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戏和正能量俨然成了中国电影的标配,好像不如此,就无法上映。
这一点在《了不起的夜晚》表现得如此明显,好像一个蛇尾接到了虎身上,原本威猛的气势立马焉了半截。
《中邪》是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采用纪录片的形式是为了以假乱真,取得更好的恐怖效果。
《了不起的夜晚》对“以假乱真”作了全面升级:不只是将喜剧元素融入恐怖,制造出惊悚喜剧效果;还在于将摄影机探入片场,打破第四堵墙;更在于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的拍摄模式,巧妙借用直播、录像、视频通话等形式,打破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制造虚-实影像。
从创意角度看,它是合格的;但可惜的是,结尾硬性加上的苦难兄弟情、如“摄影机不要停”般对电影的热爱和拍摄热情,满满的正能量溢出银幕,不仅削弱了前面剧情制造的惊悚喜剧效果,也让观众产生不舒服的观感。
电影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简单为了恐怖和喜剧效果编写剧情,还颇为全面地揭示出电影拍摄现场的运作生态,并以反讽的方式进行表现。
这表现在制片人至高无上的权力与任性:硬要把摩托车广告植入一部古装片中,说停拍就停拍、说完工就完工;导演在制片与演员间的夹缝生存,平衡各种力量;无名演员有如工具被剥削的命运,为成名铤而走险……同样,也探讨了当下红火的短视频行业的困境:没有流量便没有收入,为爱发电难以为继。
当每个人或每个团队为了自身利益发力,他们便咬合在一起,恐怖片片场于是成为最佳表现空间。
这个空间既是权力纵横的空间,也是实虚交互的空间,更是生死分野的空间。
演员的假戏,一旦录成影像,就成了观众的真象;演员一旦“死亡”,她就成为虚假的“鬼”。
导演为了让表演取得最佳效果,不惜让女演员的假死成真,蒙骗其他演员;短视频团队为了完成最后一单,也依样画葫芦制造一场假死。
如此,为拍电影制造的假恐怖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真恐怖。
随着“墙”接连被打破,喜剧的效果便从裂缝中流溢出来。
三星半。
用了大量的经典的伪纪录片感手持镜头,能看出来镜头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音乐音效很出彩,转场也做的挺自然。
恐怖的部分做得比喜剧部分好,几个主人公的人设基本立住了,几个反转还是能够猜到的,中间的剧情倒放回溯有点多余,显得太满了,这部分完全可以交给观众;大团圆结局可能不是剧情上最好的结局,但是我最希望的结局,作为一个学编导的,还是很能代入电影人的困境的,虽然觉得煽情有些故意但还是哭了,电影人的心酸可能就是明显、赤裸,被自己吞下,说出来就会有人觉得你在煽情,拍电影真的很累很辛苦还费钱可能还没有好的结果,这应该是每一个学电影的心知肚明的事实,但他们相信热爱可抵万难,真的可以吗?
这部电影是他们的答案,不是我的。
总之,电影能上映就好,希望真正热爱电影并为之付出心血的人都能赚钱而不是为爱发电,这样电影才能越来越好吧。
2023-6-24 晚上独自最敬业的还得是NPC啊,包括各种角色咱就不说别的,就整个电影的基调,场景BGM,服化道,至少前段真的不建议胆子太小的人看。
搞笑部分没在短视频刷到是真搞笑。
弹幕还是太少,有好几处都没有前方高能提示,给我吓得还继续看看看。
有一个弹幕说福西西皮肤太好了,不适合这个角色,我认真看了,皮肤确实太好了,对比旁边狗子就真的太好了,可能是年轻人蒋龙演挺好啊,特别是和孔那段害怕,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后来摩托车追人那段,真挺好伪装成牛鬼蛇神那段,不是伪装,是换上道具服装之后,安静的环境有一个屁声,笑的有点大声了。
伪装给特写那个镜头,我确实很怕,导演有些镜头给的确实很恐怖,非常的恐怖。
反转剧情确实让观众有更多层次的观感,或者是那种埋线填坑也很好看,但是我还好怕自己做噩梦。
如果电影卡在90分钟,真的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时长,我觉得结尾煽情的也是烘托电影氛围的需要,同时满足有梦想的人积极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内容,各有各的梦想啊。
也是必须升华吧!
是马凯所导演的一部惊悚喜剧,剧情属于层层递进,局中局中局,很新颖的一个题材,大家整体都让人挺惊喜的,在前面可以让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又突出了兄弟情,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自我感觉很贴合实际,为了工作,为了钱去努力一些普通人,每个小人物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为了坚持而坚持,为了梦想坚持,永远都在追梦的路上,正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会抑郁,心里一有问题,身上立马会起反应,爆很多痘。
睡的时间也短,每天都昏昏沉沉的,胡思乱想,有时候老想着世界末日,把我灭了算了,不想干了。
”说到这里,那种苦熬出新片上映的兴奋劲,一瞬间就从他的面容上消失了,取代的是回忆袭来时困惑的神情,低沉的脸颊。
你能想象吗?
马凯,这位在七年前被誉为国产惊悚片之光的《中邪》的导演,会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他这些年来的遭遇——死里逃生。
没招惹帮派,没落入深山,没身患重症,也没遗留战场,这个年代,还有死里逃生的事?
有的,就因为马凯效忠电影。
所以当他在影展上的余晖渐渐散去,获得大老板的赏识又紧接着全盘否定,再加上各种圈内人性阴暗操作在头顶的盘旋,他真的怕了。
好在不断有公司老板伸出援手,最重要的这次搀扶,来自麦特影业的陈砺志,终于让一位被念叨了七年,却始终绝缘于大银幕的导演,走入影院圣地。
草根,非科班,横漂,这是马凯翻篇的人设,现在他是“主流商业院线处女作”《了不起的夜晚》的导演,是一个让梁龙做出表演生涯最夸张表情,并认定范丞丞一定能拿影帝的片场舵手。
虽然《了不起的夜晚》在市场上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口碑也绝非一马平川,但这是马凯真正意义上见到了他的第一批广阔的观众。
他也不会忘记《中邪》的那班兄弟,接下来计划为他们打造一部低成本动作片,甚至是更远一点的魔幻动作大制作。
在马凯携主创天津路演的那天夜里,我骑着共享单车,来到他下榻的酒店,聊至深夜,聊到了世界末日后的第二天。
导演马凯01、表演至high第一导演:我想先问易小星这次监制的工作主要在哪方面?
马凯:他更多的是让我这个剧本更完整了,提了很多很好的想法,很多是人物弧光上,结尾人物成长上的,这块星哥帮了很大的忙。
第一导演:每个角色到最后都有一个自己的戏剧时刻,对吧?
马凯:是,比原来更饱满了。
第一导演:这片在尺度上会有什么问题吗?
马凯:其实还好,因为我们这个挺正能量的,毕竟是惊悚喜剧,而且还是兄弟情,没有什么问题。
第一导演:第一次跟职业演员合作的感觉呢?
你早年横漂的时候对手戏最大牌的演员是谁?
马凯:大牌的明星,我做群演时几乎该见的全见过,你要说演对手戏最大牌的,我想想……张译。
第一导演:什么戏啊?
马凯:《鸡毛飞上天》,他和殷桃演的,讲义乌小百货的。
那场戏讲是他来我的摊位上买袜子,我饰演的那个角色一看他那样子,就瞧不上他。
拍之前我还设计了很多细节,但拍的时候,导演就说,你就站那,一动不要动,和张译说台词。
第一导演:这一回一下要指挥十来个演员,我不知道你怎么去建立合作的?
马凯:有点慌,肯定是慌的。
因为没有这种经验,比方说,会担心龙哥舞台上的形象在底下会是什么样子。
但发现龙哥是个绅士,真的让我太惊讶了。
第一导演:他们肯定也会问,这导演谁啊,得调查一下你啊。
马凯:肯定的,至少都了解我拍过一个业内口碑不错的惊悚片,可能没看过,但也算是一个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不是那种瞎拍片的。
当然了,从我们一开始聊天的状态来看,肯定是对我有一些疑虑的,就担心我现场O不OK,后边应该是拍了一周左右,他们可能就完全相信我的状态了。
我可能现场讲戏讲得不太好,但他们都能get到我要的是什么东西。
就比如说,这一条,我可能讲了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但是只要他们没达标,这一条就肯定不会过,那就一直做到他们明白为止。
第一导演:我怎么感觉你的现场就是电影里的情节。
马凯:哈哈,是。
其实对于我来讲,我在挑选他们的时候,主要就是看他们身上的特质,然后看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表演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第一导演:那比方说蒋龙,看他的哪部作品来确定他的能量?
马凯:就看三板大斧子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的那些作品,对于我来说,看一个人的车技,这人一上去,拐个弯你就知道他会不会开,开得到底好不好,开了多少年,你心里就有个判断。
就像看他们表演,也不需要说非得对他有多了解,其实就看一场戏,你就会知道他这个人处理戏的时候那个想法是什么样子,这个其实是我这么多年比较擅长的东西。
我擅长的就是我能发现演员身上的优点,然后去引导他,放大他,把优点最大化。
第一导演:所以在现场绝对是以你为核心,只有你一个人能做最后的判断,对不对?
马凯:对,你可以尽情地玩,你有什么想法你就抛给我,你演你的就行了,最后看我怎么给你接住,我会顾及到一个整体的感受,你可以玩嗨,但观众在整体看的时候会觉得这不舒服,太尬了,这个一定要控制得非常好。
你嗨你的,我最终会把它在这里面变得很合理化。
其实更多的像喜剧,说实话,拍完《中邪》的时候我说我要搞喜剧,没有人会相信的。
对不对?
喜剧多难啊。
这片子其实到最后我已经一点感觉没有了,因为我看的次数太多了,深陷其中,直到路演的时候看到观众的反馈我才有了点感觉。
第一导演:有没有路演时发现一些意外的,就你自己觉得还行,但观众却反应强烈的戏?
马凯:有,你还记得梁龙、蒋龙和孔连顺有一场戏,蒋龙怼梁龙说,你又没见过鬼,你怎么知道被鬼追是什么样子?
梁龙按理说被怼了,得发飙,但他接下来给了一个那种反应,“你讲的还蛮有道理嘞”。
就是那场戏,在现场很受欢迎,反应非常大。
我当时拍的时候就和龙哥聊了一下,就说你不要正常地讲话,就是让它不一样,怪一点,带点讽刺性的。
那怎么让它怪?
就想,那你可以用方言,那就试了好几种方言,河南或者哪的,直到试到上海话,就觉得他这种人物感,人的脸和之前的这种人物设定就显得好玩。
我也不知道观众吃不吃,但是我那个时候判断它就是好玩的,他就必须得这样讲台词。
第一导演:龙哥自己会觉得有意思吗?
马凯:龙哥也不确定。
第一导演:但是他能执行,能投入。
马凯:对,他完全相信你,你让我做什么我全给你做。
比方说他在监视器前做表情,其实那个监视器上啥也没有,他就得演,一开始他会做得很小,我说龙哥,你夸张一点,然后他又给了一个反应,我说龙哥,你再夸张一点,我说你就夸张到不能再夸张了。
所以你看他那场戏的表情,已经是他当时的极限了。
我相信他心里肯定会有疑惑,我在干嘛?
我演的这是什么玩意?
为什么要这么夸张?
但是等我剪出来,那个节奏它就是合理的。
演员有的时候联想不到这种前后串起来的感觉,他就只能相信导演。
我们路演第一场就在沈阳,那是龙哥第一次看全片,他才“啊——”我能感觉到龙哥是很喜欢这个戏的。
说实话,这部戏,在七八个主要演员的情况下,全程还那么融洽,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对喜剧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做喜剧,现场气氛一定要舒服,你在一个很舒服的情况你才会嗨起来。
你不能急,如果有一个人很屌,那这个节奏就会乱,其他演员是会被影响到的。
第一导演:你觉得范丞丞怎么样?
马凯:让我很惊喜。
首先第一点,有些演员,他身上自己散发出来的特有的东西,你改变不了。
你能改变的是,你能让他输出多少。
第一导演:他那个胡子?
马凯:假的,是粘的那种头发渣,就是头发打碎以后一点一点粘上去,所以很像真的,这是化妆老师想的,希望他变成熟一点。
这次在服装造型上,让他往下拉,彻底丧失偶像形象。
他自己非常喜欢这个造型,他2000年的,拍这部戏的时候才22岁。
第二点,是他对表演的理解非常准,这是天生的,在这个年纪他就有这样的能力,围读剧本的时候,他就能提出来,这个时候豹子说话有点奇怪,不对,你会觉得他的看法是更准确的。
第一导演:这次跟职业演员合作是不是更舒适,不是说你之前的兄弟不好,是你一旦真的进入工业化,就得需要职业的演员,来提升效率。
马凯:对,这肯定是优势,他们毕竟已经有大量的演戏经验了。
但是这些演员的潜力,它也是有一个等级的。
你到底能做到多高,将来有没有希望拿个影帝,我觉得范丞丞将来肯定会拿影帝的。
第一导演:片场有推进不动的时候吗?
马凯:没有,唯一就是天气。
第一导演:不是大部分都搭景吗?
马凯:有室外戏,最后那场,范丞丞兄弟三人抱在一起哭,那场是真的下雨了,镜头里可能显得小,但其实雨下得非常大,衣服就湿得非常透了,内裤都湿了。
当时没时间了,第二天别人家的景就要来了,你今天就必须得拍,不拍就得等一周,那就连不了戏了。
而且那天温度还很低,我们都是里边穿的小羽绒服,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哥仨淋了四五个小时。
第二天甘昀宸反应最大,烧到39度5。
但反过来说,这个雨是能帮助到他们的,正好他们需要这个情绪,我就说,兄弟们干吧,来吧,直接干!
第一导演:你觉得这部戏最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马凯:就是兄弟情,这是作为一个主题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兄弟是很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
但我觉得这个主题做起来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惊悚和喜剧,这种戏剧技术上的东西。
你能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的喜、你的恐惧,大家会不会害怕的时候又在笑,你把这一点做好了以后,再给它一个主题,就好办了,我觉得这个事就算及格了。
要是只看主题的话,我为什么非要看你这片呢?
你这兄弟情怎么就比其他人兄弟情要贵了?
对不对。
02、动作之梦第一导演:《夜晚》之后,紧接着想做什么?
马凯:我有个计划,我想拍一部动作片,我觉得我可以拍动作戏的。
第一导演:哇,你是有熟悉的动作指导?
马凯:其实我觉得拍类型片,爱情、动作、恐怖这种的,是需要一种感觉。
就比如说我拍恐怖戏,我必须知道哪些拍出来是高级的,哪些拍出来是低级的,是low的,对吧?
第一导演:那low的是什么样?
马凯:就比如说你走着走着,突然跳出一张脸,“嗷”地吓你一下子,你也会被吓到。
但人家会觉得,你神经病啊,这是你没招了。
高级的是你用气氛,你在掌控着观众的恐惧感。
第一导演:那动作片呢?
马凯:其实一模一样,没什么区别。
你设计的这段动作是不是高级的?
是不是新鲜的?
还是很随大流的?
你要有这个审美。
第一导演:你动作片经验积累的多吗?
马凯:多,我是一个超级动作迷,几乎所有的动作片我都会看。
因为我以前上高中那会觉得,天下除了动作片其它片看不了,真的。
第一导演:但动作片现在很卷的,你得请很有经验的武指,或者像阿汤哥那样,自己有核心想法,然后强硬的团队来帮助实现。
马凯:我说实话,像阿汤哥那种就是有钱人玩的动作,我个人其实很喜欢《谍影重重》,就是那种酷,什么叫酷?
打个比方,《谍影重重》像近景魔术,《谍中谍》像大型舞台魔术,那个很华丽但离你很远。
你得知道怎么设计能变酷,像三池崇史的《热血高校》,那个也是很酷的动作片,它能让你燃,让你嗨。
那些演员他可能不太懂动作,他可能知道悲伤是什么样子,但不知道我打架酷是什么样子。
这时候就需要导演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酷。
第一导演:可是真的不需要很厉害的动作指导吗?
马凯:不。
其实就像拍恐怖片,我告诉摄影师镜头怎么动,就比如说,男主是一个力大无穷的人,那么他打斗起来的那种感觉是抡你一拳,打到你头,然后他的力量大到你头先着地,脚翘起来。
这是我理解的动作的爆发力,那么动作指导在给我设计的时候,就要往这个方向去设计。
动作还需要节奏、层次,比如说我要设计一场打戏,普通的动作导演可能……那你打就完了,打完,这场戏就结束了。
但是王家卫拍《一代宗师》时对他来说不行,我要五种不同质感的打斗风格。
你看从第一个八卦掌开始,这是第一种节奏。
到第二个,和老头打形意拳,他其实没有动作,咏春听桥,是在一种静态下完成的,这是第二种节奏。
第三种又是洪拳、大圣劈瓜一起上了,一直到最后一关,不打了,开始讲理论……动作导演会给你一些设计,但是好与不好你导演要帮助他,其实就像我调整一个演员似的,他在表演上是有潜力的,但你得把它激发出来。
第一导演:我还是要说,这个可是一个比《夜晚》更大的坑。
马凯: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自信,但是我就觉得我可以拍的。
我会前期筹备很充分,做小样,你不听我的,我就立马换。
我不会跑到现场再跟你掰扯这些,没必要。
第一导演:那你还得找能打的演员,打算找谁演呢?
马凯:就《中邪》那帮人,就是他们。
第一导演:!!!
马凯:我会让大家看到,我也可以做动作片的。
而且我未来的计划是做魔幻动作,因为我觉得我在魔幻这里是有想象力的,但我得先证明,我首先能拍动作戏,然后人家才相信。
第一导演:还要再来一个魔幻动作?
马凯:对,就有点像乌尔善导演,先拍个《刀见笑》,紧接着后面拍这种大型魔幻的东西。
03、行业幻觉第一导演:咱们感性一点聊,从2016年FIRST影展,到现在,咱们都认识七年了。
马凯:是,你知道从我踏入这行,从2010年开始做群演,一直到2016年FIRST影展,这段有点像奇幻之旅。
第一导演:你会不会有种感觉,FIRST余晖慢慢变淡后,怎么也没什么人理我了。
马凯:我有,肯定会害怕被观众遗忘,这是百分百的。
第一导演:但事实上,你在《夜晚》之前都还没有真的见到最广阔的观众。
马凯:对。
但我幸运的是,业内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一般做惊悚题材的电影公司老板,可能优先能想到的是我。
第一导演:最热是什么时候?
马凯:应该是从2016年到2018年底,因为2018年那时候《中邪》在最高的热度。
但从2019年开始,我那期间就一直没接戏了,其实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这种类型片,我也收到很多策划案,但都没有多喜欢,所以就一直没拍。
其实就是一直在等着《了不起的夜晚》,就一直想把这个片子做了。
第一导演:这个剧本比《中邪》早吧?
马凯:早,我印象中是2012年底就有了。
其实概念也是挺杂的,我当时看了几千部电影,感觉观众会对片场的东西感兴趣。
毕竟2012年那时候不像现在自媒体那么多,大家随时就可以看到片场的东西,那时候《夜晚》应该是一个比较吸引观众的题材,但我又纯粹地认为它不可能真的搬上大银幕,肯定不敢想的。
但我后来对这种惊悚喜剧有一个新的理解,就决定开始弄,结果经历了很多事情,对我确实打击得极其严重,真的是极其严重,可以称之为死里逃生。
第一导演:这么狠吗,这是有几轮打击?
马凯:对,其实我们之前拍了一个版本《了不起的夜晚》,就是我《中邪》的那帮兄弟演的,大家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我是希望我们还能一直走,而不是说“嘎嘣”一下断开了。
第一导演:拍完了,但没做后期?
马凯:没钱了。
第一导演:那这次拍摄花了很多钱吗?
马凯:算是挺多,但具体不知道,我没管钱,制片报了一个挺高的数字。
你想我是2015年拍完《中邪》,之后就再也没有拍过东西,当时就想快点投入下一个项目里边去。
反正就搁置了,从2018年拍完一直到2021年。
第一导演:主要问题出自哪里呢?
马凯:资方是挺不满意的,就是这个事,把我打击到不行了。
第一导演:是什么层面的不满意?
马凯:老板不喜欢,非常不喜欢。
其实我很感激那个老板,人家一开始连本子都没看,就给我投了钱。
说实话,我没有这种行业里交涉的经验,你想想,突然一个大资方来投你,从一个几万块钱成本,到一个相对体量大的创作,你那时候是相信他们的眼光,是觉得他们应该是对的、资深的。
可是他最后不认可你,觉得你拍的什么都不是,我就完全失去自己的判断了,就不行了,感觉自己废了,完全崩溃了,不会再坚信自己认可的东西,也不敢再把它给任何人看。
第一导演:你觉得自己这是被PUA了吗?
马凯:不是,他没有PUA我,只是就事论事,他不喜欢是他的个人口味。
就像《夜晚》上映后,网上也有骂的,也有不喜欢的,可能这个不喜欢的人就正好当了我的老板。
我没有埋怨他,这个事我到现在还是会念他的好,他没有坚持做完这个片子,只是他自己审美上的判断,不是故意针对我本人。
第一导演:怎么这种事会在你身上发生?
马凯:后来我也总结过,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我那时候可能觉得,第一,自己不够坚强,第二,自己对于这种工业的流程、经验太少。
第一导演:最难熬的时候会有抑郁吗?
马凯:会有抑郁,很明显,心理一有问题,我身上立马会起反应,爆痘,爆很多痘。
睡的时间也短,每天都昏昏沉沉的,胡思乱想,有时候老想着世界末日,把我灭了算了,不想干了。
第一导演:当时那个时间点上有没有朋友来帮你解围?
马凯:没有。
而且这只是我一系列痛苦的开始,往后还有一大堆超出我预料的事情。
第一导演:往后还有什么事情,比方说重新找接手的话,怎么解决版权的事?
马凯:版权是其中一面,它比你重新弄一个新项目还要复杂。
另外就是,还看到很多人性阴暗的东西。
第一导演:我的天,这段时间还被其他人忽悠了吗?
马凯:算是吧,算是被一些义正言辞给骗了吧,反正遇到很多事,要不然为什么中间七年我一直没有弄东西。
直到最后,我通过一个制片人接触了麦特公司的另一个制片人,他给他们老板陈砺志先生看了我之前拍的初版,陈总非常喜欢,就觉得很好,帮我解的围。
第一导演:那陈总接手之后,心态才变好些了吧?
马凯:更沉重。
第一导演:啊?
马凯:压力更大,是在于,要把之前那帮兄弟给换掉。
第一导演:哦,董天文他们对吧,他是不是后来也在《夜晚》演了一个角色,梁龙剧组里那个摄影师?
他变胖了。
马凯:对,是他。
我觉得重拍一遍,是解围的一种方式,要不然这个项目就卡死在那,对谁都不好。
第一导演:但你那帮兄弟也能理解吧。
马凯:能。
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就是行驶在一条船上,我是船长,但这帮船员确实是没有因为我变得更好,所以想着《夜晚》顺利上了,对我来说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资源,然后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去帮帮他们。
其实我也为他们写了一个新的剧本,上了之后就可以拍,让他们当主演,同时再请来一些明星一起合作,稍微大一点的制作。
第一导演:话说,这么多年来,你的收入怎么办,你也不可能再回横店飘着。
马凯:其实幸运的是,我和一家影业公司签了三部戏,大概是2019年还是2020年,我忘了,反正就那个时候吧,就签了,拿到一笔签约费。
第一导演:这我还真不知道,这是糊口的钱。
马凯:对。
第一导演:这家公司参投《夜晚》了?
马凯:《夜晚》这个片子没有,因为这个片子是签约之前的,和它没关系。
第一导演:给他们拍三个片,那也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马凯:应该不会,我现在不会再那么磨磨叽叽的,我后边会嗷嗷地拍吧,把我憋坏了。
第一导演:具体细节呢?
马凯:很简单,我弄的项目先问下他们想不想做,他们想做就做,如果不想做,我也可以去找其它公司。
第一导演:那还好啊,我还以为卖身契呢。
马凯:对,不是那种死约,这家公司老板对我还挺好的。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如果这电影没有那难以忍受的煽情片段,我想我会推荐给其他人看,但是很不幸,它有了。
真的是难看啊,喜剧片结尾煽情,恐怖片最后升华主题,你恐怖喜剧所有结尾来个既莫名其妙煽情又强硬升华主题是吧?
怎么回事就一定要拍了?
什么就我不怕疼不怕苦,就想大家一起出现大荧幕?
什么玩意就艺术了?
什么东西得了瘤不想拖累兄弟?
就一定要煽这个情呢?
玩转折可以,但是前面已经这么不正经了,为什么最后突然悲情?
你要让人说出想继续这话,那个丽妃开始哭着骂人都比这说我就想在大荧幕看到大家好。
哥们,你这剧中剧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部国产大烂片啊,剧本俗套,演员还离谱。
我不会感动啊,我只会觉得没上映就没上映吧,拿了钱还有别的必要吗?
你写好了剧本我才会觉得没上映很遗憾啊,我跟你们共不了情啊。
兄弟因为生病而不想拖累这东西,干什么呢?
你是自媒体哎,这工作赚钱还慢?
还需要自己一个人自生自灭去?
说句不好听的,你拿生病做文章可能得到的钱都够治病了好吧?
还不想拖累,就这公司濒临倒闭还一脑门官司的,有啥可拖累的?
可能你告诉你兄弟你生病了让他好好赚钱都算带他入正轨了。
还有那受伤硬要演戏的,怎么地,剧组没医疗包那你去医院怎么了?
一开始说医院离得近,包扎一下能耽误什么功夫啊,或者其他人当个替身需要人的时候给个大脸其他时候安安静静坐着不比你这强?
看得我还以为拍完这戏人就要死了,结果后面三个人并排走真把我给雷到了,这大抬胳膊的,不会撕裂伤口?
把他抬着走啊,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有汽车啊,我真服了,感动什么呢,赶紧把他们叫住送他们去医院,能不能像个人一样啊。
还有最后那句艺术,我们全场彻底炸了,都在笑,真的太逗乐了,求求你不要自夸了,我要说这是垃圾还能让剧情快乐起来,结果给我来个艺术?
一条路走到黑,煽情路上收不回来真的尴尬。
我看过的第1465部电影,《了不起的夜晚》我给7.1分。
曾执导过《中邪》的导演马凯,再出新作《了不起的夜晚》。
《了不起的夜晚》把惊悚和喜剧融合的特别到位!
影片通过戏中戏中戏的结构,呈现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夜晚!
范丞丞,蒋龙,蒋易,孔连顺,梁龙,周一围等演员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
期待马凯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最开始是没预期的,但看了几个博主的评价和大众口碑后给我把预期弄得很高,结果是低于预期了,还是不要抱有太高预期去看为好。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只能给个及格分多一点点,你说惊悚吧也没多惊悚,你说喜剧吧我也没怎么笑,但我的那场还是有蛮多人多次放声大笑,以及有个别人被吓到不敢看和几近哭,真的是感觉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觉得整个故事没有多有趣,而且我一直觉得有一个逻辑上或者真实性的硬伤是:难道当小山和豆发现丽妃“死而复生”时,不想去弄清楚吗?
难道真的会相信是鬼并且还接着演戏吗?
我觉得这还是不太符合常理,现实中应该不是这样发展的。
其实我只想给三星,但又想多加一星,是《一喜》的蒋龙、蒋易和蒋诗萌出演,这是对ta们的认可,也是一个机会,ta们这些优秀的“腰部”演员也能出现在院线电影上了,我很高兴。
还有就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像是ta们这群演员之前的困境和奋斗,小人物的历程,这倒有点像星爷的风格了。
为了能让中邪上线院线,能让大家吃上饭,包装成喜剧去妥协也没什么丢脸的。
「两杆大烟枪」的倒叙,戏中戏中戏再反转,简直就是马凯导演给投资人的投名状和简历。
被现实蹂躏几年后,一改几年前讽刺「招魂 2」的傲慢,成熟的自我生涯剖析,对片场文化的调侃,对审核的控诉都融在里边,“不可抗力”就是追着有电影梦的人的鬼。
好多评论说学了「导演不要停」的皮毛,可是审核环境不同,「导演不要停」是他们的上限,此片是马凯的下限,我宁可去类比用调色来区分现实与幻觉的精神类片子,从第十几分钟开始恐怖戏中戏才是马凯的真实水平,也明显是原片的开场,整个镜头语言,调度,质感,才华横溢。
头尾的白天戏份,感觉就是易小星补拍用来过审的,庸俗和无聊溢出屏幕。
甚至蒋龙和梁龙也贡献了符合剧作的演技,从开始的「喜剧之王」,到’真实’的演出被’鬼’追,层层递进。
直到最后守住素材逃命甚至还有点让人感慨,不谈上映,单单守住可能是最后一点自尊的自留地了。
讽刺王晶,理解王晶,成为王晶,让大家吃上饭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还挺逗的,上厕所那和飞踹那,本片最大亮点,从三分之二部分开始基本就没啥意思了,最后就是把故事说完强行来了个升华。
这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喜剧大赛一众演员的语言功底,确实好笑不尴尬。
影片更像一个大型鬼屋现场,确实拍电影危险系数挺高的出名之前也确实挺难的,算是拍出了点实际写实的东西吧
在内地的电影市场环境里,想要拍“鬼片”是个伪命题,大家带着心知肚明的预期观影,相当于翘着二郎腿看导演如何带着脚镣兀自跳舞,但意外的是,马凯导演用超出预期的叙事手段不断自我解构“鬼”的概念,将观众从想看真鬼的情绪引导向小人物热血追梦的情感大旗之下,最后相对完整的呈现了人物和叙事的弧光!值得一看!
观众没能从大银幕上看到《中邪》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那是一部非常有想法的伪纪录片式的恐怖片,细节扎实、反转精彩、本土化和类型结合得非常有机。相较而言,这一部阵仗升级,但内容的扎实程度还是欠了一点。放在院线片大背景里,倒是挺有趣的,打破第四堵墙,打破纪实和虚构等等尝试虽然不新,但也算难得。问题在于这种乱炖的方式不够野,最后还是变成了文火,本来奔着野席去的,结果后来还是做成了家宴,这就有点左右摇摆。恐怖喜剧是很难的,这两种类型天然容易对冲,太考验功力。后三分之一的处理可以有更聪明、更冷静的方式,现在的煽情走向其实有点偷懒了。再感慨一句《中邪》,那里面的森森鬼气浑然天成,比《夜晚》里靠化妆和道具造氛围的可真要好得多。电影也好小说也罢,这些东西本身也各自有命,说不清。最近的大银幕也算小小多元化了。
《煎饼侠》的绝大部分情节+《摄影机不要停》的部分精华+《扬名立万》的一些内涵再+一丢丢《缝纫机乐队》=《了不起的夜晚》这个片子在我来看一般,但看的出导演的用心,但是导演显然没有当作电影来拍,反转不是以反转为目的的,可以借鉴一下《套装》的反转,很流畅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且也是为主题和故事线服务。从这个片子我也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当年有一部分观众很不喜欢《缝纫机乐队》了。片子明天公映,范丞丞真的很不像范丞丞(正面评价)也许你们喜欢呢?不是圈钱大烂片,可以尝试着看看。
看了点映,挺不错的。伪记录的开场延续了导演前作《中邪》的创作风格,中间有惊吓也有笑点,挺自然的不尴尬,后面难免让人想到《摄影机不要停》,结尾挺不错,搞出了大鹏的《煎饼侠》想要拍但没拍出来的东西;范丞丞挺出乎意料,演的不错,一喜的几个演员就不用多说了,都很出彩。创作灵感是马凯导演自己,或者说是千千万万个像马凯导演这样"追梦"的电影人,其实电影中的演员也是这样 ,他们大多都不是大红大紫的演员,像蒋龙、蒋易这些"腰部演员"也是努力摸爬滚打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发光发热,致敬这个时代仍热爱且认真做电影的"了不起"的他们
算是继承了《摄影机不要停》的精神气质。虽说这戏没可能一晚上拍完,不过作为剧组片,能有这么多反转,还是挺花心思了。当然为了让演员演出真情实感下这么大套也是有点……最妙的一笔可能还真是蒋龙老师突然搞梅派表演法(太TM好笑了)。后面各种上价值的部分有点太说教,不过也还算可以接受。
点映。很好笑就对了,演员都不认识但都不错,中间的花式反转看的很开心,但到后面的部分相比惊悚片段还是有些乏力。没认出范丞丞。
大陆从来没有这么有梗的恐怖喜剧了.虽说易行难.但范丞丞的演技蜕变了明显上升了两个段位.笑着笑着就泪目了.接着就哭了心里一丝丝的防备都没有.猝不及防眼泪就夺眶而出~中国的喜剧加微恐终于冲出了固有框架结构.笑出鹅叫是没有什么难度.甚至2分多钟一个笑点. 全类型的电影🎬.二手玫瑰的梁龙在喜剧和黑色幽默的类型片上是有野心的.且野蛮生长着. 关于梦想关于现实关于在苦难中作乐.关于那些春花秋月何时了.剧情上来说很连贯和故事扎实.一波一波的反转真的大呼过瘾.大家一定要在愚人节上映那天给我去看哈.
这是在不允许拍鬼片而作者又对鬼片情有独钟的情况下而创作出的剧本吗?最后的硬煽情处理有点吃不消,是败笔,其他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范丞丞原来长这样?感觉演戏还挺松弛的,有点意外。
如果代入大环境的限制是不会有好观感的。基本算是《一年一度喜剧大会》汇报演出,陷阱喜剧就算不被接受也算得上是半出好戏。或多或少《摄影机不要停》的影子,但为也算得上的创新和元电影,也要加分。
这踏马是什么玩意,网大里都算不上一线水平,还不如蒋龙和蒋易在喜剧大赛里的小品。全程尴尬,那些狗屁倒灶的笑点充分显示了导演兼编剧实在不是这块料。全片演的最好的是非专业演员梁龙。真不关心也不想看这些娱乐圈的破事,最后这种破玩意还试图打兄弟情煽个泪,不如去掉情,直接打死这几个兄弟好吗?
想起了二喜被刘格拉底支配的恐惧
从5万块独立小片过渡到院线商业类型片,国内青年导演能得到的机会还是很令人羡慕的。豆瓣写着“又名:惊昏记”,延续了《中邪》伪纪录片的精髓假戏真怕,虚虚实实,多重反转,是国内多年没人拍的惊悚喜剧,以戏中戏找到了一个本土落地方式,也是又一部有不少迷影趣味的元电影。范丞丞超出我预期了,相比其他爱豆出身的演员来说还是有点天赋在的,蒋易的扮相很好笑
前面略显拖沓,后面还不错,一番跟着一番的,落在煽情上也没有尴尬感。给与肯定。
导演会不会拍喜剧我不知道,但他娘的很会拍鬼片各位豆友,我笑点低,怕点也低,这部电影看得我一边大笑一边害怕,4颗星在我这不为过。 大家6.1分打的是真牛最后半小时,第三番反转有些无聊和没信息了,虽然本片“糟粕”挺多,但是我喜欢咱华语电影要是能拍真鬼,这片应该可以更好看。主创绝对是一支未来可期的电影新力量团队,未来创作出更丰富成熟的类型片只是时间问题。
真的了不起!(要是结尾兄弟情再改好一点就好了,结尾尬了点)
关于拍电影这件事儿的迷影,直到摩托车断头都全程高能,惊悚和娱乐效果兼具,值得看!
导演自己可能还是想做一个恐怖片拍摄的解构,一直游走在真实剧组拍摄或是整蛊桥段,但只要认准这是国产恐怖片的大前提,那些真假虚实就完全失去了它想要的意义,而且同一个套路玩两次完全不变,还都是倒带式的回溯实在是很偷懒,最后还要硬上价值搞煽情正能量也特别尴尬,反转廉价煽情尴尬恐怖效果只会同一套玩法,可能也只有通过信息差营造的喜剧效果还算过得去了,而每个演员演技都很浮夸也是为了配合刻意演戏的效果了,部分桥段还可以看,但整体真的很没意思。
最后不要上价值也许会好点?
本片主题: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没困难就创造困难,再解决困难。在国产恐怖片如此步履维艰的条件下,还能拍出这种笑点和惊悚元素并存的片子,值得鼓励!另外,必须点名表扬范丞丞/小山/丽妃这几个演员,尤其是范丞丞!刚开始完全没看出来他是个爱豆,演技竟然完全不出戏,对流量而言,着实难能可贵了。
两星半:无魂可回的夜晚诞生不出喜剧之王,机关道具的街头只有蘸血的馒头。妆容可以用脂粉粉饰,生活无法用油墨尽染,电影可以由资本定夺,艺术却说来心中有愧。演员的修养唯有精神体会,满腹的信仰不比盒饭高贵,整屋的灵感不如厕所闹鬼,兄弟的定义如此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