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孙昭,字祥琼。
十二国中芳国“宫中的宝玉”。
若非其父峰王失道,重典治国以致民不聊生起而造反,她可以永远拥有13岁的甜美容颜,可以永远没有忧愁唱着洋娃娃的歌,可以永远在父母的怀抱中富贵娇宠,可以什么都不承担锦衣玉食的生活下去。
婉转动听的思芳歌也只有她玉珠落盘的圆润歌喉才能演绎得如此余音绕梁。
喜欢十二国记,已不是一次两次重复述说。
因为故事的奇幻,人性的把捏实在细腻真实,有内心的挣扎,困境中的彷徨不安,人性的善与恶,丑与美,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自然不做作。
逐渐坚强的阳子,善良可爱的乐俊,欢喜冤家尚隆和六太,还有很多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在那个天道主宰的世界里努力生活着。
祥琼不外如是,历经磨难,洗净铅华,我们看见的不再是那个高墙内浅酌低唱思芳曲的娇贵公主,取而代之是心系人民能担当重责的庆国女宫。
感谢上天,让祥琼遇到了乐俊这个善良温柔而又智慧的半兽。
感谢乐俊,让我们的心里到现在还能有长长的温暖和久久的感动。
听一曲思芳歌。
每一次歌声响起,皇宫内歌唱时的无忧无虑,雪地里被欺侮后的无奈苍凉,出逃恭国时的解脱欢愉,安定庆国后的优美柔和,都是祥琼的改变,是人性向着善和强大的改变。
欢喜满满。
言不足表。
2008年09月10日于沪
《十二国记》古早的动漫和小说,最近看了一遍,觉得小野不由美真的很关注女主们的成长,不是恋爱脑,是从迷茫到自我认知再到实现价值。
女主是在日本父权制社会下很普通的女性,不要有自己的意识,随大流,温柔,不给他人添麻烦的那种普通女性。
爸爸妈妈对她的要求也不过如此,不听也不认可她的意见,她宛如一个吉祥物,在学校也是看他人的眼光活着而已。
后续进去到另一个世界,她也经历了许多的挣扎,有过被人骗,被好友背叛,自我身份认同的漫长又痛苦的过程,非常真实,不同于金手指或者爽文,是有实实在在的吃一堑长一智的类型,也有过手上彷徨多疑,有了恶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决定根据自己内心去做对的事,不盲目傻白甜,有心眼有谋略有努力。
女二也是有野心有想法的,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毒女二,并不以抢夺男人的资源为目的,而是自己野心的实现,女性之间也有很好的互动,有好有坏,有血有肉,再看看这是多少年前的小说,真的很厉害!
我们为啥不能多一些这种类型的小说动漫影视!
拒绝表面大女主实则小娇妻的诈骗型作品!
传奇的色彩,自是奇幻瑰丽,然而,最亮丽的那一抹色彩,必是那孤傲的金色身影。
因为那些传奇,喜欢上麒麟,从最初的乐俊到后来的尚隆,六太,从心底兹生出的欢喜,现已亭亭如盖矣。
嬉笑怒骂,弹指间,却已翻手为云,覆手成雨。
明明是两个人,却又感觉是一个人,半身,果真是完美的诠释。
云海的潮汐起了又落,那抹慵懒的笑意与金色的身影却永远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也许玄瑛宫前五百年后五百年,随着折山变了无数个主从,你们,永远都是我心中最深深的深深的眷恋。
浮光掠影间,已是千年。
千年,雁国也许有无数个延王,但是那个高大的身影却是心尖唯一的朱砂;千年,雁国或许有无数个延麒,但是那个独特的金色已是床前明月光。
雁乃国中璧,云海之上的那对人中之玉,无疑是传奇中的玙璠,闪烁着别样的华彩。
《十二国记》原是小野不由美的原创小说,从1992开始动笔,至今尚未完工。
不怪作者偷懒,实在是她的计划太庞大了,十二个国家的故事,一一讲来,其纷繁复杂线索丛生,简直可以写上一辈子。
45集动漫《十二国记》改编自小说的前三章,由Pierrot公司、NHK联合制作,2002年到2003年播出,至今仍是动漫迷的心头至爱。
剧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描绘了一个现实和神话交织的世界。
12个国家,12个麒麟,每个国家的国王由麒麟根据天意选择。
那个世界古朴温雅,有世外桃源的气息和君权神授的稳定格局。
当初看这部动画也是朋友推荐,刚开始几集没有觉得什么,有些懦弱的女主角好像不像是我们熟悉的那种动画片中的“英雄”女主角。
但,一集一集看下来,却变得无法放下,以至看完动画,还觉意犹未尽,又从网上找来《十二国记》的其他故事来读,谁让这是一部那么庞大的故事,到现在都没有写完,我也只能继续企盼着了……《十二国记》之所以那么的吸引我,大概是觉得一边在看动画,一边在跟着女主角阳子一起成长,虽然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
这些都是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要必经的一种经历吧!
每个人都有懦弱、自私、逃避的时刻。
一个人之所以幸福,并不是他得天独厚,只是那个人一心想变得幸福,并且为变得幸福在一直努力着。
以前总是逃避太多,也总是有人为我们提供庇护,但,长大了,该要去自己面对生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和成功了!
成长虽然痛苦,但我仍会勇敢面对的!
1、否定否定是肯定-人的自我认同人需要的是最大的生存动力是什么?
假如是要保持人的这一种尊严,要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那么我认为就是认同感——被别人认同,同时更要被自己所认同。
认同什么?
认同自己的价值——作为人的价值,作为一个和他人平等的人的价值。
人,往往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要是能得到自身的认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人要正确认识自己,要能正视自己,需要太大的勇气。
人不是不能评价自己,而是在于怎么样的正确评价自己,得出一个合适的结论。
也就是要——人,要有自知之明。
这样的自知之明,并不一定是要刻意贬低自己,而是均衡,既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
自大能掩埋自己,自卑也能掩埋自己。
镐王因为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作为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好君王,因为自己的邻国可能要超越自己,因为自认为是无能的,所以不能接受一个好的榜样在自己身边的邻国出现。
想来,阳子还根本没有成为庆国的国君,她还根本没有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不是会成为明君,但是镐王则已经将她作为明君来看待了。
所以,关键并不是在于阳子的实际表现如何,而是在于镐王自己看不到自己,妄想出了一个可怕的“敌人”。
要说他没有自知之明,那是假的,他有自知之明,但是这样的自知之明的参照系他以为是搬到任何位置都能成立的,这就错了。
人的自知之明确实是要在和他人的对比上才能有效的,但是这样的对比是个体对个体的,是单对单的。
是个案分析,而不能类比。
显然,镐王是从一个个案中得出了一个类比的结果而不能自拔出来。
因为自己比不上胎果的尚隆,就是胎果这一类人超越了自己,所以自己也就不能超越同样是胎果的阳子。
他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能有作为明君的潜质,否定自己能超越他人。
但是他否定自己的参照是同那个最强的人比较,而不是和每一个君王比较,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
直到最后,他都没有能在此否定而肯定自己。
他始终没有认同自己。
和镐王类似,阳子也是否定自己的,只是她后来能在此否定掉那个否定自己的自己,而肯定自我的存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她都在掩饰自己的真我,而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受人欢迎的人。
因为她想得到他人的认同,她认为只要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她就一定能幸福。
但是一味的祈求他人的认同,只能是强化自身的内心的挣扎。
讨好他人其实是没有错的,这是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之一,可以说是生存的一种生物的策略和本能。
但是人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是自己的内心。
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着的,是为了取悦自己,为了自身而活着的。
自身有欲望不可怕,自身有自身的与众不同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这些,是看到了而不能正视这些,把它们统统压制起来。
一个期待他人认同的人,最大的恐惧就是不被认同,就是被认同的人背叛。
所以,水禺刀一次次将这样的图景显现在她眼前,打击她已经脆弱的心。
而她那个“好心”大妈背叛的事情,更强化了对她的打击。
所以,从那以后,因为得不到来自于他人的认同,她转向与认同自己,用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来消除没有认同感的痛楚。
所以她敢于持剑冲向妖魔,用妖魔的血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现实自己的价值。
当阳子这样强化自我认同后,她本能的开始对他人保持戒心,这也是人正常的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生理反应。
但是正如同,人不仅需要他人的认同,也需要自我的认同一样;人也需要认同他人。
认同他人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阳子,从只强调别人的认同,走向了另外的极端——极度地不认同他人。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乐俊——一个能让她找到对他人的认同感的人。
当阳子否定那个只会对别人讨好的自己,她找到了自我认同;当她否定了那个不会认同别人的自己,她找到了彼此认同。
这两者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一个有存在感的,有价值的个体了。
阳子的同学优香和镐王、阳子都不一样,她是有强烈的自我认同,而迷失了自己。
她强烈认为这里才是能容纳下她的世界,因为在原来的世界里,没有人认同她,她始终受到排挤。
而阳子的懦弱,又反过来强化了这种自我暗示。
谁说阳子是这个世界的,应该是搞错了,应该我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她用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
但是她没有看到,她的这样的自我认同到底还是建筑在别人的认同上的。
她就需要镐王对自己的认同。
因为这种认同是同自我认同想契合的。
而且,她的所做所为——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属于这个世界她攻击阳子,这些都是为了取得来至于这个世界的认同感。
她骨子里还是强烈期待他人的认同的。
她需要他人的认同是因为她需要安全感。
说到底,在社会上生存的个体,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了。
当得知了自己不过是镐王手里的棋子,不过是一个玩偶,她才发现自己原来错了。
认同自己的基础不是否定他人,而是接纳他人,是在人际的互动中得到彼此的认同,然后通过这样的认同感来取得自我的认同。
当她否定了原来的自己的时候,她也就得到一个完整的真的自我。
一个月前开始看十二国记,第一篇章[月之影 影之海]观感不错,但要说多么吸引人,倒也没有。
之后的泰麒篇有些脱离主线,看了一集后就去追别的了。
天知道我有多庆幸昨天因为无聊又接着往下看。
从我团到十二国,我终于承认有些神作需要熬过觉得无聊的部分。
因为缺乏耐心,也许我在不自知中错过了太多优秀作品。
我很喜欢作者试图传递的价值观,虽然早已过了塑造三观的年纪,但这部番中对“坚强”“善良”“原谅”“幸福”等等词汇的定义与解读,以及故事里包涵的女性成长与自我的觉醒,都是我或多或少曾经思索过、并深深认同的。
我流泪,为阳子斩心猿:“就算被人背叛,也是背叛别人的人变得卑鄙!
”“别人不对我亲切,我就不能对别人亲切吗?!
”; 我思索,为那句“因为觉得自己可怜而哭泣,是小孩子的哭法”; 我震撼,为阳子初敕废伏礼,“我希望庆的国民能成为这样的自由不羁之国民,成为统治自己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之君王!
”看多了爽文玛丽苏,我厌恶不劳而获的金手指。
但阳子的天命为王,与其说是天赐的能力,不如说是甩不掉的责任。
被选择为王,并不是童话的结局,而是战斗的开始。
天命之人也非绝对正确,有的是饱受期盼的王,因无能、怯懦、残酷、愚蠢而失道。
而一开始被心猿耍的团团转的阳子,在经历背叛、歧视、暴力、政斗、死亡后,说着“心不需要鞘”,选择了直面无能、克服怯懦、拒绝残酷、改正愚蠢。
在无数次自我拷问中锤炼出勇敢的心。
很多人讨厌前期懦弱的阳子,但这段从懦弱到坚强的成长历程,正是十二国记的优秀之处。
它是如此细腻而真实,不断地暴露主角的缺点,不断地诘问、探索、尝试失败,即使让部分观众感到厌烦,也要认真遵循人物的内心情感与逻辑,这样去刻画一个平凡又了不起的少女的成王之路。
在评论里看到大家感叹在人生观塑造期遇见十二国记。
我虽没有这种经历 ,但想来世间道理总是相通,在如今这个年纪遇到与自己价值观深深契合的作品,也是一种享受啊。
阳子镇楼(*¯︶¯*)好作品就是在看完后会有一种强烈的空虚感这说明在看的时候真的沉了下去,仿佛和角色一起走了一段人生,获得了感悟。
目前已四刷,十二国记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上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还是在交响情人梦(不过两个在深度上无法比较,并非安利)。
和十二国记的旅程交结与在高中时看的补番目录,当时十二国记跻身前20,然后画风看上去那么古旧,一定是有什么特别棒的方面,于是就去看了。
一开始真觉得,这什么玩意儿,就这?
女主一开始扭扭捏捏的真的让我很捉急。
然后遇到乐俊之后渐入佳境,然后就完全上头了。
然后在刷完45集之后立刻刷了第二遍(就是那么好看为什么十二国记优秀,它优秀在哪里,我觉得答案其实很简单,它真的在很用心的讲一个故事,很用心的在刻画一个虚构的世界,使他变得无比真实。
这我在看《猎人》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一个优秀的世界观刻画可以让读者脑中对于故事里世界的概念变的无比大。
有弹幕刷,感觉十二国记里的故事精彩的怎么讲都讲不完,每个世界的角落仿佛都发生什么离奇又合理的事情和历史。
而十二国记能做到这点绝对是得意于它优秀的世界细节刻画,里木和野木,麒麟,王和天,失道之病,海客山客,当然,这些崭新的概念并不只是作为摆设而是成为了故事发展的核心并解释了剧中人物价值观的构成。
这就是一部优秀的奇幻动画,而放眼望去现在的奇幻类型动画,全部都只学到了皮毛,就以《奇蛋物语》来说,它学到了element(奇幻元素),但缺乏了purpose(元素的存在理由),所以从结果上失败了。
十二国记是一个绝佳的蓝图,什么为优秀的架空世界感底下的作品,怎么去刻画好它,这就是答案。
.十二国记还有很优秀的一点便是叙事节奏。
它没有心急想吃热豆腐,而是一点一点花时间去刻画每一个人物的心理。
它不是传统一线到底起承转合的讲故事,而是一个一个故事去讲,先是阳子突破自己心魔然后即位,再是泰麟故事,再是阳子和其他两个女性人物的三线叙述最后集结于推翻贪官。
这种娓娓道来展开世界感的说故事仿佛是在太容易让人沉浸下去了。
更不要说三线中人物心态价值观的起承转合和最后大决战一次过将故事张力全部抒发掉带来的舒爽感。
小野主上真的是说故事的高手。
.但是,说到十二国记最能让我沉迷于其中的原因,其实还在于它想要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内核。
故事中我感悟最深的便是阳子在挣扎于对于乐俊的猜忌,怕他有害于自己的部分,小野主上却通过阳子之口写出,我现在选择真诚的对待别人和别人之后如何对待我没有关系。
我想要真诚的对待人只是因为我想到那么做而已。
小时候大人说要真诚对人,却没人解释为什么要那么做,这貌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让我们在与他人猜忌,怀疑和恐惧他人背叛中所遗忘,随着阳子斩断心魔回到乐俊身边,这段话仿佛乌云中照下来的那束阳光提醒了我们。
还有一段让我影响深刻的是祥琼在偷完珠宝后落荒而逃然后遇到乐俊的一段。
祥琼道,她妒忌景王那么幸运可以轻松获得一切,地位名利美貌。
然后乐俊说到,所有的获得都伴随着责任,如果有不靠努力获得的东西,那一定是哪里搞错了,不要去纠结于搞错了的事情。
我们现实生活也仿佛是如此,有些人感觉就是很幸运投胎投的好,好像什么都没做就进了名牌大学获得了事业朋友,然而我们可能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
诚然,这个世界不完美,绝对有人以轻松的方式获得了很多东西,所以呢?
乐俊告诉了我们一个豁然的方式— 那一定是那里搞错了,不要去纠结于搞错了的东西,属于规格外不合乎世界常理的事情。
这种事情管他也没有用,就是天搞错了。
如此豁达!
除了这些我自己个人方面感觉到醍醐灌顶的段落外,十二国记也不乏映射现在的世界然后引起读者反思的桥段,就例如里木和女人不用生育的概念和麒麟、王、天的政治寓言。
而这些桥段都不只是作为一个摆设,而是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 因为天选择的王,所以王的legitimacy(权威、为什么由ta来统治所有人)来自于天,民众承认天,所以必然承认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剧中的升弘和斡由都在挑战天的合理性和权威而斡由更是不乏民众支持(后者最后倒台于自己骨子里的溃烂,个人倒是觉得如果斡由是和延王一样优秀的人的话这方面的的政治搏斗会更有趣和深刻),看到这样的发展也不难连线到真实世界中所有的政权无论是民主还是专政它的legitimacy都不免要经过不断的挑战,并一步步完善它的权威,亦或者倒台。
政治扯着扯着远了。
我想表达的是,十二国记是一个很有思想内核和深度的动画,而这些隐藏在精彩绝伦的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和剧情发展中,难怪让人忍不住不断多刷。
.每次刷完十二国记都有些难过,无法继续逗留于十二国记的故事中。
但是回头想想,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故事,想想自己从故事中吸收思考量然后去讲好自己的故事吧!
.2021年2月14日打卡(或许是四刷,也有可能五刷,自己看太多遍也忘了)
1.十二国的地图——中间八国的分布在位置上接近《河图》,其余四国则接近《洛书》,十二国的国土形状排列上类似佛教的品莲。
2.“五海”——按照五行排列,黑水在北,赤火在南,白金在西,青木在东,黄土居中。
3.十二国名——出自中国古地名,雁国——兖州,读音接近,《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今山东地区,气候与雁国冬天寒冷,春秋短暂相似;庆国——青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位置都处正东,都在兖州(雁国)东南部;柳国——幽州,《舜典》所记古州名,位置都处正北方;恭国——雍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都位处西北方;范国——司州,根据范国王名“汜”定,东汉州名,都位处西北方;巧国——交州,西汉为交趾,东汉出改为交州,今广州一带,读音接近,都位处东南方;奏国——荆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位处正南方;才国——豫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位处西南,北接司州(范国),南靠荆州(奏国);涟国——梁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都位处西南方;芳国——朔方,西汉郡名,今蒙古,都位处西北;舜国——徐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在青州(庆国)东南方;戴国——代州,即战国末代国,今雁门等地,读音接近。
4.十二国官名——出自《周礼》(又名《周官》),其中天官即吏部,地官即户部,春官即礼部,夏官即兵部,秋官即刑部,冬官即工部。
5.麒麟——《拾遗记》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其家院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春秋》里又提到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落泪,曰:“吾道穷矣”。
孔子又作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不久后去世。
所以麒麟在此指代的是儒家。
《十二国记》里君王得道,麒麟无忧,君王失道,麒麟病死,大抵儒家不兴,麒麟式微。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暗合。
6.里木——疑似遂木,《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
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而火能驱赶野兽,此与《十二国记》里,里木防妖怪类似。
而里木结果,此一说与古籍无考。
7.射祭——源出射礼,见《礼记》篇《大射礼》。
8.半兽——疑暗指乐户等贱籍百姓。
9.十二国的妖怪——几乎全部出自《山海经》,下表苍猿——无支祁,根据苍猿由水禹刀刀鞘所化,可考《山海经》,大禹治水时,“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班渠——猗即,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蛇山》中述: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猗即,见则国内有兵。
骠骑——古代中国将军名,状似穷奇,《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重朔——狒狒,《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脣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
”蛊雕——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
”马腹——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蔓渠山》中述: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钦原——出自《山海经·西山经·昆仑山》中述: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峨城——状似鹦鹉,《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雀胡——飞鼠,《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长右——出自《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朱猒——疑似朱厌,《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酸与——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毕方——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徽芒——疑似山辉,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狙如——出自《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状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合窳——出自《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
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左虫右庸]——出自《山海经·西山经》: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褐狙——出自《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
”妖魔“六太”——天犬,《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饕餮——狍鸮,《山海经·北山经次二》记载有山名钩吾: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山蛭——腹虫,《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宾满——出自《白泽图》:三军所载精名曰宾满,状如人头,无身,赤目。
见人则转。
以其名呼之即去。
从初中到现在读博了,十二国记重温过八遍了吧,确实每次看都有不同感触,像这样的作品,早就脱离了二次元的范畴,属于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了。
初中看的时候,还有漫画中夸大事实,人物角色浮夸的感觉,但以现在的阅历再看一遍,发现艺术源于生活,诚不欺我。
作品中,不知道是否有看官和我一样,觉得雁国和后来奏国平反战中的大反派起兵的心理很一致,也都同样奇怪。
他们都觉得王不如自己,后悔自己没有早一步升山,不愿臣服于这样的王之下。
一面自信自己有王之气量,甚至自信到要谋反称帝的地步,一面却不愿意升山去麒麟处接受考验。
从而显得这类反派行为奇怪而可笑,跨越黄海去升山,和违背天帝规定谋反,两件事的代价和难易度能放在一个天平上吗?
那这些反派们是真的张狂到傻吗?
不,他们都是能力极高的人,谋反前都才华横溢,在自己的国家享誉盛名,有坚贞的追随之众,甚至在起兵初期都能压制住王,但最后都由于天命以及浅薄的起兵理由,惨淡收场。
那是什么促使这些才华惊艳之辈做出如此糟糕的决定呢?
是害怕失败。
这个理由在初中的我看来是极其可笑的理由,还在想这反派如何看不透,未免心理过于幼稚。
而在时隔十几年后的今天的我看来,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成年人的答案是:不愿面对。
越是骄傲的人越不能接受失败,这是作品中的原话,现在居然在影射着自己。
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越重要的事情,越不能积极去应对。
我曾经因为害怕失败,直接拒绝了一次重要的面试机会,仅仅是因为,失败了会让自己难堪。
我找了重重理由,知道后来平静后,直面自己的本心,发现,我其实就是无法承受失败后的尴尬与失落。
“我不争,那么结果就永远未知,总比知道自己实力不如人,确实得不到的好”,这种成年人的体面考量,诸位是否有体会过呢?
不愿意失败,所以不去面对就好,去逃避就好,放弃了,我还是那个体面的我,那个不曾失败的我。
“失败是可耻的”,大家有过这种想法吗?
虽然不符合教义,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总之我是不能的,失败是痛苦的,让人委屈的,甚至一些决定性的失败,对我是有深刻打击的。
所以出于自我保护,我宁愿舍弃一搏,让事情风平浪静地过去。
但小野老师通过这个魔幻故事告诉我们,结果就是,你会后悔的。
是的,我们时候都会后悔,我现在任然会想,如果当时去面试了,面试通过了,我是不是会有一个和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会比现在更好吗?
当然,不是人人都会相小说里那么极端,直接谋反,走上了泄愤的道路。
但这种经历,由于自己的不为而产生的名为后悔的情绪,会时不时叩问你的内心。
那我们芸芸大众,又该如何做呢?
或许就要想故事里称帝的人们学习吧,我认为成为王的重要品质,是气量和心性。
能接受别人质疑的气量,能接受失败的勇气,敢赌感输的豪情,敢说敢做的担当。
直面困难的勇气,直面惨淡的担当,我觉得这才是人性光辉吧。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阳子,尚隆,泰麒那样的苦难,也终究无法达到那样的心灵高度。
那么首先总没一件小事,做到敢作敢当是否可以呢?
横溢的才华固然可贵,但灿烂的人性才有不灭的光辉。
读十二国记有感
你是好孩子吗?是无论怎样委屈自己都希望别人满意,就这样成长在孤独的赞美中吗?
剥除喧嚣的外表和空洞的言笑,我是因为软弱才选择了最简单的保护方式吧……只要处处都顺从别人的意愿行事,就会被所有人喜欢吧,而我,讨厌一个人。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信任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朋友。
就这样活下去好了。
可是不要忘记,如果一个人被所有人喜欢,那是因为他没有了自己。
因为,选择做好孩子,是得到夸奖最快捷的途径。
因为,选择按别人的想法而活,就可以在所有失败面前无辜的等待安慰。
因为,选择用微笑眼泪把自己伪装,就会懂得无奈和不幸原本是人们互相夸耀的资本。
直到乖巧的小孩子长成了单纯的我,把落寞当作快乐歆享。
直到有人告诉我不离御前,誓约忠诚,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交付在我手上。
直到在虚海的彼岸为决然的选择流下战士的血,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不再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才明白,单纯,只不过是长大了的乖。
前面故弄玄虚 女主像她妈AV女优 叫叫叫
實在提不起興趣- -
玛丽苏与中二病
主人公打怪升级最后成为牛b人士的情节我一向比较排斥
心之成长,励志感动。
。
看不懂!!!女猪太让人受不了!!真想揍她
不论是从正剧角度,还是腐的角度都正中啊。很多人质疑“这不就是个女版金手指吗”,可是这恰恰是反金手指啊——女主从头到尾都不想要这样的命运,所谓的金手指对她来说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最后她咬着牙去主动迎接自己的命运,也绝不是拾起金手指,她还是那个一无是处的人,只是多了点勇气罢了
是啊,在现实世界里一切顺利忍气吞声又安稳地过完一辈子就好了,怎么这么倒霉进了异世界呢?你很惨,但我代入的是女二,有没有人来可怜可怜我在这现实的世界里受尽生活的蹂躏啊?如果不是生活太难过,谁会想要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啊?
欣赏不来
无聊到几次想要放弃
这么高分的评价…我却看了两集就没法继续了…这种主角都是傻逼的设定太不适合我了…
并没有那么神……故事没头没尾没重点
不要被开头平淡的几集吓到了!坚持看下去!!这是一部很牛X的作品!!!
每個人都需要在生命的歷程裏認識自我、戰勝自我。有的人一輩子都無法遇見這個機會,於是難免在自憐之中碌碌無爲;有的人縱然遇見了,卻選擇了迴避。可幸的是,陽子屬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情況——她想逃避,但是身后就是深淵,沒有任何退路。這部動畫裏面,沒有一塌糊塗的愛情,沒有天才,沒有一帆風順,沒有亂七八糟的傾慕,沒有出發點牽強的幫助;有的,只是一個普通到不怎麽討人喜歡的少女,怎麽在一個陌生危險孤立無援的環境裏,燃起求生的意志,認識自我、戰勝自我的過程。認識這部動畫,源于音樂,梁邦彥將二胡和西洋樂器和諧結合,已趨完美
「人真的容易和他人競爭不幸呢 」前面鋪墊比較慢 後面止水篇很好看 陽子和每個人都在成長 樂俊鼠yasashi 清秀弟弟句句戳中我把我罵醒了 很想和他做朋友 為什麼要他死⋯⋯「炫耀自己比別人更不幸 有痛苦的事很偉大嗎 能夠忍受痛苦很偉大嗎 不是海客就沒有痛苦了嗎 說什麼一個人比另外一個人更痛苦根本就是假話 每個人其實都有同樣多的痛苦 覺得痛苦的話 就拼命想辦法逃脫出來啊 不逃走只因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不幸的感覺裡不是嗎 這樣的人為什麼要同情 人活著沒有不苦的」 「(…熱情過後 就剩下空虛)空想這種東西用不著力氣 把重要的事情擱在一邊 什麼也沒做 那當然空虛」山田章博角色原案好看 厭惡戰爭
好看。最愛六太,音樂好聽前面幾集雖然很重要,但看的人犯困,后邊的好看
小野不由美的经典之作,相比动画稍显仓促的剧情,更爱小说。
乐俊。六太。高里。景麒。尚隆。祥琼。夕晖。更夜。
实在受不了了,进度太慢了,一集中有半集都是人物在发呆、诧异、惊讶……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