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郑渊洁的童话《虎王出山》吗,多么相似啊?
不同的是以前是一只善良的老虎想到城市,现在是一群天真的动物要回到原野?
美丽的童话,妙趣横生!
梦工厂继《怪物史莱克》今年暑期档热片,一经上映,票房斐然。
只看了半个钟头,画面精美,一根根毛很细致,好莱坞的技术确实高。
情节,虽然只看了三分之一,倒也完全看懂,梦工厂一贯的搞笑路线。
其他不知道,现场观众的反应十分捧场,笑声不断。
总的来说是部比较好看的动画片,起码在我看来好过去年的《鲨鱼黑帮》,比起“皮克斯”出品自是还有差距。
好看极了!
btw, 我一直觉得david schwimmer长得像某种动物... 看完马达加斯加才知道,那就是长颈鹿没错了 :Dbtw, 还没看过的豆子们请一定要看原音版本,口音是一大亮点
2005年的夏天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聒噪地叫唤着。
某个周末,我加班加点完成了暑假前最后一个大型活动。
本以为可以松口气,却莫名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看着那张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作威作福的脸,真是叫人恶心至极。
而回到家,不知因为什么,又和家人起了口角。
心烦至极的我摔门而去。
坐在出租车上,我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差头爷叔看我这样,也没有多说,只是问了目的地。
心乱如麻的我,根本没想去哪里、去干嘛,只是脱口而出说了南京西路。
看着手机通讯录里的几百号人,真是翻遍了也没有一个想拨出去的号码。
但还是拨出了第一通电话。
“喂,你在干什么?
能出来陪陪我吗?
”“我今天不太方便。
”“嗯,好吧...”第二通电话。
“我在南京西路,你有空吗?
”“你怎么了?
”“没什么...”“你在哪里,我来找你.”“梅龙镇.”“我一会儿就到了,你别走开.”“哦...”我红着眼睛挂断了电话,徘徊在伊势丹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好友匆匆赶到,看我的样子也没多问,拉我去楼上电影院的等候区,买了冰可乐给我。
看着我发呆的样子,好友轻轻问了一声:“你到底怎么了?
”这一问彻底激活了我放声痛哭的开关,所有的烦恼和委屈都随着泪水奔流而出。
那真是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大概这一辈子的伤心事,我都想起来了。
哭得那个叫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啊。
我后来想,好友一定后悔四了,递了一整包餐巾纸给我以后,再也没开过口,就任由我一个人对着那杯冰可乐哭着。
这样哭了大概一个钟头,心里仿佛倒空了一般。
忽然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扭头对好友说:“现在有什么电影看?
”好友尴尬地看着我说:“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看不看?
”“看,干嘛不看。
我都哭完了。
”“哦,你终于哭完了。
”好友如释重负,赶忙去买了票。
置身于满是小盆友的放映厅里,我喝着那杯已经变成常温的可乐,看着电影里的各种搞笑场景,笑的格外开心。
好友看着我,苦笑的说:“一些哭,一些笑,两只眼睛开大炮。
”电影散场,各自回家。
哭过,笑过,这跌宕起伏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人生路上,谁都有几近奔溃的时候,幸好有友情的陪伴,有电影的宽慰,有家人的守候。
哭,就要酣畅淋漓的挥泪。
笑,就要恣意纵情的开怀。
一次在复旦哲学系图书馆看雅思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在一章的结束处有人用铅笔写了以下的一段文字:“《马达加斯加》包含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的隐喻:即在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时代性因素的前提下,生活的愈加幸福也就意味着越加被规训的秩序化。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自由随之而来的是人踏入未知的完全陌生的领域。
以及自我对可能伴随而来的险境的完全的承担。
这是在启蒙运动时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
不过今天要反思的是人在秩序化下对于时代合法性的不自觉的维护。
这使得意识形态的统治比在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变得更具伪装性,也更易施展其作用。
在今天,意识形态已不再是恶言厉色的宣讲、恐吓或是命令,而是向你提供“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后现代思想家如此一致的强调差异性。
电影用四只公园里的动物映射了人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人才是公园里的动物,各个井然有序的政治、经济、乃至教育学术机构等,不过是人类的高级公园。
那个走路还迈着碎步、弓着背的老太太正是现代社会得以涌起的时代精神的化身,而对一切自然对象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被动的听天由命,而是主动的征服,一切都应该为我所用,听命于我,哪怕是强大的百兽之王狮子。
这在电影的第二部表现的淋漓尽致。
”回来后就下载了这部电影,很好奇一部动画片能有如此的深度。
看完后才知道,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笑声中度过,四个动物的奇遇中各种搞笑,而没有时间来真的让这些角色有什么蜕变。
或许在影院看过此片的人,很少会想到这片子和现代性的关联吧,编剧把这些情怀埋在幽默和搞笑中,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拍一部就是为了情怀的片子。
在动物园里,狮子和斑马成了好朋友,因为他们不知道彼此是天敌,他们在人类的饲养下衣食无忧。
当他们开始探险之旅时,我知道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矛盾将成为影片的最大冲突,我也知道最后必定是友情战胜了天性,我想知道的是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答案是鱼,影片中没有拟人化的鱼。
鱼被吃掉不同于主人公斑马被吃掉,这个结果不会让观众产生罪恶感,于是片里片外皆大欢喜。
影片秉承了梦工厂动画一贯的作风,恶搞加无厘头,一如既往地好笑与轻松,90分钟决不虚度。
最后说一句,水的质感做得棒极了,几可乱真。
和好莱坞其他动画片一样,也同样很吵很闹,不过同样也很滑稽,有非常漂亮的背景,有很好听的黑人音乐,还有很多笑料,还有很多对经典电影的模仿。
总之是很可爱的电影。
不过,它有一个把主体主题弄得非常严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习惯了简单故事作动画的观众看来——至少在我看来,有些过于沉重,所以显得怪怪的,结尾虽然很圆满解决了,而且获得了皆大欢喜,但是那种本质现实并没有解决,所以不能完全开怀。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沉重感是建立在狮子流落到荒岛上大家可以吃草它却没有肉吃这个再好解决不过的小问题上,可以由此引发出“潜藏在心底的野性”,为了自己的生存可能会杀死朋友的痛苦,如此深刻的话题在简单的不吃肉可以吃鱼的解决办法下显得又滑稽又古怪。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电影比较老了,建模有点差。
狮子想捅长颈鹿屁股把他从箱子里救出来那段太好笑了,哈哈,差点被爆菊了狮子炸毛和瞳孔变化很细节斑马被长尾狸猫追,狮子触发捕猎本能,瞳孔放大的时候太帅了。
不愧是企鹅,竟然想到了让狮子吃鱼来解决温饱的办法,猫咪吃鱼,我都没想到,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主角团和好的同时又解决狮子的食物问题。
这电影比我想象的好看啊,看完竟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部见!
看的时候有一些小想法:首先是狮子纽约之王的招牌动作,和在岛国上它站在悬崖之巅,摆的pose,下面动物附和的欢呼!
一开始让我质疑是否狮子真仍然是丛林之王?
它是不是仍然是被驯化之后的产物?
后来和斑马才草原上奔跑的时候一下子迸发出潜意识中的本性。
让人感觉像是重归大自然之后人性真实的展现,脱下了自己的面具,卸下了疲惫的盔甲,从一种体制化中展现出最真实的本我。
当一只小鸭子被鳄鱼吞下的时候我完全呆住了,之前一刻还在和同学说这支鸭子真可爱,下一刻美好的事物立刻在眼前消失,好残酷的自然法则,让人不经意联想到这次的汶川大地震。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清现实的残酷。
养尊处优惯了,追逐自己心中的自由,却从未想到自由的代价是何其的残酷。
“马达加斯加,非洲国家,首都塔纳纳里弗。
位于非洲东南端,是世界面积第四大岛。
”我脱口而出这句话时,在谈论这部电影的人不无惊奇,我也不无得意,嘿嘿。
最近才看了《马达加斯加》,很久没看到这么轻松而且搞笑得有水平的片子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看《阿拉蕾》(又译《怪博士与机器娃娃》)的时候,笑啊,岂止是肚子疼,都快断气了。
那是一种特有风格的搞笑。
时隔三年,重温此片,顿时感觉没有那种让我捧腹的感觉了。
是我长大了,觉得那太幼稚了?
还是我的幽默感减退了?
我觉得都不是好事。
随后的几年我很少看儿童片或者搞笑片,要么就是水平低劣让我没有印象。
直到《马达加斯加》,有几个镜头做的真的很有想象力,又一次从心里佩服美国人。
生活如此压抑,一定要想办法放松自己,陶冶自己。
以前我住在海滨城市,每年都会去看海,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里的烦恼真的顿时烟消云散。
真的,那种宽广,让心也宽阔起来。
就像上海密布的高楼和交大丑陋的宿舍让我压抑一样。
看看电影,K歌,哪怕只是在湖边走走,都那么的愉快。
以前可没这种感觉,嗯,生活质量下降了!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四平八稳的人物传记电影,在内容和叙事方面有着相对应的保守和沉稳;虽然整体欠缺了艺术激情和全面展示,却不失为一次简单的心灵洗礼。三星。
伯顿造就了伯顿——20世纪英国巨星理查德.伯顿。一个矿工底层出身的青年,在慧眼伯乐的支持帮助下,走上了演艺生涯,成就了七次提名奥斯卡奖的人生。
克制而温和的师徒传记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心灵捕手”。性取向在这里重要吗?能够让学生感到亏欠一生、并主动继承老师的姓氏,这样的男性情谊是最美妙的稀世奇珍。
好久没看在电影院看如此 classic 且不无聊的作品了
本片名字可谓一语双关,重点是指老师伯顿先生,但同时也暗喻他把姓氏分享给了理查德,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理查德的成功与伯顿先生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伯顿先生的细心教导,无私提携给理查德注入了灵魂的力量,他们共同使得这个名字伯顿先生充满了荣耀。
看过~
电影前一个半小时很动人,像很多英国的剧集和电影一样,那种温暖能让人感受到世间所有的善意。后半个小时的冲突很突兀,老伯顿的性取向突然让男主角开始抽疯,拿性取向制造冲突的方式很符合英国人“什么都讲分寸”的绅士感,等男主角差不多快作死了,也必然能接受这种无私到充满神性的善意。放在老伯顿和男主身上,还有一层来自戏剧的虔诚信仰和精神传承,他们都是莎士比亚的信徒。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理查德·伯顿成名前的青涩时光。平白直述,亮点不多。
有老戏骨加持,好,但又没那么好。感觉整个剧情平淡如水,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对磨练演技钻研的部分,故事太轻描淡写了。我甚至不知道男主资质优异在什么地方,除了一双忧郁的眼睛。
配乐像走错了片场,悲伤的剧情配欢快的音乐,我到底该哭还是该笑?
如父如子,老伯顿的演技已是出神入化,小伯顿尽管和本尊外形差异很大,但很帅。纯真的英式英语真的好听
The best of the year!A teacher is the most noble job in the world.As a teacher, it is for them to see the potentials in the children, not to judge by their past.“for the fathers we would like to have”some are born great some are inspired by the great
不好看
练英音男主演技很好 才发现是哈利波特多比的配音演员制作很精良 但是节奏实在太慢了 感觉内地还是偏向美式传记片并非欧洲传记片的冗长缓慢
这段关系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是尽管菲利普的取向后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留下的资料都证明他并未利用这一身份对小詹金斯有不恰当举动,在他们日后漫长的相处中菲利普始终关心他;反过来看理查德伯顿日后也对这种复杂的超血脉关系有所知觉(包括约翰吉尔古德的提携和争执其实也很像),致使(?)他对性向表态都非常宽容。Toby和Manville姨两位的演技没得说,年轻男主不熟,也不错。拍得四平八稳,感情又克制内敛,所以没引起任何水花也不奇怪,这个年代还谁对过气明星的陈年旧事感兴趣。
托比琼斯的表演确实好啊,师徒情谊还是有些被打动到的3
心脏已流泪穿孔
一个人的成功怎么离得了教育和培养
2025.04.04. Picturehouse Gate(先夸下这个在诺丁山至今已有112年历史的电影院,内部保留的古典装修风格太美了),英国上映首日。电影前两幕讲述传奇巨星理查德·波顿在还叫Rich Jenkins、是威尔士偏远小镇煤矿工人的儿子、因爸爸常年酗酒而寄宿并由姐姐姐夫供养读书的时候,如何被他文学课老师菲利普·波顿发掘和赏识,因伯顿老师而认识戏剧,进而在伯顿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改变人生轨迹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第三幕则来到已成名后的年轻波顿,讲他如何在排练《亨利四世》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的真正蜕变。非常紧凑的剧本和干净利落的剪辑,2小时观影转瞬即逝,而故事看到最后又让我非常的感动。饰演年轻波顿的Harry Lawtey真是惊艳,在本片的他从气质到表演都太耀眼,相信一定会是明日巨星。
太好看了 showroom简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