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架构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世界观——一幅画中的世界。
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生活着三种人,分别是最高等的画全人、低微的没画完人和最卑贱的线稿人。
这里巧妙地讽喻了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种歧视。
于是为了改变现状,守护爱情,主角三人开启了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
在误入了黑暗森林后,他们又出乎想象地超越了这幅画,进入到另一幅画中!
最终,他们带着“战利品”颜料回到了原来的世界,瓦解了严苛的等级制度。
但是否能就此打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我持保留意见。
作品还带给我一个迷思:这幅画中生活的人为何知道自己身处画中?
并且知道自己出自一位画家之手?
画家对他们来说,应该是类似造物主的存在,为何他们却能客观地了解自身的起源?
除非他们也曾走出过画中,不然人的认识怎能超出自己的空间维度呢?
动画的最后,揭晓了画家的世界原来也是一幅画,好家伙,俄罗斯套“画”啊。
*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某画家的画室,每幅画中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面有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生活。
劳拉和她的朋友就住在一幅画里,但是一些纠纷让他们不得不去其他的地方寻找画家。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的奇幻之旅。
最后他们找到了答案,解决了问题,又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可是劳拉选择了离开,走出了油画,走出了画室……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在一副画里,不知最终的最终,劳拉会到哪里去?
*时空设定*这部电影很精巧的地方在于关于画中世界的奇特设定。
每幅画都有丰富的世界和自己的故事,而且它们是互相联系的,从一副画描绘的室内推开窗可以进入威尼斯的闹市,走入威尼斯街边的某座房子,从窗户出去,又进入了另一副画中。
几幅画中的人相视着交谈着。
而画外的世界其实只是另一副写实主义的画而已。
我们仿佛步入埃舍尔错综复杂的矛盾时空,为它的神奇绚丽、变幻莫测惊叹不已。
*场景*这部电影像是一部游记,几个主人公引领我们漫游作者构筑的想象世界。
这个世界由一个个意象派油画风格的场景组成。
印象很深的有魔法森林、沼泽、威尼斯街景。
每个场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想法和细节都很多。
比如和死神追逐的那场戏,就发生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古典旋梯里,楼梯是一圈圈绕着房子四周的墙壁上去的,很高很长,中间是空的。
最后死神被推了下去,飘呀飘,飘的过程中化作一块方布布,落地又化作地板砖的一格。
是不是很优雅的一幕,又是充满奇思妙想的一幕。
至于为什么会被死神追逐,为什么死神盯着那个背包,这里其实埋下了一个伏笔。
*角色*除了主人公劳拉是模仿的一般人的脸(眉毛眼睛的表情也比较丰富)之外,其他的角色的表情都比较呆滞,脸部造型也稍微夸张一点。
像是《玩具总动员》里的玩偶,又像是带着面具表演的舞台剧演员。
也许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性格鲜明、吸引人的角色吧。
感觉角色和情节都是为画面服务的,只是些赋予动作和语言的偶人。
不过它的影像效果足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了。
*制作*还有一大特点,在于是角色是3d制作的。
而3d模拟2d风格的角色和2d的背景融合得相当和谐。
3d的角色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描绘丰富的光影效果。
不过感觉动作像是真人捕捉的,缺少2d手绘动画的那种张力和趣味。
虽然本片的美术风格很重,但是镜头很像真人电影的镜头。
*美术风格*这部电影画面的艺术气息很浓厚。
也是欣赏的一大亮点所在。
言语无法表达。
从几张截图中可窥见一斑了。
本文来自我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ilovewinnie4ever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
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
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
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
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
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
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
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
Jean-François Laguionie 花五年時間精心打造的【畫中國】(Le Tableau/The Painting),堪稱年度傑作。
喜歡透過電影感悟人生的朋友,這齣萬勿錯過。
話說某位畫家在畫室遺下一張未完的畫,內裡的人物分成三派:Toupin (已上色)、Pafini (部分未上色) 和 Reuf (草圖)。
Toupin 以為自己得天獨厚,看不起 Pafini,更殘害 Reuf。
其中一位 Toupin 人 Ramo 想糾正這種錯誤的階級觀念,於是聯同女主人翁 Lola (Pafini 人),還有 Reuf 人 Plume,一起尋找畫家,希望他完成畫作,藉此消除歧視。
別以為這是一齣普通的歷險動畫,其故事之豐富、寓意之深長、餘韻之無窮,實在遠超栗的想像。
不說美術風格 (懂油畫的人一定會喜歡!
),單是影片在短短 76 分鐘內所發放的訊息 (友情、愛情、成長、自我反省、種族主義、死亡......),已經教觀眾目不暇給,回味無窮。
簡單來說,【畫中國】是一幅藝術品,雖然不同人會看到不同的寓意,但所有人都一定會有共鳴的。
還有兩場,希望大家能趕得上:12月2日下午三時 (大會堂)12月8日下午六時十五分 (AMC Pacific Place)FCP介紹:http://www.frenchcinepanorama.com/#!the-painting/c1j4h豆瓣: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77520/-感想:很為 Lola 一角著迷,但願自己可以像她那樣聰慧勇敢,不隨波逐流。
法国手绘动画一直都兼顾着讲好故事和优良的品质,这部由法国73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编导的作品《画之国》(Le tableau)也不例外,导演作品不多,但都属精品,生于1939年,是剪纸动画的代表作者,我只看过他以往的三部动画短片,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长片。
电影用很特别的视角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一群人从一位法国艺术家未完成的画作中跑出来,历经艰辛去寻找他们的创造者故事。
整部作品充满了欧洲油画的艺术感觉,而情节的设计也让观影者仿佛在画中人与观画人之间穿越...尤其是画中人和画家之间的交流,让人有一种时空的对话的感觉。
试想一下,不管你是文学家也好、画家也好、电影人也好,假如自己塑造的人物可以来和自己交流,那会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那个人物本身喜欢你给定位的角色么?
这是一部如同庄周梦蝶般的故事,也正是由浪漫的法国人创作的。
之前看了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年轻作家在巴黎穿越回黄金时代,和众多文人、画家能够近距离的交流,这也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因为我们并不能准确的揣测出当时那个年代那些作者的心理和想法,当然,伍迪艾伦也不行,但这部电影的视角却很新鲜,让它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
《画之国》也有这样的意境在里面,一副未完成的画作,画中人按照是否被画完整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来自这悬殊的两个族群的一对男女相爱了,所以,他们决定要找到画家,让他完成这部画作…“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这是罗拉在片头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视角不同,阅历不同,所看到的东西理解的层面也会不一样。
寻找画家的过程中,罗拉他们和其他画中人物们之间的交流也很有趣,自画像里的“画家”、另一幅战争画里的士兵们、还有一位丰硕有魅力的女子…画家用画笔赋予了人物和景物有自己的轮廓,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那么丰富!
其实,我会觉得,也许,我们也是生活在一幅幅的“画”中,可是,我们却都没有找到画框并且走出生活这幅画里…
打个四星吧,刚看完的时候感觉是可以4.5左右,过了半小时现在回想一下也没有特别惊艳其实。
最惊艳的部分我感觉是音乐,设计很巧妙,特别是最开头的那个浑厚的低音那个片段在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遍,非常能衬托氛围。
女主角很勇敢,他们几个不同“阶层”的一起探险,性格不同,穿梭在不同的画作中还是挺有趣的。
最让我不适的可能是后面一群人带着颜料回来,没画完人们看到颜料后,不由分说的开始争抢,互相推搡结果其实谁都没完成目标的事情。
以及最后受到的处罚是浑身涂满黑色颜料,我突然就在想,是否画完人他们自己(又或者那个头头)手上也有颜料的,只是为了权利所以就关在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呢?
一群人为了拥有稳固的上层阶层地位,所以不尽一切办法打压下面的所有人;又一群人本身和睦共处,但在看到能改变阶级地位的物品后就反目成仇只为自己考虑,还是非常体现了人性的多面的。
就像一个人的梦境,内心,或者是一生。
故事像是在控诉这个越来越“工整”的世界,趋于流水线式的“完美”,灵魂却在一天天消退。
那些独立的,有瑕疵的东西成了社会的弃婴,追求自由的权力成了剥夺自由的暴力。
威尼斯的那段是作者对当下的讽刺与批判,人们不但带上了虚伪的面具,面具更是将被遮住的脸庞一起同化。
这里有几个关于威尼斯画家的描绘特别有趣,有些人不会凭借记忆作画,一个没有爱过自己笔下人物的人,又怎么会把所爱的东西印在心里呢?
还有些人笔下的东西完全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复制行为,他们画的正是作者以前画过的东西,作者愤慨知识产权被盗的同时一样表达了对那些丢失灵魂者的不满。
关于那幅战争的画作,我想作者是这样去定义它的,战争,是利益冲突最大化的结果,那些被困于战争的人们成了工具,他们的自由早已被被剥夺,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灾难。
不同的颜色混淆了同样的内心,我想即使两边都是“图全人”,也会因为不是来自同一幅画而大打出手把。
作者是崇尚和平的,但他深知,如今的世界依然延续着无视人权与自由的暴力,只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罢了。
时间流转,作者屋内年轻的自画像满是灰尘,屋外的老人已白发苍苍,那些盖满灰尘的画作记载了他的一生。
他爱过的女人,他受到的挫折,他面对的世界,他的呐喊与无奈,甚至一度选择放弃与自毁。
不过还好,自由的因子被留存了下来。
劳拉,拉莫,没画完人和勒浮人,他们就是自由的因子。
他们是作者梦想最开始的样子,他们是不完美的,但却善良勇敢。
故事的最后,他们为自己涂上了只属于自己的颜色。
是否也象征着作者在慢慢修复自己的内心,而达成了最终的自由呢?
结尾,本以为老头就是作者,可其实他也是画中人,即使他坐在海边,一个最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地方。
那么在真实的世界中,又有哪里是最宽广的呢?
最宽广的地方还会有边缘吗?
这是一个关于“边缘”的问题,我想,没有无限的边缘,只有内心的无限吧。
就像影片中克莱尔的梦境,拉莫将她抱入怀中,他们化成飞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世界。
《画之国》是一部想法很多的电影,它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很是值得思考与回味。
只是作为一部电影而言,这个故事并没能讲述的足够优秀,属于有佳句无佳章的那种,没有把要表达的点拧成一条完整的主线,颇为遗憾。
赋予画中人诉求与灵魂的艺术渲染很是浪漫。
很容易联想到老美的科幻电影,《十三度凶间》《移魂都市》《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等,大世界套小世界的桥段确实牛逼,但关于爱与人性的主题才是最动人的。
还以为影片的角色只是进出于同一幅画,但其实每幅画都是一道传送门,任意穿梭,相当痛快。
试想一下,进到一幅画中,玩儿到日落再出来,第二次进去你享受到的依然是那天的阳光。
创意十足,也非常恐怖!
ps:没画完人和图全人最后的和解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很容易让人产生“只要穿的漂亮就能参加上层人士的舞会”的误解。
无法认同啊,扣一颗星!
威尼斯的镰刀死神是怎么回事?
不明白。
沉淀了许多的感知,喜怒哀乐,阶级欲望恐惧接受爱慕,丰富的情绪就和剧中人物颜色一样 存在美好的讲着故事让我打开脑门 一个由画中人物 画与画视角看待的世界 一个画中人的新角度 不过扩展的工程非常浩大 结构复杂 不过导演还阐述其他我没有联想的气氛 非常受益 现在的电影商业味 没有新意 在人们熟悉的剧情重复的拟造,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 没有新的开启 这道门开启一个无边的虚门 一直很熟悉剧中的色彩和图画的 但是老是想不起是谁的风格 有人可以告诉我们
主人公能从等级深严的阶级国度里面跳出来,展开一系列的冒险。
寻找画家并解答心中的疑惑,得出色彩并没有高低,贫贱之分。
而是不同颜色之间的组合产生新鲜而又各具特色的风格。
在佛斯特的肚子里,靠近幽门的地方,两只阿米巴原虫快乐地生活着。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来没饿过肚子,而且根本用不着干活: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寄生虫。
这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但时不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他们性格迥异,并且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一只热爱思考,总是想着第二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相反,另一只是个大吃货,一天到晚吃个不停,也很愿意继续这样下去,完全不考虑将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有一次,饭点时分,喜欢思考的那只阿米巴虫告诉他的同伴,今天早上自己都思考了些什么:“可能,”他说道,“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这些河流,这些高山,这些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有这天空,都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可能很小,我们看到的这一切可能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玩意儿,藏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而这又是藏在一个更大更大的玩意儿里,而...”那只贪吃的阿米巴虫,一边嚼着一根超大的扁豆,一边告诉他的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佛斯特吃完盘子里的扁豆,又吃了两片药丸,那两只阿米巴虫子随即消失了。
随后,佛斯特和他那贪吃的客人恩里克继续闲聊。
佛斯特说这个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玩意儿,存在于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面...恩里克一边吃着自己面前那盘扁豆,一边打断他:“这是不可能的,”他说道,“我觉得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Gonzalo Celorio
还可以
蜜汁好看……
太好看
怎么看?
追到第二季的时候,越来越喜欢Rikki了,就喜欢她那种直爽的性格,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鸟都不想鸟你.不太喜欢Cleo的性格,都被Charlotte欺负成那样了还能忍?!完全是一朵白莲花啊!!而Charlotte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心机biao(感觉Charlotte好胖啊!)为了和Lewis在一起各种骗!话说Lewis的发型也是丑出新高度了!!
虽然没有字幕是猜着看的,不过还是要给个5星。
很好看
看习惯了现在的特效,一下子看以前的特效,有点不习惯了。
编剧故意造一个这么讨厌的Charlotte就是来气我的吗?真的希望不要有这样的雌竞角色。Lewis一直懦弱地逃避问题,如果是我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男人。Emma过于烂好人了,cleo也有点太懦弱了。只喜欢Rikki,最后几集我真的气的恨不得魂穿Rikki把其他人都制裁了。最后Emma向ash坦白我也很不爽,Emma可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告诉ash自己的秘密,而ash一直在逼迫Emma。
以前的特效真的可怕hhhhhhh两毛钱😂
小学的时候看的,现在为之前打分一,当时真的特别喜欢,然后第三季的片源找了很久,初中的时候又看了一遍,剧情大概都不太记得
最喜欢rikki 救命啊那个cleo真的演的好夸张好烂 好烦啊啊啊啊啊啊啊哭戏没有眼泪就算了 动作好僵硬啊啊啊啊
在哪里能看?
迷人的海岸线,是我喜乐的类型
不是很喜欢...
竟然看了两季,还不错,澳大利亚的海岸线很美。
竟然真的追着看了三季 每次都觉得rebecca那个摆手摆的很尴尬
大学可喜欢了
第二季除开烦人的女配那条线外,别的线其实还行…
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