠谱兄弟》,其中奚岳隆任导演、周杰伦是总监制兼主演,萧敬腾也是主演,阵容还有马苏、常远和乒乓球冠军马龙。
奚岳隆和周杰伦、萧敬腾这个组合噱头足够吸睛的项目,后因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不了了之,还曝出更换导演和摄制组的负面消息。
除了吓人场景的割裂和吓人桥段套路之外,《女鬼桥》又使用了伪纪录这个被滥用的形式。
自1999年《女巫布莱尔》使用手持DV+主观镜头这种形式以来,伪纪录成了很多恐怖片的救命稻草。
伪纪录风格恐怖片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Found Footage Film。
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一些可以记录的设备和工具,比如DV、摄像头,故意制造一种真实记录和粗糙的质感。
早期伪纪录恐怖片使用书信、日记、档案等,后来又有了录像带、光盘。
直到《女巫布莱尔》创造性地把手持DV元素融入,而且跻身主流电影领域,这种形式开始被全世界模仿。
《女巫布莱尔》剧照一开始伪纪录形式很奏效,而且制作方和观众双赢。
因为影片故意采用这种真实记录的方式,所以不用太在意表演,或者镜头看上去好不好看,服装道具也不用太讲究,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从观众感官方面来看,伪纪录主观镜头多,不属于全知视角,所以观众就像身临其境,产生对下一秒未知的恐惧,恐怖氛围更浓。
这种形式既省钱又吓人,性价比特别高。
近些年把伪纪录风格做到极致的,就是2018年刷屏级韩国恐怖片《昆池岩》。
片中所有镜头都来自记录设备GoPro、无人机、手机、DV、监视屏……没有一个客观镜头。
但《昆池岩》做得这么极致,还是被很多人骂形式大于内容,毫无剧情感和电影感。
这也并非是《昆池岩》的错,主要是因为从《女巫布莱尔》之后,伪纪录恐怖片实在太多了。
观众从一开始新奇到逐渐麻木,再到后来反胃。
据美国一个专门搜集伪纪录恐怖片的网站foundfootagecritic不完全统计,《女巫布莱尔》至今全世界产生了700部+伪纪录恐怖片,数量实在太多。
一个本来创新的形式被滥用至极,让观众产生反感。
几乎每种吓人手法都用了一遍的《女鬼桥》,伪纪录也没有缺席,不过是在传统方式上结合近年兴起的手机直播。
直播可以带货,当然也可以见鬼。
但《昆池岩》之后,这种形式很难再玩出什么新花样。
所以《女鬼桥》仅在电影开始用了一些直播视角就草草收场,大部分镜头还是电影拍摄的客观视角。
3. 都市传说恐怖宇宙上文提到,《女鬼桥》的宣传噱头是《红衣小女孩》制作团队打造的又一部恐怖新作。
《女鬼桥》编剧之一郝柏翔是《红衣小女孩2》和《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的联合制片,主演詹宛如在《红衣小女孩2》中出演了李雅婷。
但《红衣小女孩》主创中的灵魂人物如导演程伟豪、编剧简士耕、监制曾瀚贤等人并未参与。
所以《女鬼桥》所谓同一团队只是个宣传说辞。
不过,《女鬼桥》的创作模式延续了《红衣小女孩》系列的路径,取材于台湾民间都市传说,把恐怖地摊文改编成电影。
《女鬼桥》电影开始就列举了一串台湾高校恐怖灵异事件,包括文华大学“鬼电梯”、台大翠月湖、城大立行校区,以及本片的背景东湖大学女鬼桥。
东湖大学女鬼桥来源于台湾东海大学流传的“女鬼桥”传说。
东海大学位于台中市,建校于1955年。
所谓的女鬼桥本来只是学校里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有个大沟,为了方便学生通行,建了这样一座简单的桥,一开始是吊桥后来改为水泥桥,而且也没有名字。
因为这座桥挨着校区一片相思林,偏僻阴森,而且东湖大学历史悠久,建筑老旧,逐渐开始产生了所谓“东海大学女鬼桥”的校园地摊文。
东海大学“女鬼桥”实拍在电影中,“女鬼桥”事件有两个版本。
简化版:曾经有一个女生,和学长约好晚上在桥上相见,但女生等到夜里12点学长也没来。
女生感觉被抛弃而心生怨恨,于是在跳湖自尽。
但因为对负心男生的怨气太大,所以一直阴魂不散,每到午夜12点这座桥的楼梯就会多出一阶。
激烈版:另外,电影《女鬼桥》还在传说的原始版本上穿凿附会了一个更激烈故事。
还是这位在桥上等心爱的人女生,由于时间晚、地方偏,她被5个学生拉进桥旁边的相思林强奸。
女生随后不堪屈辱跳湖自尽,但阴魂化作厉鬼始终不散。
每个闰年的2月29日凌晨12:00,女鬼都要出来附身并找五个学生报仇。
这个版本成为电影《女鬼桥》创作的逻辑。
每隔4年的闰年,女鬼都要借宿主的力量找来五个学生以命祭奠。
电影最后,深入调查这件事的女记者发现了这个死循环,但同时发现真相的她也被女鬼的宿主盯上了……
关于影片《女鬼桥》中出现的“试胆大会”,也是流传于台湾高校一项活动。
试胆大会也称“夜教”,全称是“夜间教育”。
指的是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对刚刚入校的新生一种迎新活动,扮鬼吓人是主要手段。
营队里的高年级同学会在新生的行动路线上做布置,自己也会假扮成鬼怪。
而被考验的新生一般是一男一女,希望产生英雄救美的八卦和火花。
在“夜教”也有我们曾经在《红衣小女孩》中了解到的禁忌,比如“不能叫全名”、“不能回头看”等迷信。
据主创资料显示,《女鬼桥》两位联合编剧兼制作人之一的张耿铭就毕业于东海大学,曾经打造过另外一部基于民间传说的恐怖片《粽邪》。
这次张耿铭和《红衣小女孩》团队将自己母校的灵异传说搬上银幕,在叙事结构上进行创新,带给观众不少惊喜。
让人们看到台湾恐怖片的新可能,以及一个新恐怖片宇宙的雏形。
-END-更多干货影评/剧评:1.《隐秘的角落》:《隐秘的角落》9.2,阴乐的功劳占一半2.《失踪人口》:《失踪人口》完整正序时间线梳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剧情不够,平行宇宙3.《我控诉》:犹太人、特务、双性恋、作家、总理、导演、指纹鉴定发明者……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乱成一锅粥了
电影故事原型来自真实传闻已久、发生在台中东海大学“女鬼桥”的校园灵异事件:相传有一位女学生被负心男抛弃,午夜时从桥上跳河自尽,自此那座桥就发生多次灵异现象,故被学生命名为“女鬼桥”。
2018年时有一位学生凌晨独自到女鬼桥直播,期间有网友突然发现直播背景的树上疑似有一名身穿白衣女子飘在空中。
当时这件“撞鬼直播”事件引爆网路讨论,《女鬼桥》的故事就由此延伸,更配合一连串以观众为第一视角、不间断的惊悚恐怖场面,务求令观众一路惊到尾,直奔最后惊人结局!
University students, planning a bravery initiation test for their fellow classmates, choose a campus bridge rumored to be haunted by a vengeful female ghost.
渣男都該死系列,有幾個場景設計還可以,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有点无聊,讲到一半就不知道该讲什么了,然后就反复素材重放,最后结局几乎是崩坏的。
咋咋唬唬的 还算吓人 台湾电影总不至于无聊
一人撑结构
叙事结构完全是小说情节式展现,吓人的套路确实老套,还好结局来了个反转
就这个剧情能出完电影又出游戏,还好几部,是我没想到的。
1080#关于循环的死,并没有在视觉上有所突破,但在一惊一乍方面小有成效。
别以为加入了时空蒙太奇再来点小反转就能掩盖全程的平地摔送人头
不错,剧情上下心思了,虽然是司空见惯的手法
也就还行吧,有些人演技还是青涩了点。
虽然大家都说老套,可是我一直把屏幕斜着看,因为我被吓哭了。说不吓人的,麻烦你深夜,独自一人,熄灯,耳机🎧戴起来。女鬼桥比红衣小女孩恐怖多了好吗?!
女鬼x林哲熹有点带感怎么回事hhhh 他好帅啊!!!
1.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慎看,各种校园恐怖故事梗,幸亏我已经毕业了,不然可能看完后,晚自习都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2.原本以为这是bug那也是bug,没想到最后竟然全部圆回来了,包括最开始网页上新闻报导的死亡和失踪人数,最后也通过一张合照解惑;3.双时空叙述+叙述诡计+伪纪录式镜头,放了很多心思在处理恐怖气氛,值得鼓励;4.剧本可以更好,人物的智商和一些行为会更让人觉得蠢得吓人。★★★☆
基本不看鬼片,但因為這是改拍母校的鬼故事所以捧個場(蠻橫直上五星),但把我的學校拍太破爛了(心理扣一星),然後我是09年畢業的,我每天幾乎都經過那座橋,日與夜啥也沒發生(心理再扣一星),而且我們當初聽到的版本就是晚上可能會有學姊低頭問你現在幾點了⋯⋯如此單純。怎麼最後加油添醋到變成這種亂七八糟的故事(內心再扣一星)哈哈哈哈哈(話說如果只是問時間也沒什麼好拍成恐怖電影的,就像我大學某女友她們宿舍有個學姊跳樓,後來晚上都有人遇到那個死掉的學姊,但她也不恐怖,而是會貼心的叫她們很晚了趕快回去睡覺,不要太累)
ybb,半伪半常规触发我雷点这样
剧情老套无新意,去年看的《返校日》就有创意的多。
jump scare还是玩的挺好的,比粽邪强多了。但是直播和电影镜头乱切,毫无章法。相同的倒是鬼不进轮回而找替死这一点,不知是不是普遍现象。
尴尬的演技、烂俗的剧本、毫无紧张感的恐怖场面,恐怖片的门槛是低,但也不能这么低
总结一下,最近湾湾鬼片的规律:boss一旦引入情感设定,大概率是会嘤嘤嘤滴~没有嘴的佛母此时退出了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