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死亡十年

Decade of the Dead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死亡十年》剧照

《死亡十年》长篇影评

 1 ) 【watashi no koto suki desuka?】

我應該是夠資格評論張一白導演電影的好與坏。

耿樂和徐靜蕾的七年之癢《開往春天的地鐵》、胡軍和劉嘉玲的驚慄之作《好奇害死貓》和剛看完的由日本友人本木雅弘和趙薇出演的《夜。

上海》這三部電影都一一看過了。

看這部《夜。

上海》和上次看《明明》一樣一個人下班后跑到電影院去看的。

其中還出現一些小風波,還剩下五分鐘開場的時候,準備買票入場的我卻發現錢包只剩下港幣,結果我只能用我手上的港幣作抵押,完場后用人民幣換回。

國產電影只要不是太爛,一般我都掏錢上電影院去看的。

不僅僅是爲了支持國產電影來抵抗外國大片,還是衝著某些中國導演的出色和敬業而來的。

在張一白之前兩部電影都沒有令我失望的前提下,我還是相信《夜。

上海》還能帶給我驚喜。

張導演是一個善於拍攝都市片的導演,並且描寫都市中的愛情特別有一手。

《開往春天的地鐵》中的耿樂和徐靜蕾,愛情的積累到凋謝,僅僅用了所謂的七年,其實他們還是很愛對方,只是因爲都市上的物質要求令他們無法承受自己的超脫物質的精神壓力,中間出現愛情常有的窒息。

驚慄之作《好奇害死貓》中的胡軍和劉嘉玲,同樣地來自于物質社會的壓力,愛情受制于物質橫流。

宋佳的出現只是讓劇情來得更突出地反映愛情物質性的殘酷。

從保護愛情的角度來説,只有確確實實的真愛,才能逃推這種讓觀衆帶來驚慄效果的劇情。

《夜。

上海》裏面本木雅弘和趙薇從開始的偶遇到最後彼此相知卻還沒有走在一起,就像是説明愛情本來就是可遇不可以求的。

都市裏的愛情就像一株溫室裏的幼苗,需要我們用心去栽培。

在這部電影裏,我依稀看到都市男女的孤獨 - 本木雅弘語言不通迷失上海造成孤獨,即使身邊已經有一位女朋友,心裏卻依然孤獨;趙薇的工作開出租車本來就是一件孤獨的苦差事,雖然因爲喜歡修車的東東,每次都想撞上車來看看東東,但是唯一與她走得很近的人卻要結婚從此遠離本來就孤獨的她。

上海的夜是可以是糜爛得讓一些人賣醉,也可以是繁華得讓一些人覺得討厭。

不可置疑,張導演把上海的夜拍得非常迷人,加上downtempo得很的爵士樂,讓觀衆不知不覺地沉醉于其中,無法自拔。

在上海美麗的夜裏,有數不清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在發生,有數不清的失戀失眠的都市人闖進燈紅酒綠的酒吧,有多少寂寞孤獨的都市人在找他們的另一半。

最後,電影配樂非常棒,彌補了一些電影中缺少的浪漫情節。

讓人足以回味上海的夜有多迷人。

 2 ) 有一种感情叫上海。

那天无意在电视机里扫到了这个电影就停下来看。

我从小生长在这座城市里,一步步看着它的变迁和洗礼。

从几户人家挤着住在一起的亭子间,到里弄式的曲折,再到公房大家都成为了关门不相识的邻居。

我也认识林夕式的女孩子,直率又有些小心思,在看上去粗糙的外表之下有着不易察觉的敏感。

而正是因为时时刻刻都在经历这座城市,呼吸着这座城市,就显得更加在意。

曾经有人拿输入法开了玩笑,上海,是一座叫做伤害的城市。

那个下午我看着这部影片就有着强烈的感觉,在我也嬉闹跑跳走过的那些街道发生了多少青春的爱情故事,发生了多少的悲欢离合。

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偌大的城市里想着一切可能的发生又在面对时选择了逃避。

往往人就是这么矛盾。

在大雨突然降临的午夜,在潮湿暧昧的车体,在含混不清的酒吧,在梦醒时分的早晨,我们畏惧的也只是伤害,畏惧自己带给自己的伤害。

而我们在给所有事物贴上标签的时候,会否也给自己的感情贴上一类标签。

它会是什么名字呢?

我喜欢夜下的上海,仿佛所有事情都变得朦胧不可辨识。

你可以忘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业,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责任,甚至忘记了自己都无所谓。

把白日里的紧张和束缚感都驱除得一干二净,想起自己真正爱的人,即便面对面也说不出口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而感情甚至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就已经形成了你不易察觉的伤害。

夜,有着无限的可能。

有一种感情叫上海,伤害。

另:真的很适合作为上海的宣传片,我以为。

 3 ) 你爱我吗?我爱你。

之前一段时间莫名其妙就很喜欢赵薇。

在百度看简介的时候看到,2008年度浪漫桥段:《夜。

上海》赵薇本木雅宏用口红写满街我爱你,所以找来这个片子看。

跟爱的人遮遮掩掩,跟陌生人说心里话。

我们都有这个毛病。

一段感情,无论是双方的情投意合,还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总之都要面对才好。

就像一扇门,你可以选择进去或者出来,一直站在门框下总不是长久之举。

如果我们已经不再彼此心中。

那,你先说分手,好不好。

 4 ) 我爱你,你爱我吗?

我爱你 你爱我吗舍弃了问号.这样的话,只是表达,不需要回答.喜欢的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之前种种的小伎俩小心思瞬间变成嘲笑的凭证.还是会有不甘心.于是开了车到了婚纱店外面,里面的幸福的洁白刺到双眼灼痛,只能转身.于是在他家楼下打电话想要再见一面,说是祝福他,为纪念最后一个单身夜晚出来喝酒庆祝.最后还是放弃.因为窗口边那个男人的身影温暖,与我无关.于是冲进街边廉价的小店,买25元一管的口红,大红,朱红,紫红,一堆一堆,填满所有的口袋.于是和陌生的日本人学说:我爱你,你爱我吗一遍一遍,模仿完全陌生的语言腔调.于是拿了口红,用各色的红,在车窗,在宽阔的马路地面练习刚才的话,他用日文,我用中文.我们各怀心思却是默契无比.可惜,他不是他.没有一点关系.于是最后一次故技重施,猛烈的撞上电线杆后,打电话给他说,我撞车了,你可以来看看吗?他骑着车来了.熟练的修好破损的地方.我定定的看他,有风从破损的心脏穿过,那么疼痛,那样哀伤.他收起工具箱,跨上摩托.我冲口而出练习百遍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他楞了楞.我又重复.他眼神幽黯.我知道他懂了意义.他眼神清明,我知道我们唯一的结局.还是讨了最后的拥抱.我眼眶潮湿.我知道.以后,我们真的只能是,普通朋友了.再没有以后.我去了他的婚礼.那个陌生的日本人原来是顶级化妆师.那天,他把我变成了最好看的观礼客人.我是一个出租司机.他是修理工人.开飞机的一定是会爱上修飞机的.而开车的我错过修车的他.如果一开始就是好的,那么结局就是好的.反之亦然.PS:1 以上,看了《夜·上海》后的记录.老套的故事看到眼睛潮湿.2 心理活动纯属虚构.

 5 ) 《夜。上海》:为赋新词强说愁

观众十八岁是可以的,但导演十八岁,那就有点为赋新词的意味了。

我一直以为,好的电影是不分区域性的,但《夜。

上海》却令我这个北方人如坐针毡,近两个小时的故事,我感觉整整一个下午被蹉跎了,但影片中我却看不到上海这个极具文本化的城市,这似乎与地域无关,那么就是电影本身的问题了。

迷失,是许多电影人或者文艺工作者都乐于表现的主题,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而这种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建构方式就是在现代化的都市中,人与人的情感被蒙上了一层不负责任的暧昧关系,内心有痛苦,有忧伤,有彷徨还有许多其它的,总之,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这个城市,更不了解这个城市中传递出来的变化与不变。

爱情往往也是迷失中最容易被作者们拿出来显摆的一种情感,仿佛都市中的爱情都是快餐的,都是迷茫的。

如果影片以城市为场景,以爱情为主线,再佐以一些迷离的灯光与符号,那么这种所谓的迷失电影便已经成功大部分了。

由此看来,城市迷失的电影并不是很难控制的,尤其对于一个MV出身的导演而言,但很可惜,这种水平只能是迷失的初级阶段,因为,城市依旧是城市,灯光依旧是灯光,人依旧是人,三者的关系只局限于画面,没有任何地相融,没有任何地思索,只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留个构图的念相,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作为迷失影片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称谓,那就是所谓的浪漫,的确,由于流动的光影,由于快餐式的不合协,由于陌路人的邂逅,于是,浪漫便可以解释这一切了,幻想来自于一种形式,这是十八岁少年对影像的痴迷,同时也是由于影像替代了深度思考的结果。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此片在宣传时的定位了,用“浪漫”这种充满幻想的词来掩盖此片中的学生意气,来掩盖那种对迷失的浅显理解。

所以,此片注定是一个学生幻想之作,注定是没有刻骨铭心的情节的强愁之作。

故事其实简单地要命,一个失去自我的高级化妆师在上海邂逅了正处于失恋当中的平民女司机,看着女司机的生活,他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这种故事最强调的是每一个桥段细节的精细以及每一个人物性格的特殊之处,这两点做好了,再加上一些故事中的城市印迹才能真正成为一部较好的都市迷失电影。

但很可惜,三者都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精彩桥段本人几乎无法记述,所有的细节都好似小女生的意想天开,看着自己暗恋的人与他人试着婚纱,在大街上写满了“爱你”的字样,或者用外语来个真情独白,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见于一些学生作业之中,而且是高中生的水平,让我们只能觉得做作甚至是矫情,没有一处令人心有戚戚的感觉。

赵薇的表演还是和小燕子一样,热情有余,真情不足。

虽然表现出一个平民阶层的情感,但事实上是颇具漫画式的,与影片中人物的内心却是不相融的,偶尔显露出的真情也无法表述人物的真实内在,过于形式化了,显然就是剧本中的人物,而不是电影中的人物,两者的区别就是演员问题了。

而扮演水岛的本木雅弘同样也是形式大于内容,他虽然以迷路而表现了自我的迷失,但那种回归或寻求答案的心情却荡然无存,甚至是抛开一切的放纵也没有,规规矩矩地只有迷路,而没有迷失,挺可悲的一件事。

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只是搭档,没有交流,至于其它的人物,几乎是导演故意摆出来的副线,真是可有可无的,浪费时间而已。

《夜。

上海》这个片名中用了句号,时间与空间的隔断感应该很强烈的,影片也的确如此,夜是观众看得见的,但上海却看不见。

看得见的夜是因为这夜晚太长,长得令观众昏昏欲睡,而且光影的效果无法与人物内心发生任何联系,过于突兀。

上海不仅仅是小吃馄饨,也不仅仅是外滩,这些符号都只存在于演员的嘴上,而与两位主人公缺少交流,于是,上海那种都市感与平民感的交措无法对主人公的行为产生任何辅助作用。

上海被完全忽略了。

这是一部想当然的影片,从人物,故事情节到周边环境都是很随意的,所以说其象一部学生作业应该是较有中肯的评价,当然,节奏上虽然缓慢,但全片较为流畅,这恐怕是导演超越十八岁的功力所在,在此也不必夸奖了。

韩兮2007-6-12于通州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载!

 6 ) 《夜。上海》:最长的一夜,最烂的一次

在电影进入都市题材时,中国内地导演的无能与空白是显而易见,集体无力长幼不分。

也因此,有的人死了我们都要爱,面对都市题材他准确而直接,既不媚外也不流俗,可惜,他月初走了。

而显然,《夜。

上海》顺利拥揽了两个大忌,不是说有日本人和异国情调就不行,恰恰相反,如不是有本木雅弘、竹中直人、西田尚美,基本上,选择观看《夜。

上海》的可能性为零。

可以回忆起本木雅弘和竹中直人在周防正行作品中的对手戏,西田尚美在SABU作品中形象的记忆犹新。

遗憾,《夜。

上海》更像他们假借旅游之名义来中国晃荡一圈的产物,他们不再是他们,好钢没用在了刀刃上。

例如走肢体语言夸张、舞台剧风格表演的竹中直人,一摸不着头脑的配角人物。

西田尚美和从《大逃杀》里出来的冢本高史暧昧上一夜,没人知道其味。

连同李灿森与小妖女乃至纯属鸡肋的酒吧男女,都是形神不在,开脱理由只有他们只是副线,那主线发展是不是就容易心生乐观呢?

久不露面的老帅哥本木雅弘和前年被嘘的上海影后赵薇,开始一段从头烂到尾的爱情追逐,比如开场离奇做作的隔窗一视,之后夸张无比的撞车结识,上帝巴别塔的神圣旨意,肉麻至极的庸俗结尾,我甚至第一次没了看完字幕的信心。

在去年和前年的多线叙事风潮中,张一白的表现再次证明多线叙事发展可以被用到更烂,而不是最烂。

就像1994年之后三段式允许被用到伪劣透顶,泛滥无穷。

没人知道其他一帮神经兮兮的人,到底在上海夜里散步避雨闷骚裸奔都是为啥,多余,根本就是多余。

不断产生一个念头:此类言语阻隔究竟带来什么,反而使这对男女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而不是更为负责地连串起过往,唤醒其他可能共鸣的心灵。

迷失上海就一定是每个人都有一段邂逅才可以满足?

事到如今,这些不重要了,《夜。

上海》被打为烂片之后,没有人会去在意此类庸人自扰的问题。

恐怕作为编剧或者导演也没想明白过,带着青春浪漫爱情的影片,似乎不需要如此多的逻辑类推以及深刻意义,那,就称之为肤浅吧。

莫名其妙的配角,搞笑发展的副线,生硬设置的细节,刻意模仿的情绪,它们都是《夜。

上海》的弊病。

一个愤青的一生影响不了中日关系,几十分钟的夜景也决定不了上海的城市气质。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流光溢彩确实叫他们沉溺于虚假构造的爱情甜蜜,并以电影就是制造梦境为由,夸大着最长一夜里上海所能产生的各种意外相逢。

张一白唯一的正确是在方向性上,在现代上海题材里选择出租车女司机邂逅日本失意型男并点燃火花,恐怕远比《南京大屠杀》中掺杂中日人民友谊万岁来得安全,而行之有效,可惜方向正确并不带来结果正确,很庆幸看到很多人发自本能的厌恶这个片子。

就像张一白自己的好意劝告,就像南方都市报的善意提醒,为《夜。

上海》赶着半折早场已是仁慈义尽,用不着任何哀婉痛惜,什么国产电影月埋没,好莱坞横行霸市。

事实是,《夜。

上海》还有其他几个片子都做得挺烂的,用行动支持过不代表一定要为它说好话,相反,差距明摆着,叫人汗颜。

 7 ) 夜上海 上海情

上海的夜景挺诱人的这不是什么对电影的评论每部电影都要有自己的主题去吸引人这个的主题 都市忙碌人 情感苦恼 我未有体验但故事的发生地 会对欣赏电影的人同样有诱惑两年前的电影 今天看到了想起16年前 高考报志愿 复旦大学 没有如愿16年间 去过5次上海再次 从电影上看到 夜上海 上海的夜淡淡愁 淡淡痛 淡淡涩 淡淡苦周日下午办公室里大麦茶香飘出来意犹未尽

 8 ) 夜已深 我未眠

一直想看的电影,因为名字吧。

刚才发现原来是好奇害死猫的导演。

电影演到某一段时,突然出现了黑屏,然后屏幕最下有两个字“鸣谢”,我们还以为这样没有结局的就结束了呢。

等了片刻,又继续。

之前一直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林夕和直树相遇,然后很合拍继而相爱的故事,后来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

又以为大概是个如何寻回渐行远去的恋人的故事,可是直树跟美帆说分开时我意识到自己又想错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教人热爱生活的电影。

男主角非常有趣,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冷清,内心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也有爱。

每次他拦林夕的车时都非常可爱啊。

穿着林家宝的粉色大T时也是。

相较之,赵薇就显得很沉闷了。

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日本演员都挺讨喜的。

那个拿着伞调戏小女警的大叔,总是迷恋的模仿李小龙;那个可爱的日本小女孩和她的普通话说得都不好的中国翻译;那个酒吧里耍着帅装着酷寻着邂逅的戴眼镜的男孩;美帆似乎因为工作而被磨灭了什么;而我最无感的是苦苦追求她的不正常男孩,他是唯一不怎么喜欢的人。

我还喜欢那个酒吧唱歌的女人,他们的英文对话发音很好听。

对白也很漂泊。

而这女人很有风情。

这样一个上海一夜的故事中穿插了几段短短的爱情或者暧昧故事。

时不时要怀疑一下,上海真的有那么小么,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到同一个地方。

这样的夜却正是我所喜爱的,无所顾虑的可以一直走一直走。

很少人,很少车,很多灯光,像一个舞台,像一场独角戏。

走着走着,喜欢了,就在路灯下转个圈圈,跳一段华尔兹,踩一段探戈。

曾经想过夜探紫禁城,寂静的夜,熟睡的城,就这么沿着街道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走,走累了就坐在路沿石上歇着,歇好了就继续这段旅程,如果有警察叔叔来问,我们就回答说我们正在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座城市,我们在城市的梦里梦游。

然后这个想法不曾实现过。

那个有可能陪伴你完成这样的旅程的人已经远在利物浦。

那个剧里的主角也早已不在了。

而张一白的电影,却在不经意间让我在上海的梦里来了一次美妙的梦游。

繁华夜景,安静的弄堂,无人打扰的街道。

都是上海惹人喜爱的小景致。

以前看电影时看故事,现在看电影好像是在看心情。

想很多。

东东有没有理解林夕的那句表白呢。

似乎不重要了。

一直觉得如果有个人没能跟你在一起,一定是因为你们本不该在一起,因为那个注定的人不是那个没能相守的人,因为还是有个人痴痴傻傻的等着你的爱,等着给你爱。

电影的结局是个留白。

只有那句已经出口的“你爱我吗”,没有回答。

也不该有。

每每如此,我就觉得这是导演为了有个续集而留下一个线索。

可这电影,结局就到此为止就很好。

他们是两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人,本就不该有太多的人生交集,朋友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

实在难以想象如果这两人之间真的有一段爱情故事,那该是多么凄凉婉转的结局。

就好像很精彩的那段,两个人操着不同的语言,抱怨着不同的事情。

电影结束,沉沉睡去,梦里是那个出现过两三次的桥段。

一个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那么深沉的爱,女主角却总是逃离。

梦醒时分,开始怅然。

P.S:多加了一分,给这些可爱的演员。

 9 ) 《夜。上海》中的傻逼句号

又是一部小弱派的电影。

“小”是小资,“弱”即弱智。

出于对赵薇的喜爱,忍了将近两小时,观影完毕。

然后对赵薇的印象又一落千丈。

导演和编剧的菜鸟水平就不在这里占用版面控诉了。

今天单说这电影名字,《夜。

上海》。

谁能告诉我《夜。

上海》和《夜上海》有什么区别?

显然是一个中间有句号,而另一个没有句号嘛。

可又有谁能告诉我,其中的句号是个什么意思?

别跟我说是表示什么狗屁了断。

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的中间点上一个句号,几乎是小资and伪小资or准小资的一种特殊标志。

我实在不明白这样有什么可美的?

这样好看吗?

有情调还是有格调?

一个句号足以让我怒不可遏。

句号在这两年人们的行文习惯中迅速发展,已然成了不少人的个人标签。

自打有了安妮宝贝这位句号派的祖师奶横空出世以来,句号一族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好像他们不在好好的一段话里多点几个句号就不足以表明他们的特殊身份。

类似于某种暗号,每每去逛别人的博客,总能发现几个喜欢在句子当间点句号的小朋友,然后底下簇拥着数也数不清的呼应者。

他们争相地点起句号来。。。。。。

于是我想,傻逼们永远都是心照不宣的。

点几个句号大家就都了然。

草威

 10 ) 浮·一白

我不怕被砸死。

要不是我看半截实在受不了跑到外面去透气,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堵在门口进不来,就为了看眼《夜·上海》。

要不是我来豆瓣,我还不知道这个片子居然有这么多三颗星星以上的评价。

情节很烂俗,直接套住《恋爱地图》中的桥段,没了新鲜,所有人物动作的出发点都那么不可信。

那些设置的笑料也显得牵强。

张一白也并没有拍出上海夜晚浮华洗练的感觉。

赵薇表演还不错,就是让故事毁了。

看到最后的大特写的来回剪接有些软色情的感觉。

整个电影就是一大MTV,内音乐煽的,故事煽的,我把拉锁拉到头儿,帽子戴上,仍然有鸡皮疙瘩从脚底蔓延到头顶然后交汇扩散。

这些就算了,你能忍受一个“著名”导演,对焦都是虚的吗?!

不近视的都被张导弄近视了。

《恋爱地图》中,张一白执导的一节还算中规中矩,到了《夜·上海》,简直是惨不忍睹,你不能想像这出自《开往春天的地铁》一个人之手。

张一白,回家自己浮自己一大白吧。

《死亡十年》短评

专治失眠

5分钟前
  • MissShanghai
  • 很差

本木雅弘!

9分钟前
  • 还行

很浪漫~~在最后的那一幕~赵薇真美~

14分钟前
  • ·謎語語語語
  • 推荐

一般,赵薇变丑了.

19分钟前
  • Mr Lefty
  • 还行

难得内地可以拍出这种小情调的东西~特别是赵薇和本木雅宏实在是我太喜欢的

21分钟前
  • 盲忙
  • 较差

搞笑的三个日本助理…林夕和水岛…还有那句你爱我吗?我爱你…有点小小的悲恸和感动

26分钟前
  • Miss Crush
  • 推荐

狗血~~

28分钟前
  • 🌝🌝
  • 较差

一个晚上发生的感情如此突飞猛进让人惊讶,更惊讶的是哪里可以买到一支如此神奇的口红,可以用来在大半条街上写满字……但是配角们让我觉得很有爱^^

30分钟前
  • ani
  • 还行

小情绪,小忧伤,小感觉。

33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还行

夜上海 ★★★☆幽默有足够,但不是很流畅.主旋律是很棒的,支线情节有的添加得并不恰倒好处,比如酒吧里的那一段.

37分钟前
  • Seamoon
  • 推荐

Frally-Breathe 音乐是最大的收获。

40分钟前
  • Eeva
  • 较差

比较不知所云。

42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还行

服了张一白,中年郭敬明

46分钟前
  • 起个响亮的名号
  • 还行

2008.5.22 Japan / China

49分钟前
  • Utopia
  • 较差

自从那以后,似乎就挺喜欢张一白的.还有就是,这个日本男人很迷人觉得.

53分钟前
  • Hóng
  • 推荐

好沉闷。。该完的时候不完。。不该完的时候突然就那么结束了

57分钟前
  • emma
  • 较差

本木雅弘

1小时前
  • 脱泥
  • 推荐

有点意思

1小时前
  • 老几
  • 力荐

so so

1小时前
  • 如果
  • 还行

一天,发生了那么多是事情,应该说,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吧,看着她为了东东开心的撞车,恍惚地觉得回到了多年之前,自己那单纯的心境……

1小时前
  • 塔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