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近些年来,出国留学早已经不是稀罕事,随之应运而生的不仅有“留学党”这样的学生群体,还有“海外陪读”这样的全新人群——或是为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或是为了监护孩子免受不良诱惑或者干扰,越来越多的母亲选择放弃自己原本工作,全心全意陪着孩子在异国他乡求学。
由梅婷、许亚军、邬君梅、胡先煦、曾黎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陪读妈妈》,便是敏锐地抓住这一社会新兴现象,以几个不同身份背景“陪读妈妈”的酸甜苦辣入手,试图能够全方位展现海外陪读的全景,以及隐藏在这个群体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根源所在。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比天大的当前环境中,家长愿意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
尤其是作为陪读妈妈的母亲们,这种代价远比想象中要来的更大。
就像《陪读妈妈》梅婷所饰演的李娜,身为事业女性虽然经济条件优渥,但为了能够陪伴儿子丁一一安心读书,她义无反顾的放弃了自己已经蒸蒸日上的化妆品公司生意;邬君梅所饰演的胡媛媛,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了原本钟爱的芭蕾舞事业。
事业,往往是陪读妈妈们牺牲的第一样东西。
相较于融入新环境更快的年轻人来说,许多陪读妈妈们由于语言不畅等客观原因,交际圈更为狭窄,每天交流沟通的对象除了自己的孩子以外,最多的恐怕就是同样陪读的“战友”们——就像《陪读妈妈》里的互助会一样。
交际与生活,便是陪读妈妈们牺牲的第二样东西。
第三样需要陪读妈妈们牺牲的,很大程度上便是夫妻感情。
《陪读妈妈》中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回避,实际上长期的两地分居缺乏面对面交流,产生感情上的不合在所难免,包括李娜等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这个陪读的副产品,确实是夫妻间感情裂痕的一大杀手。
除了付出时间、体力与金钱以外,陪读妈妈还得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尤其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就像胡先煦饰演的儿子丁一一,就是处于叛逆期的典型代表。
为了回国甚至不惜设计弥天大谎,甚至赌上被学校开除的风险,也要以此逼迫母亲同意他回国——这样出格的事都能想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不敢干的?
在远在国内的老爸只能隔空放狠话,甚至不能身体力行揍上一顿的时候,陪读妈妈需要跟自己熊孩子的较量中有着更加强硬的手段,这也就要求陪读妈妈要远比想象中来的更加坚强。
否则不仅镇不住处在叛逆期的熊孩子,甚至还有可能被气个半死
归根结底,陪读妈妈们在别人看来似乎光鲜靓丽,实际上确是冷暖自知。
更重要的是,《陪读妈妈》这部剧戳中的其实是一个当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交流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在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对立冲突,《陪读妈妈》这种有力度有深度的展现,无疑是家庭剧的一次有益尝试。
文/ 赤叶青枫说起国内的都市家庭情感剧,观众们往往会先想到剩男/女晚婚、夫妻矛盾、中年危机、婆媳/妯娌斗法等常见题材,而由梅婷、许亚军、邬君梅、胡先煦、曾黎、张兆辉、郝洋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倾力出演,并且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的《陪读妈妈》则独辟蹊径,首度聚焦海外“陪读妈妈”这一越来越发展壮大的群体,并以全新角度与时俱进地展现了和这一群体有关的70后及00后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状态,不仅紧跟社会热点话题,而且角度甚是新鲜独特,适时填补了此一类型剧中的一块空白,因此非常吸睛。
剧中,四位性格迥异、身份经历各不相同的温哥华陪读妈妈形象较为鲜明,分明具有一定代表性。
李娜(梅婷饰)本是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事业有成,丈夫体贴,是典型的中产阶层女强人型。
只因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丁一一(胡先煦饰)状况不断,以至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选择前往加拿大成为一位全职陪读妈妈。
两种角色的转变之大,陪读生涯的杂事之烦,还有与叛逆的儿子、失和的丈夫、其他陪读妈妈之间矛盾等无不令她焦头烂额,而她如何见招拆招,迅速适应全新的一切成了此剧的最大看点之一。
胡媛媛(邬君梅饰)是处于资本阶层的豪门贵妇型。
高贵大方的她身为温哥华的“上海陪读妈妈互助会”的会长,善于交际,热心助人,同时又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剧集伊始,温哥华熊孩子校园霸凌事件正是因为她的仗义出手与力挺,才使得此事件没有那么顺利和解解决,这不仅间接导致了事件真相最终得以水落石出,也为她之后与李娜之间的连番相爱相杀埋下了导火索。
夏天(曾黎饰)是处于白领阶层的独立新女性型。
身为单身母亲,她当年独自前往温哥华,并在当地生下女儿戴安娜,多年来始终独自抚养女儿,其压力可想而知。
但外表谦和知性、内心独立骄傲的她从不抱怨生活,和女儿的相处也甚是融洽,但女儿亲生父亲之谜却是此剧中的一枚深水炸弹,引爆时杀伤力惊人,牵连甚广,是此剧中段不可错过的高潮段落之一。
陈莉莉(郝洋饰)是处于草根阶层的传统母亲型。
她与丈夫起早贪黑卖力工作,省吃俭用供儿子留学读书,就是为了让身为交换生的儿子将来能考上名校,出人头地。
四位陪读妈妈中,无论是才貌收入,还是身份地位等,她皆不如其他三人,甚至性格也最为保守懦弱,不过她的角色定位却因最具大众性从而变得最接地气儿。
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
”如今四个女人同台,因此也有更加好戏连台。
而她们各自所属的陪读家庭亦有各自的酸甜苦辣,众人凑在一起,便展现了一幅异常生动鲜活的当代陪读家庭群像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剧之所以好看,除了题材独特,角度新颖,角色具有代表性之外,还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梅婷和许亚军之前各自在众多情感剧题材领域影视剧中曾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如今二人首度饰演夫妻,前者首次化身霸气强势、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后者则刚好相反,继《人民的名义》中极为出彩的狂傲反派祁同伟一角之后,回归演绎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好丈夫、好父亲这类角色,二人刚柔互补,对手戏火花四溅,颇有味道。
邬君梅在《如懿传》中饰演的老年版甄嬛风采到底如何令人望眼欲穿,不过如今在《陪读妈妈》她的豪门贵妇气势亦令人惊叹;曾黎本人本就外柔内刚,知性有礼,夏天一角驾轻就熟,仿若为她度身定制一般;TVB老戏骨张兆辉近年来内地、香港两头跑,佳作不断,此番饰演剧中梅婷的男闺蜜杰瑞,常为梅婷两肋插刀,令人艳羡;郝洋曾在《白鹿原》中饰演鹿子霖的妻子鹿贺氏,戏份虽然不多,但是把人物隐忍包容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如今加盟《陪读妈妈》,戏份加重,与梅婷等人飙戏飙的甚是过瘾!
除了以上这些中生代的戏骨之外,胡先煦、水晶等一众新生代演员年纪虽然不大,但演起戏来亦有模有样,倍展青春活力的同时,也将小留学生的精彩与无奈尽现人前,从而令妈妈与孩子们的对手戏更有看点,而王全友与奚美娟等老戏骨的演技更不必多说,有他们甘为绿叶保驾护航,令此剧品质更加锦上添花。
总而言之,《陪读妈妈》是一部贴近生活、内容精彩、戏骨齐聚的新颖情感大戏,非常值得一看!
可能编剧真的没啥好写的了 把孩子和母亲的冲突写的一层两层 把观众心揪着 是啊 陪读妈妈 不就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周旋吗 本想打一星来着 边看边写 发现电视演的一幕 是曾经和母亲发生过 莫名产生了种共鸣 不想揭开曾经的伤疤 看来伤疤还没长成铠甲 本打算吐槽编剧把丁一一写太混蛋了 让之前胡同学在我累积的好感全部消失殆尽 不过这就是演员的成功吗 没打算欲扬先抑 作为还未人父的我 没啥发言权 不知道以后有了孩子是否也是会这么混蛋 这部剧是养病期间陪着老爸看的 他还看的津津有味
在我妈的墙裂推荐之下,已经看到了34集,我已经想吐槽很久了。
1这辣鸡英语是认真的吗?
能不能找个靠谱点的配音,别人就算了,戴安娜这种温哥华长大的孩子能不能找个靠谱的配音。
2为了家庭放弃事业,这么迎合上一辈的理念,很明显这个剧就是给妈妈辈看的,真是求放过,我好不容易说服家里让我先追逐几年梦想再决定要不要回老家。
3我妈能让我动了看《陪读妈妈》的念头是她说,“有文化的父母跟没文化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可真不一样”,搞得我还以为多不一样,最后李娜堂堂企业老总,教育孩子的方式,居然还是跟着其他陪读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步步紧逼,跟丁一一比谁倔。
在我看来,全剧除了黛安娜跟丁一一根本没一个三观正的孩子。
4想特别聊一下罗盼,每天都在赚钱赚钱赚钱的咒语中长大,可是现实是,虽然他学习能力很强,却没有能力变现的能力,当他感叹黛安娜教一一说英语就能比他妈妈辛苦一天挣钱还多的时候,我以为罗盼终于要喜提致富之路了,结果感叹完就不了了之了,那他大学毕业以后还不是一样要迷茫,然后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但自己已经被学校推向了社会?
(这难道不就是大多数人吗?
)5最后就是想聊胡先煦本人了,说实话,没想到今年中戏第三名是他,只看过他演丁一一,演技是略用力过度的,同样是演自己的同龄人,比起《最好的我们》里面,刘昊然的表现,胡先煦就差远了。
不过今晚看《幻乐之城》觉得胡先煦还是可塑性很强的,造型也比丁一一好看千倍,祝好。
看看这个剧的演员阵容,把我惊着了。
都是近年来非常知名的实力派大演员呢,特别是吴君梅的加盟。
连小演员都是胡先旭这样的知名童星。
果断看了一会儿,结果真心看不下去呀!
怎么好好的演员,一到了这个剧都不会演戏了。
而且他们互相感染,互相影响,对手戏时个个演技夸张,挤眉弄眼,眉眼都要飞起来。
变得非常的轻佻,轻薄,轻浮,毫无质感。
这么多实力派知名演员呢,中戏出身的许亚军梅婷,电影学院出身的海清,这样一众科班出身的学院派,表情都像艺考生一样浮夸!
这是轻喜剧吗?
非也!
我想知道导演是谁,懒得查了。
无奈弃剧,来此吐槽。
希望投资方睁大铜钱般的双眼,选择实力导演 ,否则再大牌的演员都糟践了。
我替这些演员为接拍这个滥剧感到害臊!
我第一次看时,艰难地完整看了下来。
二刷是因为对前段剧情意犹未尽。
先说一下我对这部剧整体的看法:前面的剧情在一众狗血剧中算是一股清流,后面完全就是打乱了前期角色刚塑造起来的形象,甚至有些突兀并且三观尽毁。
但是演员们还是没被剧情打扰,依然保持演员的职业素养,演技在线。
进入正题①在李娜听到了丁一一是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并且要被退学的时候,表情首先并没有太夸张,因为当时的情景是公司。
眼神先是略微震惊然后立马冷静下来,语速变得急促并且严肃,把握了一位女强人工作狂妈妈的形象塑造。
在当了陪读妈妈那一段时间,看到儿子态度转变而感动落泪;委屈得在洗手间痛哭流涕;愤怒时情绪化的眼泪转而后悔莫及的委屈感,神态转变富有层次感并且张力十足。
从工作上的女强人变成了在孩子面前心灵脆弱的母亲。
这是我第一次看梅婷的戏,很惊喜,拥有这种能力的演员去拍电影应该会很有质感。
②胡媛媛“笑面虎”和充满爱心自对立形象的塑造。
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笼络人心,想巩固她陪读妈妈会会长的地位,这样的人是有野心的,在和他人对话时总是微笑示人,眼神犀利。
但是对待孩子和落魄的陈妈妈时却是慈爱的目光,因为她真的很喜欢孩子,也喜欢帮助别人,不然也不会对妈妈会会长这个职位这么在意。
③丁一一递进式又充满爆发的情绪流露。
在妈妈和他斗智斗勇中,被发现睡觉玩电脑后,先是惊慌失措的小眼神,然后妈妈的批评瞬间点燃了委屈的情绪,还有越说越委屈的那种层次感到最后爆发叛逆的演技,说来就来的小眼泪,准确而自然。
其他类型的感情戏,如隐忍,失望,默读…也都掌控得很好,胡先煦这个小演员未来可期。
看了热短评的评价,我觉得混淆了表演风格和演技两种概念,实际上春晚小品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更加严格,表演小品需要更深沉的功力。
另外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我觉得小胡再过7,8年还是这种表演风格的话,我可能会觉得做作,但是他现在长着一副稚嫩的脸,仿佛他以这种风格表演是天经地义的,我并不会觉得别扭。
当然如果你喜欢安静不跳脱的小孩,不喜欢这种风格,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因为偏见就说小胡没演技我不赞同,还有侮辱了小品这一行业我更不能接受。
全员演技派真的很贴切地描述了这部剧,除了那个高翔,不是人设偏见,是真的演的很刻意。
因为父母爱情中的梅婷老师来观看这部电视剧,可以说这部剧中的演员演技全部在线,胡先煦的演技也可以说在新声代中非常突出。
但感觉这部剧的剧情有点毁三观,有钱的孩子有跑车,没钱的家里连WiFi都没有,书都要去偷。
我不认为去加拿大上学的孩子就可以整天跑车泡吧玩游戏,是什么导致孩子被父母说不得骂不得。
小男主的爸爸在整部剧中和三个女人有染也是颠覆三观,总之这部剧就是各种颠覆三观,过度渲染有钱人的为所欲为。
而且剧名陪读妈妈,也根本没有体现陪读陪儿子读书二字,要不是演员演技杠杠的,真想一颗星。
剧情落了俗套,太多过分的狗血和巧合,初恋住隔壁这种剧情真的有点哗众取宠了,后面接着的巧合就不说了,这样开头已经告诉观众以后会有多少奇葩事了。
而且不合理的情节设置还有很多,就说一个开头不久的桥段,学校因为丁一一和盼盼演戏要劝退那段,那个校董突然就冒了出来,还强行说了一堆话,然后两个孩子就顺利留下了,真的看得人一脸懵,弹幕也有人在说那段话莫名其妙,整部剧这样大大小小的不合理真的有点多。
另外在剧情安排上,完全不能理解小秦老师和她的丈夫家暴的情节有什么必要,还有小秦去找丈夫的那个企业家爸,也拍的那么详细,差不多一笔带过甚至没有都可以啊。
人物表现的不正常,李娜前面动不动就大吵特吵,后面卖了公司就完全开明了,几乎不需要一个过程,人的性格有这么容易改变吗?
还是卖公司有特殊的作用力?
丁致远按理说和夏天有那么一段感情,内心应该是有留恋的,再次见到感情应该也很复杂,可是这种情绪在他们俩的事公开之前表现的很少,在这之前丁致远一天到晚就是嘻嘻哈哈,无所谓的样子,如果不是还会偶尔问几句夏天的事,感觉他们就什么没发生过。
而且丁致远和夏天,可能有演员太不像的原因,但真的和年轻片段里的各方面都不符,感觉年轻时代是另外两个人的故事。
莉莉妈人设也很奇葩,第一家服务的那个妈虽然有点刻薄,可是丢了书也给她钱了,她偏不要,然后跑到大街追,后面有一段大街的镜头,把莉莉妈表现的像有精神病,第二家服务的那个妈妈人很好,想要书直接借也就是了,现实中也不太有人会去偷拿吧。
一定要这样表现穷吗?
如果是为了剧情冲突,也是挺没劲的。
而且盼盼交换期到了该走就走吧,胡媛媛那么一大段劝告,我还以为就说通了呢,结果却是卖包子店也要留下来,还骗人投资,既然知道自己什么家庭还这么不留后路?
最后还搞出一场抓骗子大战,跑个题说一下这场又是灭火器又是妈妈们集体抡包的大战,只能说,很搞笑,但已经完全脱离实际了。
细节不合理,盼盼家一直表现的是比较拮据,可是莉莉妈每天的衣服搭配都挺时尚的,拉的行李箱也不便宜,这样真的好吗。
还有开车场景的后期真的有点假,不过这个凑合凑合倒也没必要太计较。
最让人不解的就是这部剧的价值观,为了孩子回归家庭可以,可作为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情节去宣传就不太对了,更离谱的是,为什么在一个又一个的真相公布后李娜要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丈夫,好像是理所应当?
好像不原谅就是李娜无理取闹。
为什么胡媛媛要为了孩子要去弥合与丈夫的感情,杨益忠在外面移情别恋,可是连孩子都有了啊,前面还有家暴的情节。
就这样,还要放弃真爱去强行破镜重圆?
剧情推到最后杨总被编剧强行好男人了,但敢问,如果他的公司没倒闭,如果那个女人没离开,他又会如果选择?
还会低声下气的站在胡媛媛面前吗。
陈明这个角色更是个莫名其妙的设置,最后无声无息的就走了,也没有跟胡媛媛在一起,起的最大作用恐怕就是被拍了个照片,然后导致了胡媛媛和李娜的明争暗斗。
总之这部剧各种不合理,相比有点相像的《小别离》要差许多,至少那部剧真的很多情节在讲学习上的事,而这部,陪读光是一个“陪”,有几件事跟学习有关系。
剧情推到最后已经完全脱离陪读这个主题,特别想说一句,许多人不喜欢莉莉妈,但仔细一想,还就是这一家没跑偏,难道海外陪读的妈妈们,就纠缠在旧情人,小三这些破事里?
最后想说一下演员的问题,其实我是不太懂演技好坏的,所以也不说太多,就说一下对于梅婷这个角色我的一点感受吧,一开始看这个就是因为她的微博上在宣传,因为我之前实在是太喜欢她在《父母爱情》里饰演的安杰了,如果有看过的人,一定知道那个角色塑造的多么好。
看了这部剧,我的感受就是,想起《父母爱情》,我脑中浮现的名字就是安杰,我觉得就好像真的有那么一个人物存在,可这部剧,我时时刻刻都觉得她就是梅婷。
我不能说这是李娜演的不好,也可能是这部剧本身的问题。
总之,这确实不是一个能让我记住的角色。
以上。
之前不是有网友YY《淑女的品格》么,作为资深梨花一枚,看到曾黎入选真的是很鸡冻!
我女神气质必须好啊!
但这多半就是开开玩笑就过去了,凑齐四位女神有点不太现实。
后来看《老男孩》,曾黎出境3分钟虽然很惊艳,但就那么点根本不够看啊!
接着就是这部《陪读妈妈》。
说实话,看《老男孩》中年人谈恋爱,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但《陪读妈妈》从标题上看就感觉是家庭剧,要不是黎参演多半还不知道是啥。
不过他们的海报做的倒是挺华丽,有一张四位妈妈站在一起的,完全不是家庭剧的感觉啊!
而且曾黎、梅婷、邬君梅,还有一个演《白鹿原》的郝洋,天呐你们干脆叫《妈妈的品格》,肯定就爆了呀。
好巧不巧的是,昨天看到有个微信文章也跟我观点差不多,看,大家对《妈妈的品格》好感度还是挺高的嘛!
对了,我本人除了粉黎外,对梅婷和女王邬君梅也是很有好感的,更何况梅婷和黎还是96明星班的同学!
都40+的年纪了还那么美腻!
剧情方面不太像之前看过的家庭剧,梅婷和胡先煦的撕逼大战挺有意思的,看得停不下来的感觉,也没有那种狗血剧情(希望到最后也不要有)。
曾黎的房产中介形象驾驭的很好,干练!
果断!
关键是好看!
戏份也不少哈哈哈哈!
(梨花们大满足,开心截屏停不下来)女儿戴安娜也挺活泼挺可爱的,果然还是要姐妹花快乐的过二人世界啊,爸爸去哪儿了真的不重要。
因为看剧,就追了下他家的微博(他家官博自称妈妈,哈哈哈哈哈贼亲切),没有我想象中,那种家庭剧微博的沉重感,什么亲子教育啊,暖心暖情啊,而是各种恶搞、表情包,还有梅婷管着100多号人的鬼畜视频(早就想吐槽了,编剧大哥为什么总和100多号人过不去哈哈哈哈)。
所以旁友们,千万不要跟之前的我似的对这部剧抱有偏见,它不是那种苦情的、总说离婚婆媳关系啥的家庭伦理剧,里面的姐妹花CP,丁一一杨洋CP真是非常可口啊!
台词也很有趣!
好了不说了,我接着去做我黎的表情包了!
高考成绩、各省分数线陆续公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省文理科状元的同时,也让一个群体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陪读家长。
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有莘莘学子的十年寒窗苦读,也有家长在后方战线上默默的付出。
甚至于一些父母∕爷爷奶奶会辞掉自己已有的工作,在孩子的学校外租个房子陪读。
陪读,甚至海外陪读,已经变成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7月1日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剧《陪读妈妈》,则是聚焦于这个越来越壮大的群体。
为我们呈现在出国留学风潮盛行的当下,李娜(梅婷饰)、丁一一(胡先煦饰)等海外陪读亲子间故事的同时,从矛盾、沟通、陪伴、成长的点滴中予人以实际生活的思考。
故事的一开篇,丁一一就让人不省心。
独自在加拿大求学的高中生,成为了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角。
在校打人的视频疯传网络,接到消息的母亲李娜,一张机票从百人号的公司甩手来到温哥华处理事情。
这一场“校园暴力事件”里,“施暴者”丁一一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面对校方将要开除自己的消息反而是正中下怀的得意;
而“受害者”罗盼,头裹纱布一副畏生的模样,却被撞见与丁一一私交甚好。
没有理由的打人,两位当事者的非正常反应,以及面对对方家长可能起诉的风险,事觉蹊跷的李娜化身侦探,将这一场两个男孩联手导演的恶作剧破解。
原来是丁一一屡次提出想要回国的想法被父母拒绝后,才叫上罗盼一起上演了这么一出让自己被校方开除的戏码。
这一事件水落石出,但丁一一和李娜的拉锯战才正式开始。
一边是一心想着卷铺盖回国的青春期男孩,一边是认为继续留学“对你好”的中国式母亲,两人异国他乡初次见面的大拥抱背后的矛盾已经逐渐显露。
「孩子想要走自己的路,父母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一一以李娜留下陪读为要求,而李娜则暂租房子作为缓兵之计,想着总有一天孩子会不耐烦地放自己回国。
这对打着各自的小算盘斗智斗勇的母子,正是中国式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相处模式的一个缩影。
丁一一并不是本性里坏的孩子,他有点小聪明,仗义阳光,还很善良,但在面对父母时,却敏感缺爱。
在酒店和母亲斗气,一时间说出的话让人直白地看到这个十几岁大的孩子的内心——
“你没有我这个儿子,工作才是你的儿子”。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自己想法、想要走自己的路的孩子,他不愿意父母一句话的安排,就将独自一人在温哥华消耗掉自己的高中时光。
极度渴望家庭的关怀、也渴望自由的成长,丁一一正是大多数青春期里孩子的缩影。
而母亲李娜,在公司里她足够精明能干,却在自家熊孩子面前常常束手无策。
家不同于公司,不能单靠规则和制度就能运转,关爱、陪伴才是维系之道。
大多数的家长也会忘了这一点,为了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资本,忙于工作而缺位孩子的成长。
即是家长的出发点是足够好的,但总有一些属于亲子间互动的美好时光,是金钱换不来的。
而这一错过,可能就再没有机会体会得到。
李娜,就是一个这样的母亲。
她常常挂在嘴边的“我都是为了你好”,让多少看着电视剧的观众倍感熟悉,也许我们曾经听爸爸妈妈讲过,也许,我们就是说出这个话的人。
而丁一一在大声反抗时,委屈几近哭泣说出的“你从来不明白我要的是什么”,也一下子击中了观众的心,其中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人心泛涟漪。
家长一味输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而孩子却往往有自己“更想要的”。
在这种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陪伴,是孩子和父母都需要不断进修的课题。
「陪伴,是孩子和父母间的双向成长」犹记得《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在夜晚石阶上和德善说,“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
言语中的愧疚和笑起来脸上的褶子,现在想起来仍让人湿了眼眶。
每一位家长,不是一生下来就为人父为人母,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成为“完美”的父母。
而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成为“完美”的某种人。
家长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孩子和父母间双向成长的过程。
孩子学着长大,而家长则努力成为更称职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作为成人的脾性。
李娜在拆穿丁一一的闹剧后,才知道自己每每因工作而挂断孩子视频的举动有多么“失职”。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时候。
原来自己以为永远长不大的那个孩子,现在已经是有独立思考和想法的大男生了。
当丁一一吵着闹着要回国,抱怨着上课听不懂、下课没朋友的留学生活时,这个在公司发号施令的女强人妈妈,在深夜辗转反侧。
而当丁一一看见浴室里因为这几天的烦心事委屈地哭起来的母亲,眼底一下子升起的心疼和愧疚打动人心。
和所有孩子一样,见惯了强势、叨唠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母亲,忽而看到她柔弱无助的一面,一时间会觉得束手无措,再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丁一一在提出要母亲留下陪读的要求后,胸有成竹的跟朋友打着包票——“我最了解她了”,认为母亲不可能丢下正在上升期的事业而选择留在加拿大。
但其实,母亲转眼间就在学校附近租下了房子。
虽然李娜租房不过是为了暂且稳住丁一一回国的心,但观众们已经看到,这对不是那么相互知心母子,短短几日的相处让各自心里都有所触动。
而接下来的“陪读”生活,无疑会将两人的距离拉得更近,在一日日的陪伴里更加懂对方、懂自己。
「从影视到生活,《陪读妈妈》引发观众共鸣」没有七大姑八大婆的家长里短,没有婚姻破裂的狗血剧情,《陪读妈妈》取材于海外陪读的大热现象,和传统意义上的家庭都市剧区别开来,让人耳目一新。
编剧本身的陪读经历,加上对几十对海外陪读亲子的采访,让这部电视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有血有肉地构建出来;新老戏骨同台演绎,将故事原汁原味地予以呈现,都让人叫好。
调皮好动的丁一一与事业妈妈李娜“斗智斗勇”,陈莉莉对对儿子罗盼寄予“望子成龙”的厚望,以及后期将继续出场的几对陪读亲子,每个人都个性鲜明。
在这部剧里,每一次早间、放学后饭桌上的对话,都生动、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亲子相处的点滴,或温情或令人啼笑皆非。
更重要的是,从影视到生活引发共鸣,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收获一点关于亲子陪伴、双向成长命题的感悟。
38岁的语文女老师跟22岁的整容牛郎对戏,太辣眼睛了!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大蓝雀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
第一集就很有质感!对男女主角色开场的塑造,让天台上的那一段在夕阳下教写字的画面心动得很合理。这个角色简直是像是为Raul专门打造的一般!太美了全程舔屏!!木村文乃一如既往地演技在线,吉娃娃人设好适合她和Raul的体型差~据说是《昼颜》的班底制作就已经十分期待后续剧情了,不出意外会爱得很心碎,期待更多映射社会问题的探讨。对音乐有点小小的失望,天台上那段配乐让人不禁想起never again…但片尾曲一言难尽。
e1男主和母亲那段+女主教男主写保证书,会编+拍。但是,男主这颜,我……不行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美智子姐姐又是客串吧,男主太丑,女主苦唧唧的我也不喜欢,一集弃了
比预想中好很多:情场失意的天选小学教师误入高中导致职场一并失意,给了牛郎可乘之机。。可见选个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有多重要。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所以你告诉我,木村文乃拒绝中岛步,为了拯救女学生误入歧途结果自己和牛郎店的整容文盲牛郎谈恋爱,然后还要大家理解她祝福她?!我不明白……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谁赔我医药费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一個高中教國文老師在救一個被牛郎欺負夜店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生的問題而再跟牛郎交友的老師墜入愛河時真實的生活是像傲慢與偏見。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意外的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