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并不喜欢看恐怖片(但是嗜好推理片),几年前看那个经典的《午夜凶铃》,害得我好长时间不敢看电视。
唉,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不过,有时越可怕的事情,我却越想尝试一下。
之所以看这部显而易见的惊悚片,完全冲着李东旭来的。
最近几天又在重复看《我的女孩》了,东旭哥哥在其中好男人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
已经是第三次看《my girl》了,可还是一会儿笑,一会儿哭。
真没办法。
太喜欢李东旭了,便想看看他其他的作品。
《阿娘》并不是那么那么的吓人,不过毕竟是恐怖片,没有那么些披头散发、眼中流血的画面就不刺激了。
不过电影音乐不错,透着几分幽怨,更恰当的说是有点悲伤。
总体说来,两位主角的演技都不错。
尤其是接近尾声时,东旭拿枪指着那个老警察的时候的表情,悔恨、悲伤,都深切地表现出来了。
可是为什么要自杀呢?
不对,为什么他是凶手呢?
一开始还指望他和女主角上演一段姐弟恋呢!
再说说宋允儿吧,怎么都觉得脸熟,后来才发现她是《情定大饭店》的主角啊!
距看那部韩剧也几年了,还是那么年轻,比李东旭大了8岁看不出来哦!
影片还是刻画了人性深沉的一面,男主角十年前犯下的错,不就正如他自己所说,自私与懦弱吗?
其实,自私更甚于懦弱。
因为得不到爱情,就把责任推倒单恋的对象身上,好像在说自己是忠实于她,而她却背叛于他一样,于是让她尝尝“背叛”的滋味。
可这不是爱,不是吗?
十年后的他,也许因为意识到这点,才选择自杀的。
而他已备受心灵上的折磨长达十年了。
他不也说过,当法医时,每当看到尸体,就在想,人为什么会杀人呢?
他其实又在想,自己不也是个间接的杀人犯吗?
剧情前半部是叙述,后半部结合悬疑与人性的探讨,边回忆边查找真相,还算发展得自然。
但也有缺陷——当男主角自杀时,我以为只是悬疑片,因为真相大白了;结果最后的画面发现还真有女鬼,所以也算鬼片。
一时间把我弄糊涂了,到底有没有鬼,到底是不是男主角杀了那4个人?
第3、4个人因为吸他的烟中毒而死,那么第1、2个人是怎么死的呢?
还有,那个老头就因为女孩怀孕而杀了他?
这也太牵强了。
而且,那女孩就傻得站在盐房里等着被盐淹没,而不会逃开吗?
(盐又没有灌满整个屋子。
)而且,男主角又是怎么知道女孩是那样死的?
影片就此没有讲清楚,至少应该留个线索让我们思考嘛。
片子到了结尾才打出字幕关于阿娘的传说,这才知道为什么名字叫阿娘,恍然大悟啊。
或许人鬼同存吧,或许鬼在人心吧!
冤魂复仇的故事,传统的东方人观念,正义还在人间。
但若真有冤魂,东旭哥哥就死的冤了!
http://www.mtime.com/my/lanxinwu/blog/926368/
很后悔最近才看一些韩国的恐怖片,以前看过像《血之期中考试》等最近的片子觉得不是很好看,也就没关注过。
但最近看了《鬼铃》、《阿娘》、《公寓》等片发现这些悬疑犯罪类型的恐怖片很不错,我就是喜欢看悬疑揭秘的。
这部《阿娘》里面的恐怖元素我感觉结合了《咒怨》中骏雄的略带青色的肤色与伽椰子的机械爬行,《午夜凶铃》贞子的长发掩面造型,《鬼来电》中的不可抗拒的电话这里变成了网站,《鬼影》中摄像出女鬼也在这里有体现。
头发、水、电梯、楼梯、镜子等一系列亚洲风格恐怖元素都有所涉及,但又不是很恐怖,结合得很到位。
至于剧情可能比较老套,但是我平时看电影不多,这类片还是很爱看的,特别是结局揭秘。
女鬼总是弱者的象征,死后才能抒发全部的怨恨,让生前欺负过她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女鬼不是邪恶的象征,而是弱者的一种反抗手段,把邪恶人们内心的恐惧调出来,最终得到报应这么晚才看,导致只能看RMVB格式的了,画质比较差,06年很多的好片都只能如此看了,哎,后悔啊……
当雨水打在盐堆上,女人的长发慢慢显露,是那么美,又是那么悲伤,又是那么恐怖。
说实话,我觉得强奸犯都该判处死刑。
剧中的四个强奸犯毁了女孩的一生,女孩本拥有一个帅气的男朋友,一个爱给她拍照的学弟,一个虽然没有父母但是有奶奶疼爱的小家庭,还有一个善良的朋友。
但是那四个禽兽侵犯她后还拍下了小电影,并将赶来救她的男朋友残忍杀死。
女孩的人生随即被颠覆,她不再笑,非常痛苦,甚至当知道这些人渣没有被抓起来,警察为他们掩盖罪行时,她想过要去死,可是她是虔诚得天主教徒,又怎么能自杀。
很快,她发现自己怀了孕。
母亲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了,她挺着肚子去找警察,希望警察能让她见那些人渣一面,这样也许自己的孩子会有爸爸,也许自己的孩子不用生出来就挨饿,也许自己就不用再承受村里人异样的眼光。
她太天真了,那个恶毒的警察知道她怀孕了,怎么还会让她活下来。
于是她被骗到了盐仓,挺着大肚子被活埋在了盐海中。
在她还未死去时,她一定希望有人能听见自己的呐喊,听见自己的呼救,希望有人就算救不到自己,也能救一救自己的孩子。
这是不可能的,盐仓太远了,谁能发现这些厚厚的盐堆下埋着两个生命呢。
剧中的女警察小时候被侵犯,本想成为文艺少女,写写书,喝喝茶的她不得不成为警察,寻找那个手上有疤的男人。
女警察和女孩太像了,我觉得她说的很多话也像是女孩想说的。
就像她说的:我不会杀死那个强奸犯,我会怀着他的孩子,等他老了,在他的耳边告诉他,你的这一生连一条发情的狗都不如。
可惜女孩没能活的比那些强奸犯还久,自己的孩子也死掉了,所以她只能选择化作冤魂,找那些强奸犯报仇。
在明,凶手是暗恋女孩的学弟,因目睹了女孩被强奸,还被迫拍下了整个过程,去报警却发现真相被警察掩盖,后来女孩又失踪了这些事情而痛苦不已,想要赎罪,于是展开了杀人。
这也是为什么尸体内部会有有毒气体渗出的缘故。
在暗,是女孩和她女儿的冤魂在杀人,邮件也是她们在发送,就像最后她们替女警察找到了当年的那个手上有伤疤得强奸犯,并发了一封邮件给他杀死了他。
整个电影的悲剧色彩在最后才慢慢体现。
被强奸的女警察人生轨迹随之改变,一生都活在痛苦中,遇到类似的事,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成为警察是想要抓住并杀了那个手上有伤疤的男人,但在这个案件之后最终与自己和解,开始自己的梦想,继续写书。
女警察在电影里做了好几场梦,都与死去的女孩有关,大概就是所谓的同理心。
保护不了自己心爱女孩的学弟考进了法院学习了一切有关犯罪的知识,怨恨自己当初自私自利的同时又怨恨着那些受不了惩罚的强奸犯,于是自己申请调到了警察局,以便自己更好的实施杀人计划。
在一边惩罚那些人的同时,一边寻找着心爱女孩的下落。
他一直以为女孩只是失踪,因为她知道女孩是天主教徒,不会自杀。
可当那个强奸犯告诉他当年那个警察已经把女孩处理了,他愤怒了,他一改静悄悄的将有毒的烟递给强奸犯们的手法,直接拿着枪找到了当初的那个警察,让那个警察带领自己去找女孩。
当女孩不曾腐烂的面孔渐渐出现,他痛苦的流下了眼泪,他想对她说对不起,可是她已经听不到了。
于是他自杀了,和她一起死在了盐仓里。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年轻得男警察为女孩拍照,说四步半是最好的距离,四步嫌少,五步嫌多。
一直觉得这有些深意,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男警察一直觉得自己是那半个害了女孩的因素。
还有一个场景是男警察自杀前说:我现在才知道爱一个人是应该爱她所爱的。
可许太晚了,当初的他懦弱自私,因为喜欢的学姐有了男朋友就气愤得没有救下被施以暴行的学姐。
现在的他懂了,可学姐已经死了很久。
最后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这样一部好片,祝一时冲动毁掉别人的人都原地爆炸。
很久没看恐怖片了,昨晚选来选去,选了这部,一直觉得不怎样,片名跟内容不是很附,恐怖程度很一般,情节也没新意,损害了韩国恐怖片在我心里的形象。
恐怖片有风险,择片须谨慎怕的就是不够吓人
主角,一个被停职的女刑警,被紧急调回侦察一起连环杀人案,当她被急召回来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三起同样的案件了,这三起案件有一个同样的线索,那就是在受害者的计算机中出现了同样的网站——一阿娘的盐场女主角与她的搭档男主角在不久后发现3个受害者在生前彼此认识,并与网页上的少女阿娘联系,阿娘到底是谁呢?
案情再度陷入了迷雾中。
为什么在四个受害人的现场都出现了“阿娘”的网页?
经过缜密的调查与考证,她们发现这个叫“阿娘”的女孩在10年前就已经失踪,可是她在近段时间却与死者发生过接触,到底是为什么?
女主角与搭档男主角来到了阿娘生活过的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发生了让女主角终生难忘的恐怖事件…… 影片给我的感觉,更确切的说不像是恐怖片,而更像是一部唯美的文化悲剧片。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阿娘说话》,一直到今日韩国阴历的4月16的“阿娘节”(丫的记忆力不好,应该是4月16)。
片子当中,鬼似乎只是个线索,影片的主题是人性,是人性!
这貌似是韩国恐怖片历来不变的风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但是这部片又加入了点泰国恐怖片的元素。
其实从《笔仙》开始韩国恐怖片已经慢慢的有了点泰国恐怖片的味道。
于是,这部片子不管是从风格还是从内容情节上都给人感与泰国的《鬼影》很似。
再加上,宋允儿改变以往的形象,把女主角诠释的非常到位,也是这个影片的看点之一!
“我是个懦弱而利己的人。
”这句话是最经典的台词,也是本片的中心台词。
男主角喜欢上了自己的学姐阿娘。
可是却不敢说出口。
直到见到阿娘与她的男友,男主角也只是自己默默的流泪。
一直到有一天,那几个无耻的男人要男主角拍下他们罪恶的画面,当男主角发现,那些男人在强奸自己深爱的阿娘时,他没有勇气继续拍,也没有勇气不拍,他丢下摄象机,逃跑了。
他撕心裂肺的哭。
男主角是个懦弱自私的人,然而爱是不容许懦弱和自私的。
终于,几年后,男主角来向阿娘忏悔了,他要替已死的阿娘报仇。
影片出色的地方就是在情节的张力很强,内容充实,一环紧扣一环,这和以前看过的一些情节空洞无物,拖拖拉拉只知道不温不和的去渲染气氛的电影比较,实在是太大的进步与特色了。
并且结局也有些出乎意料,几乎可以看成超自然推理片。
大多时候,我认为恐怖片都是值得看过后,细细品味和推敲的。
但这部片,很容易理解,又不失品味的底蕴,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当真相大白,案子也落幕了之后,女主角(女警察)也放了长假。
奇怪的是,缠绕她多年的噩梦终于不再出现,而在梦中,女主角来到阿娘的盐场,她们面对面站着,泛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梦醒后,女主角接到了个电话,在男主角的遗物(男主角是凶手,事情真相大白后。
男主角自杀)中找不到那幅母女图……影片最后,一位男人打开电脑,此时MSN中跳出一个框“您有一封邮件”,然后便是“欢迎来到阿娘的盐场……”可以清晰看到的是,那个男人手上有条伤疤……女主角和阿娘都是个悲剧的角色。
女主角的志愿是当一名作家。
可是她在少年时期,不幸被强奸了,强奸她的男人手上有一条伤疤。
于是,她要当警察,她要亲手抓住那个手上有疤的男人。
这两个同是被强奸的可怜女人。
在女主角帮助阿娘翻了案,在梦中,阿娘对她的笑,梦醒后在凶手的遗物里并没有找到的图,还有片尾,那个手上有伤疤的男人的死,一切都证实了,鬼是存在的,阿娘是有回来复仇的,并且阿娘在谢谢女主角,也帮她报了多年的仇!
片子中还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四个太少,五个太多,所以四步半”强奸阿娘的那4个无耻的男人是该死的,同时男主角见到了阿娘被强奸,他不但没有救阿娘,而且还逃跑了。
男主角是有罪的,只是不至于死的地步。
故此,四个太少,五个太多。
影片中这些无耻的罪犯都是道貌岸然的人。
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这样的人,想必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暗示和影射,值得我们沉思!
晚上打开我的《看电影合集》,今天该看阿娘了。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这是一部韩国的恐怖片。
开场是雨夜,两个女生走在路上,说着话,说老师也太没人性了,就因为出去吃鱼丸,就把她们留到这么晚。
那是一条看似很偏僻的路,没有路灯,路边有废弃的空房子。
两个女生说着,这么晚,万一遇到变态怎么办,宁可遇到鬼也不要遇到变态啊。
这时,女生A看到前面路边,有个人影,她说,看,有个小孩子,就朝那边走过去。
女生B站在原地没有动,却慢慢地用伞把脸遮住了。
下一个镜头是女生A朝人影走,完全没有戒备的,那个人影,是白衣长发,背对着她。
我心里哆嗦了一下,按了暂停。
我想,后面会怎样呢,无非是人影转过头来,或者是腐烂的脸,或者是贞子那样长发披挂只露出眼白的脸,或者是——没有脸。
那个用伞遮住自己的女生B恐怕也要进行某种变化……我要不要继续看呢,我攥着遥控器,手指按在暂停/播放键上,进行心理斗争。
好奇,想看,又怕被吓到,晚上做噩梦,即使不做噩梦,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也受不了,也许没那么可怕,韩国片,不像日本片的,不行,一会儿还要去洗脸,万一抬头看到镜子……我本来坐在椅子上,这时候已经缩到被窝里去了。
最终我还是按了停止,找到下一步片子《新街口》,看了下去。
为了挽回形象,我决定等哪天白天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时候,继续看。
韩国鬼片这个路子甚多,头上三尺有神灵,因果善恶报应,情节有个小转折,从鬼杀人到人杀人最后又转回鬼杀人。
soso。
强暴于是白花花的盐堆在暴雨浇淋下缓慢融化,露出漆黑的散发、冤死的少女、遗腹子可怖的显露在她身旁……构想或描述这样的场景,终归是残忍的。
但用了一个半小时讲述的故事不止是让我们惊悚,还酿造了悲戚。
今年看过的所有恐怖电影似乎都是“女性恐怖”。
单身女人、单亲母亲;或是女人的忌妒心、猜忌心都成了恐怖题材最青睐的主题。
唯独《阿娘》这部,一命两尸,女性遭受轮暴后的无助被如此精致的放大,影片创作者甚至动用了别出心裁的“盐”来作为埋尸的手段,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据说女性是恐怖电影的最多看客,那么女性会作何感想呢——小心眼的少年眼看着心爱女友遭受性侵犯、还帮手录影时流下了眼泪、嘴边颤抖着邪的冷笑——是痛恨男人没良心,还是哀叹女人红颜薄命?
我则是,心寒无比。
就因为他爱着她,而她又随便地与陌生的城里男孩接吻,就被嫉恨冲昏了脑袋,甚至觉得看到她流着泪、被那些男子压在身下是活该的,或许他以为,这样可以惩罚她的轻薄或无知。
年轻而脆弱的爱情真是可怕。
因为少男并不曾料想整个世界可以容纳的邪恶,只当是被抛弃、被欺骗就是天底下最剧烈的伤害。
所以这个少男得知少女怀孕后被草菅人命后,他将选择真正的复仇。
将当年的四名轮暴犯人一一处死,死前还特意发出恐怖电邮,点名这一系列死亡的源头。
但《阿娘》并非一部推理电影。
纵然有这痴情无情男的精心谋划,不露声色地杀人,也仍然是不折不扣的鬼片。
自从咒怨之强大被恐怖片一再宣扬之后,人们对于个中逻辑已经非常熟稔。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其传统的、古典的人伦道德:做坏事的人一定有报应。
于是,似乎有两个冤魂(母亲和婴孩)一起作怪,是阴谋、还是咒怨,就变得扑朔迷离,仿佛杀手也是被冤魂操纵了。
强暴。
这个主题恒久而隐讳。
似乎在近年来的女性恐怖电影中,直指强暴后遗症的作品还很罕见。
而在这个故事里,不仅是冤死少女以咒怨的形式放大这一主题,还设置了一名神经质的女警来以辅助。
这位女主人公当警察的初衷就是想要复仇,找到当年强暴自己的男人。
平日里心思缜密、待人宽宏的女警因此会突然爆发暴力倾向,神经质地掰开嫌疑犯的手腕——原来她印象中侵犯自己的男人手腕上有道鲜明的疤痕。
就是这样,她无法令自己被救赎。
这个离奇的案件搅和得她夜夜恶梦,在发现真相时热泪流淌,因她在“受害者”层面和死者冤魂惺惺相惜。
带着恶梦的她,看着另一个她从盐堆里浮现出来,流着泪,举着枪,亲眼看着被悔恨、咒怨和未竟之爱缠身的男子自尽而亡。
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一生都能幸免、永远不是受害者。
很多伤害只是瞬间发生的罪孽。
但人只能自救。
法律是苍白而固执的,警察也会是受害者。
心灵的伤,显然只能自己去解救。
去聆听同样受苦的人,去感悟她人更深更痛的经历,或许会对我们的无助有所帮助,尽管这也是残酷的。
接连发生两起男子离奇命案,女警A(我记忆力不好)对此抱有疑问,并且发现了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联。
并且以此调查出一起九年前的命案以及一个失踪的少女。
最后人是一个接一个的死,凡是和九年前那起事件有关的色魔死的死,疯的疯,一起老套的冤鬼复仇故事。
再这里我要发发牢骚,近几年的韩国鬼片我没少看,但基本是情节重复又重复,基本可以用一个八股公式来定义所有的剧情内容了。
不过话说回来基本亚洲鬼片的题材也不外乎如此,情节已经是其次了,反而是叙述技巧的运用成为创新的主要要素。
但韩国人似乎后知后觉,在日本鬼片已经开始尝试新的题材时,还在不停的翻老帐。
而所谓的气氛渲染的优势已经被后来居上的泰国人盖过。
韩国人剩下的,大概只有优雅了吧~狭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个人的素养以及程度,我对此片标题所用的文化指的是广义上的。
即包括知识,信仰,法律,习俗,宗教等的内在复合整体。
而韩国鬼片最为缺少的就是内在宗教,习俗,等传统知识的内在底蕴。
说得通俗一点,所谓鬼故事不是一天讲成的,即使是都市传说也需要有流传的时间来为其补充结构框架。
(似乎韩国鬼片最长使用的故事线索就是都市传说)。
所以,怨灵也好,鬼怪也好,都是有一个“老”故事,是观众熟悉感到情节的来支持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要素是绝对需要的。
但韩国是一个亚洲东方国家,所采用的恐怖形式是含蓄的,没有这样一个底蕴的支持实在是站不住脚。
但为什么我要说《阿娘》是一部没有文化的文化鬼片。
首先《阿娘》这个片名,就是来自一个古代的传说,看似文化的气味已经透露出来了。
古代一个侍女为了提自己伸冤,于是托梦给一个当时的官吏,说自己被谁谁奸污了,第二天我化作一只蝴蝶,飞到他的肩膀上,他就是犯人。
于是青天大老爷为小女子伸冤。
最后找到侍女的尸体,发现竟然没有腐烂,但一拔出侍女胸口的刀,就化作了一堆白骨。
好,这样一个女鬼伸冤的故事和影片的主题是很贴切的。
但是,首先这个故事的解说一直到影片结束才出现,并没有贯穿在影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其次这个传说无论情节结构都太过于老套。
随便翻翻中国的古典文学都一把一把的。
所以说这个传说的存在,更本是可有可无。
其实《阿娘》这部影片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它出色的地方就是在,情节的张力很强,内容充实,一环紧扣一环,这和以前的一些情节空洞无物,拖拖拉拉只知道不温不和的去渲染气氛的电影比较(比如前几天看的《公寓》),实在是太大的进步与特色了。
并且结局也有些出乎意料,几乎可以看成超自然推理片。
这也是我给它80分的理由。
真没有看出来这部片子跟这个名字有什么联系?
看这部片子只有一个原因,李东旭,但是他在里面的造型是在是很难看。
关于一个强奸的故事,关乎一个警察没有好好破案的缘由。
有一句四个太少,五个又多了。
恩,不过忘记了那个既多又少的人是谁,是喜欢那个女孩的爱摄影的男孩,但是我忘记了是不是李东旭演得那个人,好像不是。
希望有人解答一下。
唯美
6.5/10比较俗气的女性复仇恐怖电影
绝对感人
贞子的套路可以拍一万年
女鬼被杀的理由实在太牵强,而且中间其实恐怖镜头的出现都感觉没有意外的感觉,觉得这里应该出现了它就出现了,没有想象的恐怖~而且居然是致幻剂弄得,感觉没意思...但最后的结局又暗示是个轮回,这一点感觉又和前面的剧情有些衔接不上,总体感觉一般~但个人很喜欢里面年轻的小男生~哈哈~
还不错咯
真可谓是鬼片的伤城
230905 13.58 14.18 14.14-39 25分钟左右看完,真的很烂啊。故事没讲好。暗恋的没出手。男友交配的时候被做掉,再被轮奸的剧情, 和几百年前的阿娘改编 没啥关系啊。看到演唱 想起了宋康昊的蓝盐。
最后非常非常感人滴
好久没看日韩恐怖片了,居然不怕了。。。还是因为不恐怖?
又是一部看过但忘记剧情的电影,好像当时觉得挺好看的
老套
不错的韩恐,所以说,男人,千万不要辜负女人
跟她一起看的
逼着自己看到1/3,我确实没法了。。。
有必要再看一遍。
因果自由报应。有几处吓了一跳
看的一直犯困还看不懂
为了宋允儿看的~
为李东旭看的!鬼片就要有因果报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