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冯绍峰、陈宝国等主演的《山河月明》终于在压箱底两年多之后播出,原本的80集被删掉了31集,开播第一天买的热搜,就让人产生了非常不妙的感觉。
“《山河月明》战争场面”“《山河月明》戏骨云集”“《山河月明》陈宝国张丰毅互怼”
我之前在评价《大明风华》、《鹤唳华亭》等所谓的大制作时,提过“精致的烂剧”这一说法。
所谓精致的烂剧,就是巧克力味的屎,表面上看特精致特唬人,服化道很烧钱,特效不五毛,市面上有点名气的老戏骨划拉一大堆,然后一本正经地演一个小学生文笔的烂故事。
很不幸,《山河月明》也是其中之一。
这片在立项时是占着重大历史题材的名额的,所以那些说不能以正剧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剧的粉丝和水军可以退下了。
我就不多说那些不算太影响剧情的历史细节了,比如开篇蓝玉就在北征蒙古之战中追击王保保,而且还打输了,败绩传回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主帅,同时还想让朱棣娶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为正妃。
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话,不会觉得这部分剧情有什么问题,但是但凡看过点《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一整个无语住了。
蓝玉是什么人啊?
天纵奇才,明朝的二代将星,光芒足可比拟徐达、常遇春。
历史上他在洪武五年为徐达中路军的先锋官,在野马川打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游骑。
而洪武五年,朱棣才12岁,历史上他是在洪武九年,16岁时和徐达长女成婚的。
所以开篇蓝玉打的那是个什么败战?
具体是在哪年发生的?
只有编剧和导演知道了。
我明白,拍好历史正剧不是说要完全遵循史书来,《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的虚构,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秉承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大方向、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合理穿插戏剧化的细节,使史书上的寥寥几行字变得有血有肉。
比如你要拍武则天,可以为了好看,增加她的宫斗戏份,体现她是如何为了在残酷的后宫中生存下去,逐渐觉醒,并且生出对权力的渴望的,刘晓庆的那版《武则天》就是这么个思路。
但你不能打着拍武则天的旗号搞玛丽苏,把她塑造成圣母白莲花玛丽苏,所有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她最后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捡了个大便宜,比如贾静雯和范冰冰拍的那两版武媚娘,这就是戏说,完全不能打着历史正剧的名头去这么胡搞。
但是《山河月明》就有那么离谱,多的不用说,在第一集的人物塑造上,就完全偏离了历史。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什么人?
性情冷酷、多疑暴戾,诛杀功臣,导致洪武朝官员人人自危,连他的儿子们都怕他怕得要死,连太子朱标的死因都和朱元璋有关。
(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为大臣求情被朱元璋训斥,惊惧投水而病逝。
)徐达又是什么人?
虽一生战功彪炳,但为人谨慎,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朱元璋面前毕生恭敬谦卑,从来不居功自傲,因此才难得的在朱元璋对功臣的大清洗中得以善终。
只要掌握好这两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够拍出贴合史实的人物。
但是《山河月明》中的徐达,公然抗拒朱元璋的指婚,在朱元璋面前吹胡子瞪眼,不止话里话外看不上朱棣,还扯到了朱元璋当年的名声上……
居然说“你(朱元璋)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要比他(朱棣)好不少”,还说如果自己长女嫁给朱棣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徐达这些放肆的话还笑得跟村口的二傻子似的……
徐达,你真是嫌命长啊!
怪不得开篇第一集朱元璋就要赐你烧鹅了(野史《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为了拍点所谓的搞笑互怼戏份,真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
当然了,肯定还会有很多无脑党说,哎呀你们这些读过点历史的人太烦了,什么正剧戏说,我不在乎那个,娱乐嘛,好看就行。
行,我也同意,毕竟当年我也是痴迷过《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所以我就来掰扯掰扯,如果我们不管历史,单从娱乐效果上评价,《山河月明》好不好看呢?
我只能说,很难看,是那种老套的难看。
因为它的主线剧情就是明朝何书桓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要死要活的琼瑶大戏啊!
还是第一集,成毅扮演的少年朱棣就展现了自己的桀骜不驯、志向远大,具体表现为我翘课我爬树但是我背书很溜,我不服老爹的指婚,憧憬一份纯纯的爱情。
原先的《山河月明》有80集,之所以放出预告片两年多都没能播,播出前又被删了31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打着正剧旗号的古偶剧花了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朱棣追寻真爱的过程。
当然,历史上与朱棣鹣鲽情深的徐皇后必然不是他的真爱,为了制造戏剧效果,《山河月明》给朱棣安排了一位真爱白月光,是蒙古的公主,两人相爱相杀,想相守却不得,缠缠绵绵扯了80集。
△开播之前传把白月光戏份删完了,结果第一集开头不到五分钟她就闪亮登场了,一脸面对“侵略者”大义凛然的表情,还拿把火枪把蓝玉给崩了,这种野狗脱缰的剧情,谁喜欢谁最好去脑科看看。
为了这位蒙古白月光,朱棣是又抗婚,又逃婚,还想让她和徐皇后平起平坐当平妻……脑洞之大,剧情之琼瑶,真是连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要甘拜下风。
看现在的剧情发展,朱棣和徐妙云要走的是先婚后爱线,和蒙古白月光走的是相爱相杀线,言情剧的流量密码都被你妥妥拿捏了。
我就不明白了,每年有那么多言情小说还不够你们拍的,为什么连历史人物你们也都不放过啊?
不给每个历史人物拍部恋爱戏你们就活不了了是吗?
就像历史上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一生才短短20多年,结果张若昀版的《霍去病》拍了整整70集。
活得不够长那就恋爱凑,男扮女装这种梗也必然少不了,从预告片上看还有三角恋的戏份。
(这剧已经积压五年了,我寻思就埋了吧,别播了。
)
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产剧都被拍成了言情剧,因为想要写好历史戏或者职场戏对编剧的门槛要求太高了,它需要大量的阅读或者行业实践、调查做基础,没个三五年的基础功夫打底是会露怯的。
但是写恋爱戏就简单多了嘛!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看两部《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不就够抄一辈子的了嘛!
你看,这朱棣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像极了何书桓,大庭广众之下怼自己老爹大呼我的爱情我做主,在宫里爬树,又抗旨又逃婚,还被打屁股的剧情,活脱脱就是一性转版小燕子嘛!
总之,处处都是旧梗,处处都是套路,播第一集就能让你猜到接下来十集剧情的那种。
如果实在是闲的没事干了,可以当电视背景音打发时间。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听听都觉得闹心的程度,因为《山河月明》的魔改触了我的两个雷区。
1、虚构白月光才是真爱我深刻怀疑,我们影视圈的某些从业人员可能是有点绿帽癖在身上的,古代帝王和原配妻子伉俪情深的统共也没几个,其他广开后宫的你们爱怎么霍霍都行,就别瞎搞那几个有节操的了,但他们偏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他们要安排个隋朝公主当真爱;乾隆和富察皇后之间,《如懿传》非要胡编说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青梅竹马的真爱;朱棣和徐皇后之间更惨了,明明朱棣把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他们非要恶心他给他安排个蒙古公主当真爱。
要知道历史上朱棣一共9名子女,有7名都是徐皇后所生,婚后的前九年里,朱棣没有任何庶子庶女诞生,后来徐皇后不再生育,朱棣才有了两名庶子女。
徐皇后病逝之后,朱棣再未立后,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就这还硬编个蒙古真爱给他,把两人相濡以沫的神仙爱情拍好了不比你这胡编乱造强?
2、把明军拍成侵略者这点是最恶心的,第一集开头没几分钟,蓝玉俘虏了王保保的家眷,他要审问王保保的去向。
结果这部分剧情把北元皇室拍成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个个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绝不招供。
而蓝玉则被拍成了进村的鬼子,一边喊着要坑杀老弱妇孺,一边还动手打女人,在北元革命志士光辉形象的映衬下,活脱脱变成了反面人物。
我就想问,这剧其实是明黑拍的吧?
看到这种剧情是让我想给《大明风华》道歉的程度。
现在总说要注意民族团结,所以杨家将不能拍,岳飞不能拍,袁崇焕不能拍,整个宋朝历史处处是雷区,拍个《大宋宫词》都被删改的乱七八糟。
行,这我们忍了,照顾少数民族兄弟们的感情可以,但是因此就可以随意践踏汉族人民的感情了?
把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汉族将领拍成侵略者,达成民族团结非要以贬损汉族历史、洗白游牧民族为代价吗?
说真的,我不理解。
我也永远不会接受这种历史观。
明粉还是没有汉粉战斗力强啊,这爱上敌国公主的人设要是安在卫青和霍去病头上,分分钟被喷出翔,然而wuli朱棣,爱上蒙古公主,为了她挨板子,为了她拒婚,后面成亲了说不定还要念念不忘。
徐皇后:我可是历史官配啊!
朱棣:我也不知道编剧为啥要这样,我晚上找她聊聊编剧要给金手指干脆给彻底点,小公主忍辱负重,为报国仇家恨,留在朱棣身边,生下朱高煦,鼓动朱棣谋反,最后有蒙古血脉的儿子继承了大明朝的皇位,哈啊哈
《山河月明》中,徐妙云面对前来拜访的朱棣,以礼相待,奈何朱棣前来退婚,一番话让徐妙云失了颜面,徐妙云一怒之下踢到了屏风,踏着屏风而出,对弟弟说:送客。
这个举动,让朱棣看呆了,也是他心动的开端。
剧里,徐妙云执意要嫁给朱棣,是因为她真的很爱朱棣吗?
当然不是,她是因为足够清醒,所以才接受这门亲事的。
1、她早就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徐妙云作为剧中被大家称赞的“女诸生”,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打算的。
当时,父亲徐达被叫进宫里用膳,回来之后很生气地跟女儿吐槽时,徐妙云只是淡淡说了句:爹要去打仗啦?
听到自己的婚事后,她又问:是燕王?
徐达打仗回来问徐妙云,想不想嫁燕王?
不想嫁他就想办法回了这门亲事。
她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列举了婚事:太子娶了常遇春之女,吴王娶了冯胜长女,长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如今就剩下徐达他们家了,徐妙云是长女,所以注定要嫁入皇家。
因为这样一来,朱元璋就通过儿女姻亲与最早封的五位公侯结成了姻亲。
朱家几个皇子,与她年龄相仿的只有晋王和燕王朱棣。
朱棣极为顽劣,但是太子与之最为亲近,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朱棣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徐妙云虽然从不言语,但是她内心早就确定了,自己会嫁给燕王。
所以才会对这门婚事一点也不惊讶,比她父亲还从容。
其实徐达也十分明白,你看,他在徐妙云面前不停地抱怨,但是却没说要去退婚。
只是后来燕王来家里一闹,徐达觉得站住了上风,所以才问徐妙云要不要退婚。
徐妙云想要嫁给朱棣,不是因为有多爱,而是因为她足够清醒。
2、她有资本在几个妯娌之间周旋徐妙云为什么会选择朱棣呢?
因为她并不把朱棣几个兄弟的媳妇放在眼里。
徐妙云与朱棣的婚事一定,马皇后立马安排徐妙云进宫,徐妙云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表现了一把,把徐达这些年收养的将士遗孤托付给皇后,既是展现了自己的治家能力,又为父亲多了一重保障。
你看,这件事之后,朱元璋立马就认定了这个儿媳。
再后来就是送礼的事情,徐妙云处理得更妙,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更加认定朱棣必须要娶她了。
因为徐达在前方跟王保保打仗,再加上蓝玉侮辱王保保王妃的事情,马皇后安排二皇子的王妃和徐妙云一起进宫,他们交谈完之后,又让太子妃接待,但是太子妃称病,只能由太子侧妃吕氏接待。
剧中虽然没有显露她们三人交谈了什么,但是二皇子王妃走后,徐妙云有一个驻足目送的行为,而且眉宇间有心事,说明她看出了些什么。
而对吕氏的拉拢,也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你看,一开始,她还亲切地称呼吕氏姐姐,当吕氏说有事可以找母后和我的时候,她则是行了一个礼说:谢谢娘娘。
就是这样,她不着痕迹地避开了吕氏的拉拢。
吕氏再能干,也只是侧妃,如今太子妃尚在,徐妙云自然是要防备一点的。
在结识了这几个人之后,徐妙云更加有信心了,毕竟她们都不是她的对手。
凭借她的聪慧,周旋在这几个人之间,并非难事。
3、她有信心掌控朱棣徐妙云愿意嫁给朱棣,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她具备不管嫁给谁,她都能收获幸福的能力。
徐达问徐妙云要不要退婚。
徐妙云先是问徐达,朱棣在你那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兵,你觉得他咋样?
徐达说,不错,最像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怕马皇后,那是人家自己的能力。
这一点他可不能保证。
徐妙云则是自信地说,放心,我有能力收拾他。
徐妙云为什么这么自信?
首先,她已经摸清楚朱棣的秉性。
剧里有个细节,太子说增寿与燕王交好,这意味着,在赐婚之前,其实徐妙云早就从弟弟口中得知了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且在心里给他定了性。
否则也不会说:胡折腾和没出息,是两码事。
其次,她看穿了朱棣的“看不清”。
朱棣自己来退婚,这事虽然让徐妙云生气,但是徐妙云通过这件事看透了朱棣,他其实“拎不清”。
朱棣与徐妙云的婚事,根本由不得他们本人决定,甚至徐达本人也无法干涉。
所以朱棣一个人来退婚,这事在徐妙云看来实在是“不成熟”。
正是他的“不成熟”,让徐妙云看到了掌控他的可能性。
第三,她已经让朱棣看到了她的“惹不起”。
听到朱棣要退婚,她大声说“站住”,然后一把推倒屏风并踏着屏风走出来,并让弟弟送客。
这看似多余,其实恰恰表明了她的态度。
后来太子处置朱棣时也说,要是妙云派人来告状,他会选择退婚。
妙云惩罚妹妹并对弟弟说,这件事本来我们不用出面,依然有人给我们一个“交代”,你们这样处置让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她的清醒让人可怕。
而恰恰是这种清醒,让她注定了会有不同的人生。
所以说,徐妙云执意嫁给朱棣,不是因为她有多爱,而是她足够清醒,也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实,不管她嫁给谁,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 明史·西域传 中的描述则更加让人自豪。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
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又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侏亻离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
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余威及于后嗣,宣德、正统朝犹多重译而至。
” 朱棣巅峰之时,也就是北京落成大典之上,来朝使团,东起日本,南抵爪哇,往西去,则有帖木儿帝国,印度南部诸邦,埃及马穆鲁克使团,和钦察汗国的附属国使团。
不论是数量还是贡使范围,都是古代中国之最。
其余“水旱朝告夕赈”,修大典,凿运河,西洋舰队贸易使沿海一带贫民多博承买卖而致富,本色钱粮纱钞三千余万,府库积粮至红腐不可食等等,文治之出彩,更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刚才看了新开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我也是服了,高希希把正剧总是拍的那么小家子气!
朱元璋演的像隔壁慈祥老大爷,徐达第一集吃了两回烧鹅,而且剧里明确表示了徐达身体不好,不能吃烧鹅,结果徐达还是自己偷摸吃,其中一回还是马皇后亲自给徐达做烧鹅,看的心惊胆战的!
还有蓝玉北伐的时候,一口一个北元,蒙古那边的女人刺杀蓝玉,用燧发枪!
燧发枪这玩意中国明末才有!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第十集,额!
怎么说呢?
槽点还蛮多的,这就是现在的重大历史剧?
1.第一集,本来看得好好的,公主正在开心的玩耍,结果被俘虏了吧!
公主的母亲前一秒还在呢!
回过头来就剩地下的几点血迹。
2.公主鞋子里还放了火铳,这个。。
翻翻史书好吧!
不用点火的嘛?
3.徐达能够从朱元璋的手底下全身而退,低调 谦逊 识时务 睿智,当面嫌弃皇帝的儿子。
这个。。
4.朱元璋是个杀伐决断,连亲兄弟都能下手的人,身为帝王,多疑 狡诈 果断 深沉 狠辣,想想面对这么一个当权者,谁能不惊惧。
剧里就。。。。
比较亲和了。
5.还有那个蒙古公主本来就是个BUG好吗?
想想让卫青和霍去病去和匈奴公主谈恋爱,我就。。。。
那是血海深仇好吗?
作为一个皇子,一个亲王,去和仇人谈恋爱,那么那些为大明付出鲜血,抛头颅的将士是用来干嘛的?
为大男主和他的敌国公主相爱创造机会的炮灰,五次亲征蒙古难道是因为太过爱慕蒙古公主了?
人家有原配好吗?
娃娃亲,哪里来的蒙古公主?
6.人家10岁被封燕王,20岁就藩,刚成亲呢!
也就16岁左右吧,还没就藩,也就20岁没到,虽然没就藩,没到20岁,导演你说,编剧你说,你是怎么把一个不到20岁的少年人变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再过几年就是老年人了,此时,人家才不到20岁,你是拔苗助长的吗?
你家孩子这么显老,有个过渡好吗?
让四十多岁的男演员演个中年时期都不行?
哦,主要就是捧这个演员嘛!
对,此时才第九集,当我看到那个中年演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桥,此时,字幕在告诉我,这是成年的朱棣,令秦 晋 燕三王赴凤阳演武,以备就藩。
我。。。。
没到20岁都这么老了,等到朱棣四十岁的时候,老朱早就驾崩了好吗?
不知道的,还为父子是同辈呢!
还是太子比较符合人类生长的规律,长长脑子好吗?
十集看完,这么智商怎么还下降了呢!
总结一下,压了这么几年不是没道理的,这就叫做,重大历史剧?
是不是对重大历史剧有啥误解,老戏骨的演技那是没话说,年轻演员比较青涩,稚嫩,这无可厚非。
整个故事就是一团糟,再就是乱七八糟的东剪西剪。。
为啥八九十年代有那么多经典作品,文艺复兴还很远很远。。。。
连这种重大项目都是这种水平,影视创作的初心已经积了好几层灰了。。
谈何满足群众多种的文化需求,只要用心创作。。
精品总是会被人看见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现在古偶剧都还挺大排场,请一堆老演员来做配,有啥子用嘛,演了个啥子?
这个剧,好像是力求在礼仪方面比较认真,但是又好像闹着玩一样,我就不说徐达说老朱村里名声,鲜花插牛粪,马皇后揪老朱耳朵,拿鸡毛掸子抽老朱了,勉强你说这是电视剧,但是,徐妙云,冲他爹嗷嗷您也闭嘴,……这还有尊卑啊?
而且太子燕王刘基三人落座,燕王屁股够沉的啊,太子都没他坐的快,演武的酒局,太子站着举杯,秦王晋王燕王坐那挺稳当啊,晋王还甩脸子走了?
黑人问号啊……咱就说还有没有点礼仪礼法了……像古装剧的礼仪问题,就……很难吗?
这个剧,的特效……最开始那个羽毛栩栩如生的鹰,我想起来金星的那句,天上飞地是鹰吗?
搞笑呢么?
我看动漫呢?
还有诸王赛马,这点破戏,还要假骑?
我记得冯绍峰在知否里的马戏,也不是这样的啊演员这边我真的……冯绍峰多大了?
他十七八?
我滴个天……导演你这个眼神,我觉得珍视明救不了你了,你这个审美……这里头的女的,秦王妃,小大海别,少年妙云,大明的公主,这个脸啊,就非常的奇形怪状,总之非常缺乏美感……还有这个马皇后,她看起来像个恶婆婆,那嘶哑的声音格外的凶,还有我觉得演员如果台词功底好,你搞个原声就算了,不好的话麻烦,用配音演员吧,不然听着极为的不舒服,尤其是那种声音又闷又不清楚的那种噢,剧情和人设这一块,我就不想说啥了,虽说我这个人鄙陋无知,但是我觉得没有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来这种剧情……噢,还有这人设……不能说和历史毫无关系,只能说确实是差之千里……关系不大的样子……另外这个台词很有问题,大段的古文啊,这真是考验旧学底子啊,不好好读书,这谁能听懂,这是电视剧吗?
不应该这么编排台词吧,你看央视四大名著这样了吗?
剧情剪的跟那个破布碎子一样,前言不搭后语的,那人物介绍也是一秒就过了,你要是不想打上不要打,打上了能不能让观众看清楚呢?
你搁这考验百步穿杨的眼神呢?
噢,还有啊,拍古偶你就拍古偶啊,不要总是营造出一种不是古偶的错觉……另外我去看看这大场面的古偶谁导的,次奥,高希希……我说的,新三国里的熟脸这老些……高导的作品我就不说啥了,他那个新三国是精品中的精品啊,曾经,在我很不快乐的时候,靠着他的新三国获得了很多乐趣……啊,欲擒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所以,为啥不把公主送去给王奉先云飞保保呢……这个剧的太子,很牛逼啊,他很会呀,不是罚跪就是打人,我好像记不清了,他好像把路都走不利索的蓝玉打了八十军棍,气焰嚣张的三弟四弟,一个五十鞭子,一个五十军棍【铁枪】而且这仨人挨打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一脸愤愤不平不服不忿来吧打死老子老子也没错的表情……还有那个成毅啊,他也挺牛的啊,他是长了个铁屁股啊,你别说还给屁股镜头了……确实还挺上镜,这军棍鞋底子鞭子……说好的团宠呢?
鹤唳华亭的萧定权直呼内行……
好片子一开始肯定就能用一些事件勾起观众紧张感,切入的视角让观众想跟着主创展现的故事时代去观看体验,山河月明倒好,明明大战之中,各种少年男女不符合心境的装X场景,合不合理不说,就非常突兀,剪辑的就很乱的感觉,几分钟大战,几分钟小年轻装,很割裂。
(战争场面特效非常假,尤其骑兵大规模冲锋,CG视觉很拉闸,不主要说)。
第一集演到最后几分钟了,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有分量能看演技的人才出来,老实说,第一集就让我完全兴奋不起来,后面二三集也是,竟是一些胡编乱造的桥段,搞得明军像侵略者,元军像抗战的,导演编剧真的牛(脑瘫)!
其实演绎皇帝一生的好剧有的啊,比如汉武大帝,就给人厚重的历史感和热血的民族感。
前期汉武帝小,戏份也就很少(本来就没什么好看的),焦晃等一众老演员,不是很好的把汉武帝成年前的十几集给演绎的超级棒嘛。
山河月明朱棣成年前,其实没必要非要突出他和女主,因为本来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光环的,结果弄那么多装逼装老成的桥段,真的是减分操作。
陈宝国张丰毅那么多好演员,完全可以把朱棣成年前的剧情撑的满满当当,而且不会那么割裂,就感觉,为了演男女主光环,就要给他们多多的戏份和剧情,但又没啥好说的,就是感情,装X,三角白月光,无语了!!
搞不懂是现在观众变得给主创的印象是不会欣赏,不会看电视剧了吗?
年年都有爆款的剧,还有那么多百看不厌的老剧,不能学习下,抄作业也不会吗?
剧情不同,人家怎么抓住观众的,不能用心学学吗?
就一直把观众当猪,弄点偶像流量明星就想让观众买单?
多弄点脑残白月光爱情桥段就能吸引观众吗?
其实个人感觉,现在满屏幕偶像剧,瞎编乱造的宫斗剧,再不挑的观众都看腻了吧,真的有历史正剧,严谨好好用心拍,必然是爆款。
可惜了现在的导演编剧和投资方,竟是毁好的IP,历史题材。
唉,不说了,难受,看看后面几集能不能把观感提升上来把
我基本一年只看一个内地电视剧的普通观众,就奔着朱迪和小徐去看的,给我整个蒙古初恋啥情况!!!
徐12岁就进宫了,和朱迪青梅竹马谈恋爱三年,可以说他俩去北京前很顺利,就不能甜甜的拍一拍日常吗?
朱迪去了北京后已经去搞事业,戏剧需要冲突,不是让你捏造冲突。
😡😡😡真tm无语。
而且朱迪激烈抗婚朱迪初恋朱迪和徐先婚后爱,朱迪自己知道吗?
转发自知乎用户,狐狸晨曦:「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注1);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而身为大明四皇子的朱棣,听到这种奇葩言论,居然颇以为然,而不立时严辞反驳?
——这里在三百年前,本是我们汉人的京师:宋朝的汴京城!
注1: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替换一下关键词:对你来说,这是中华民国的沈阳;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对你来说,这是印度共和国的孟买;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英属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驻节之所(注)。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蒙巴顿是印巴分治的推手)对你来说,这是韩国的汉城;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日属朝鲜总督小矶国昭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毫无违和感呢!
PPT?
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剪辑扣一分。喜欢。
大明风华,山河月明,真是一对卧龙凤雏啊。精明气绝。
大明!大明!
本以为拍的是「朱棣传」,看完发现是「农民皇帝朱元璋及其精神遗产」。编剧的史观是:朱重八农民出身,对老百姓有天然亲近感——与百姓共天下;而朱允炆的母族与师傅却是世家大族,接受的教育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建文帝走的是修正主义路线,永乐帝拨乱反正,回归朱明原教旨主义路线。就是成片剪得稀碎,与淮西勋贵以及世族battle的戏拍得流于表面。比如李善长那句「独夫」三连,整得像过家家一样。
从头至尾追完,感觉挺好看,有正史也有戏说,为了戏剧效果,进行一些修改,本来所谓的明朝正史都不一定准确,谁知道有没有被清朝修改?陈宝国演的真好,何晟铭的朱标最为出彩,冯绍峰的永乐大帝也是很好!值得看!虽然为了播出,进行了腰斩剪辑,理解也能基本通下来剧情,很好看!
1.若不是正片减掉太多,此片子会更好 2.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太好了,演戏演到忘记此人 3.何晟铭饰演的朱标,可能是历史上权利最大的太子了吧,让人耳目一新,对戏太好了 4.冯绍峰饰演的朱棣,一般耳。5.剧情被删减到支离破碎 5.朱棣永乐大帝:励精图治,削藩集权,设内阁东厂,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疏通运河,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永乐盛世”。
把历史剧拍成偶像剧!
相当失望 剧情注水 服道失真 台词无意义 人物不立体 浪费老戏骨 这不是历史剧 这是架空剧谢谢 我还是重新把大明王朝1566找出来反复看吧
为了它补了明朝史
定位真的很重要,如果说自己的古偶剧,我可能会给三星。但这个骗子竟然说自己是正剧!!!
导演为什么这么喜欢拍生孩子,胡惟庸之死都比这个生孩子短/逻辑有时候会很乱,节奏好快/明成祖不太聪明的样子而且好丑,三个表情轮流用,不是我想像的朱棣/道具和房子不错,特别是徐辉祖的房子真是好看很想住/配音漏洞好多/老戏骨演的不错
和《大明风华》一个套路,一众老戏骨撑起前十集,陈宝国的朱元璋,张丰毅的徐达,王劲松的刘伯温,张光北的扩廓帖睦尔…正剧既视感。后面就放飞自我变古偶了,所幸何晟铭、冯绍峰跟颖儿演技还行,人物立得住,尽管从扮相上还是看得出顾廷烨和罗元娘的影子。但朱棣的蒙古白月光什么鬼…蓝玉强奸蒙古王妃历史上真有其事么?我宁可看四十五集洪武朝故事(另外按照亲缘关系秦王妃应该是赵敏,次元壁破例了)更新p.s.1:其实论长相成毅和颖儿更有cp感,冯和雨婷儿更大气。总感觉徐妙云换演员后一下子干瘪了好多,不过台词肉眼可见地变好了;海别则完全没必要换,少年版无论是论演技还是纯天然都更胜一筹。p.s.2 秦王妃和太子妃、侧妃三个人长得都有点小家子气啊,感觉选角不太行
?
强烈要求删除蒙古白月光的戏份 并且增加朱标李善长胡惟庸刘基的戏份
以为是历史正剧 结果是古偶 整部剧文不文 武不武 浪费了那么多好演员
就很宏大,但无法代入。
不剪辑的话,我觉得会是一部很好的剧
老戏骨个个演技在线,年轻的无法直视,演技尬出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