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Noah,挪亚:灭世启示(港),挪亚方舟(台),诺亚

主演: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雷·温斯顿,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沃森,罗根·勒曼,道格拉斯·布斯,尼克·诺特,马克·马戈利斯,凯文·杜兰,莱奥·麦克休·卡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剧照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7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8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9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0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剧情介绍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诺亚方舟》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亲自创作剧本和同名漫画。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没有雨、没有粮食,军阀和野蛮的游牧部落统治一切。诺亚是这个残酷世界的一个好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法师和治疗师,他只想和家人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然而,每天晚上他都会被一个噩梦所折磨,梦里整个世界被一场大洪水吞没。久而久之他意识到,这正是造物主给他的讯号,上帝要惩罚人类,把他们杀光……但他给了诺亚一个机会,让他得以保存地球上的物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年轻无忌巴黎警局1900第一季减重50公斤的灰姑娘福尔摩斯小姐:伦敦厄运没人愿意照顾她?九幽寻宝录太空异旅外太空的你的士速递4园艺杀手出轨风暴国家要案平成骑士对昭和骑士假面骑士大战feat.超级战队边境威龙8号警报僵尸小屁孩死人和其他人匿名爱情互助会校园火劫暗影特工我与琼斯太太第一季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结爱情手册3前男友成了我上司独家记忆番外之再见爱黄昏旅店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律政佳人第一季诈欺刑警新九品芝麻官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长篇影评

 1 ) 诺亚方舟,保守派为何愤怒?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已成为永不消停的文化战争的最新角斗场。

上映以来,有关它所引发的争议的报道终于快饱和了。

我相信,只需稍微关注这场争论,就能发现一个陈词滥调:保守派基督徒对[请插入流行词]“很生气”。

不论是格莱美颁奖礼(集体婚礼中有同志新人)、美国艺术娱乐电台、奈尔·德葛拉司·泰森(从事科学传播出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圣诞节、瑜伽、哈利波特(全是巫师啊魔法啊)、天线宝宝(紫色宝宝丁丁是同志),还是现在的诺亚方舟,新闻头条告诉我们宗教保守派对此很生气,他们无法淡然处之。

以下则是这个老故事的新表述:阿伦诺夫斯基拍了个关于诺亚的电影;宗教保守派感到愤怒;派拉蒙影业努力淡化与保守派的矛盾;保守派并不买账;阿伦诺夫斯基、罗素·克劳还有其他人为电影辩护;保守派怒气不减;电影上映席卷票房;保守派依然恼火。

不论有关这部电影的对话走向何处,制造噱头的新闻总还是突出保守派对这部“反圣经的、异教的电影”的声讨。

公平地说,人们可以找到很多在探索《诺亚方舟》宗教与伦理维度较有深度的博客和专栏,新闻媒体也确实时有报道宗教人士对此片的赞誉,甚至一些保守派对此片持肯定态度。

确实,正如我在Facebook上看到的,声称所有基督徒——即使说所有保守派基督徒——都反对《诺亚方舟》是极其不负责的;不论新闻头条如何引导我们,我们必须知道基督徒关于这类事情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此外,宗教保守派并不是唯一不满的团体,阿伦诺夫斯基、罗素·克劳对福音派不屑他们的电影感到不满,彪马叔(Bill Maher)一如既往地对任何虔诚宗教信仰不满,很多其他人也在表达对保守派的愤慨的不满。

任何报道宗教保守派态度的文章下的评论栏,都充斥着人们因保守派的愤怒而愤怒的情绪。

(一个摘自Slate网站的很有代表性的评论道:我真是震惊了,竟然还有这么多蠢货相信洪水的故事,或者说全部的圣经故事。

他们仍然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至高者在天上控制着地上的一切。

太TMD不可思议了!

)宗教保守派愤怒,人们又因这愤怒而愤怒,这一切让人们容易忘记去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宗教批评家对此电影反感”。

表面上看,主要问题是阿伦诺夫斯基对圣经中洪水故事采取的自由派立场:他既没有恰当地描绘某些关键细节,又增加了一些明显不符圣经的内容。

一方面,支持阿伦诺夫斯基的人们反对这样的指责,另一方面,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同意的是关于影片的争议存在于影片是否忠实于圣经的记载,正如Annette Yoshiko Reed最近在本网站的一篇文章中所探讨的。

是否“忠于圣经”,或者说是否“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是问题焦点所在。

对很多保守派信徒而言,这个原则好像个神圣的密码:在恰当的时间说出它,你就是我们的一分子。

然而评论家却会对这种智识的天真和道德的苛求翻个白眼。

但这样的原则并没有真正回答为什么只有保守派这么反对此片,毕竟一方面各种基督教派别——保守的、自由的、介于二者之间的——都努力忠实于他们所理解的圣经,另一方面完全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是不可能的,正如很多自由思想的反对者洋洋得意地强调的那样。

同时,没有任何人能与保守派基督徒争辩说,这部电影其实是非常忠于圣经原文的,不论他是多么厉害的辩护士或他的论据多么有力。

因为不论支持者和批评者多么明确地表态,是否“忠于圣经”或“按字面意义理解圣经”其实都不是争论的根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对比保守派对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的态度。

与《诺亚方舟》一样,《耶稣受难记》也招致了“违背圣经”的批评,认为导演向影片注入了大量个人风格,加上了不属于圣经原文的属灵信息(如吉布森加入了18世纪安妮·凯瑟琳·艾默里克的神秘主义,和阿伦诺夫斯基加入了21世纪的环保主义)。

二者的差异在于,《受难记》受到的批评来自于除了基督教保守派的所有人(包括主流的基督徒、犹太教徒、进步派人士、宗教学者、电影批评家),而保守派极力肯定这部影片对圣经原文的忠实。

这个对比——保守派对《受难记》的肯定与对《诺亚方舟》的否定——说明并不能简单地对影片是否忠于圣经或对导演是否按字面意思阅读圣经进行评估。

两部影片都激发了热烈的反响,因为它们触及到了保守派的信仰核心:即对于圣经经文在个人宗教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特殊理解。

圣经主义(Biblicism)是一个当下可以恰当界定保守派对圣经权威理解的通用词汇。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思考基要派与现代派在20世纪早期的争论(the Fundamentalist-Modernist controversy,该争论最早产生于基督教长老会,而后迅速扩展到所有其他教派)。

争论的核心围绕着美国社会在世纪转折点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的、知识的、技术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影响了传统的新教信仰模式。

其中,保守派们尤其感受到这些变化的威胁。

达尔文主义提供了与创造论不同的宇宙起源学说,德国的历史批判法(higher criticism)将圣经看做一系列古代神话和民俗故事的合集,引导圣经学者将这部神圣经典当作与其他古代书稿无异的作品、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研究。

对于像哈里·福斯迪克牧师(Harry Emerson Fosdick)一样的自由派而言,基督教对科学、历史、文学研究的恰当回应,应该是将这些领域的新发现融合进已有的基督教信仰中,而他认为一直以来基督教也是如此回应历史中的新知的。

“新的知识和旧的信仰应合二为一,”他在1922年著名的讲道中说道,“基要主义能赢吗?

”他认为,在这样的新的科学的时代,没有“童女生子”和符合字面意义的“主将再来”及其他一些教条的基督教信仰是可以存在的。

相反,保守派认为新的科学发现和历史批判法是对传统圣经真理的挑战,而当两者冲突时,基督徒有完全的义务去顺服圣经的权威,尤其是在受世俗的现代主义攻击的方面。

1910年美国长老会提出圣经真理的“五点基要”(The Five Fundamentals,分别是圣经无误无谬、耶稣基督由童贞女所生、耶稣基督的死是为人类赎罪、耶稣基督肉身复活、基督神迹的历史真实性),此后其他原则也纷纷被提出。

二十世纪初,基要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的回应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一系列看似盲目的原则的提出,而是,如Kevin R. Kragenbrink写道的,基要主义的意义在于它“是对美国社会变化的回应,是一些保守的新教徒面对这些变化选择的回应”。

基要主义者选择了圣经主义,选择将圣经看作是动荡的现代生活中的坚固堡垒,选择有意识地顺服圣经的绝对权柄,不论后果如何。

如今,在媒体上为人们所熟知的“保守派”人士正是极力宣传圣经主义的人,正如一百年前常被称作“基要派”的那些人。

Ken Ham,作为创世纪中的答案(Answers In Genesis)和创世博物馆(the Creation Museum)的负责人,和对阿伦诺夫斯基《诺亚方舟》的明确批判者,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他反复强调以正确的圣经认识论为基础的年轻地球创造论,认为进化论象征着人类对久远的过去发生事件的不可靠信念,因为它直接违背了上帝话语的权威。

在他看来,创造就是在6000多年前的七天里完成的,与此不符的进化论是应被舍弃的。

当然,Ken Ham代表着有关进化论的最极端的态度,很多其他的保守的基督徒找到了调和进化科学和传统信仰冲突的方法,当然这种方式和态度是Ken Ham所不愿看到的。

而将Ham和当今其他保守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的正是百年前将保守派凝聚的圣经主义: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生命苦难的避难所,所以我们应以全部的诚挚来阅读它,从信仰出发,顺服于它的权柄。

尽管关于《诺亚方舟》争论的措辞一直是影片是否忠实于圣经原文,但更贴切的说法是,保守派在乎的是,阿伦诺夫斯基是否抱以谦敬的态度来诠释神圣的文字,是否把自己置于圣经真理的权柄之下。

或者说,问题在于圣经主义(Biblicism),而不在于直译主义(Biblical literalism)。

保守派的批评家或许都不用看过影片再评价这电影,因为阿伦诺夫斯基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

而阿伦诺夫斯基也承认说这是部“最不符合圣经的电影”,并认为创世纪只是神话,和其他的古代神话并无二致——这也呼应了基要派与现代派争论中历史批评学家的观点。

但对基督教保守派批评家而言,圣经不能根据读者个人心血来潮的方式来阅读,随心所欲是对神圣文本的亵渎。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守派对于《诺亚方舟》的愤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不论人们属于哪个宗教传统,不论人们处于怎样的宗教维度,每一种宗教的信仰者都有最珍视的信仰内核,他们温柔地培育它、竭力地保护它。

而对保守派基督徒来说,这个内核就是圣经的权威,而在阿伦诺夫斯基的《诺亚方舟》中,它的很多方面的确受到了冲击。

作者:Dan Mathewson (美国Wofford College宗教学系副教授) 原文地址:http://www.religiondispatches.org/archive/atheologies/7749/noah__cosmos_controversies_not_about_biblical_literalism/ (英文)http://www.religiondispatches.org/archive/culture/7856/_/(中文)

 2 ) 我的人生,需要答案

豆友2221196002020-09-02 12:59:20影片很震撼,关乎内心,关乎生命。

我们为什么而活,而活着又为什么经历如此多的痛苦。

思想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人际关系的纠葛,亲情爱情的争吵。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我想不通,曾经想过通过宗教找到答案,宗教能不能回答社会上的事情?

我是应该像shem一样成家,像ham一样坚持自我?

还是像邪恶的人一样不顾一切的求生!

谁能给我答案?

是影片里充满爱但是软弱的母亲,还是勇猛武断的父亲?

还是无法捉摸的上帝?

我在思想上是痛苦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不期而遇。

就像高中时期的鼻炎,自己没办法,家人迷茫,医生治不好。

对于人生来说,顽疾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它来了,走了,留下创伤和痛苦的记忆。

就像影片中刚硬的父亲参不透上帝的指示。

他往前走,他的坚持的道路指向妻离子散!

难道是因为上帝动了恻隐之心?

人的大脑又给世界和上帝带来什么意义?

动物没有大脑,反而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而活,物竞天择?

人呢?

虽然结局美好,说上帝给了人类第二次机会,变得更好的机会,难道你就不能再造一次人,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让人类自己去完善?

而你又为什么给人自由的意志呢?

shem得到上帝的祝福,繁衍生息。

ham没有,他自己去寻找。

寻找

 3 ) 使命和选择

诺亚一家人逃离故土,因为他看见一朵凭空开放的花和未来水世界的梦。

去一座极高的山上,寻找诺亚的祖父,希望得到逃脱灾难的启示。

大洪水隐喻着人类当前的生态灾难和自我困境,人类的贪婪造成了动物的灭绝和生态的失衡,人类的仇视导致自相隔阂和残杀。

在巨人的帮助下,诺亚开始建造方舟,方舟带着世界上幸存的动物们,接受洪水的考验,驶向新的世界。

动物们成双成对的来了,安静有序地沉睡在方舟里。

只有人类依然带着仇恨和敌对,一方为了生,一方为了死,自伤残杀。

当灾难来时,不仅在外界,人心其实也是善恶的角力场。

正直,善良,勇敢,将对抗贪婪,邪恶和胆怯。

暴雨落下,洪灾来临,石巨人回归天堂,人类的战场被洪水淹没。

此片的深刻之处在于没有将诺亚塑造成一个完人,为了保护家人,他见死不救,心如铁石。

为了完成神的使命,他甚至不惜要杀害自己的孙女。

此片演绎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上帝创造世界,但因为人类在伊甸园犯下原罪而借大洪水灭绝人类。

为了消除原罪,为了维持上帝对人类的终极审判,诺亚决定不再繁衍后代,在世界中清除人类的存在。

圣经中,诺亚方舟是人类的一个避难所,而此片中,诺亚方舟则是诺亚一家人自我终结地方。

正因为有了人类,世界才变得充满罪恶和痛苦,无数动物和地球生态都饱受灾难。

因此诺亚一心要终结人类的存在。

电影的主要冲突,是该像诺亚那样相信神的旨意,清除人类的罪孽?

还是像国王那样相信人的力量,继续为所欲为?

在激烈的搏斗后,国王死了,伊娜生出了两个女孩,成为诺亚猎杀的目标。

但诺亚没有执行神的使命,是爱重新唤醒了他的人性,方舟靠岸,生命又在新的大陆上重新开始了。

神不仅给了人类自我灭绝的使命,也给了人类重新开始的选择。

选择向善,选择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对世界对同类的仁慈,选择爱,选择和解与赎罪。

诺亚与神和解,不再秉持着神残酷的使命,而是接受神温柔的选择,在荒凉的上古大陆上,在洪水退去的丰饶的土地上,播下人性的种子,收获着繁盛和希望。

人类自此生生不息,充满光明。

这是罗素克劳和珍妮弗康纳利继《美丽心灵》的又一次精彩合作。

此片借圣经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与世界相处,怎样与同类相处,怎样与自我相处。

我们应该秉持人性的光明,与同类和自然和谐共生,从而为子孙留下一个充满希望的美丽未来。

此片获第72届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4 ) 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思想的都是邪教

一个所谓的好人——诺亚,却是一个宗教偏执狂,把所有善心都只施舍给动物,对人类不管无辜与否都冷血无情,甚至还要杀死自己刚生下的孙女,整天借造物主之名,把自己都忽悠瘸了,强求别人无条件支持其理念,否则便是异端、要清除。

实在是无法接受片子中的理念。

如此所谓“圣母”、邪教疯子、偏执狂,最后片子却试图将其洗白,可惜最后把害人的邪教之物传承下去的做法暴露了其本质。

片中人类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对邪教的偏执引起的众叛亲离、最后其儿子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弃邪教传承物如败履毅然出走的剧情,勉强为片子挽回1分——很少给电影这么低的分数,毕竟冲着导演们的付出一般最少都给4分的,除了一些试图用自己的NC理念给别人洗脑的。

 5 ) 关于《诺亚方舟》中常见问题的一点解释

首先说一句,电影我给的评分一般,因为作为电影本身,剧情设置槽点比较多,作为宗教题材,显然剧本又改太多了。。

总之有点又想照顾观众又想终于原著的“两头不讨好”感。

评论看下来,从圣经和宗教的角度解释几个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

我是基督徒,但我的解释肯定不是权威的,我只能说,尽量从圣经出发吧。

如果我说错了,求神怜悯。

1. 电影的白人中心主义电影里诺亚的三个孩子闪、含和雅弗都是白人,这应该是导演迫于政治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白人至上什么的。

因为含被设定成“坏孩子”的形象,不管他是黑白黄,总之拍出来肯定就被认为是种族歧视了。

西方社会这种政治正确是木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只好拿白人来一视同仁。。。

(美国有个笑话,说只有白人绝对不能说“我为我的肤色感到骄傲”,其实想想“政治正确”这事本身就挺政治不正确的)2. 闪、含和雅弗究竟应该是什么肤色在我现在能想到的经文中,好像没有关于这三个儿子是什么肤色的直接记载。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闪”代表的是白色人种,“含”代表的是黑色人种,“雅弗”代表的是黄色人种。

但这个结论应该是推断出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持不同看法。

不过有一件事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既然三人是全人类的祖先,那么肤色的分化是出自这三人的,但从哪一支、哪一代开始分化是不确定的,我自己听过有解释说是从巴别塔以后。

3. 人类出自同一祖先,但肤色不同,这件事符不符合科学规律说实话“神迹的科学依据”这个问题是基督徒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而且基督徒自己对这个问题往往是很清楚的,但说出来好像就被质疑很多。。

我努力一下试试看吧。

首先呢,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那么科学规律也就是神创造的一部分咯。

所以,神做点所谓“违反科学规律”的事情当然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二呢,为什么人会认为有些事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其实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直是有限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有些我们认为“违反科学规律”或者“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可能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家就不这么想了(请参照古人都是怎么迷信的)。

人类有没有可能穷尽科学的极限?

我自己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对神的了解也是不可能到达完全的。

“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件事情并不能证明圣经或者基督信仰就是错的。

最后,如果有人是对第一点提出质疑,即“怎么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

这点我是没有办法真的去“说服”一个人的。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有很好的见证(比如强烈推荐里程的《游子吟》)。

我只能说,凭每个人的信心(faith)去接受吧。

耶稣说:“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约翰福音20:29)”4. 电影里的巨人是什么突然发现前面跑有点远,回到电影里来。

电影里对石头人(The Watchers)的设定是堕落天使神马的,但据我所知圣经里是没有相关的记载的。

该隐杀了他弟弟亚伯以后的故事,在圣经上是如此记载的: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

」他說:「我不知道。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 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

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

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 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

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

」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创世纪4:9-15)所以我自己觉得,导演设计这些天使是出自这一段也说不定。

不过这个设定确实是导演自己的东西,与圣经无关。

不过电影里地都干了,没有作物,大家只好打来打去还吃人什么的,是从圣经里“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来的。

5. 诺亚为什么要灭了所有人类这点电影里还是挺明确的,因为他看不下去人类的罪行了,想保护动植物资源嘛。

不过这一点在圣经里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神创造人本来就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创世纪1:28)。

神把这样的心意放在人心里,所以电影里诺亚内心的纠结应该是导演自己演绎出来的。

不过当时的诺亚在看到人都被淹死了的时候是不是很纠结很伤心,我们就不知道了,上古时代的人了。。

6. 神到底有没有让诺亚选择毁灭或者存留人类这一点是电影的关键点,但再一次地,这件事在圣经上是没有记载的(请注意,是没有记载。

有没有这件事我是不敢说的)。

很多人会问到“神为什么创造智慧树”、“神为什么不消灭撒旦”、“神为什么不把坏人都杀死只让好人活着”,其实这都有点与“自由选择权”这件事情相关,在这里也多说一两句吧。

神在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时候其实都是好的,“神看着是好的”这句话在创世纪第一章提到了很多次。

所以在那样的时候,一切都很和谐。

后来,天使中的一位因为觉得自己与神一样伟大,不服神的统治,就堕落成了魔鬼撒旦,处处引诱试探人,让他们离开神。

犹大书1:6说“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可以推测魔鬼可能是变坏的天使。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从此原罪就在人的身上,一代代流传下去。

除了基督耶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罪的。

因此人就不像在伊甸园时期一样,是全心全意爱神的,而是有了自己的私欲,也就需要选择善或者恶。

神当然有能力把这些恶和恶人都从地上除去(旧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包括诺亚的故事就是一例)。

但是神爱人,愿意让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然,祂也喜悦人是自己选择祂的。

但是,如果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神是会把恶除去的,有的是部分的(比如灭族),有的是世界性的(比如大洪水)。

这些大概可以简称为“神都看不下去了”的情况(⊙﹏⊙b汗)有些人会说神好残忍啊,但是要假设一下,是神一次性把恶除掉留下好的比较残忍还是任恶随意发展人类自己灭了自己比较残忍。。

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

如果看到新问题就继续更新。。

 6 ) 一名佛教徒关于电影诺亚的一点浅见

首先想说,我是一名佛教徒,对基督教和圣经了解得并不多,但却保持着谦卑和尊重,因此以下分析中的谬误,请多多指正诺亚这部电影,不抱任何希望地看,但个人认为,远没有评分显示地那么糟糕. 豆瓣低分的原因,估计主要有三点: 细究电影与圣经情节之间的偏差; 格调过于阴郁; 以及对大场面大投入的商业电影先入为主的差评细究电影与圣经情节之间的偏差:作为佛教徒,对圣经了解是不全面的,电影基于圣经原著的增减,个人认为是深思熟虑的. 比如在人类被毁灭之前的种种顽抗, 比如大反派潜入装满冷血动物的船舱里伺机复仇, 艺术性的增减,让情节更加饱满, 这是无可厚非的. 没有必要执着于是否处处都要与圣经原著相符, 甚至上升到情节有出入就与原著相悖,是不敬的, 这就有点转牛角尖了. 而我,认为电影最为震撼我的情节,是诺亚潜入灭亡前的人类城市,何等的肮脏,何等的罪恶,何等的痛苦,甚至让我相信了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佛教中没有原罪的说法,而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来自于起了二念,有了二心,如果把一切执着都放下,看空,痛苦自然就灭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看那般痛苦,甚至希望洪水快来,让罪恶的人得以受惩罚, 让无辜者得以解脱. 人类之所以受到惩罚,也是有原因的. 以基督教的角度出发, 他们骄傲, 他们不信靠上帝, 却信靠着自己所谓的"男人的力量",去掠夺,去制定丛林法则,去压迫.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的,他们的心态是斗争的,情感上没有怜悯,眼里没有法制,只有无尽的欲望. 觉得熟悉吗,想起某些强调阶级斗争,人定胜天,然后又说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唯物主义party吗. 对,没错,电影可怕的情节是一种良心上拷问, 我们不会为一块肉而绽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了. 但一场西装革履的圆桌会议上, 人们心中的各种妄念,不见得比电影情节所展示的画面要干净吧. 我们的的确确或多或少地生活在这样的场合中,只是大家隐藏地更深一点,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反省,让心清明,基督教的忏悔也好,佛教的念诵,坐禅也好,信仰是虔诚的,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好了,扯得太远了,回到电影,既然这部电影有能力催人反省,让人谦卑,使人信奉,那他的核心精神就传达出来了,何用较真与原著的偏误呢格调过于阴郁: 是的,整部电影用小调和弦烘托,加上人类的罪行的多处反映,毁灭的大雨,持久的阴天,格调的确阴郁. 信仰是沉重的.但电影情节中一处不同于圣经的修改,需要提出批评: 圣经中(非圣经原著,是另外的权威史料),诺亚想虔诚地依附上帝,欲将婴儿杀死,被上帝喝止,原来上帝是想测试诺亚的诚心. 而电影中诺亚放过两个孩子,不是被上帝所喝止,而是出于自身的爱,或人性.这是电影的一大败笔,似乎诺亚放过孩子的决定,完全是与上帝对立的,显得上帝是冷酷而不近乎人情的.而诺亚吻了孩子,天气没有转晴,直到在岸上,诺亚仍然愧疚不已,觉得背叛了上帝.这些细节,让电影一直累积下来的重压得不到释放而假设我是导演,则会在诺亚吻下孩子的瞬间,让阴云散开,阳光出来,显示出上帝对诺亚行为的赞许.虽不免俗套,但让人起码看到希望.对大场面大投入的商业电影先入为主的差评:这部电影的的投入多少我不知道,但从特效来说,并不是顶尖的. 也因为这样, 我不认为它的主要卖点是大场面和特效. 它是商业电影没错, 但我觉得商业味道没有别的好莱坞大片那么浓,同时它也传递出基督教的价值观, 并且也让我受到了震撼前三分之一 6.5分后三分之二 8.0分总分 7.7分谢谢

 7 ) 我始终相信人的力量

《诺亚方舟》这部电影,在叙事线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洪水到来之前Tubalcain(反派)和Noah的矛盾,上船之后Noah和他的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

而矛盾的原由,就在于一个人究竟是相信神的力量,还是人的力量。

Tubalcain的世界观是残酷而现实,同时又充满魅力与野性的。

当Storm begins,他在帐篷里准备他的武器(类火箭筒),他有一段独白向God表示他的不屑,God let men live and let them die, I can also give birth to them or kill them(大意)。

他质疑神的存在,相信自己的力量。

当他混上Arc(方舟)与Ham(Noah次子)独处时,他告诉Ham人类是可以吃动物的(Noah一家似乎从不杀生),因为men do not serve beasts, beasts serve men. 一种现实的生存观。

而他最鼓舞人心的,用来鼓动他的Tribe的人向Arc发起冲锋的speech中,他说到:"We are men. 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又一次展现了他对神,对Miracle的蔑视,他相信:“人的命运应该在自己手中”。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Watchers们凭借他们超自然的力量,轻易地阻止了无数想要求生的人的冲锋。

他们对于自己命运的抗争都被轻易的抹杀了。

纵然Tubalcain made his move干掉了第一个Watcher(其实是他被God宽恕,被召回天界),他的同胞们最终也未能登上Arc,而是惨死在暴雨之中。

也许神灵就是这样无情,但对于命运的抗争,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执念,确是令人激动不已。

相比于Tubalcain,Noah的世界观其实非常教条化又无趣。

他认为他应该永远按God的意愿行事。

他决定建造Arc,并不是因为保护同胞或者说求生的愿望,而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是God的指引。

同样,他执意不允许其他Tribe的人登船,也是因为他相信他们因为曾经亵渎了神灵而得不到他的宽恕。

实际上,在登上船之后,他认为所有人类都因为原罪而必须被God惩罚,他和他的家人的意义只是完成方舟的建造,保护物种在大洪水之后的存活,而他和他的家人必须不留下后代地死去,完成人类的灭绝和最终的赎罪。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得知Ila怀孕后,决定杀死她的孩子,如果是女孩。

(这个故事逻辑默认,儿子不能和母亲XX;而兄妹之间似乎可以...)他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决定,而只是在履行自己认为God赋予他的职责。

然而,当他真正面对Ila的双胞胎女儿们,自己的granddaughters们,他手里的匕首并没有狠心地落下,反而他亲吻了两个小女孩的额头,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因为what is in his heart is all of love. 这也使他在上岸后非常自责,忏悔自己没有完成上帝交给自己的使命,反而让人类存活了下来。

Ila和Noah在影片结尾的一段话,点明了这个电影的精髓。

她说,上帝有没有原谅人类,其实决定权就在当时的Noah手里。

当他面对两个小婴儿时,如果他下手杀死她们,人类就将灭绝,就将受到他们该有的惩罚,相当于上帝没有原谅人类。

如果他内心被爱的力量所战胜,show mercy to those two little children,就相当于上帝也对人类表示了宽恕。

所以,人类的生存与否,决定权仍然是在人类自己手中。

这也使Tubalcain世界观的一种延续,命运在自己手中。

其实上帝不过是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种对世界的解读。

上帝并不会化身实体,来教育或感化人类。

对上帝的解读的权利还是在人类的手中。

不管是Tubalcain所代表的"要对命运的不公进行抗争",还是Ila以及Noah妻子所代表的“爱与善良的力量”,我始终相信这种人的力量,是高于神的信仰的存在。

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8 ) Cruelty & Mercy。

關於影片中杜撰噠情節我是眞噠吐槽無力...聖經原文關於諾亞造方舟包括最後他們得以生存其實很短就幾個章節。

也難為導演硬生生把這點事兒拍出兩個小時...但我要說噠重點不是這個。

我想說神是公益聖潔又充滿慈愛噠。

可能妳在某一瞬間感受到暸神噠存在和對妳在迷茫中噠肯定於是就想放心大膽噠幹暸可妳不要忘記人類是軟弱是有原罪噠。

無論妳多麼努力噠想做一個義人妳終究會因為原罪而出差錯。

就像諾亞一樣。

他當時跟偏執狂一樣要砍殺自己噠親孫女兒們但就沒想過是神應允這一切噠發生是神仁慈噠又希望人類繼續繁衍生息。

諾亞在此時又和該隱噠後人有何分別呢?

人類永遠都自以為是把自己想噠可以和神一樣上天入地。

可是在災難面前卻像螻蟻一般。

這樣可笑噠行為恰恰是人類最眞實可笑噠面目。

 9 ) 专注坑孩子二十年

亚伯被该隐杀死后,亚当与夏娃又有了三子塞特。

之后该隐和塞特的后人各自在世间延续。

该隐的后裔得到了堕落天使们的技术支持,很快建立起高度产业化的庞大帝国,但地上的资源也被榨取殆尽,大地失去了生机。

天使们原本是想要帮助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与上帝有相似面貌的生灵,为此不惜违背上帝的旨意,私自降临到人间。

他们因此受到惩罚,一落地就变成了丑陋的石头怪“the Watchers”。

人类的文明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迅速发展,却没想到掌握了技术之后的人类开始过河拆桥,要消灭所有的石头怪。

危急时刻,数量上居于劣势的石头怪得到了塞特后人玛士撒拉的庇护。

玛士撒拉的孙子正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诺亚。

诺亚年少时,他的父亲被该隐的后人土八该隐杀死。

侥幸死里逃生的诺亚从此以后便对人性充满怀疑。

即使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娶到了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不知道他是怎么吸引到她的,也许是靠辅导她数学),并生了三个可爱的儿子,尤其是长子Kal El……我是说,闪,完美的继承了其母的美貌基因,并剔除了他爹的糙汉子基因。

至于次子含,虽然也是相貌不凡,但从小就鬼鬼祟祟,为将来他的一番轰轰烈烈的带路党事业埋下伏笔。

土八该隐成了人间的主宰,由于他对金属器物的强烈执念,全国范围内掀起浩浩荡荡的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到处都被搞得乌烟瘴气,PM2.5漫天飘散。

推崇自然生存状态的诺亚为此感到十分捉急,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就梦到了上帝要惩罚人类,降下大洪水毁灭世界。

就像现在的青年一有疑惑就去找禅师一样,诺亚做了关于洪水灭世的噩梦之后,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去咨询自己所知道的最靠谱的智者,他的祖父玛士撒拉。

于是他拖家带口的朝着祖父隐居的深山进发。

路上诺亚一家人救了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伊拉。

诺亚对于这个孤独无依的小女孩关怀备至,她晚上难以入眠诺亚还会唱歌哄她(唱的比在《悲惨世界》里强)。

一家人与小女孩非常投缘,于是她正式成为大儿子闪的童养媳。

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郎貌女才,本是一对璧人,可惜小女孩因为身体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

当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的诺亚说不定看中的就是她这一点。

在祖父隐居的山洞中,诺亚领悟到上帝并非要毁灭世界,而是只想用洪水消灭罪孽深重的人类,而单纯的动物们因为保留了上帝赋予它们的自然的生存方式,所以应该存活下来。

于是诺亚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造一艘方舟,帮上帝保存地上的生物多样性。

原本干涸贫瘠的大地上长出了树木,为诺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

受过他祖父恩惠的石头怪们也来帮忙一起建造方舟。

数年时间过去,方舟的建造工作已接近尾声,诺亚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小儿子雅弗也能出来打酱油了。

闪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跟自己的女朋友伊拉一起愉快的玩耍。

而大龄单身男青年含也不甘寂寞,他不满足于观摩自己的大哥大嫂过干瘾,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多增长一些阅历。

含多次跟自己的父亲提出希望他帮忙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但诺亚却总是敷衍他。

见父亲迟迟不肯给自己安排相亲,沉不住气的含决定自己出去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摇到中意的妹子。

结果妹子没有摇到,却摇到一个看上去十分可疑的怪叔叔。

这个怪叔叔正是土八该隐,他是专门带人来砸诺亚的场子的。

看出了含身上非凡的带路党潜质,土八该隐便把自己从小带到大的锤锤送给含当做信物。

收到礼物的含带着土八该隐和他身后的皇军去围观他爹,并向他爹炫耀自己的礼物,“爹你看,我弄了个锤子!

”结果却遭到诺亚的训斥,“你弄个锤子锤子!”于是含只好悻悻然丢掉他的锤子,回自己屋里去酝酿自己的下一次带路大计。

突然奔来的大批飞禽走兽把土八该隐等人吓退了。

方舟即将完工,这也预示着第一届全国动物代表大会眼看就要胜利召开了,各行各业的动物代表都陆续下榻方舟。

在这个节骨眼上,诺亚家庭内部却是麻烦不断。

首先是大儿子家的不孕不育问题,再来是二儿子找不到对象的问题。

不过最严重的问题其实出在诺亚自己身上。

大儿媳妇和二儿子先后离家出走,他在出去找寻孩子们的过程中,见识了一下外面的人奢华糜烂的生活,本来就很脆弱的三观这次更是全毁干净了。

诺亚在心里打定主意,人类一个也不能留。

为了帮助闪和伊拉,诺亚的妻子决定求助于既是老禅师同时又是老中医的玛士撒拉。

玛士撒拉利用祖传偏方,专治不孕不育,帮伊拉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顽疾。

于是闪和伊拉这两口子又能恢复和谐的夫妻生活了。

两人因为太过激动,顾不上已经开始的洪水以及下落不明随时可能被怪叔叔爆菊的二弟含,刚刚接受完老中医的治疗,就迫不及待地在小树林里测试疗效。

动物们基本上都已就位,诺亚站在船头焦急等着他的孩子们。

这时候办完事儿尽兴而归的小两口才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并且完全忘记他们本来出门的目的是去找回二弟,不是去找老中医的,更不是去钻小树林的。

这时含其实已经成功攻略了一个妹子,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领她回去在大家面前秀一番恩爱,妹子就不慎被捕兽夹夹住了脚。

另一方面,意识到大洪水一事并非危言耸听的土八该隐决定带领手下去抢夺诺亚的方舟。

结果他手下这一帮屌丝在路过含那个因脚受伤而不便行动的妹子那里时,居然直接就从她身上踩过去了,活活给踩死了。

含长这么大头回有心动女生肯为他留灯,本来都要牵手成功了,结果因为自己老爸在关键时刻见死不救,他那一盏灯终于还是被灭掉了。

由此,含对诺亚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这时的方舟前展开了正邪双方的大对决。

诺亚一方的石头怪迎战土八该隐和他带领的一干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石头怪虽然作战表现优异,但还是架不住对方有黑科技新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炮,被一个个轰下。

阵亡的石头怪们得到了救赎,纷纷恢复了天使的模样,重归天国。

诺亚一家和他要保护的动物们都顺利登船了,大洪水如期而至,土八该隐手下的喽啰们无人幸免。

而身负重伤却自信还能再战五百年的土八该隐却在资深带路党含的帮助下混进了方舟。

围坐在一起的诺亚的家人们听他讲起了创世纪的故事(这一段宇宙演化的画面非常美妙,我看到这儿有点想把背景音乐换成“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另外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导演不会要在这么一部宗教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里挑衅性的表达进化论思想吧,结果他就非常讨巧的在那只猴子奔到伊甸园的一瞬间把前面的长镜头给截断了,于是在猴子和人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交给观众自己去脑补,见仁见智了)。

接着诺亚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彻底失望,并提前安排好众人的后事。

他相信这条船上的就是最后的人类了。

结果很快他就被闪和伊拉给打脸了。

他万万没想到伊拉居然背着他偷偷去看了老中医而且治好了多年的不孕不育,现在肚子里已经有了闪的孩子了。

对此诺亚感到怒不可遏,他坚定地认为人类就是毁在异性恋手上了,异性恋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否则人类的数量很快又会疯长起来。

于是他发出警告,如果孩子生下来是男的,那就饶他一命;如果是女孩,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在伊拉养胎期间,闪的三弟雅弗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玩儿鸟。

他负责放各种鸟出去探路,这些鸟必须要躲过拦路的水管子什么的,找到陆地。

与此同时含跟土八该隐也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土八该隐躲在船舱里养伤,每天大鱼大肉,遍尝了高汤炖皮卡丘、清蒸鲤鱼王、干煸铁甲蛹、干锅妙蛙种子等美食,而船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体力恢复的差不多了的土八该隐跟含商量着怎样对付诺亚。

诺亚每天磨刀霍霍,虎视眈眈的对着伊拉肚子里的孩子。

这天孩子终于降生了,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闻讯赶来的诺亚本来打算来个双杀,却被含给骗到了船舱里,遭到土八该隐的突袭。

这时为了保护女儿而不惜与父亲决裂的闪也加入战局。

本来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含意识到一旦父亲死了,船上剩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得接受土八该隐的调教。

于是他菊花一紧,把心一横,冲上去狠狠的捅了土八该隐一下。

被捅的奄奄一息的土八该隐半是幽怨半是欣慰的对含说,“你终于成为男子汉了”,然后扑街。

这时候诺亚想起自己刚才要去双杀的,于是又折返到船顶。

可是当他听到伊拉唱起自己曾唱过的哄孩子入睡的儿歌,再看到两个婴儿的可爱模样,终究还是下不了手。

雅弗放出去的鸟终于有一只成功通关了的,那是一只鸽子,它发现了陆地,并衔了一段橄榄枝飞回了船上。

一家人的奇幻漂流生涯终告结束。

-感觉本片的预告片并不是特别精彩,我猜跟我一样去看这部电影的更多还是被其阵容吸引的。

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在《美丽心灵》之后再聚首,罗素克劳还是专业坑孩子,只不过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静,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仍是那种一力维护家庭完整的坚强女性。

预告片里罗根勒曼和艾玛沃森的镜头差不多多,本来以为这次两人要再续《壁花少年》里的前缘,结果实际上却没多少对手戏。

感觉艾玛演的挺卖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劲要甩开偶像的头衔。

除了上面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过程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闪的少年时期的小演员Gavin Casalegno,镜头一扫到他我就惊艳到了,小伙子长得实在太美了。

有没有闭月羞花我不好说,不过片中的两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点相形见绌了(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风格就是脏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时候女性角色会比较吃亏)。

至于成年的闪,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个美男,但由于看了少年版期望值过高,所以难免有点落差。

本片前后两部分风格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华丽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后,镜头就主要对准船舱里面了,也就没什么特效可卖了。

去看之前猜测剧情的高潮可能会出现在抢夺方舟那一段,事实上这一段也确实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段落。

特别是完成救赎的Watchers们一个个升天的场景,观众如果把自己代入剧中人物,应该会明显感觉到既失落又欣慰的复杂心情。

一番争夺之后,方舟终于下水,不过这却不是故事的尾声,而是导演真正要讲的故事的开始。

诺亚方舟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一两句话就能描述完。

当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

本片基于原本的圣经故事,表现手法更加严肃,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这么简单的故事要怎么拍到两个半小时。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为分界线,前半部分的诺亚是作为一个笃信上帝的义人来刻画的,并以该隐的后裔来作为对比;而后半部分,诺亚对上帝旨意的奉行则开始表现出偏执的一面来,于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后面这一部分其实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态在活动着的。

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对外,后半部分则是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

实际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来是这样)的情况下,诺亚性格当中的缺点才得以暴露出来。

上帝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当中。

你把祂想象成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当然就会觉得祂在指引你做残杀婴儿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果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是我们打从心底抵触的,我们又怎么能相信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

愚蠢的选择与上帝无关,上帝存在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那一瞬间闪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诺亚是个极虔诚的上帝的信徒,更确切的说,他笃信的是世间万物都应该按照上帝最初规划的自然的状态去存在。

所以他认为耽于奇技淫巧并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类是不可饶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类,都不配活下去。

他的理想很崇高,觉得带着大无畏的精神与其他人类同归于尽,就能保证其他动物们在一个纯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

但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对于一个人类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爱自己的家人。

当他呼喊着一些听起来了不起的口号并走上家人的对立面时,他自己其实是处在一种最不自然的状态下的。

上帝又怎会乐见祂在人间最忠实的信徒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呢。

所以通过他拯救各种动物的经历,其实最终获得拯救的还是他本人。

每个人都像是上帝抛向水面的一颗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纹由内而外扩散开去。

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貌造出来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础上爱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再关怀周围其他的人,等等。

可能也有人是一上来就关注一些比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掺杂个人感情。

但我相信这些人其实内心深处想的仍然是如何通过实现自己这些宏伟的目标,使自己和家人所处的大的外部环境能有改善。

这些人是聪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强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他们的波纹可以扩散的足够远,在照顾好身边人的同时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

而如果说有人能完全漠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专门关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动不动就为了跟自己其实关系不大的所谓伟大事业和崇高使命舍生忘死,那我觉得这种伟大是不稳定的,就像是反向从外往内挤的水波一样。

如果这种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开,接着也许就是大洪水了。

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无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聪明”的人。

“聪明”即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上帝始终未曾远离,所以能凭借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扩散成惠及无数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点跑题了。

其实我本人对《圣经》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于电影剧情的,所以如果对相关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说声抱歉了。

最后再说回本片主角们的形象吧。

我记得之前有种说法说诺亚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三个人种的祖先,所以我看电影时冒出一个非常弱智的想法:怎么这仨全都是白人呢?

后来一想,他爹妈都是白人,孩子的肤色当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种颜色弄一个上去,岂不变成了温暖人心的喜当爹情节了。

不过还是怎么想怎么觉得讲述人类始祖的电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找只熊猫来演诺亚,又黑又白又亚裔,这样各个种族的观众都不会有意见了。

 10 ) 上帝,还有谁比你更腹黑?

首先,关于打分这块,高分理论上谈不上,毕竟作为一部宗教献礼片,配合现在环保的教义,已经无法戳到各位挑剔看官的痛点了。

甚至放着放着我都觉得诺亚有点中二,带着红小兵的使命感,一副苦大仇深的逼样,以及被中二老爹坑惨了的Ham,以至于当赫敏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帅正太的内心戏绝壁就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便宜了我那个有点呆萌的傻大哥,最悲催的是,按照逻辑设定,自己的这俩侄女儿也就只能便宜自己的弟弟,来完成人类繁衍的使命,总之就是苦逼中的战斗机了。。。

不过最后让我纠结再三,打上四星的除了赫敏的颜以外,就是最后她与诺亚的一个对话,有关选择的话题。

最近看老人战争三部曲里的《幽灵之旅》以及《明日边缘》漫画版的《杀戮轮回》,顺带面临到了感情的问题,所以被戳中了。。

所以这个片儿没红但在打分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没有戳到大部分看官的痛点,另一方面呢,又必然在某些程度上会打动。

既然被动一次了,那么也就让我打字打它一次吧。

OK,扯皮吐槽完毕,下面是正是的影评感想了。

======================================1、关于该隐豆娘里熟悉我的都知道,号称具备掰弯技能的该隐君,具体也就不说了,这文章搞不好会分享到微博,反正各位你懂得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该隐作为自己的名字,并不是那些妹子说的那个啥漫画还是动漫,反正小爷是没看过。

用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圣经故事里的该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谋杀的始作俑者。

而且犯罪动机其实还真怨不得该隐,腹黑的上帝偏心亚伯,就因为亚伯献祭了肉而该隐是蔬菜,我说这个也尼玛坑爹了。

你要是像那个左传里的某个太后嫌自己生大儿子的时候被吓到了然后就偏爱小儿子那样我也就认了。

所以,这种人类堕落本身一开始就是因为上帝的第一次腹黑。

(搞不好是故意的)反正后来该隐就被打上了黑暗的标记,据说还是吸血鬼的鼻祖,反正不管如何,我觉得该隐很冤,其后来的命运轨迹像极了我们这样的边缘人士。

电影里该隐的后代贪婪,赤果果地影射我们这代鼓吹人定胜天的环境破坏分子和战争狂热爱好者,同时很讽刺的是,该隐的后代爱吃肉,所以变相说明了O型血人都是该隐后代(这个关于血型与饮食的起源大家自己百度吧,我就不多扯了),血型这块小爷又躺枪了。

BUG是该隐当年可是进贡蔬菜的人类啊,是亚伯进贡了杀牛羊好吗?

那时候您干嘛去了?

终归一笔乱账,上帝说我说了算,这个世界是我编程的你能那我怎么着?

2、关于大义灭亲这种腹黑设定不带你这么搞的。

想灭亡人类,又把权力下放到人类本身。

我看诺亚那纠结的样子,简直就是宇智波鼬附身啊。

然后再设定出祖父这样的外挂出来,绕了一圈让宇智波诺亚最终做选择,再借赫敏之口把事情说通了,诺亚一家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可是慢着,你到底是真善意的给予选择权,还是纯属后妈心里虐着好玩呢?

还有那个莫名其妙上了船的反派,你早怎么不显示神迹,放在那里继续虐小帅HAM灭?

3、关于终极选择的自圆其说这点我承认圆的不错,让我在最近感情的迷茫中找到了一丝强烈的归属感。

关于这点,复制下自己的朋友圈大概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我们别无选择,其实我们有,只是懦弱或者说所谓的规律把很多东西放大了。

有鸡汤经常说,一条你在干嘛的信息,或许积累了无数次的纠结,我却经常想,发与不发,是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大概有个呆萌的大叔说的不错,我的天赋就是纠结。

在一个碎片都要开始被占用,信息时代大大缩短了我们做决定时间的时代里,选择变得迅速而无意识,以至于我们似乎也学会了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逃避问题的所在,大概这也是拖延症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管如何,我们再也没办法像诺亚和他的家人一样,去成为一个可以做选择并清楚的意识到选择重要性的人,不是别无选择,是压根不想选。

究其原因,世风日下,信仰沦丧,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所爱的人都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至少我们应该对诺亚这种中二的使命感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短评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6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还行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11分钟前
  • 你都如何回忆我
  • 较差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15分钟前
  • 大时代
  • 还行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18分钟前
  • 还行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23分钟前
  • 发条橙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