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17岁的单车,自行车,北京自行车,Beijing Bicycle

主演:崔林,李滨,周迅,高圆圆,李梦男,赵毅维,李爽,汪妍,张蕾,常佳茵,庞燕,周芳菲,谢荐,马玉红,李坚,张扬,王育忠,惠维,纪华,张宇,任厚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十七岁的单车》剧照

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2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3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4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5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6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3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4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5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6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7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8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19十七岁的单车 剧照 NO.20

《十七岁的单车》剧情介绍

十七岁的单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七岁的农村少年阿贵(崔林)在北京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因为得到许诺,当他赚到六百块时可以拥有公司暂借他用的银色变速越野车,他每日工作都很勤恳,可是就在梦想即将成真时,单车丢了,阿贵陷入绝望。 小坚(李滨)是和阿贵同岁的北京少年,但因家庭的贫困,他在维系骄傲时又常自卑。 父亲屡次三番将许下他一辆单车的承诺食言后,小坚为在同伴面前挣面子和泡马子(高园园),从家里偷来钱买了一辆二手车,不想此车正是阿贵所丢。阿贵发现他赖以生存的单车被小坚“盗”去后,开始不计代价拼命讨回,两个少年为守护自己的简单梦想发生争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迷毒之天命圈女犯罪史乐翻天夜樱家的大作战加州靡情第三季盲证造纸人生永恒之门新学生倒忌时校园鬼降疯黑子的篮球第41.5Q:能再来一遍吗恶灵坎蒂莎金枝欲孽2黄飞鸿之铁血十三姨黑夜游行人生第一次爱情秘方国境线拉雷手温蒂神秘窥视爱你至死不渝其实不想走隔凶杀人阿雅与魔女十三号仓库第一季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真爱至上和前任的第二次恋爱

《十七岁的单车》长篇影评

 1 ) 我们当代的“物哀”

这部电影, 对我个人而言,是对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及其后果。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不可逃离这样的边界条件:从两个男孩,到小保姆,到其他默默努力,或渴望某种归属的角色, 无不如此。

尽管每个人的境遇各有不同,而其失落,怅惘,迷茫,绝望,却是共通的。

这种对不完美的普通人的深切怜悯,对我们人生存在的“悲”的认识,渗透于大多数王晓帅作品之中:“二弟”,“扁担姑娘”,“青红”,无不如此。

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电影中,最接近小津安二郎或成濑己喜男的“物哀”情感的了吧。

所谓“悲天悯人”的人文传统终于又见于中国影坛。

非但影坛,即使包括小说,歌曲,剧作,王晓帅和贾樟柯是目前中国硕果仅存的两位 humanists. 王小波庶几泉下有所安慰。

 2 ) 没有赢家的战争

昨天看得是《十七岁的单车》,在《青红》以前,我所知的王小帅唯一的一部作品。

很好看。

一部单车将两个十七岁的男孩子联系起来。

一个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乡下孩子,怀揣着关于城市的美好梦想,却因为单车的失窃打乱了原来设计好的人生轨迹。

另一个是在城市长大的城里孩子,虽然生活在城里,却是城里贫寒的家庭,在父亲屡次三番没有履行给他买单车的承诺后,偷了家里的钱,买了乡下孩子被偷的单车。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青春期的梦想。

乡下孩子希望尽快把车款还清给公司,有自己的单车,总是从墙缝里窥探对面高楼的穿高跟鞋的女子;城里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单车,可以送漂亮的女同学回家,可以和哥们儿一起炫耀车技。

最后的结局是,没有人能真正拥有那部漂亮的单车,被打得满身是血的乡下孩子扛着被小混混砸坏的单车走在城市拥挤的街头。

车流如梭,人们按自己既定的轨道向前,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孩子和这样一部单车。

故事讲完。

故事里没有人错。

乡下孩子执意要回自己的车没有错,城里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买偷来的车也没有错。

那为什么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呢?

这仿佛一场战争,但是所有人都是输家,没有人赢。

很喜欢王小帅的镜头语言。

低机位的透过单车车轮看街上的人流,高机位表达乡下孩子第一次进到豪华写字楼的茫然不知所措。

还有对那双红鞋子的特写、乡下孩子扑到车上不让别人抢走车的嚎叫、城里孩子第一次用自己的车送漂亮女同学回家后迎风的微笑、车被父亲还给别人后站在楼顶的一行泪水、还有表现北京特有的胡同和鸽哨。

词穷了,只能说一句真的很好看来结束了:)

 3 ) 十七岁的单车

这是一部青春方面的电影,主要讲述的剧情是一个刚离开家乡到北京打工挣钱的十七岁少年小贵,找到一份快递工作,骑着公司提供的银色变速越野车在市区中穿梭,每送一趟快递可以挣十块钱,当赚到六百块元时,他就能拥有这辆银色山地自行车。

就在最后的那一天自行车却被偷了,他每天去寻找,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自己的自行车,但这辆自行车已经被另一个学生从二手市场买回去了。

快递小伙子阿贵便将自己的自行车偷了回来,然而那个高中生小坚也不甘心,又从阿贵手中抢回来。

最后双方都不肯退让,尤其是阿贵誓死抓着自行车嚎叫的情景让小坚让步了,最后决定一人骑一天,但故事的结局去出人意外,因为小坚惹了一帮混混,牵连阿贵被打,自行车被毁,最后的镜头是阿贵背着自行车消失在北京车水马龙的街头。

电影在刚刚开始,带着些期盼。

影片的开场令人耳目一新,采用正面的机位拍摄而且距离极近。

这样就给人形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和紧张的感觉,就如离得很紧和人交谈一样让人窒息。

 4 ) 评十七岁的单车

北京这地方,我并不喜欢,人说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我说北京是华北地区的肿瘤,原因很简单,心脏是给各器官供血输送营养的,可您在瞅瞅华北、天津都成啥样了,资金、项目、人才,无一不被北京先划拉走,天津捡一遍剩后,到了华北这里,已经所剩无几。

另一个原因,北京这个地方不很生活,尤其是京北,钢筋水泥的丛林,看似很热闹,可是想要在这里活下去,除非是先富起来的那个阶层的,否则你不会很滋润的。

可能会有人反驳,东城区的那一大片胡同,不是很有生活味道么,可那是老北京人呆的地儿,对于我们,除了雇辆人力车来一趟吵吵得很响的胡同游,那地方基本就没什么意义了。

外来人口撑起了北京的一片蓝天,他们的剩余价值换来了长安街、二环、三环、四环上的车水马龙。

学生也是外来人口的一部分,从四面八方涌来,每年把五千块钱送给学校,养活学校里的一干人等,还要再拿出五千多块钱花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旮旯胡同,从王府井的耐克专卖店到耳朵眼胡同烤红薯的,无一不受其惠。

学生,外来人口,学生,外来人口,学生,外来人口,外来的学生,求学的人口……北京的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夜里,穿过前门的地下通道,去赶回家的末班车,夜里的地下通道,是一个大的集体宿舍,那里横七竖八睡满了人。

脚步放轻,穿过那里,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北京梦。

这里有一个梦,简单而实际,在即将实现的时候,他的梦被人偷走,他要历尽艰辛把它找回来。

无论拳打脚踢,抱着这个重新找到的梦,决不放手。

这个梦,是一辆单车,属于他自己的单车。

好了,剧情概括完了,评价嘛,不好说,因为我不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它也是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看完才知道),电影的封面说它是“三城记”系列之一,那么它反映的这个城市的一个侧面,或者是这个城市创造的一种生活状态,但,仅靠一辆单车,来展现一种生活状态,未免单薄,人物上,一个送快递的,几个职高的学生,一群操着京味的痞子,一位已经红得发紫的女演员和一个清嘴广告的大美女,没一个深刻的人物,地点上,一望便知,取景地主要在北京什刹海,然而,什刹海并不是这样。

生活在那的人正在渐渐搬走,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酒吧。

要表现老百姓维持梦想的艰难,这部片子并不比《卡拉是条狗》做得更好。

要表现北京青年的面貌,还有谁能超越《阳光灿烂的日子》?

要体验外来人口在北京打拼的过程,那,还是找个地儿down一个《北京浮生记》玩玩吧。

诚然,不能拿一脸稚气与帅气崔林小伙儿拿老谋深算的葛优比,后者演什么活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而崔林,只是个喜欢表演武术系的学生,在他的眼神里,没有任何深刻,只有执著,正如这部片子的名,十七岁,不需要深刻,只要有梦,就去追寻好了。

和夏雨也没什么可比性,因为酷似姜文,还在念中学就捎带了拿了个国际影帝的头衔,然后以这个身份入中戏学习,越学越缺少原来身上自然天成的味道。

日裔的崔林,生在东北,靠这部片子拿了金马的最佳新人,只希望他不要因为拿到了个奖杯就扔掉了原来死死抱着不放的单车。

 5 ) 无可奈何的少年

第一次看《十七岁的单车》是在七八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记得自己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流眼泪。

尤其是在最后,郭连贵扛着单车走在熙攘的人群中,我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抑制自己抽泣的声音。

一种深深的委屈和不公平在心头迅速滋长,似乎主人公们所有这样的情绪都在我这里宣泄出来。

多年之后,我已不再是个少年,再次来看这部片子时,感伤还在,只是发现,此刻所感伤的与那年所感伤的早已不同。

情绪的高潮不在结尾,而是在两个少年交接单车那几个镜头中。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小坚和郭连贵在单车归属的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而是这两个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男孩,在年少的时间里怀有的共同的无奈,甚至是所有的少年们的无奈。

在单车的问题上,对郭连贵来说,他没有错,他只是想找回自己用工钱换来的单车;对小坚来说,他也没有错,他只是想骑着他用500块钱买回的单车。

他们找不出单车不属于自己的理由,是呀,我们也找不出。

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各自拥有自己的单车呢?

偷车人的无耻、快递公司老板的冷漠、小坚父亲无法兑现的承诺……所以,郭连贵和小坚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单车。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来自于他们自己,而是他们即将要走向的那个“大人的世界”。

这个世界在此刻本和他们无关,但是他们又无法避免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这些少年们要去面对、处理甚至承担“大人世界”带来的很多问题,当然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比如说郭连贵的“轴”、小坚的坚持。

于是有了郭连贵和小坚交接单车那一幕。

他们一定都不是十分情愿地把自己的东西与不相识的人共有,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也许能想到,也许根本想不到。

对郭连贵和小坚来说是一辆单车的问题,对其他的每个少年,包括我们的少年时代,可能就是其他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各种各样、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源于那个少年们即将进入的“大人的世界”。

当“大人世界”的问题落到少年的世界里,即使他们再怎么呼喊:“不关我事!

不关我事!

”但始终都逃不过去面对这些问题。

这样的面对是怎样的一种无可奈何?

可能只有每一个经历过这样年少时光的人才会深深体味到。

想起童年,每个人都挂着甜甜的微笑,那是纯粹的小孩子的世界。

说起青春少年,总有人回味着一种涩涩的味道,也许这就是一种无奈吧!

 6 ) 非主流青春

《十七岁的单车》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作品,一部讲述青春的影片。

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是阳光下旖旎的青葱岁月,而是非主流的青春,交织着现实的冷漠甚至残酷,然而又是动人的,像年轻的身体里,血脉的鲜活的搏动。

在这个故事里,主角是两个男孩,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

郭连贵是来北京打工的“祥子”,努力工作着,唯一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小坚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高职学生,想和同学们一样有一辆炫目的单车,家里却买不起。

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怀揣同一个理想,简单的心事背后,是他们落寞或张扬的表情。

贵是一个漂泊的符号,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自我的认同。

他贫瘠到无以挥霍,除了青春,于是他选择了北京城里最普通的交通工具作为进入这个城市的第一步——那将是汗水之后的回报。

这样的小人物我们每天都能在自己的城市中发现,他们无所适从,面目模糊,和我们擦肩而过就消失在这个城市中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你可曾认真注视过他们,在略显张皇的眼神下隐藏了不属于城市年轻人的沉默和倔强。

贵将他的执著发挥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其中却不难找到几分无奈。

当我们看到他误入桑拿室后近似哀求的辩解,对快递公司老板的苦苦相告,被人当作小偷时的无力挣扎,以及那些无助的失声痛哭,才开始了解这样一种苍茫的青春,被现实蹂躏得失去了质感。

然而,他毕竟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轻易放弃梦想。

他的执著在让我郁闷不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鲜可人。

王小帅想传达的这一种青春是悲伤又不乏希望的。

与贵境遇相同的是不苟言笑的少女红琴,虽然我一直不太理解周迅在这部影片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但她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状态下的城市打工族。

一个忧郁的有些神经质的女子,她的艳丽的妆扮和苍白的面容,这些太符合都市的特点让别人,甚至她自己都分不清自己的身份了。

琴和贵是没有交点的,不过却同是在寻找着认同感。

两种灵魂,一样的青春,被物欲颠沛,无处可逃。

另一种非主流青春来自城市里的一群普通的孩子。

坚是他们的代表,有着热烈的自尊和耽溺的虚荣,像很多17岁的少年那样轻狂,却小心翼翼的张望爱情。

这时候,一部单车可以给他很多信心,这是属于他的一种认同:可以在同伴中炫耀,可以追随陪伴爱的女孩。

但是坚没有这样的本钱,他的17岁的心灵在沮丧中寻找出路,他偷了家里的钱从二手市场上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单车。

于是可以骑着车在阳光下飞奔,穿越过那些称羡的目光,和女孩肩并肩,在残败却温暖的老北京胡同里。

当然,他有他的骄吝,当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戳穿,当心爱的女孩只接受别人的注目,青春的躁动掀起无以复加的愤怒。

他和他的伙伴诉诸暴力,青春里野蛮的潜力,一样的张扬,加于和他们一般大的贵,只为夺回一切自尊。

镜头远远的近于冷漠地注视着一群纠缠在一起的少年,其中的骄横跋扈和软弱无力同样的显露无疑。

一瞬间,美好的青春现出它狰狞的微笑。

听见贵撕心裂肺地叫喊,我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

是什么让年轻的孩子们痛心疾首?

在他们最好的时候,却这样的泪流满面。

最后,贵居然不可思议的和坚成了朋友。

虽然他们的关系仅系于一辆自行车,但当看到他们互问姓名的时候,我知道一种青春对另一种青春的冲突就要散场了。

我想导演一定不想让人们相信现实就是如此圆满,所以他安排了更大的风波,让贵和坚都卷入其中,变成真正的“青春残酷物语”。

板砖、尘土、追逐,胡同变成纵横交错的暴力迷宫,贵和坚迷失在其中,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坚又破又脏的校服;贵扛起变了形的自行车,走过人们诧异的目光。

他们就是这样成长了,非主流的青春在生命里留下痕迹,并非草长莺飞。

然后知道,青春,原来还有这一种模样。

2002.5.(为了应聘翻出来的老文字)

 7 ) 晃动的青春

在一个小网吧里,我看完了这部关于青春的电影。

影片沉闷,语言少,背景音乐低。

人们全部在低沉的环境里思考和说话。

而主人公没有名字。

他们孤独地面对着困惑和理想。

沉闷,而观众们却在沉闷的气息中酸楚地看完所有情节,感受到暗藏的涌动与激情,也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那些属于自己的影子。

影片在讲述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理想,对现实的理解,对社会规则的模糊,对利益冲突的解决。

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漂浮,那些曾经的年轻岁月在漂浮,那些仓促的回忆在漂浮。

为了得到一辆单车这个简单的理想,我们努力实现,用我们确定的方式。

然后用我们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和争端,两个十七岁的孩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相同的理想。

同时,爱情和现实,炫耀和成长,我们都必须一一认真面对。

还有城市的诱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

这些都让我们在沉默的表象下涌动,青春的涌动被我们克制。

而成年人,像那个公司的老板,他只是用一句我靠,来表示对我们理想的执着的惊讶。

只有心酸在一直跟随着情节蔓延,在心底悄悄散开。

那些沉闷的画面下面,是青春在不断涌动。

谁都记得自己十七岁的时候那些暗自澎湃的激情,在冲动和理智之间彷徨的脚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妥协的态度。

十七岁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错对,来衡量成熟和幼稚。

我始终难以忘记那些平淡的画面,城市学生建和他爸的争吵,而农村孩子贵默默的推走单车;还有建拿起砖头慢慢的跟随着女同学和青年;贵紧紧抓着单车在建等一大群学生中间嚎叫;建和贵不断的骑着单车或者用脚奔跑。

这些画面,是影片关于青春的有力见证。

青春就在奔跑和彷徨中行进,激情有时战胜了理智,孤独的心情随处可见。

建终于一砖头砸向了青年的头,而贵却对小保姆耿耿于怀,建对家庭、对父亲和另外两个陌生的家庭成员的困惑,贵却为了单车搜寻奋斗,在人群涌动的立交桥下擦汗。

这些画面无序的出现,表现着烦闷青春同样的无序和混乱,沉闷的延续,低沉的拥挤。

还有对女同学的爱慕,犹豫而胆小的追求方式。

努力压制心中的冲动,更多的事情让我们困惑。

琐碎的理想却在心中牢牢占据,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时光,我们用吸烟和冷漠来展示成熟的时光。

而我们在这段时光里只是不断的奔跑,拉开衣服,肆无忌惮的,像广告画上那个少年一样微笑或者仓皇的奔跑。

影片一直在低低地讲述,追求女孩,打架的远镜头出现。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利益的冲突,一人拥有单车一天。

他们每天准时交换。

而最后城市孩子伸出手去的那个动作,是孤独的青春寻求援助的声音。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的看到奔跑的时候,那些老人们安详的观望,他们平静的看我们青春的闹剧,不说一句话。

他们也许在怀念他们自己的青春,也许他们知道我们终将靠自己成熟起来,无需提醒,终将成熟。

终于,青春在打斗中渐渐远走,伤痛不可避免地发生。

醒来过后,我们开始成长,开始懂得一些世界的规律。

我们开始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某些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开始站起来,同时继续生活。

只是青春,青春的激情和冲动,青春的彷徨和困惑,青春的引诱和挑逗都在渐渐远去,离开我们的身体,离开我们正改变着的思维。

一切重新开始,青春嘎然而止。

有没有看到最后,农村孩子缓慢的走在大街上的身影?

那是我们在成熟之后,扛起变形的理想,继续行进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8 ) 青春总是有残酷的味道

《17岁的单车》像那个17岁一样过去很久了,用牛皮纸包装的VCD里面的青春却总是新鲜的, 周迅,还有高媛媛,以及崔林,李滨.同时让我想起岩井俊二。

阿桂,骑上单车的他总是觉得像在飞翔,他在城市送快递,那辆自行车是他青春所有的寄托,是他的家他的天堂.阿健偷出家里的钱,为自己换回一个可以兑现的承诺,还有青涩的爱情。

同一辆单车,两个孩子在分享中成了朋友,可最后在一场打架中单车却被砸烂了。

阿桂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失去了青春的力量和勇气.这部片子的节奏和画面是自然和干净的,让人有点舒服有点感伤。

年轻的爱情就像后海边阳光里面的单车,柳树和一些跳跃的影子。

结尾却是关于他们的爱情和那些梦想从枝头跌落,带着遗憾和乌黑的味道. 青春的故事总有些许残酷的意味,这也是王小帅当年在拍完《十七岁的单车》以后说的.

 9 ) 自卑与骄傲

或许每个贫寒的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物质上总是贫乏,唯一可以骄傲的是学习成绩。

所以只有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曾经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也希望有一辆新单车,又或者不用是新的,只要一辆不是大水牛式的单车就好了。

我经常在同学面前骑着一辆大水牛驰骋在学校和家之间。

在我身材不高和单车庞大的时候我骑着脚踏的时候是需要把脚掌用力往下蹬才可以够得着的。

这样动作经常遭到同伴的笑话。

我怀着和主人公一样的自卑哭诉于家里。

情况是相同的,我爸也下了岗,我是家里最小的小孩,而我的姐姐因为都在上高中,所以我没有新单车,那大水牛是家里很早以前买的。

即便我努力的诉求,妈还是没有给我买单车。

同伴中只有我是骑大水牛的。

每当我推着大水牛出门我心里都在暗暗的对父母的憎恨。

为什么不给我买单车,以至我也不能像某些同伴一起骑在公路上。

那样我会觉得不好意思。

单车又丑又旧,但是我能怎么办呢?

还是得骑,突然有一天,学校的车棚里的单车全部被镇公安局的车拖走,说是没有办证,去办证需要交15块钱。

当时我就向家里说可不可以给我买新单车,结果,还是没有。

我看着同学漂亮单车心里不知是多么的嫉妒。

那是我初一的时候,初一我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的,但我没有高兴过。

我几乎每天上学出门的时候就是想我什么时候可以有一辆新单车。

而我家当时实在是太穷了,就是这样拖了一年。

曾几何时我也想过去偷单车,我走过每一个单车棚,瞅一瞅有哪些单车是没有上锁的,然后伺机偷走。

这样的心情在我内心纠结过很久。

后来到初一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商定,以卷烟来算钱。

当时我们矿里家家户户都在卷烟。

就是那种手工卷出的烟,我家也不例外。

卷一条烟的价钱妈给我定的价是一块钱,这已经是很高了。

因为成品做出来也只是卖两块钱。

等于利润尽归我。

而卷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从卷烟,剪烟,然后再烤烟,再切成抽的烟的大小,然后是包装,用煤油灯给烟袋合上,然后用报纸包成卖出。

这只是粗略的介绍,而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复杂的工序。

例如那些黄纸和白纸,滤嘴烟叶等等都是要加工后才能使用的。

而我只是负责卷烟。

那年暑假,我卷了300条烟,这样我妈妈给了我300块钱。

我揣着300块钱到了镇上买了一辆赛车。

银灰色,我高兴死了,于是我试着和一些漂亮的女生在路上搭讪。

现在想来,年少的虚荣其实很简单,内心的自信只要有一辆新的单车就能够满足,包括我所有的骄傲。

才能在那炎热的夏天足不出户愤愤不平平的卷出300条烟。

而那些烟是销往落后的地区,给那些买不起香烟的人抽的。

后来那辆单车在初三升中考前一个月被偷了,我的心情就变成阿贵的心态。

我几乎在镇里的每一个有单车的角落寻找,希望在我一个回眸的时候把我的单车找回来。

最后在看到和我单车相似的单车我都会不自觉的目光紧跟。

就在这样不断的猜疑中我升中考结束了,我考到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上学,要住宿,不用单车了。

我的单车岁月就结束了。

但是我没有像电影里的人去偷别人的单车,却也想过用漂亮的单车吸引漂亮女生的注意。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

包括阿贵和小坚。

因为贫穷,骄傲和自卑在苦苦挣扎。

写完我回头看着阳台放着的山地车,我不禁的带着小刀上前小心翼翼的刻上自己的名字,因为我知道我失去后会有多么痛苦。

庆幸的是在同样的年岁里我没有发生悲剧。

 10 ) BEIJING BICYCLE

一笔一划算正字的小郭,他眼看着自己和梦慢慢靠近,就在一个转身的距离,他将它丢了,于是好像恶梦开始,所有的一切都逼着他放弃,还好,他是个很轴的孩子,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高圆圆和周迅,高的角色是一个符号意义的人物,作为小坚的十七岁所应该在意的一种元素存在着,唯一的亮点大概是和小坚在河边,等小坚吻她一下时闭着眼睛的笑容,淡的,带一些些少女特有的自得的,一点点心计的,但还是没有办法的纯和美的笑。

可是校服裙下的黑丝袜和粗跟高跟鞋是败笔。

周的角色承袭一贯风格,有一点神经质,客串性质的匆匆来去,以一个有钱人的形象出现,再以小保母的身份消失,与小郭一样是身在城市却不不属于城市的人,周迅演来应是信手拈来,但在整部电影中的意义和位置梢有点不到位,反而有些多余。

印象深刻的是那个砸那辆单车砸的很没有道理很莫名很颠狂的背影,已经纯粹成为一种发泄,一种那个年纪骨子里的毁灭欲,暴力的没有道理,他可以找寻这样一个契机发泄,可是靠那辆单车吃饭的小郭不行,他的所有的叛逆和躁动几乎都被贫瘠的生活所压迫,磨折,当然,只是几乎。

当他紧紧抱着那辆单车放声尖叫时,他的控诉和反抗都这样不成为具象的表达着,所以同样十七岁的要拿回单车的小坚等人傻了,只能看着他小兽一般嚎叫。

小坚可以为了单车偷家里的钱,和伙伴们殴打想拿回自己车的小郭,和爸爸大吵;而小郭一遍遍的寻找,面对黑压压的自行车阵,连我都要感到无力,可是这个很“轴”的孩子不肯放弃。

北京单车,小坚骑着车不扶把,张开双臂,感受着风,感受着速度,嘴角是年轻的笑,他以一个拥抱全世界的姿势开始,却以头破血流的跌坐在地上结束,这就是十七。

两个人一人骑一天,这是一个属于十七岁的约定。

最后,小坚说,他不需要这辆车了。

他的十七岁的符号在一个一个远离,当单车所代表的东西远离的时候,单车也就不能代表什么了。

小郭还是要带着单车,尽管伤痕累累,他也不会放掉,他的十七岁,太少太少,而单车,太多太多单车已经不再是单车,单车是所有的十七岁,是所有的十七岁的善和恶,是十七岁的无奈,是十七岁的苍白,是十七岁的梦,是偏执,是荒凉的一整个世界。

十七岁的时候,世界不是我们的,而我们的梦里有全世界。

结尾的时候,小郭带着满身的伤穿过等待绿灯的自行车阵,他的身后是骑着单车的人们,而他,只能把单车抗在肩头音乐超乎我想象的好,有一点花样年华的味道,出现的次数不多,可是很让人享受。

后来的王小帅拍了《我十九》(《青红》),用了几乎原班人马。

《十七岁的单车》短评

我有过相同的经历,那画面就仿佛在诉说我的故事,淡淡的琐事但是那么饶人心弦

7分钟前
  • Anday
  • 推荐

阿贵好可爱!在南京时光青旅舍看的。

10分钟前
  • 野草
  • 力荐

感觉王小帅的电影都是为了标榜自己艺术电影导演的身份(我记得我之前明明标注了啊)

13分钟前
  • 还行

讨厌各种作品中的“一根筋”们,还好本片不是一根筋获胜的结局。印象最深的是高圆圆女神。

17分钟前
  • 赵麻花
  • 还行

你的十七岁我的十七岁好像不一样。我以为会是青春片或是现实主义题材,没想到却因为一辆单车引发了一场京爷的中式霸凌。里面的角色木讷、呆滞、自我、狂妄、幼稚到令人发指。只有对外地人不敢跨越阶级只能远远观望城里人的片段比较有意思。高圆圆和周迅贡献了惊为天人的容颜,虽然两个女性角色没有重点刻画,但也在主角的衬托下显得丰满多了。

21分钟前
  • HillerWHY
  • 较差

高中美术课看的 补标这已经不是我们的青春了 共鸣很少 而且在看过了眼花缭乱的青春电影后的我们 想的只是找到一些刺激的元素周迅出来全班轰动 这也是挺青春的记得俩男人在地上蹲着 一个拿着自己刷过的牙刷递给另一个 操着土土的口音 说:“泥耍耍”(你刷刷)当时成了全班的笑梗 不过我现在想起来 才发现它一阵子就被忘了沉默而严厉的美术老师 总是在独自的办公室里 美术教室那个楼 楼顶废弃的巨大机器 在我 是青春阴翳的礼赞

22分钟前
  • Luminastra
  • 较差

给一颗星是因为俺极度反感类似的题材。这种青春没什么好写的。

25分钟前
  • Holder Joe
  • 很差

中国屈指可数的青春片。当年我也是个青年,虽然已经过了17,我依然被打动了。

27分钟前
  • IRA
  • 力荐

高圆圆撅嘴的样子可真好看

28分钟前
  • 汤汤
  • 较差

这片子完全没有被禁的理由啊。。难道是因为打酱油的周迅真的一直在打酱油吗。。

32分钟前
  • owen
  • 还行

内校服是日本的那种学生制服么,服装怎么想的,跟胡同里穿学生制服,也太做作了八

37分钟前
  • 月球上的病娃
  • 较差

十七岁。自行车。胡同。爱情。看的时候总是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里孤独的日子好想念北京!

42分钟前
  • LoVe
  • 还行

觉得一般,想问的是 男主角怎么勾搭上高圆圆那个美女的

44分钟前
  • 張春秋
  • 还行

听见单车两字我就想吐了

48分钟前
  • yun0707
  • 很差

和那部偷自行车的人来比较,这部感觉还是有些遗憾,整体捏不到一块啊

49分钟前
  • 弗坦斯
  • 还行

:【十部祭奠青春成长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牛仔裤的夏天》《菊次郎的夏天》《毕业生》《花与爱丽丝》《情书》《十七岁的单车》《阳光灿烂的日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留级之王》时间流逝,唯自己的青春永留在心。

52分钟前
  • 书,电影,音乐
  • 还行

一个钻牛角尖窝囊没出息的农村孩子和一个虚荣肤浅又没胆的城市孩子为了一辆自行车蛋疼了很多日子。阿贵的梦想是单车,在这个城市扎根,拍砖是为了单车,小坚的梦想是骑着好车泡马子,拍砖不是为了女人,而是为了自己可怜的自尊。拍的一般啊,文艺气也不浓,话说这个片子被禁到底是因为什么?

54分钟前
  • 约翰柠檬
  • 还行

属于那个时代的残酷青春,和动物凶猛和小武的青春相去甚远却又如此接近......本片写实却又诸多夸张,总之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印记,是17岁的一个注脚

56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少年版《偷自行车的人》,宿敌变基友的《小鞋子》。你小时候偷过家里的钱吗?

60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7.7 1.总是感觉文艺片中经常见到的非正常性格、刻意沉默或蹦台词戏很别扭。2. 十七年后解禁,老师偏挑今天放,真巧。3.为了让阿贵发泄自己的愤怒,故意留下一个小流氓踹了十分钟的车,越想越无语。

1小时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