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整个的基调是克制,有很多镜头是记录男主独具的环境,干净,整洁,中产情调,侧面也看出一种冷峻的氛围。
男主基本整个电影都没有什么表情,除去必要的打招呼礼貌的微笑,几乎看不出男主的情绪变化,即便在男主与父亲同一个电梯未被父亲认出,近乎冷漠的习惯性克制,所以到最后举报男配并看着男配被捕,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局底层代表的男配,是片子里唯一暖色,强烈的感情表达,一部分因为物质的诱惑,一部分是来自父爱的缺失,导致男配最终对男主的依赖,同时也成了必然的牺牲品,贵族代表的男主的父亲,西装革履,出入现代化的CBD大厦,基本是高不可攀的,即便是身为儿子的中产男主,也只能远远的看看着父亲电影基本所有的信息,都是表层展现,但意境深远,贵族高不可攀,只能远观,中产冷漠自私,底层只能挣扎求存,
影片一开始,Armando就以一场‘飞机’战拉开帷幕!
让我们坚信了这就是一部gay片,并且他就是男Gay主!
但是随着剧情越来越往后发展越发地对于他的这个gay的身份起了疑心!
Armando到底是不是个gay? Elder到底是直男还是gay?
镜头中模糊不清的白领白头老翁到底是不是Armando的父亲?
1、开场脱裤子的男孩子是后来的Elder同一个圈子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Elder和Armando的相遇的必然性!
2、Armando看中了Elder身上的野性,最终选中了他作为复仇的工具!
复什么仇其实很容易在影片的大体中可以猜得出来,应该是童年的时候Armando被镜头中的白领阶层的白头老翁猥亵过或者虐待过!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Armando口中的父亲到底是不是这个白头老翁呢,我想或许不是的,因为电影中有一段Armando跟踪老头的一个特写,一直尾随进了电梯中,如果是父子关系,白头老翁不可能认不出他这个儿子来!
确定好了仇人的地址,剩下的就看Elder的了!
我想从从这里开始,Armando的杀人计划才开始确定好!!
3、从Elder被打伤,Armando就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渐渐地进入到了Elder的生活中。
那晚Elder第一次主动接近Armando,而Armando却拒绝了他。
Elder此时可能只是为了报答,而Armando却是出于本能的厌恶,这是第一次的怀疑!
4、Armando得知Elder买车缺1200$之后,很干脆地帮Elder垫付了,这彻底地让Elder从心底接受了Armando。
Elder带Armando去了自家的party。
Party上,跳舞的时候,Armando跟Elder的母亲的互动,明显D得让人感觉到他对女性是有欲望的。
第2次的怀疑Armando的Gay性!
5、当Elder看到A和自己母亲的互动却产生了妒忌,竟跑到Armando背后做起了动作,这让伪gay的Armando很不舒服,借故去了厕所!
Elder尾随,进到了厕所,并强吻了Armando。
而A的反应却是强烈拒绝的!
这是第三次怀疑Armando的Gay性!
并且认为Elder的Gay性此时一览无余,断背山的心从此打开了!
这才是电影中真正的Gay!
6、当Elder帮Armando报完仇回来的时候,当天晚上Elder再次主动和Armando发生关系,此时A再也没有拒绝,我想这不过是A已经打算好给Elder送行以及一点点的感激而做出的行为,并且A充当的是占据主动性的攻,这还是偏雄性的行为,所以说这里面的Gay性是值得商榷的!
综合结论:Elder真Gay. Armando是个伪Gay.不得不说,Armando的一步步计划真是的缜密无比!
从最开始以个‘飞机’客的身份找到了Elder的伙伴,再以此种令Elder鄙夷的身份接近Elder,这样Elder的防备心降到很低,麻痹了Elder的嗅觉!
再后来,在海边,Armando轻描淡写的说了自己的“父亲”(仇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动声色的教唆杀人。
还有后来,当最后的基情一夜醒来之后,早已准备好报警抓Elder的Armando故意没有添置早餐,Elder出去买早餐,才空出了时间去公用电话亭去报警!
影片的标签应该加一个悬疑。
悬疑的伪同志电影!
很多人将这部片当做是同志电影,这我不敢苟同,只不过是在同性的外包装下,裹着父子关系的内核,和纯粹的家庭片不一样,它更多在探讨父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
片中出现了3对父子,Armando和他的父亲,Elder和他的父亲,以及Armando和Elder这对“父子”。
Armando的父亲,在A童年的时候曾对其进行猥亵,为A留下了童年阴影,在A家中的照片里没有父亲,只有母亲和姐妹的合照,他说他父亲还不如死了,说明对他的恨,和姐妹的谈话也流露出他对父亲的畏惧。
因为这一童年阴影,A没有婚娶,很可能有着性障碍,有着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只是花钱叫小男孩但他面前脱裤子露出屁股,然后自我安慰。
他从不越界,也不喜欢别人叫他同性恋,因为他知道被同性恋猥亵的痛苦,并且不想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
Elder的父亲,在全片中着墨甚少,只有A和E在对谈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其实没有死,只是进号子了,因为帮朋友杀了一个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Elder其实是一个目无法纪的,缺少管教的青少年,他把人打晕将钱拿走,和兄弟一起去打自己女朋友的兄弟,最后,他二话不说义无反顾地去替Armando杀其父亲,这不和他自己的父亲一样“因为帮朋友杀了一个人”而进了号子。
至于两人,Elder被掰弯,显然不是钱砸出来的,而是在Armando父爱的关怀下一步步走近Armando的世界,叛逆的心理一度被熨平,甚至慢慢变成了他那样的人,摩擦出一段男男之爱。
最终,Elder成为了和“父亲”Armando一样的人,人们口中的“变态同性恋”;Armando成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人,侵犯了自己的“儿子”;Elder也成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人,帮朋友杀人去坐牢;最终,Armando打了那通报警电话,作为“父亲”,他不允许Elder再犯下这种错误,于是将他送进了监狱;他也不允许自己再犯下这种错误,和自己的“儿子”发生禁忌的关系。
这种精妙的嵌套,在影片里非常隐晦,将更多的剧情和思考,都留在了台词和画面之外,全片没有一处多余的用镜,没有一处剧情或者是镜头的扫移不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只不过观众被同性的外包装吸引走了,就只想着Elder怎么被掰弯了。
以上,再加上极具特色的近身跟随虚焦摄影,以及无配乐的风格所缔造出的压抑感和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金狮奖真心非他莫属。
#洗腦一個馴化,養成,洗腦,掰彎一個直男,然後借刀殺人的故事。
你以為,别人对你是嶙悯。
至始至終,成為別人的一個玩物,一個工具,一個棋子,用完就被丟掉。
無關什麼友情,愛情。
看起來善良的人,內心的冷漠,流下的每一顆淚,都是鱷魚的眼淚。
#來自遠方《來自遠方》是由,洛倫佐·維加斯執導,阿爾佛萊德·卡斯特羅、路易士·席爾瓦、卡特琳娜·卡多佐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於,2015年9月10日,在義大利上映。
講述了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一位喜歡在街上,花錢找小男生的中年男性,與一位叛逆小鮮肉,相愛相殺的故事。
中年男阿曼多,是一名單身很久的,假牙製作商,性格保守、多疑、冷漠、自私,喜好花錢看少年的裸背。
而少年艾德家境貧窮,為了錢成為了,阿曼多的獵物,兩人逐漸產生了,拉扯糾結的情愫。
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深深眷戀的大叔,竟然是因為童年時,父親造成的創傷,而變態地要將他馴養成殺手,去殺掉大叔的父親。
該片的畫面風格細膩,敘事注重細節,比如在勾勒主人公阿曼多的性格時,就為他選擇了,做假牙模型這樣非常精細的手工活。
導演用粘、摳、磨等動作,暗示出他冷漠、自私、控制欲強的一面。
對於混跡於街區,男孩艾德來說,導演則用鏡頭展現出,充滿生命力的言行和神態,從而精準折射出委內瑞拉首都,貧民區少年的精神生活。
来自远方 (2015)7.12015 / 委内瑞拉 墨西哥 / 剧情 同性 / 洛伦佐·维加斯 / 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路易斯·席尔瓦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
"有些故事你从开头就可以预见结尾,而你却心甘情愿的任由飞蛾扑火,是因为火焰的炫丽而让你目不转睛吗?
其实你的内心也不敢承认,你只是想让那只傻傻的飞蛾靠近你,就算只是自私地靠近一会,就像你会亲手结束飞蛾的生命一样,这难道就是爱吗?
我向来不认为简洁是评价一部好电影的标准,但是《来自远方》让我觉得或许这种无声的白描才是这个故事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屏幕外的焦急和疑惑从头到尾都没有等来一个解释,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目的的侵略,一场没有理由的战争,你从受害者变成独裁者,他从侵犯者变成情迷者。
细微的变化却带来了雷霆万钧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因为这段关系早已渐渐失控了。
爱情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不敢触碰,因为你知道有些东西一碰就碎了,而你的东西本来就是碎的,它不能再碎了。
你给了他最想要的欲望,然后亲手打碎了他。
毁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爱上你,就算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结局,就算你最后也变得支离破碎,就算是屏幕外的人过度解读,但是我承认你赢了,你让我在这段扭曲的感情中窥探到自己的情感轨迹,我和你一样,都在不知不觉中红了眼眶,变成了一个压抑的野兽,狂怒而无法释怀。
不管你是否承认,影像的力量都是无穷无尽的,你可以因为一次欢爱而目瞪口呆,那种感觉就和你第一次和你爱的人做爱时那种情不自禁的生理反应一样,羞怯而珍贵,美好而铭记;你可以因为绝望的凝视而痛哭流涕,那种感觉就像洪水终于决堤、大坝终被冲垮一样,你不用再掩饰和忍耐任何情感,因为终于把它们释放出来了,你不再是一个懦弱的人了,你开始正视回忆的尸体,然后亲手把他埋葬。
仅从剧情本身出发而言,A作为一个深柜老gay一辈子孤单寂寞冷,只能花钱寻找安慰,这是他的可怜之处;E作为一个街头混混,为了金钱迷失原本的自我,无头无脑,任人摆布,这也是他的可怜之处;有句古话说的好,本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年过半百的A碰到这样一个对自己动真情的小伙子,不仅不懂得珍惜,反而亲手毁掉原本可能幸福的生活(结局E去买两个人的早餐),活该一辈子孤单到死,下了地狱也一个人孤零零。
E为何不单纯的只是为了钱呢,为什么要对一个年老色衰的糟老头👴🏻动情,最后落得和自己父亲一样的下场,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们的可怜并不值得人同情,可谓活该。
坚持观影胡话系列~依然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叨叨一下~~父权,父爱缺失甚至来自父亲的直接伤害,弑父情结……说好的LGBT单元呢啊喂?
怎么是这类经典命题扑面而来哇。
画面,干净柔和,让人抽离的浅焦和逼视感爆棚的特写很多。
印象最深的是阿曼多跟踪埃尔达(是不是这么翻译的啊,我把男主们名字忘了)时的自然光线,还有海边儿的各种构图。
剧情,我喜欢的那种八百六十个留白的风格,处处需要脑补一万字。
音乐,木有!
静静讲故事,生日会那段的喧嚣和耳光的响亮才显得特别突出。
演员,美手面瘫脸略有小腹眼神复杂忧郁的中年大叔,好吧,我的菜~勇猛暴躁单蠢明亮的街头少年,嗯嗯,也接受。
我想说大叔眼神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电梯上看父亲的时候、从男孩肩头露出一双眼的时候、以及影片终了那个无限深意的渐红眼眶!
两个演员之间的契合度,生日宴段落,晚餐段落,海边段落……最近被用烂了的三个字——性张力,我终于有了具象的认知。
然后就是两人间无休止的感情拉锯战,互换的抖m模式,先沦陷的那个输的命都不剩~留白部分,我的赶脚如下,一是关于对父亲的恨:阿曼多兄妹小时候应该都被父亲猥亵(至少)过,并被逼死或气死了心爱的母亲,然后父亲现在事业有成社会地位也不错还有幸福家庭。
佐证是,晚餐段落关于当了父亲打不打孩子的聊天,两个人应该是都选择了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下一代,或者说用父亲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那么看看阿曼多是怎么对待男孩的,也就大概知道他小时候经历了什么。
他为什么在迷恋年轻男孩的同时心里也不能接受同志这个概念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关于埃尔达去找阿曼多父亲说了什么:我猜对方根本不承认自己有这个儿子并说了侮辱阿曼多的话。
埃尔达看到过阿曼多内心的痛苦(或者说是阿曼多想让他看到的痛苦)并感同身受,于是决定替他杀掉父亲。
三是阿曼多为什么报警:埃尔达已经完成了作为杀人的刀这一使命的问题倒在其次,关键是再发展下去埃尔达会成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这个事情彻底刺激了他。
独自一人、看上去木讷老实其实心怀恨意、用钱解决自己的小秘密而不是成为一个人人皆知的老玻璃,这才是阿曼多的生活,他不相信感情和婚姻(哪怕并没有婚姻)的那一套。
当埃尔达光着身子穿过客厅跟他讨要早餐的时候,他对正常生活的恐惧压倒了一切。
就算中途动过真感情,就算之前的船戏很动人(导演你赔我的感情损失,明明一路看来都是年下啊,怎么大叔就反攻了呢!
),他依然要红着眼眶完成自己的计划,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
最后,真正的观后感部分,就是整个观影过程中都特别想告诫青少年,不要跟中年人谈恋爱,你玩儿不起也玩儿不过!!!
整个故事逼得我教导主任上身了都!
中年人知道你在经历什么、需要什么,甚至想什么~阿曼多替埃尔达结车款的时候,少年眼里的光直晃人眼。
先低头的是埃尔达,先吻上去的是埃尔达,先把人推倒的也是埃尔达……被大叔牵着鼻子走,主动说出“我要杀了你父亲”,甚至都不是“我要替你杀了你父亲”。
在阿曼多的引导下,埃尔达对自己的sugar daddy死心塌地的迷恋。
细思恐极……困了,就叨叨这么多吧,晚安~
#洗腦一個馴化,養成,洗腦,掰彎一個直男,然後借刀殺人的故事。
你以為,别人对你是嶙悯。
至始至終,成為別人的一個玩物,一個工具,一個棋子,用完就被丟掉。
無關什麼友情,愛情。
看起來善良的人,內心的冷漠,流下的每一顆淚,都是鱷魚的眼淚。
#來自遠方《來自遠方》(西班牙語:Desde allá),是一部2015年,由洛倫佐·維加斯執導的委內瑞拉電影。
這部劇情片,贏得了第72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並且是首部入圍威尼斯影展,委內瑞拉電影,也是繼李安的《斷背山》後,又一部奪得金獅獎,同性戀題材電影。
電影的劇情講述了一位,中年富有的男人,與一名街頭黑幫青年,之間的同性關係。
中年男主角阿曼多,是一名單身很久的假牙製作商,性格保守、多疑、冷漠、自私……他會花錢,找一些男孩子緩解性壓力。
而少年艾德家境貧窮,為了錢成為了阿曼多的獵物,兩人逐漸產生了,拉扯糾結的情愫。
這部電影,通過其角色和故事,探討了權力、慾望、以及人際關係的複雜性。
它揭示了社會階層,和性取向對個人命運的影響。
同時,也反映了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社會現實。
電影的視覺風格和敘事手法,被評為細膩且注重細節,導演用粘、摳、磨等動作來暗示。
主人公阿曼多冷漠、自私、控制慾強的一面,而對於少年艾德,則通過充滿生命力,言行和神態,展現他的精神生活。
《來自遠方》是一個部,深刻描繪人物,心理和社會問題的電影,它不僅在藝術,上獲得了認可,也在探討同性戀議題,和社會階層問題上,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来自远方 (2015)7.12015 / 委内瑞拉 墨西哥 / 剧情 同性 / 洛伦佐·维加斯 / 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路易斯·席尔瓦
1.Armando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有一个稳定的店,值得注意的是他家的环境设置,充满了怀旧和雅致的文化气息,精神追求的物质化体现,与混乱肮脏的街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2.Armando的父亲出现的场景,全部是极为现代化的高楼,包豪斯式的豪华别墅,西装革履标准化现代文明的人群,资产阶级政治阶层的影射如此分明。
更是与混乱的旧城市强烈的格格不入,似乎是两个世界。
3.Elder不用多赘述,偷打抢杀的社会最底层。
在电影里他更像是一头“兽”,最终被armando驯服的一头兽,然而他的角色终究是兽。
被驯服后成为中产阶级报复的工具,用完弃。
社会关系明确:资产阶级父亲,中产阶级儿子,底层的一头兽。
关于欲望的关系:1.故事并没有交代armando的父亲对他做过什么,通过剪辑和层层的故事推进让观众默默的代入了与“性侵”有关的心理暗示中。
(不露声色和本意全靠电影语言的推进植入观众的联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之一,同是导演显露才华的地方)2.最复杂的是elder和armando的欲望关系。
除了性欲之外还有物欲,eder的底层人生没有出路,结局很可能会像他父亲一样走入犯罪锒铛入狱。
中产阶级充当了怜悯和拯救的角色。
物质上的勾引以及文明生活的诱惑,让elder也彻底跟曾经的生活决裂(elder的小伙伴离去、母亲的排斥,并没有阻止elder“变成gay”,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armando)这里面最冷血的可能是资产阶级父亲,被暗示的性侵以及对孩子的遗弃(电梯相遇甚至都不认识自己儿子)。
其次冷血的才是armando,最有人情味的反倒是elder,这也是他被利用的地方,“还钱包”这一个动作暴露了他良知的突破口,让armando看穿抓住。
所以后来才有了Armando自己刺伤自己的情节,armando知道这盘棋他一定是赢的。
最后他也赢了,因为elder确实怀揣报恩的为其弑父。
(但是此处关系并不简单的报恩,elder也被对armando的爱恋欲望征服)3.他们究竟是不是gay?
armando到底爱不爱elder?
elder到底爱不爱armando?
我的想法是,他们俩个都是gay。
armando第一次找的男孩他只看却不碰他,一方面他的精神洁癖让他不想做像他父亲一样的禽兽,也同时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而心理上无法面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此时的“宁可自慰”也显露出他性上的压抑。
这也是为何他后来一次次拒绝elder。
他其实心理上没有把自己定义成同性恋。
当他最后终于“上了”elder的时候,也证明了他的gay取向。
elder也是gay。
掰弯只是情节的假象设定,elder的底层社会秩序是更接受不了gay的,骂人时他们的口头禅都是”死玻璃“。
在这种环境下elder也是被压抑的,所以他的种种愤怒的日常表现也有了一定的来源。
或者说elder的天性只是缺少一次”被激活“,但是这也是我认为这个电影不足的地方,他的”激活程序“太突兀,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elder一下子就弯了,而且弯到爱上了一个年老色衰的肉体。
此处如果对elder的人物设置再做一些有意无意的暧昧铺垫会好一些。
当然也许导演怕这样会太容易引导成一个”同志电影“,或者就想要这个突然的转变效果来增加电影的情绪感染力。
目前来看阶级隐喻部分+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关系是电影的精彩点,不多做总结,日后想起什么会再做补充。
很久没有看同志电影了,这部剧标记了好久,今天晚上像是完成作业般的看了一遍。
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触颇多,看完大脑一片空白似乎是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最大印象。
大概看了一眼大多数影评,写的都是父亲这个角色的影响和父辈关系的探讨。
我不太想把这部电影归结为这个层面的内容,于我来说,它就是完完全全的对感情,哦不,对爱情的探讨(虽然这段感情来的有些莫名其妙)。
毕竟,这个故事换做两个同龄人,同样是非常合理的。
它探讨了一个核心内容,爱他应该给他自由还是缚在身边?
应该包容错误还是纠正偏差?
我想阿曼多似乎一直在做一个抉择之后的行为,不论是为他疗伤治病还是为他买车,甚至用伤害自己给elder警告,都是阿曼多自己的价值观引导下对喜欢的人的付出。
而对于elder,我本人一直抱有一种同情态度,我理解,这段感情对他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段无妄之灾,本来自己混混的日子过得挺好,莫名其妙的被一个父辈级的金主看上,然后纠缠,然后付出,然后毁灭。
elder这个角色秉持了年轻特征下的所有爱情行为:冲动、盲目、不顾一切。
但是回过头再想想,爱情的发生是一件不可预料的命运概率事件,它发生了,那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合不合理。
就像我一开始一直质疑为什么阿曼多要做这些,付出这么多去啃一块所谓的硬骨头,影片既没有交代也没有什么合理设定,因为爱情的随机性,反而是不需要什么交代了。
至于大家都在探讨的父辈情结,我倒是觉得,影片用了大量的镜头去拍阿曼多和elder我们称之为追逐其实是跟踪对方的背影,跟随这个行为似乎是在延续着一种传承,一种来自父辈影响的下的行为传承。
影片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转折,一直到 最后给了一个意外的结局,让我觉得突兀又合理,突兀是因为阿曼多亲手毁灭了这段自己亲手经营起来的感情,合理是因为,这样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的设定,难道还能有别的更好的结局吗?
叛逆少年与腹黑怪大叔,父与子再次被隐喻了。
#72nd Venice#金狮奖 迷恋少年 极简留白
我就知道有钱老玻璃和穷酸小鲜肉之间怎么可能有真爱。
近期看过最好一片同志电影。这明显是一个政治隐喻电影,大概这就是它捧得金狮的原因。殖民者的弃儿家里有许多美丽的东西,他代表的旧世界生活,迷倒了新世界的街头混混。可他并不想和小动物般的男孩平等的相爱。男孩替他杀死了抛弃他的父亲,他却把男孩举报了。他的真爱是父亲/旧秩序,男孩只能是猎物
太牛逼的剧本。
惨兮兮的,老男人对年轻肉体的迷恋源自对青春的迷恋,男孩儿的欲望源自对父权和照顾的屈从。有爱情吗?
一个金棕榈的本子拍成了金狮
最后一幕来自远处几欲动摇的注视,让他成为了男孩从此缺失的“父亲”形象
前面孩很抗拒人家老哥,骂人家死玻璃。后面带到派对上后,又嫉妒吃醋。看到人家不见了到处找,找到后强吻.....再到后面,报了警...
文本很好 出乎意料 虽然是伦理片但是好喜欢掰弯的情节!
综合评分:1.5/10.0
看得差点误以为是爱的包养了。
请朋友来看电影看完被朋友骂死系列
好吧
乏味
7.5/10 人心不可测,精神上的父亲是一方面,从结果来看还是来自阶级上的碾压与抛弃。大量留白,极简叙事,减法做的不错,就是很多时候设计感过重了些,取景框被严谨的计算过,为了冲奖的小心思几乎写在了纸面上。总之拿金狮确实不至于吧…
变态不要紧,关键拍得又无聊,一副硬撑欧洲伦理片的讨厌劲儿
喜欢这片的摄影,以及片头片尾安静出字幕的素净。但还是感觉威尼斯药丸。
凡是说像《东方男孩》的真是没有体会到导演的苦心,这部片子比东走得更远,用了一个同志老少恋的壳子,说得却是每个男人心底的俄狄浦斯情结。老大叔太会演了,眼波流转全是戏。短短九十分钟内相遇相爱相杀,节奏很棒
没想象的好,感觉没到能拿金狮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