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责备首相丘吉尔和他手下的这一段太精彩了。
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啊。
真正展现出女王的成长,以及如何与英国最精明的政客之间的斡旋。
我把这一段摘录下来了,值得反复体味。
对丘的下属:(沉默的几秒钟)(严肃生气的语气)我注意到上周有段时间我的首相丧失了工作能力,外交大臣也是。
你们互相串通,向我隐瞒这个消息。
(不让打断)我的职责不是统治,但是我的职责是确保正确的统治。
但要是我的大臣们撒谎、密谋、隐瞒真相,我怎么能做到。
(语调升高)你们阻碍我尽职,你们妨碍蒙骗了王权的正常运作。
你们怎么敢这样?
[how could you?](开始打感情牌)我那过世的父亲非常器重你,他相信那句老话,“历史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相信一个塞西尔”。
这句话非常不公平,(停顿)也许很公平。
(讽刺他未担负起这份信任)(不动声色)你可以走了。
对丘吉尔:(语气柔和平静)我只是个年轻女性,刚开始为公众服务。
我永远不会试图对一个比我年长那么多,又对这个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进行说教。
然而,你参加了我的加冕礼,那你就应该亲耳听到了我的庄严宣誓,我将根据相关的法律与习俗统治我的王国。
有一条习俗就是,他们选出的首相应当是身心健康的。
没人会认为这个规定太过分吧。
但是看起来过去几个星期,你的身心不够健康,而且你故意向我隐瞒这些情况。
这给我一种背叛的感觉,这种背叛不只在于我们自己与我们共同代表的政府之间所约定的那种信任,也在于我们个人之间的信任。
(这句太高超了,既点出政府与王室的信任关系,又动之以情,用个人关系增进情感拉进和老丘之间的距离)(女王走开,老丘偷偷抹泪)。
1867,沃特•巴杰特写过:“宪法有两个元素,效率与庄严。
”君主即是庄严,而政府即是效率,这两者只有在互相支撑、相互信任时,才能发挥作用。
(金句!
让我突然理解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你这种破坏互信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而且会对国家安定造成严重的后果。
(停顿了几秒钟)(话锋一转)-你现在身体好点了吗 -好些了 -Good.但是有足够好吗,可以正常工作吗(丘想回答,女王打断)我希望你给出的回答能考虑到对我的地位和工作的尊重,而不是考虑我的年龄或性别。
(让老丘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考虑清楚希望他这次能够诚实坦诚)
《王冠》讲述的是初登大宝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如何从少不更事的公主蜕变为一代女王的故事,第九集《ASSASSINS》则向观众展示了耄耋之年的首相丘吉尔辞职心路与历程。
二战后,英国从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国家,每个英国国民都希望年轻的女王都带领他们开启一个新时代,然而,现实中暮气沉沉的大英帝国,暮气沉沉的君主制度,暮气沉沉的政府首脑,一切都预示着荣光的远去与改革的势在必行。
和本季的另外九集相同,《ASSASSINS》多处使用隐喻手法营造出衰落中的英国与蜕变中的女王,通过深入丘吉尔与伊丽莎白二世的内心世界,探讨了在残酷的时光面前,所有的青春都在衰老,所有的心态都在逆转,而那些耀眼的光芒终将暗淡,一切都要回归自然。
每个人都肩扛枷锁,负重前行。
本集在怀旧的音乐声中缓缓开场,曾真挚爱慕女王的育马师波尔契勋爵在多年后选择向另一位女子求婚。
然而与此同时,编剧又使用极其隐晦的手法描述成功抱得美人归的菲利普却开始了眠花宿柳的放荡生活。
在强烈的对比下,凸显时光残酷,流年下的情感难以保质。
年龄和思想同样是不可能在岁月流逝中保持新鲜的。
即将迎来八十大寿的现任首相丘吉尔坐在池塘边画画。
池塘在本集故事中是一个寓意性极强的工具,它象征在表面平静下的真实和痛苦,这个痛苦是属于本剧每个主要人物的——丘吉尔早年的丧女之痛与晚年对衰老的无奈,伊丽莎白女王面对丈夫出轨现状的无可奈何以及在女王与女人这两个身份中的左右为难。
现代派画家雷厄姆·萨瑟兰受议会两院委托前来为丘吉尔创作肖像画。
在这个情节点中的二人谈话突出暴露了丘吉尔妄图逃避现实的思想困境。
他希望站着,这样更有威严,更具活力,其中暗含不服老的心态,更是逃避的最佳写照。
但萨瑟兰无情否决了他的提议,他更希望能描绘出真实。
与此同时,在另一条主线上,女王同样在演绎着时光的不可捉摸。
赛马场上,她的爱马奥瑞尔成功拔得魁首。
但波尔契却劝说女王让奥尔瑞在这个时候退休,巅峰时刻激流勇退才能让世人铭记辉煌,发挥最大的价值。
年老却恋栈的丘吉尔首相与激流勇退的奥瑞尔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奥瑞尔是丘吉尔最鲜明的衬托,丘吉尔却是奥瑞尔迟暮后的暗喻。
主题意义来源于这不动声色中,现实在潜伏,思想在积淀,暮气与无奈的气氛开始笼罩全剧。
果不其然,外交部长安东尼前来游说丘吉尔,再次劝他辞职让位,此举惹得丘吉尔大怒。
但骆驼背上的稻草已经开始积压。
值得一提的,作为一部高水准的历史剧,除了道具、装束、语言等方面,演员台词中也处处透露出时代感,例如在这一情节点里,丘吉尔就透露出斯大林已死的历史事实。
(本剧发生时间是1954年,斯大林死于1953。
)萨瑟兰和妻子前来拜访丘吉尔,准备肖像画前期工作。
在他们的对话过程中,再次凸显二人反差的思想认知。
萨瑟兰直言不讳地告诉丘吉尔:通常人们对自己所知甚少,为了生活,人不得不欺骗自己。
但丘吉尔却如此回应:你要知道你画的不仅仅是我,你画的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及其伟大政府所代表的一切,包括民主和自由,你画的是政府和领袖的最高典范,记好了。
丘吉尔对自己并不是所知甚少,他只是在欺骗自己,就像他自我欺骗英国仍旧是伟大的帝国,是民主和自由的代表,自己则是政府和领袖的最高典范,却无视他本人和大英帝国都已是英雄暮年的现实。
下一个情节点是女王在偌大的白金汉宫无聊到一个人玩扑克牌。
这一画面极其隐晦,首先,它向我们透露出菲利普的屡屡外出寻花问柳;其次,它向我们揭示了头戴王冠的女王却因种种束缚受到诸多压抑,情感无处宣泄,王权成了枷锁。
波尔契打来电话向女王汇报作为种马的奥瑞尔的预估年收入,女王则表示她会为波尔契开通一条专线,这一举措为菲利普与女王的争吵埋下伏笔。
萨瑟兰与丘吉尔就肖像画事宜进行了最后一场交流,这出戏是本剧的小高潮。
在这一情节点中,丘吉尔更多是以画家和朋友的身份与萨瑟兰敞开了心扉,谈到了绘画,谈到了悲伤,也谈到了时光。
萨瑟兰进一步认识到,在丘吉尔不动声色的平静表面下,暗藏着波涛汹涌的悲哀和无力,这些统统被他表现在了丘吉尔的肖像画中,而这些又是丘吉尔拼命在逃避的。
女王与波尔契交流奥瑞尔作为种马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暗合了丘吉尔的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女王在波尔契进屋之前,有意识去整理了一下头发。
中国古话讲“女为悦己者容”,女王的这一举动是很容易令人产生浮想的,也许在这一刻,女王在拥有着共同爱好的波尔契面前也产生了一丝情感波动。
唐宁街首相官邸和议会两院为丘吉尔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上到女王,下到百姓,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场“谢幕”演出,就像丘吉尔的自嘲:“大家都希望我说出辞职。
”然而直到此时,丘吉尔仍在逃避,虽然他在登上主席台时已是颤颤巍巍,但他在继续自我欺骗。
直到那幅肖像画揭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衰老、阴郁、无奈的丘吉尔瘫坐在椅子上。
那一刻,他似乎才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更真实的丘吉尔。
这一冲击性是巨大的。
萨瑟兰拜访丘吉尔这一情节点是本集的压轴戏,政客在做我欺骗,逃避现实,现代派画家却在直面真实。
什么是真的?
衰老;什么又是假的?
荣光。
大英帝国在衰落,首相在衰老,褪去光环的女王又充满了挣扎和无力。
丘吉尔愤怒萨瑟兰对他无比残酷,但萨瑟兰却更残酷地告诉他:“Age is cruel!
”时光是残酷的,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已经不再辉煌,而叱咤风云的丘吉尔已是耄耋之年,没有人只会记得他的辉煌,现实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
这句话成了压垮丘吉尔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丘吉尔面见女王,请求辞职。
他告诉女王:你已长大,而我再没有任何能教给你的东西。
时光是残酷的。
时光肢解了日不落帝国,催老了丘吉尔首相,但它也教会了伊丽莎白二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女王。
而那幅肖像画最终被投入火海成了灰烬,它是被时光凝固的,它只停留在丘吉尔八十岁的那一年,而丘吉尔本人却拥有完整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肖像画才是最无意义的东西。
最后说一下《王冠》这部美剧,它讲述的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故事,但它的野心似乎又不仅限于此。
每个人看后都能令自己有些触动,有的人看到了权力的无奈,有的人看到了女王的挣扎,有的人看到了时代的缩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在我看来,它对我讲了这么一个主题:生而为人,我们各有不同的枷锁在肩,而我们的成长,就是一步一步认识并接受它们。
没有人是绝对自由的。
剧里出现的帝国王冠真身我没见过,但属于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冠,我见过另一顶。
前年夏天跑去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顺便观光了城堡,就见到了。
人们排长队进一个旋转上升的小塔楼,楼上放的就是象征苏格兰君主权的宝剑,权杖,和王冠,还有一块看似平凡无奇的加冕石,每件各还能说出几桩野史。
几百年了,为了盘这么几件东西,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民大战不下三百回合。
那个操着销魂的苏格兰口音,穿着苏格兰短裙的男导游也神秘莫测:『现在的英女王同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女王,所以这顶王冠,暂时是属于英国皇室的。
不过等到下一任君主上位,王冠可要还给苏格兰喽!
』同行的朋友看这东西金光闪闪,简直什么贵镶什么,就酸酸地说:『戴上一时爽,不过脖子也要断了吧?
』爽,都在心里呀!
我当时这么想着。
有人造过一个词,叫『技术投胎』,指他人生下来就在一般人花多少力气也到不了的起点。
举个🌰,就好比你很享受谈恋爱时看看电影拉拉手,暂称穷光蛋式的浪漫。
突然有一天女朋友告诉你,现在搞对象,流行先给女方浪掷千金,豪宅起送,比如,她就收到过这么N套......这起点太不一样了,值得生气。
说实话,我们这种平凡人,光想着自己没受到的好处了,要怎么理解技术投胎后的烦恼。
《The Crown》里出现的哪一个人不是技术投胎的受益者。
很多人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知道重,但具体有多重?
太抽象了。
那就换一个角度讲讲吧:技术投胎者要吃的苦,你也没吃到呀!
张女士的那句话反过来怎么说?
你穿不上的华袍也沾不上虱。
我试着厘清一下这部女王养成记里的主要人物的关系。
如果这里史实虚构傻傻分不清楚,请不要怪我,毕竟我看的还是一部讲皇室的肥皂剧。
来自宇宙时尚大刊Vogue伊丽莎白二世倒霉的爸爸,老国王乔治六世,作为次子,本来根本就摊不上当国王的使命。
他那位性格软弱的哥哥,伊丽莎白二世的伯父,曾经的爱德华八世,后来的温莎公爵,在二战时面对德国人性格十分软弱,想了一个逃进温柔乡的办法让皇室蒙羞,讨离异、且前夫在世的美国交际花当老婆,在这件事上开了个头。
于是这位《国王的演讲》里写的乔治六世,只能结结巴巴上位,又几乎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就罹病去世了。
他母亲玛丽王太后说,我的一个儿子是被另一个儿子害死的。
温莎公爵和妻子演的是一场被贬谪到法国,有家回不了的苦命鸳鸯戏。
皇室说起『那个女人』,也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两人表面上与皇室维持友好关系,想尽办法领津贴,私下则骂骂咧咧。
真爱说了那么多遍,不是为了撒狗粮,而是为了说服自己,没有做错选择。
公爵心里也不是不想当王。
这个念想变成了法国家中的阁楼,里面装满了他短暂身为『爱德华八世』时的纪念品,变成了他时常吹响的苏格兰风笛。
这个念想,变成了他与庶人同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电视直播时的刻薄吐槽。
侄女真正戴上王冠的时刻,直播中断了。
别人问他这个『圈内人』,为什么?
他说,『因为此刻,她就是神。
』
也来自Vogue,这个角选得跟原型好,像,啊谁要当这个没有实权,又一辈子被约束的神啊?
但这种事,没的选。
『神』身边的人,也没的选。
女王小时候帮助过父亲在加冕典礼前演习向教会、议会、人民宣誓。
轮到她自己的时候,她问能不能借帝国王冠来练习。
『借?
这顶王冠不是你的,又是谁的呢?
』老国王得知自己重病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安排女儿访问邦国,另一件就是给女婿安排工作。
周围的侍从都虚情假意,只有老国王知道自己时不久矣,特意挑了一个大雾天,带着大家都不看好的女婿去猎鸭子。
史传这位女婿,菲利普亲王,是出了名的喜欢裸睡,剧拍得很仔细,出现了好几个早晨他光屁股被叫醒的场面。
这次是老国王亲自出马。
在湖上,老国王一句点破:亲王这个职称,才不是你的工作呢。
『She, is the job』。
爱她,保护她,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国了。
看到这里有些泪目。
女王的丈夫,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被闲置的男人。
他的孩子不能继承他的名字,要姓温莎,他不能先行于他的妻子,他必须在加冕典礼上向自己的妻子下跪,余生必须留守白金汉宫,他也不能继续自己的海军事业。
为了培养点爱好,他跟着玛格丽特公主的姘头学开飞机,几乎提前感受中年危机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在剧中的性格十分飒爽,爸爸在世时的一句『Lilibet is my pride, but Margaret is my joy』让她恃宠若娇,但并不令人讨厌。
22岁的玛格丽特爱上爸爸身边比她年长16岁的侍从,又是离异,前妻在世,人民拥护的姻缘却被英国教会否定。
姐姐作为皇室家长不能支持她的自由婚姻,也是一种痛苦。
真美啊这个set,一身衣服也喜欢还有一条线没有说,丘吉尔,倔强的人民领袖战后服老的一段,人物刻画得特别好,不展开讲了。
提示大家注意他和女王口音的神还原,还有很多场景服装的设置,都是这部剧讲究的地方。
至于不仅有王冠还有很多顶帽子的女王本人,还在超长待机呢,也是真敢拍。
提供一个小道消息:《王冠》一共会出五季,每季跨度十年。
掐指一算也能拍到现在了。
很多人还提到,这部剧是靠钱砸出来的。
就凭能让平凡人看到极尽完美中的身不由己,该砸。
renounce one's nationality 放弃国籍英国爵位 公爵Duke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antiseptic 防腐的/拘束的sign oneself away 签字放弃stag night 单身派对之夜engineer it all 一手策划reality has sunk in 木已成舟sanatorium 疗养院cut through the jargon 切入正题break one in 锻炼某人rouge 腮红statesmanship 治国才干/政治家风范malignant tumor 恶性肿瘤nuisance 麻烦事grin 咧嘴笑lift the spirits 振奋人心
在看这部剧之前,看过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有关的电影和书籍、也看过关于玛格丽特公主和汤森的的故事,关于菲利普亲王的花边新闻也看过一些。
丘吉尔的自传也读完了。
《国王的演讲》也看过了。
只是关于女王的故事没有看过。
对于伊丽莎白二世的事迹一直是模模糊糊的,在别人的故事中,她一直是底色般的存在。
常常不显眼,但一直都存在。
网上有一句经典的调侃“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来说明伊丽莎白二世超长待机时间。
现在她已经打败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作为那些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人物,我们的评价并不重要。
她一直在那里,我们只需要看着就好了。
特别是近几年,女王的表现越发让人觉得她简直是吉祥物般的存在,只要挥手微笑。
似乎就会收获民众的鲜花和欢呼。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对英国女王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在看了这部之后,觉得那个超长待机的老太太真是不容易啊,果然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虽然本质上英国皇室是没有什么权利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虽说只要挥手微笑,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脸是会笑僵的,必须通过注射治疗才能继续微笑,而注射治疗的后遗症是你可能会把汤撒出来。
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他的亲戚却妄图窃取自家的皇位。
每一个王后跪拜王是世人眼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王夫向女王下跪,似乎是受了天大委屈一般。
明明是把烂摊子留下,并间接害死父亲的凶手,却还要继续给他支付高昂的抚养费。
明明退位前就说不会再出现在公众面前,要过隐居生活的人,却为了金钱,向媒体爆料各种内幕。
似乎是很可靠的大臣,也偶尔会把事情处理的一团糟,在轰前任下台的时候,似乎各种计谋源源不断,对于外交上的麻烦却无能为力。
虽然这有着历史进步的原因。
女王,果然不会一个简单的工作啊,因为王权必须赢。
开片 乔治六世咳血(长期吸烟,患有肺癌)。
01:53 乔治六世患有口吃。
婚礼前,乔治六世授予菲利普一系列头衔: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斯伯爵、格林威治男爵,并允许使用“殿下”(His Royal Highness)作为称呼,授予“嘉德勋章”(国王可授予的最高个人荣誉,伊丽莎白比菲利普早一个星期获得勋章,表示比丈夫地位更高)。
1946年夏天菲利普向伊丽莎白求婚,订婚消息1947年7月9日才对外发布,11月20日举行婚礼。
03:59 两天后的婚礼早晨,菲利普把烟戒了。
据他的贴身男仆约翰·迪恩:“突然就不吸了,一点困难也没有。
”10:35 此时的英国是克莱门特·艾德礼,于1945年取代丘吉尔(1951年丘吉尔会再上台)。
11:13 蒙巴顿伯爵是菲利普的舅舅。
丘吉尔对蒙巴顿伯爵心存猜疑是因为他是艾德礼任命的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而印度在他的任期内获得独立。
(之后几集还会提到)12:53 镜头中是玛格丽特公主看向彼得汤森上校,后者三年前进入王宫工作,此时还未与妻子离婚。
13:24 菲利普的4个姐姐都嫁给了富裕的德国王子,跟纳粹党有所牵连,姐姐塞西尔一家在空难中丧生(后面会提到),或许因为这个,此处丘吉尔说3个?
15:04 王室的贵族觉得菲利普只是穷困潦倒的外来户,把他看做“德国人”。
15:39 菲利普八岁时被送往英格兰一所寄宿学校,一年后他的母亲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往疗养院,出院后前往雅典建立了一个希腊正教的修女会。
18:00 1948年11月14日生下查尔斯王子,1950年8月15日生下安妮公主,期间伊丽莎白在马耳他陪伴军旅生活的菲利普,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一直在下降。
21:16 1951年9月,手术中医生切除了乔治六世的左肺,但对外宣称正在好转。
24:59 国王不喜欢上一任首相艾德礼,但仍然要对外保持中立。
33:40 婚后二人选择住在克拉伦斯宫,但需大规模翻修,由菲利普负责(伊丽莎白在蜜月时曾写信给母亲:“自己希望丈夫在家里的事情上做主”)。
34:54 冬天圣诞期间在桑德林汉姆庄园住6个星期是王室的传统,可追溯至爱德华七世及其母亲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46:44 一方面乔治六世的登基纪念邮票上印有夫妇二人头像,说明恩爱;一方面又有爆料国王曾殴打过王后。
🤔【pass:因为本人是历史小白,看剧的时候迷迷糊糊,想要看到更多解释,所以看完那么久之后,兴起码了这点东西,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的小白啦~∠( ᐛ 」∠)_
名叫王冠(The Crown),讲的不是温莎王朝和在位最久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歌功颂德,没有史诗般的大场面大制作,通过聚焦一件件小事,也足以动人。
E01 Wolferton Splash沃夫顿湿地托”孤“ “那些爵位不是你的工作,海军事业也不是,她才是“E2 Hyde Park CornerHyde Park Corner是丘吉尔向外交部长传递国王死讯的暗号奶奶玛丽王后(乔治五世之妻)向伊丽莎白二世行屈膝礼God Save the Queen 伊丽莎白二世登场E03 Windsor王室只能是温莎王朝,亲王憋屈自此开始与我朝观念不同,在英国国王象征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危险,让位者应该向继任者道歉E04 Act of God在北京生活的人估计都看过类似的推文介绍伦敦“大雾“。
丘吉尔也不是神,也有傲慢的时候,然而亡羊补牢做法尚可,特意留意了一下片尾的字幕,当年就施行了清洁空气法案。
反观?
算了。
E05 Smoke and Mirrors在管风琴庄严演奏声中伊丽莎白二世由人到神仪式性转变,亲王坚持的电视直播倒是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爱德华八世自我安慰地说为了爱情,戏谑地解说加冕仪式,到片尾却饱含热泪地吹着风笛。
欧洲冠军联赛主题曲,官方简称《冠军联赛》(英语:Champions League),于1992年由托尼·布里登根据亨德尔所创作的英国国王加冕颂歌《牧师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修改,创作而成,使用英语、法语、德语这三种欧冠的官方语言。
E06 Gelignite二公主和汤森上校的重磅新闻E07 Scientia Potentia Est私以为最好的一集!
看哭了,这集太好看了,女王认识到自己受教育不足,那种被询问教育水平窘迫,依然主动去解决,对女王肃然起敬。
还有丘吉尔,为丘吉尔哭了,也为女王初长成,内心有复杂的情绪,一代老臣被这样“教训” ,感觉真是委屈极了。
亲王最后污这一下子还真是“真实”。
再次感受到这剧不是命题作文!
E08 Pride & Joy互相羡慕的姐妹二人,性格各异,不得不说姐姐是王位的最佳继承者,二公主虽然散发着自信之光,却太自由出格。
二公主在是父亲最喜欢的一个上坚持这份胜利。
E09 Assassins整集都围绕着丘吉尔八十大寿的画像,丘吉尔的介绍里一直有画家这个身份,和画家的探讨以及态度非常有趣,妻子说不希望来个拍马屁的吧,丘吉尔说不,我希望。
哈哈哈。
随着二人接触,竟然有同样的伤痛,丧子之痛是伴随一生的伤痛,丘吉尔描述妻子像手上的动物一样呜咽,而他也一直反复画那片藏着绝望的池塘,权力的游戏史丹尼斯,眼神犀利。
这集的名字让我开始注意到每集的名字,这集的名字太好了,妻子说庆幸他们送来的是画家而不是刺客吧,而这位画家从某种层面上还真是一个刺客,袒露给丘吉尔年老体衰,廉颇老矣的刺客。
丘吉尔的骄傲和伤痛,小声嘟囔,也让丘吉尔这个著名人物的形象立体丰满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扁平的二战三巨头,操着尖嗓抽着雪茄发表演说的政客。
非常想去了解去演绎化的丘吉尔的生平。
也或许画家就是政客精心挑选,也许并未丧子,而是故意引导出丘吉尔一瞬间的脆弱,并捕捉。
到底是出于画家对于真实的坚持还是政客的攻心安排,无从得知。
但想想都觉得政权争斗可怕,能引发这样的猜想也是其精良之处。
最后的audience老首相终于坐下来,对女王额头小心地一吻,空荡地裤管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丘吉尔,印象深刻。
两位首相的握手,并不像我朝不舍钱权,而是那份责任,两位首相说起来算是同一阵营。
Time is cruel.另一条线关于家庭,一边演绎着丘吉尔夫妇多年的契合,一边演绎着女王和亲王俩人矛盾激化,女王爱的宣言霸气十足。
车内无声的争吵,剪辑太棒!
女王也玩赛马挣钱,想起来唐家屯里面老爷一家也得考虑周边农户带来的经济收益,亲自救猪仔…E10 Gloriana再议二公主婚事,连秘书都不能决定,更别说王室婚姻这样的事了,即便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那又如何?
连面临过类似经历的爱德华八世都劝女王保护王权。
又一次揭示了爱德华八世的后悔(真实中是否后悔就不得而知了)。
(伊丽莎白二世也是有幸得到父王,奶奶,伯伯,四朝秘书,丘吉尔的一路指导,才长成!
)深刻揭示了在位者进退两难的困境,永远都是一半人。
The Crown王冠的重量每一个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看完有点想哭,脑内不断响起各种君王:《Viva La Vida》 Oh who would ever want to be king《Fate/Zero》Iskandar 亚瑟王看豆瓣网友引用这段也很契合:《大话西游》我要再提醒你一次,金箍戴上之后你再也不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
如果动心这个金箍就会在你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
Forget Elizabeth Windsor.It's Elizabeth Regina
《王冠》S1E8
在父亲乔治五世眼中,Elisabeth代表pride,但Margret代表joy。
“谁是父母的最爱”似乎是多孩家庭中永恒的问题,也是永远的刺,尤其对一对年纪相仿的姐妹花,尤其对一对活在君主立宪下、拥有继承顺位的姐妹花。
E虽然身为The Queen,但羡慕M的鲜活与个性,M拥有E奢望的自由,但嫉妒E拥有的王权。
因为性格本就不同,且继承顺位不同,两人的个性与命运更是宿命般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好像只有与对方足够不同,自己才可以安身立命,自己才是父亲的最爱,自己才是自己。
M瞧不起E没有个性,她在deputize E的时候故意彰显魅力与幽默,认为那可以带来character and excitement,但实则已经逾越制度与宪法带给她的权限。
她认为E characterless,实则,E拥有太多她没有看见、且不认为是优点的特质:知道何时闭嘴。
克制背后是分寸,分寸背后是判断力。
E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她请教授再度接受更广泛的通识教育,她有着不怕危险的勇气,使命必达的责任心,她赢得了丘吉尔的尊重。
这些都是M看不到、也不愿付出的努力。
在姐妹双生花以外,我们也看到了她们母亲的挣扎:丈夫去世、自己失权、母职不再被需要,她也急切回归自我:去遥远的海边花100英镑买下一栋亟待修复的旧城堡,过上远离世俗的僻静生活。
在谈判过程中,她刻意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因为她希望be taken as who she is。
然后,最终临危授命,这个念想毅然决然打消——没有人的humanity可以在君主制前完好无损、不受妥协。
这部剧命名“王冠”,它是君主制的符号,对E而言,接受它就意味着接受一个伴随一生的dehumanization的过程,所以一集一集里我们看到的是作为human的她 vs. 作为君主的她的挣扎,以及在这个挣扎里受波及的人的反应(她的母亲、妹妹、丈夫等等)。
这也是该剧的牛逼之处,它在宏大叙事里,给了足够的颗粒度显微镜般看到了个中的人性纠葛,字斟句酌、充满尊严的台词嵌套在严丝合缝、处心积虑的框架里,作为观众既能感受到一种严谨,也能感受到一种non-judgemental的人性观点:在这个institutionalized dehumanization的体系里,对谁过分苛责都是没有必要的,叙述者的责任是叙述。
这部历史剧,充满了恻隐之心。
2021年4月9日,在伊丽莎白女王最后的陪伴下,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温莎城堡离世,这场被人们注视了近一个世纪的皇室婚礼就此落幕。
今天,让我们回到英剧《王冠》第一季第一集,回到1947年,回到菲利普亲王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回到那场“门户不当”的世纪婚礼,回到伊丽莎白皇冠未佩时,也回到她的父亲,乔治六世,这位体弱、腼腆却也恪尽职守的国王,最后的日子。
1.Chance would be a fine thing <英>良机不多
这是英式英语的一种说法,表达的是“我也想这样,但恐怕没这个机会”。
这里伊丽莎白对未婚夫说今晚好好休息,但是想在婚前最后的单身派对上休息是不大可能的,能出席明天的婚礼上就不错了(不是)。
-"You should relax a bit more." 你应该多休息。
-"Chance would be a fine thing." 我倒是想。
2.Get back on one's feet 恢复活动,振作起来
乔治六世大病初愈,今天是恢复工作的第一天,他的侍从们从准备早餐开始帮助国王get back on his feet。
它可以表达久卧在床的病人终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了。
也可以引申为颓丧了一阵子的人重新pull himself together and get back on his feet.3.Count someone out 把...排除在外
Count someone out很好理解,不把某人算在里面,除了用于像丘吉尔这种被其他政党刻意“排挤”的意思,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不把某人算在里面,不带有主观情绪。
-“Does anyone want to go to Tims after school?” 谁想放学后去Tims?
-“Count me out — I’ve got homework.” 别把我算进去, 我还要做作业。
4.Cut through the jargon
Jargon是术语,行话的意思,比如medical jargon医学术语。
Cut through原意是穿过,通过。
“穿过这些术语” 就是看穿看懂这些术语。
5.Bounce back 恢复, 重振旗鼓
又来了一个重整旗鼓的表达。
bounce 本身是"弹跳,回弹"的意思, bounce back则表达的是“恢复”。
它除了和get back on one's feet一样可以表示人身、心的“恢复”外,还可以广泛地表达,环境、经济等等的恢复。
China's economy starts to bounce back after the pandemic.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
6.Be up to something 胜任某事
这是一个常用又好用的表达,up可以表达很多意思, 比如最常见的It's up to you这里的up就是“取决于”的意思, 但It‘s up to you to do it,这里的up就是"由..负责,由...完成",表示“这事该由你做”。
影片中的up则表示“胜任”, 这里丘吉尔问乔治六世: “伊丽莎白能胜任吗?
”。
up 还可以表示“忙于”, I'm up to business "我忙着做生意"。
7.Break someone in 帮助某人适应(新工作、环境)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break in表达破门而入, 比如 She wouldn't open the door so the police had to break in, 或者“插话”, 比如: Sorry to break in, but your mom is calling. 除此之外Break in它还有“使适应(新的工作或环境)”的意思哦。
这里,乔治六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想要先通过几次外交访问来慢慢“培养”未来的女王。
8.Throw oneself into something 投身于
throw-“投”, oneself-“身” 这个表达也很形象啦, 表示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某项事情中去。
He throw himself into his work once he came back from holiday.假期一结束他就投身于自己的工作9.Fire away 想问就问吧
Fire away 有“连续射击、开火”的意思,它还可以表达“开始提问吧”, 一般当谈话的某一方想让气氛变得轻松,让对方敞开心扉,就可以这么说。
There is nobody here, fire away. 这里没人, 有话就说吧。
10.Step into one's shoes 接替某人的工作
Step into one's shoes 可不是站在某人的鞋子里的意思,而是接替某人的工作的意思。
Fill in one's shoes 也有类似的意思,而且因为他不仅step into, 而且能都fill in (穿满某人的鞋),那就是指可以“很好地接替某人的岗位”
创作:晶八五审校:Juliet排版:Wind总编:大风哥Wind
对英国历史只了解到皮毛的我,长久以来满足于知道温莎公爵就是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国国王。
当要迎娶有过三段婚史的美国女人不被皇室、教会和国会允许后,他毅然放弃王位。
对温莎公爵的好感,还迁移于此地皇权更迭时频频出现的恶斗。
此地常常为了一个皇帝的位子争斗得六亲不认兵戎相见,彼地却可以为了爱情舍弃王位,对于不懂得皇位或者王位到底至尊到何种地步的我来说,对温莎公爵的感佩真是难以言表。
但是,英剧《王冠》第一季却告诉我们,温莎公爵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样子。
不,应该先说,在大英帝国一个男人放弃王位他所得到的社会评价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个轻权势重感情的好人。
要与心爱的女人一起浪迹天涯、与治下的百姓相忘于江湖,在《王冠》看来,无论是玛丽王后、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到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以及教会,都认定温莎公爵是一个懦弱的没有责任心的男人,甚至,乔治国王病死后,王后怪罪温莎公爵,就是因为他的任性将约克公爵逼上了王位,让老实简朴勤奋的乔治国王累死在了王位上。
原来,彼邦对王位的态度跟此地我们对皇位的态度是大相径庭呀。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愿意仰头看着他,一个为了爱情可以放弃江山的男人,我们这些格局小的人,到底是欣赏的。
然而,等到第一季10集《王冠》全部看完,恐怕没有人再会喜欢温莎公爵了。
他出场,是在乔治国王病逝以后,一副“我将国王让给你们”的还乡团的模样。
等到得知人们对他放弃王位只有谴责没有赞美的时候,抱怨开始从他的内心汩汩而出。
对那个女人,他是真爱呀,虽然厮守在美国过上了奢华的生活,短期回英国参加侄女的婚礼、弟弟的葬礼、母亲的葬礼、侄女的登基典礼,他都要给不得不留在美国的妻子写上一封喋喋不休的长信,信里,他说皇室就是一个勾心斗角的场所,他说从弟弟开始,“秀兰·邓波儿”(伊丽莎白二世)、“小饼干”(王后)等等都是压榨他的人……他在给妻子的长信里贬斥皇室的同时,跟皇室、政府、教会甚至自己的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在讨价还价,向玛丽王后抱怨的目的是让母亲帮忙为他讨要到更多的生活费,跟丘吉尔互探底细是为了得到丘吉尔政府的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钱财,对侄女伊丽莎白二世撒娇一样地诉苦目的也是为了多要一些钱——在美国的日子已经奢侈惯了不得不想尽办法弄钱弄钱弄钱,可是回转身来马上在写给妻子的信里对帮助过他的人恶语相向,这个男人的品性,实在让人鄙夷。
想要看伊丽莎白二世是怎么一步步走上王位又是怎么运用女性特有的手段牢牢把控了王位半个多世纪的,却看到了它扒了温莎公爵的皮,一个在心里站立了数十年的一往情深男人的形象,轰然倒塌,这让我在赞美《王冠》拍得大气、典雅的时候有些迟疑。
幸亏,它给了温莎公爵一个优雅的退场仪式:通过电视收看完侄女的登基仪式后,温莎公爵走出豪宅独自一人站在花园里吹响苏格兰风笛。
伤感的音乐中,我们看见,形象俊逸的温莎公爵泪眼模糊——英国人真不给王室脸面,就算做国王不到一年,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国王,怎么可以扒皮到如此境地?
为了重塑温莎公爵在我心里的地位,看完《王冠》四处寻找温莎公爵在退位以后的作为,才发现,英国人是小骂大帮忙。
问家里要些钱,顶多是贪得无厌的泼皮样子。
如果《王冠》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温莎公爵所娶的那个女人是个纳粹的狂热追随者、温莎公爵在成为她的丈夫后也一时与纳粹打得火热并试图希望纳粹帮助他重夺王位,温莎公爵留给世人的,就不是骂名那么简单了。
分高的我都不好意思给两星了...个人觉得很无聊,一集看完真的好想睡。有人说第二集开始进去主线??我大概坚持不到那里了...
求你们了,不要找丑男演出轨故事了
两个很好,口音posh和温莎公爵夫妇的cosplay。不过剧情苍白人物脸谱,不抓人
哪一种荣光不是带着镣铐跳舞
Production à l&#39;américaine, précise, propre et nette, néanmoins le scénario n&#39;est moins crédible, sans parler de la musique émotionnelle mais maniérée qui ne fait que penser à « Interstellar »... vraiment du mauvais goût qui ne va absolument pas avec cette « élégance » britannique.
最感动的几幕:1.国王乘着小舟跟女婿说要保护好他的女儿,戴着生日王冠饱含热泪与家人子民合唱共度圣诞。2.女王登基,伯父又傲娇又羡慕又庄重地解说着,其后对着夕阳边吹着边流泪地缅怀故乡3.女王为丘吉尔祝词,丘吉尔与画家争执到不得不承认老去到最后焚烧着画像。这才是一部史诗大剧! @2016-11-15 11:12:05
亲王不够庄重有魅力,沉稳不足,没有贵族气质,举手投足浮浪了些
看不下去
丘吉尔和乔治六世啊,感觉他们才是主角(虽然女王的角色也是很精彩)!winston, winston~
3.5 确实像a piece of fluff,a piece of royal fluff。已经不是认不认同的问题,而是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本质上是反文明、反人类的。他们对殖民历史和自身劣根性毫无反省精神,没有兴趣,也觉得不必了解其他民族。根据我的实际经验,甚至反而恬不知耻,说起殖民史沾沾自喜。有些台词我都不知道究竟是编剧在反讽还是直抒胸臆。比这个更让人无力吐槽的恐怕就是一个没有眉毛的丑男老是喜欢吊儿郎当地耍帅了。
剧集质量没话说,像是在看近年来那些奥斯卡英国皇室/政治片。但个人真的对家庭关系的切入点很难提起兴趣,何况很多对话杜撰的意味太浓。
一集一个事件,有剧集制作方自己的立场,但大事件是对上了。
不好看……能说吗?演员长相一般就算了,也没有真人的气质。剧情也没什么特别的,叙事很无聊。那么多字的好评,堪比内🐟粉丝流水线控评。哦,一看原来是美剧。
拍得非常精致。只是个人趣味原因,不爱这样的历史剧。
还是美国人拍英国历史的即视感,人物形象刻板,冲突也刻板。小杜丽真是演技派,亲王其实是Time lord吧,完全就是11博士啊。。。
看不下去…
剧中每个人物都仿佛重任在肩,而做的事情又仿佛琐碎平常,十分玄学。做成10集实在让人消化不良。看完后只想念一首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加一星给美丽奸丘胖
比较感动的是直线型叙事和编年史写法的大框架下,能够保持对挖掘各人物内心和情绪的专注,在历史剧里显得难能可贵。最后出来的整体成品虽然也有一些设置上的单调,但就此开始接下来的几十年戏份实在是很棒。超爱Lithgow爷的丘吉尔,感觉随着中年老年的推进,网飞能找一批更猛的演员。
前面两三集还不错,但到了大雾霾有点看不下去了。这剧情有点侮辱智商
最喜欢第2集,看到后面有点疲。菲利普的演员选得不咋地,剧里面太爱抱怨了略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