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店。
人生就是这么荒诞。
你信仰的,你实际做的,你被人评价的,都在以自己无法控制的速度被各种偶然性事件控制着前进。
到最后也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PS 拿RPG轰错地方的桥段实在太搞笑。
各种死法也好暗黑。
三个配角都是我的爱。
小毡帽警察BC,高个子二货保安(Parkinson叔叔你的正职是演绎各种变态罪犯喂),官僚专业户秃头alex macqueen大叔(幕后危机里首相的顾问julius nicholson)。
配乐也都好有爱。
把杯具写成洗具,很有功底的剧本,对话是典型的英国风格,絮叨、弱智而饱含笑料,一群本该老老实实去餐馆打工然后去玩橡皮艇激流勇进的底层小人物就这么被稀里糊涂的裹挟到社会事件当中去了。
五颗炸弹,每一颗都爆的让人啼笑皆非,就连最后那个精英也莫名奇妙的选择了当初极力反对的地方——化妆品店,死在了一堆卫生棉条和化妆棉上,穆斯林的杯具?
其他人的喜剧?
为什么死亡会变成喜剧?
笑得前仰後合,我反而覺得這部片子其實是個大悲劇。
哭笑不得的交接點就是現實生活的所在;在生命的最後,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哭笑不得的,沒有悲劇,也沒有喜劇。
在各種形式的死亡中,那些糊裏糊塗死掉的,是最悲哀的一群人。
在愛丁堡看完這部電影,從影院走出來有點哽咽,爆炸一霎那總是讓人笑后一驚,然後變成有點泣不成聲,最後仔細斟酌的話,可能會讓人悲哀很久;從戲院出來走在愛丁堡,老城的公墓邊上,更慾嘔這種感覺,那些立著墓碑的死者,死亡是多麽優雅的事情,甚至是一種宗教的喜悅,相比之下,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簡簡單單的死亡是顯得非常可憐。
還記得在Kebab店裏死掉的那位,臨終說的話居然是”i don't know what i'm doing“。
這讓我想到柬埔寨赤色高棉的内戰,死亡都起源于某种幼稚。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這種感受:穿著忍者神龜、芝麻街人、鴕鳥、小丑的恐怖分子,行爲笨笨的有點像孩子,但就這樣走向了死亡……真的很可憐。
這種刻意安排為影片增添了更多悲哀成分。
亮麗的服裝,明快的玩具,和一霎那的死亡,以及天真的眼淚,湊在一起似乎很可笑,但實際上這部影片是一個大悲劇,可笑、可憐。
主角之一从英国飞到中亚,看见几个本地人朝着西方礼拜,然后跳出来一本正经的跟他们说你们礼拜方向搞错了。
这一段我真的笑疯了哈哈哈哈哈哈。
说起来这个笑点还是需要一定宗教和地理知识的。
谢天谢地,我是个地理学的还相当凑合的回族人,足以支持我去明白这个笑点怎么就是凑不够140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完四头狮子,感觉很复杂。
对这种黑色幽默我实在没有笑出来的本事,所以剩下的只有沉重啊沉重……以后不能看这种片子了。
感触最深的是面对一个即将引爆自己的人肉炸弹,政治部官员与其谈判,问他:你需要什么?
人肉炸弹一愣,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啊。
太赤裸裸了。
宗教精神与现代物欲社会的冲突就这样简单的被这两句话所概括——他们根本不是用同一位面的价值观来考量判断事物。
对宗教狂热分子而言,你以为可以用别的什么来解决我的问题吗?
想都别想。
他们的唯一以及最高思想归宿就是精神统治,最后上天堂。
他们从出生起就想着死亡。
所以片中男主角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稳定的工作整个家庭气氛仍然念念不忘要圣战,要自爆,要上天堂。
而我完全相信,即使世上所有人都入伊斯兰教,圣战也不会停止,到时候伊斯兰教再出现各个教派,每个教派再出几个分支什么的……征服别人的灵魂,让其认同并追随自己的想法。
这才是他们的目标,永远也达到不了的目标。
和这种人,怎么存在谈判的可能性?
你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渴望啊,谈判这件事本身就是很俗气的。
这也是我们这种俗世之人对他们最无奈的一点。
你解释不了他们的愚昧,就像他们无法理解你无聊空虚的精神世界一样。
有关“反恐”题材的影片看的不多,就最近而言,无论是前几天看的《活埋》,还是刚看完的这部《四头狮子》,都在本身的选材框架内发挥到了极致。
就前者有限的演员数量和拍摄空间,和后者的略带轻蔑的,近乎无底线的调侃与嘲讽来说,在同类型坐标体系内,恐无人可刷新两者所创下的记录。
不得不承认,《四头狮子》在拍摄视角上有了新意,摒弃了人们以往思维定式中,冠以恐怖分子的血腥暴力形象,以五个低智无知的平民为主角,上演了一场洗具中的杯具。
该片以喜剧为主打买点,几个人的表演及故事的推进都围绕搞笑开展,并试图通过驴唇不对马嘴话痨似的对白,和低幼弱智的表现来取悦观众,殊不知,正是这种挑战观众忍耐力和智商的刻意迎逢故意为之的喜剧效果,恰是本片最大的败笔。
显然,该片的野心远不止把观众逗笑那么简单,还企图在圣战和价值等问题上引发思考,且在故事结束时,以几个人的悲惨结局作为批判和发问的筹码,博取观众的认可和共鸣。
影片有意淡化了个体和现实的冲突,使他们不具备任何参与“恐怖”的理由,只是为了圣战而战,毫无深层面的思考,甚至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而现实中每个恐怖袭击背后,大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情内幕。
此片这种一味抹杀现实环境因素,把人性的愚昧和无知放大,为悲剧而悲剧的表现手法,除了唤起观众出于本能的一丝怜悯之心以外,实难再有更深广的领悟。
影片中所有的人物,上至警官下至普通平民,没有一个是“健全的”,全部处于盲从和无知的状态,这种一概否定的黑色幽默或许是导演另类的表现手法,可对于影片本身的可看性却有着致命的打击,只有片中奥马尔和本拉登的名字出现时,会让人灵犀一动会心一笑,大部分毫无人性亮点和弱智幽默的镜头只能让人昏昏欲睡。
本片的片名和海报很有意思,貌似狮子强悍的人,有的只是乌鸦的呆鸟德行,真正的恐怖更与他们无关。
不否认恐怖分子中无知弱智的激进分子大有人在,而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却表明,巨大杀伤力的恐怖袭击往往都是精心策划所为,断不是几个蹩脚小丑仅凭下意识的冲动所能做到的。
片中这种无意识的盲从是可悲的,假使有理由(国仇家恨),有梦想(维护权益),有能力(别像片中那样弱智),又干嘛不去做呢?
我尊敬那些敢于挑战强权集权的人,但前提是不要伤及无辜,当然,这对“恐怖分子”来说,等于唐僧对妖魔讲善布道,鸡同鸭讲,完全行不通。
所以,不动一刀一枪没有硝烟的战争才最牛叉,这也是阿桑奇得到越来越多人声援的原因之一。
希望有敢于吃螃蟹的导演,拍一下阿桑奇,这哥们应该比片中这几位更有趣,可挖据的价值意义也更深远。
在英国北部的一座城市,四名男子正在制定一个秘密计划。
奥马尔已经对穆斯林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抱幻想,并决心要成为一名圣战战士。
这在他的朋友瓦伊看来,这是世上最令人兴奋的想法了,于是,他们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训练营受训。
同时,信仰伊斯兰教的白人巴里,与他的同伴费萨尔一道,尝试着训练乌鸦携带炸弹,为了充实队伍,巴里又招募了第五名恐怖分子哈桑。
一天,意外发生了,费舍尔在一次训练中炸死了自己,而剩下的四人继续着他们心中荣耀的事业,将目标对准了即将开始的伦敦马拉松赛。
刚刚看完据说2010年度最黑色幽默的《四头狮子》,我只觉得片子本身很好笑。
导演莫里斯用反讽的手法,夸张甚至丑化了为伊斯兰殉道的英国穆斯林青年。
五人之中,除了发起者Omar尚属正常外,其余几人看起来怎样都是脑筋短路的。
他们的举止,思维,谈吐,及辩论的方式,荒诞且笨拙。
当他们在剧中做出数不清的愚蠢行为时,很多人一定笑得前仰后合。
据说莫里斯希望给观众一种带有疼痛感的滑稽效果,一种引人思考的黑色幽默。
可是在这种无厘头的幽默后,会有多少人愿意进行真正地思考?
也许他们记住的只是那些笨拙的狂热的脑子短路的穆斯林青年,随着他们一个个的莫名殉道,以及最后Omar的微笑,于是也对他们的殉道产生了几丝悲悯。
再然后呢?
谁还愿意或者谁还能够在这样一部片子中得到思考的线索与意义?
可是,如果所谓的圣战就是这样一场不知所以的人体炸弹行为,如果为信仰而献身的穆斯林就是这样一群小丑一样的笨蛋,那么西方何必如此惧怕“恐怖主义”?
911过去了几年?
难道西方文明不该自身检讨下?
是什么逼迫温和的穆斯林起身反抗?
宁愿做最违背伊斯兰教义的自杀行为,也不愿屈才西方文明?
难道仅仅是穆斯林对于教义的曲解及信仰的过分狂热吗?
丑化敌人,并不能抬高自己。
谩骂与嘲讽的背后,是一群对恐怖主义胆颤心惊的人群。
他们没底气,于是他们只好嘲笑敌人。
如果,看完本片,英国主流社会终于认识到,恐怖分子多么愚蠢啊。
于是,恐惧打消了。
众人很欢笑,本拉登也笑了——接下来的恐怖主义在轻视中更容易搞了嘛。
莫里斯哭了。
20110103
Four Lions里面的料实在太多,我在这里将只讨论一个为豆瓣上诸位评论员忽略的主题,那就是伊斯兰文明现代化过程中的冲突。
这本电影中刻画了伊斯兰教现代化的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以Omar的哥哥Ahmed为代表。
他们拒绝现代化,但是能够和已经现代化了的社会共处,是和平的“光荣孤立”者。
他坚持按照古兰经的字面意义行事。
他穿着褂子,留着胡子,是sterotype的伊斯兰教徒。
他极端性别歧视,不仅把自己的妻子锁在储物柜里,而且不能看覆盖不全的妇女(Sofia没有把头发全部遮起来),不能够和妇女同室聊天。
但是他却是和平主义者。
他反对暴力,能够和其他人和平相处,尽管或多或少地与世隔绝。
第二种选择是以Barry和巴基斯坦训练基地的阿拉伯人(或者说本拉登)为代表。
他们拒绝现代化,同时拒绝与已经现代化了的社会共处。
他们或许不理解现代化,但是却(无端地)憎恨现代化,憎恨异教徒(kuffar)。
第三种是以Omar为代表。
他们接受了现代化文明,但是他们拒绝与这个现代化了的社会共处。
他穿着夹克衫牛仔裤,听着当代流行音乐,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份糟糕的工作(和碎嘴的同事)。
观众能够和Omar产生共鸣,主要是因为Omar和观众有七分相似。
但是如此现代化的Omar,却走上了圣战(Jihad)的道路。
因为他理解现代社会,理解这个社会的“帝国主义”和“消费主义”,从而做出了这种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不符的结论。
因此,他才要圣战,以烈士的形式践行自己的宗教信仰。
当然,这样的三分法是非常极端的。
许多人的定位是在这三种之间,或者说没有定位。
如果美国有所谓的ABCD (American Born Confused Desi),那么Waj,Hasson以及Omar的孩子大概就是BBC(Britain Born Confused)了。
出身中产,穿着嬉皮,喜好Rap,会把姑娘请到自己的公寓里派对;这基本上可以描述绝大多数西方的年轻人,而Hasson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Waj也是如此。
他并不憎恨这个资本主义的社会。
在片子的结尾,Omar在批判当代社会的铜臭味,Waj还对别人欠他200英镑念念不忘。
Waj也不憎恨这个社会,全片没有一处有他对异教徒的憎恨。
但是出于朋友的压力(不论是Barry还是Omar),以及对于“烈士之路”的盲从,他莫名其妙地走上肉弹之路。
当谈判专家问他有什么要求是,他非常老实地说“我没有任何要求”。
你可能会问,怎么会呢?
就让我们来看看Omar的孩子。
与许多孩子一样,他有两个慈爱的父母,有一个被迪斯尼童话包裹的童年。
但是,他知道的迪斯尼却是“圣战版”的,他所认识的辛巴是圣战的战士。
他长大了,估计也会走上Waj和Hasson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伊斯兰现代化中的不同选择的呢?
除了极端分子之外,他们既有可爱之处,又有可恨之处。
Four Lions最完美的地方,能把可爱和可恨平衡地描述出来。
让我们笑完之后,有几分深刻的思考。
虽然接近尾声时奥马才喊出“四头狮子”的口号,但实际上他很早就想好这个借喻了。
从巴基斯坦参加训练营归来,为了给自己的失败找个合理的解释,他在给儿子讲狮子王的故事时杜撰了“丁满抛投失误误伤己军”的情节。
像他数次对瓦置的蛊惑一样,他也成功的说服了儿子,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卧薪尝胆的狮子王的光辉形象。
要不是奥马的每一次演说都被其他狮子的脑残已经不足以形容的行动所打断,他可能很早就把这个称呼贯于这个团体了。
巴里的消化能力显然不在人类的范畴之内。
可是最终他却被自己的食道射了一道冷箭。
车钥匙进出自如的管道让一块区区sim卡堵住了,我只能把它理解为终年生活在奥马阴影下的巴里,在去天堂的最后一道安检门前看到了反戈一击的可能,被打击奥马的迫切愿望冲昏了头。
进而,我们也可以借此明白他在荣升队长的短暂时光里行为怪异的原因:让马里成为一个操豆者,让瓦置对自己的嘴玩尿液激流勇进。
这一切只是源自对自己二把手地位的不满和无奈。
抱着马里,他发自肺腑地说,奥马,操你姑。
面对奥马的回归,他没奈何得喊:这不是穆斯林,这是gay。
但他总会神来一笔的成为那个唯一不傻的人。
在最终阶段,瓦置意志动摇,奥马试图说服瓦置让他心脑移位的时候,巴里在背景里以头撞车气得快抽了。
变身之后,巴里的角色是忍者神龟,这是对他忍耐能力和胃动力的充分肯定。
瓦置虽然能把鸡认成兔子,但是变身之后成为鸵鸟骑士,数他最帅。
他一副水汪汪的大眼睛,让奥马一次又一次在他表现出智商<75的行为之后给予原谅。
一物降一物。
虽然身高马大的瓦置能够武力制裁巴里和马里,但也屈于巴里的淫威尿向自己,在高潮阶段他又轻松愉快得羞辱了谈判专家。
关于瓦置的其他事,我们知道他酷爱橡皮艇激流勇进,上“海雀”聊天的时候喜欢选蓝色的。
总之,是3~4岁年龄段的发育程度最高的人之一。
费索似乎有神秘的德鲁伊教徒的血统。
他可以召唤乌鸦,其父也被传有食虫的习惯。
费索变身之后的形象是一只优雅的鸡。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没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
唯一的轰炸对象是一只羊,这对费索上天堂好像有点不利:羊是清真肉类。
接受审查的时候费索肯定更希望自己炸死的是一只猪或者狗,而不是变成一顿咖喱汇菜。
但是他不必担心。
正是他的头的掉落促成了奥马的回归,点燃了圣战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不过巴里会把这个功记在自己的头上:如果不是他执意把膝盖当作头埋掉,可能一切都不同了。
博学多才的费索会模仿多种声音,包括爱尔兰佣军语,长胡子女人的声音和他自己的。
在乐队里他担任鼓手一职。
我相信他会打得挺好的。
乐队吉他手马里属于新鲜血液,但可谓造诣不凡。
尚少不更事的他成为被利用和轻视的角色。
变形后的joker角色更衬托了这点。
他和瓦置采用的巴里的反监视手段就像两个在朋克现场的家伙。
他在大学讲座上像个神奇人物,却被四头狮子夹在胳肢窝里,姜还是老的辣。
女邻居爱丽丝颇像个没睡醒的奇人。
她梦游仙境般在装满液态过氧化氢和螺栓的屋子里与马里共舞,面对慌张的狮子们得出的结论是:巴基斯坦难民,断背山,同性恋。
撇下震惊的一屋人,说了句“再也不和你们玩了”就悄然而去。
麦特,奥马的同事兼好友,很“美国化”。
热衷于健身塑形,对自己的双腿表现的像威严的老板。
奥马把四头狮子搬运炸药的姿势解释成为马拉松热身动作,“蹲跑”,他立刻一试为快。
又高又细的一个人蹲着跑过长长的街道还不停朝奥马喊“take care”,范伟住着双拐边走边说“谢谢啊”的镜头不禁浮现出来。
最终他拒绝承认奥马是爆炸案的主谋。
并说出了片子里众多出自蠢人口里却颇具哲学思辨似的言论中的一句:“当谈论所谓伦敦马拉松恐怖袭击时,我们应该记住,大多数响声不是炸弹,而是摩托车回火的声音。
”政府发言人大光头先生,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扮演政治傻逼的角色了。
在《灵通人士》里这位联合国安理会理事被英国首相助理在两小时内蹂躏了两次。
他煞有介事的解释完并非警方射击失误之后还不忘加一句“is that clear?”。
你那个大光头照得我眼都花了,能他妈不清楚吗。
奥马的弟弟家被反恐精英直捣黄龙,他被放倒后面对警方出示的他私藏凶器:奥马家的微型跐水枪的事实供认不讳。
而他召集朋友穿着长袍打着雨伞踢球的画面然我很有试一试的冲动。
谈判专家以一个老炮的姿态出场,没过一分钟,瓦置像对付一只雏鸡一样收拾了他。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熊,蜜糖怪兽,雪人是不是同一个物种?
唉,我们下期动物世界再见吧。
有一个好点子,但缺少了扎实的铺陈来支撑。黑色喜剧的要诀是用笑声裹藏悲凉,这点做的很不错,特别是自杀袭击者准备过程里充满了大师级的冷笑话。然而片子调错了二者的配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步伐过于浮躁,以致最终悲来时还像胡闹,让人懒得向深处分析,本来可以很深刻的讽刺最终失去力度而流于浅表。
地地道道的英式喜剧,从开篇笑到结局。喜剧的外壳下是严肃的幽默,于是在影片结束时不免有些伤感。《四头狮子》中的嘲讽和暗示很巧妙也很敏感,成也黑色幽默败也黑色幽默呀!
爆笑之中在猛抽双方的耳光
反恐怎能平息?不可能。
无趣,冲着评分才把片子看完的
看了半个小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黑色幽默”我真的不懂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老把人物设计得那么蠢。所有力量都蠢。这里的讽刺很敏感。
学习做恐怖份子
可怜的乌鸦&amp;可怜的BC那点出场时间!!!这帮狮子们显然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伦敦的生活方式,即便做起人肉炸弹也还是抹不掉本土化的影子,简直就是胡闹导致的最悲剧的结局!这片剧情很有张力,后半段快节奏的悲喜交加让人很过瘾!
无语
还不错,就是有点乱
典型的英式插科打诨,剑走蜻蛉的彻底讽刺了尖锐矛盾的承载者,对人性善良本质的另类诠释,推荐。
搞不懂!在一个宗教和信仰严重缺失的国度,你很难理解这种幽默的悲剧,或者是悲剧的幽默。
看似很不专业的拍摄手法。。哈桑为神马那么像劳尔??
让你一边笑,一边后背冷飕飕的劲儿。
感觉有点侮辱人
挺搞
这么早就预言了本拉登的灭亡 哈哈 很有趣的片子~
2010最佳!
WX-D9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